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计用印章盒

文档序号:33123124发布日期:2023-02-01 04:2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会计用印章盒

1.本发明涉及印章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计用印章盒。


背景技术:

2.在转移印章盒的过程中,公章放置在印章盒内,公章底部的字样与印章盒贴合,公章在印章盒内没有进行固定,公章底部的字样与印章盒接触产生摩擦,使得公章底部的字样受到磨损,导致公章使用时底部的字样模糊不清,从而失去相对应的法律效应,同时在转移的过程中,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使得印章盒内未固定的公章受到损伤,导致公章出现破损,从而导致公章无法使用,需要更换公章,且公章更换手续过于繁琐需要一定时间,在公章更换的过程中,公章无法使用,使得项目进展受到影响,造成巨大损失。
3.在需要使用公章时,大多公章放置在一个盒子里,但它们外观一致或相近,只是印章底部的字样不一,导致需要将多个印章翻起进行查看才能确定印章的类型,影响工作的效率。
4.使用印章时,印章底部的字样需要附着印泥,不同的印章需要花时间匹配相对应的印泥进行使用,印章使用了错误的印泥,使得印章需要进行清理,加剧印章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印章没有固定受到损伤和破损、需要将多个印章翻起进行查看、印章容易使用错误的印泥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会计用印章盒。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会计用印章盒,包括有箱体、箱盖、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和双重加固系统;箱体转动连接有箱盖;箱体和箱盖共同安装有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箱盖与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共同安装有双重加固系统;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用于对印章底部的字样进行展示以及印章印泥的快速使用,双重加固系统用于对印章进行双重固定。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包括有第一弹簧杆、线扣、第二弹簧杆和印章快速使用组件;箱体内对称阻尼式转动连接有三组第一弹簧杆,两个对称的第一弹簧杆为一组;每组第一弹簧杆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相邻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杆;左方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线扣,且线扣与箱盖连接;线扣用于带动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向上移动。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最左侧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包括有安装框架、安装座、第一镜子、第二镜子、滑动框架、l型线圈、圆杆、连接座、绳索、风琴罩、定位球、l型拨动板、圆环、转动座、l型固定支架、收线盘、发条和拉绳;最左侧的两个第一弹簧杆转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框架,安装框架上设有翻转部;安装框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受第一滑槽滑动限位,安装框架与安装座连接处设有扭簧;安装框架内左侧固接有第一镜子;安装座上部固接有第二镜子;安装座右部固接有滑动框架,安装座和滑动框架共同形成有若干印泥填充区域,滑动框架上设有若干凸起部;滑动框架底部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l型线圈;滑动框架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圆杆;每个圆杆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
个连接座;每个圆杆上均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绳索;每个圆杆上均固接有一个风琴罩,且风琴罩的另一侧固接于滑动框架;每个风琴罩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圆环,且圆环套接在滑动框架上;每两个位于同一个圆杆上的两个绳索固接有一个定位球,且绳索穿过相对应的l型线圈,且定位球受到l型线圈的限位;滑动框架上固接有若干个l型固定支架;每个l型固定支架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收线盘;每个收线盘上各设置有一个发条,且发条的另一端与相邻的l型固定支架固接;每个收线盘上各收卷有一个拉绳,拉绳上设有限位球,拉绳穿过连接座与相对应的定位球固接,拉绳上的限位球位于连接座上方;安装框架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座,安装框架与转动座之间设有弹簧;每个转动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l型拨动板,且l型拨动板与安装框架相配合;每个l型拨动板上均固接有另一个绳索,且绳索穿过安装框架右部与相对应的定位球固接;安装框架与双重加固系统连接;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用于展示印章底部的字样。