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8157发布日期:2022-09-21 1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包括油墨箱(1),所述油墨箱(1)的顶部一端上设有加墨口(11),所述油墨箱(1)的一侧位置处设有抽墨泵(2),所述抽墨泵(2)和油墨箱(1)的底端之间连通设有抽墨管(3),所述油墨箱(1)的内壁上且对应抽墨管(3)的内端位置处设有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箱(1)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油墨箱(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竖直设有混合组件(6),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5)和混合组件(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组件(6)包括混合筒(6),所述混合筒(6)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进液孔(63),所述混合筒(6)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出液口(62),所述混合筒(6)的内壁边缘处设有螺旋板(61),所述油墨箱(1)内底部的油墨液从进液孔(63)进入到混合筒(6)的内部,所述混合筒(6)内部的油墨液在螺旋板(61)的推动下向上移动并从出液口(62)流出到油墨箱(1)的内顶部,所述混合筒(6)的内部活动设有导流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包括隔板(93),所述隔板(93)竖直设置在混合筒(6)的内部中心位置处,所述隔板(93)的两侧的顶端分别设有弧形导流板(95),所述弧形导流板(95)的内端和隔板(93)的侧壁相切分布,所述弧形导流板(95)贯穿出液口(62)并延伸到油墨箱(1)的内顶部,所述混合筒(6)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导向筒(91),所述隔板(93)的顶端滑动位于导向筒(91)的内部,所述隔板(93)的顶端和混合筒(6)的内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3)的底端固定有导入块(96),所述导入块(96)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导入块(96)的尖端朝下分布,所述隔板(93)的两侧面上均固定有条形导流板(94)。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6)的底端设有半球壳体(71),所述进液孔(63)位于半球壳体(71)的内部空间内,所述混合筒(6)的底端固定有毛刷板(81),所述毛刷板(81)的底端设有毛刷(8),所述毛刷(8)的底端接触到油墨箱(1)的内底面,所述毛刷板(81)、毛刷(8)均位于半球壳体(71)的内部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壳体(71)的底端边缘处固定设有斜导板(72),所述油墨箱(1)的内底部的边缘处固定有斜导块(12),所述斜导板(72)的底面、斜导块(12)的顶面之间形成一个倾斜通道(13),从所述半球壳体(71)顶面上滑落下来的油墨颗粒经倾斜通道(13)进入到毛刷(8)的工作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箱(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所述连接轴(5)通过轴承和油墨箱(1)的顶壁转动连接,所述混合筒(6)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63)、出液口(62)均为矩形框口结构,所述隔板(93)竖直位于螺旋板(61)的内部空间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3)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弧形导流板(95)对应的圆心角100-120度,所述导向筒(91)的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弹性件(92)为矩形螺旋弹簧,所述条形导流板(94)的高度为50-6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供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书刊印刷机用多联供墨机构,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顶部一端上设有加墨口,所述油墨箱的一侧位置处设有抽墨泵,所述抽墨泵和油墨箱的底端之间连通设有抽墨管,所述油墨箱的内壁上且对应抽墨管的内端位置处设有滤网,所述油墨箱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油墨箱的内部中心位置处竖直设有混合组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和混合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中油墨液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混合、搅拌油墨液,避免油墨液发生沉淀,进一步改善油墨液的品质,改善印刷品质;弧形导流板往复压迫隔板两侧的两股油墨液流,从而形成波动液流,进一步提高油墨液流的混合效果,有效的改善油墨液的品质。的品质。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浩 周淑 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乐喜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7
技术公布日:2022/9/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