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双重加固系统包括有充气压辊、固定板和双重加固组件;箱盖右侧固接有三个呈上下倾斜分布的充气压辊;每个安装框架内右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固定板;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各固接有一个双重加固组件;充气压辊用于对印章进行二次固定。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左前侧的双重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三弹簧杆、定位块、第四弹簧杆和定位板;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对称固接有两个第三弹簧杆;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对称固接有两个第四弹簧杆,且第三弹簧杆位于第四弹簧杆上方;两个第三弹簧杆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定位块;两个第四弹簧杆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定位板;定位块和定位板用于印章的初步固定。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箱体与箱盖闭合处设有密封条。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l型拨动板的“l”底部的长度大于公章的半径。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l型拨动板上设有橡胶条。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l型拨动板底部为倾斜设计。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圆环材质为橡胶。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镜子和第二镜子查看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由于第二弹簧杆的影响使得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整体向右倾斜,从而更好的展示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不必将圆形公章取出观看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减少寻找圆形公章所需的时间。
17.本发明通过安装座和滑动框架将与圆形公章对应的印泥安装在相对应的圆形公章下,使得圆形公章避免使用错误的印泥。
18.本发明通过风琴罩对印泥进行遮挡,防止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泥受到震动或抖动向四周扩散,导致不同的印泥出现在同一圆形公章上,从而使得圆形公章需要进行清理,加剧圆形公章的损耗。
19.本发明通过充气压辊对圆形公章进行挤压,充气压辊对圆形公章进行二次固定,使得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章盒内圆形公章受到的损伤会减少。
20.本发明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板同时对圆形公章进行挤压,形成对圆形公章的初步固定,使圆形公章保持悬空状态,防止圆形公章在会计用印章盒内移动时,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与印章和接触产生摩擦,使得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受到磨损,导致圆形公章使用时底部
的字样模糊不清,从而失去相对应的法律效应。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和双重加固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和双重加固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27.图7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28.图8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图7的a处放大图;
29.图9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图7的b处放大图;
30.图10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的第三种局部结构剖视图;
31.图11为本发明会计用印章盒公开的图10的c处放大图。
32.图中标记为:1-箱体,2-箱盖,101-第一弹簧杆,102-安装框架,103-线扣,104-安装座,105-第一镜子,106-第二镜子,107-滑动框架,108-l型线圈,109-圆杆,1010-连接座,1011-绳索,1012-风琴罩,1013-定位球,1014-l型拨动板,1015-圆环,1016-第二弹簧杆,1017-转动座,1018-l型固定支架,1019-收线盘,1020-发条,1021-拉绳,201-充气压辊,202-固定板,203-第三弹簧杆,204-定位块,205-第四弹簧杆,206-定位板,102a-第一滑槽,102b-翻转部,102c-第二滑槽,104a-印泥填充区域,107a-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34.实施例1
35.一种会计用印章盒,如图1-11所示,包括有箱体1、箱盖2、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和双重加固系统;箱体1转动连接有箱盖2;箱体1和箱盖2共同安装有印章快速使用系统;箱盖2与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共同安装有双重加固系统。
36.本发明具体工作,此时会计用印章盒为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使用人员先将箱盖2向上开启,印章快速使用系统以阶梯的方式呈现在使用人员眼前,将圆形印章放入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和双重加固系统内,双重加固系统对圆形印章的握柄进行挤压,形成对印章的初步固定,将所有印章放入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后,将会计用印章盒恢复至闭合状态,使用人员将箱盖2向下闭合,即带动相对应的零件移动,在箱盖2向下闭合的过程中,双重加固系统对印章进行挤压,双重加固系统对印章进行二次固定,使得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章盒内印章受到的损伤会减少,当需要使用印章时,使用人员将会计用印章盒从闭合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相对应的零件跟随变化,然后通过印章快速使用系统查看印章底部的字样,由于印章快速使用系统整体向右倾斜,使得更好的通过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展示印章底部的字样,不必将印章取出观看印章底部的字样,减少寻找印章所需的时间,
当需要在印章底部添加印泥时,使用人员将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所需的印章向下按压,印泥不再被遮挡,此时印章底部的字样与印泥处于平行状态,印章继续向左下移动,印章与印泥接触后,印泥附着在印章底部,如所需印章为圆形印章,使用人员将圆形印章向左上方推动,相对应的零件产生变化,印章脱离而出,使用完圆形印章后,重复上述放置圆形印章的动作,完成圆形印章的取用。
37.印章快速使用系统包括有第一弹簧杆101、线扣103、第二弹簧杆1016和印章快速使用组件;箱体1内对称阻尼式转动连接有三组第一弹簧杆101,两个对称的第一弹簧杆101为一组;每组第一弹簧杆101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相邻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杆1016;左方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线扣103,且线扣103与箱盖2连接;同时线扣103带动左方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向上移动。
38.最左侧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包括有安装框架102、安装座104、第一镜子105、第二镜子106、滑动框架107、l型线圈108、圆杆109、连接座1010、绳索1011、风琴罩1012、定位球1013、l型拨动板1014、圆环1015、转动座1017、l型固定支架1018、收线盘1019、发条1020和拉绳1021;最左侧的两个第一弹簧杆101转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框架102,安装框架102上设有翻转部102b;安装框架102转动连接有安装座104,且安装座104受第一滑槽102a滑动限位,安装框架102与安装座104连接处设有扭簧;安装框架102内左侧固接有第一镜子105;安装座104上部固接有第二镜子106;安装座104右部固接有滑动框架107,安装座104和滑动框架107共同形成有若干印泥填充区域104a,滑动框架107上设有若干凸起部107a;滑动框架107底部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l型线圈108;滑动框架107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圆杆109;每个圆杆109前侧和后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座1010;每个圆杆109上均固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绳索1011;每个圆杆109上均固接有一个风琴罩1012,且风琴罩1012的另一侧固接于滑动框架107;每个风琴罩1012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圆环1015,且圆环1015套接在滑动框架107上;每两个位于同一个圆杆109上的两个绳索1011固接有一个定位球1013,且绳索1011穿过相对应的l型线圈108,且定位球1013受到l型线圈108的限位;滑动框架107上固接有若干个l型固定支架1018;每个l型固定支架1018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收线盘1019;每个收线盘1019上各设置有一个发条1020,且发条102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l型固定支架1018固接;每个收线盘1019上各收卷有一个拉绳1021,拉绳1021上设有限位球,拉绳1021穿过连接座1010与相对应的定位球1013固接,拉绳1021上的限位球位于连接座1010上方;安装框架102开设有第二滑槽102c;第二滑槽102c内滑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座1017,安装框架102与转动座1017之间设有弹簧;每个转动座1017各转动连接有一个l型拨动板1014,且l型拨动板1014与安装框架102相配合;每个l型拨动板1014上均固接有另一个绳索1011,且绳索1011穿过安装框架102右部与相对应的定位球1013固接;安装框架102与双重加固系统连接;然后通过第一镜子105和第二镜子106查看印章底部的字样。
39.双重加固系统包括有充气压辊201、固定板202和双重加固组件;箱盖2右侧固接有三个呈上下倾斜分布的充气压辊201;每个安装框架102内右侧各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固定板202;相邻的固定板202之间各固接有一个双重加固组件;当充气压辊201与印章接触时,充气压辊201对印章进行挤压,充气压辊201对印章进行二次固定,使得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章盒内印章受到的损伤会减少。
40.左前侧的双重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三弹簧杆203、定位块204、第四弹簧杆205和定位板206;相邻的固定板202之间对称固接有两个第三弹簧杆203;相邻的固定板202之间对称固接有两个第四弹簧杆205,且第三弹簧杆203位于第四弹簧杆205上方;两个第三弹簧杆203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定位块204;两个第四弹簧杆205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定位板206;使得定位块204和定位板206同时对圆形印章进行挤压,形成对圆形印章的初步固定。
41.箱体1与箱盖2闭合处设有密封条。
42.l型拨动板1014的“l”底部的长度大于公章的半径。
43.l型拨动板1014上设有橡胶条。
44.l型拨动板1014底部为倾斜设计。
45.圆环1015材质为橡胶。
46.本发明具体工作,此时会计用印章盒为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在图所示视图中,盒子的开启方向为从右向左开启,使用人员先将箱盖2向上开启,即带动线扣103和充气压辊201跟随移动,同时线扣103带动左方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向上移动,线扣103带动左方的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向上移动,通过第二弹簧杆1016带动中间和右方的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向左上方移动,第一弹簧杆101和第二弹簧杆1016内部的弹簧开始拉伸,通过第二弹簧杆1016的拉扯,使得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以阶梯的方式呈现在使用人员眼前;
47.之后将圆形公章放入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使用人员手抓圆形公章,让圆形公章握柄中部与定位块204接触,然后将圆形公章向右下按压,第三弹簧杆203受到压力开始收缩,即带动相对应的定位块204分别向前侧和后侧移动,当圆形公章握柄与定位板206接触时,使用人员放开圆形公章,第三弹簧杆203失去挤压的力,即带动定位块204恢复初始位置,定位块204右下侧推动圆形公章向右下移动,第四弹簧杆205受到压力开始收缩,使得定位块204和定位板206同时对圆形公章进行挤压,形成对圆形公章的初步固定,此时圆形公章底部与l型拨动板1014贴合,之后依照上述方式将圆形公章放入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放入盒内的公章底部右下侧将会与l型拨动板1014上表面相接触配合;
48.将所有圆形公章放入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后,与圆形公章对应的印泥被预先填充在安装座104上的印泥填充区域104a内,将会计用印章盒恢复至闭合状态,使用人员将箱盖2向下闭合,即带动相对应的零件移动,在箱盖2向下闭合的过程中,第一弹簧杆101带动相对应的印章快速使用组件逐步进行复位,当充气压辊201与圆形公章接触时,充气压辊201对圆形公章进行挤压,充气压辊201对圆形公章进行二次固定,使得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章盒内圆形公章受到的损伤会减少,当箱盖2与箱体1上密封条接触后,会计用印章盒从开启状态转变至闭合状态,完成了圆形公章的放置;
49.当需要使用圆形公章时,使用人员将会计用印章盒从闭合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相对应的零件跟随变化,然后通过第一镜子105和第二镜子106查看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由于第二弹簧杆1016的拉扯,在会计用印章盒转变至开启状态过程中,使得三个印章快速使用组件整体向右倾斜,从而更好的展示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不必将圆形公章取出观看圆形公章底部的字样,减少寻找圆形公章所需的时间;
50.当需要在使用圆形公章时,此时圆形公章处于l型拨动板1014上方,风琴罩1012仍对印泥遮挡,风琴罩1012是为了防止印章盒在发生掉落或撞击的情况时,印泥受到震动或抖动向四周扩散,导致不同的印泥出现在同一圆形公章上,从而使得圆形公章需要进行清
理,加剧圆形公章的损耗,使用人员将印章快速使用组件内所需的圆形公章向下按压,圆形公章带动l型拨动板1014和转动座1017向安装座104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右上侧的单根绳索1011拉动定位球1013,此时定位球1013被l型线圈108限位,因此定位球1013l型线圈108从前向后看逆时针翻转,进而带动滑动框架107逆时针翻转;
51.当滑动框架107翻转到使印泥填充区域104a与印章底部平面平行时,滑动框架107翻转到最大程度无法进一步翻转,同时定位球1013结构上不再被l型线圈108限位,而l型拨动板1014进一步下移,导致定位球1013被向右上拉动,接着定位球1013拉动其左方的两条绳索1011在l型线圈108中穿过,进一步左方的两条绳索1011拉动圆杆109和连接座1010沿着滑动框架107向右下方移动,进而通过圆杆109将风琴罩1012收缩,圆环1015跟随聚拢,将印泥暴露出来;
52.在圆杆109移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接座1010一同移动,连接座1010将会通过与之连接的拉绳1021拉拽收线盘1019释放拉绳1021,收线盘1019开始转动,发条1020开始转动积蓄弹力,为风琴罩1012的复位做准备;
53.在转动座1017和l型拨动板1014移动至翻转部102b之前,l型拨动板1014都要受到安装框架102的支撑,致使l型拨动板1014只能沿着安装框架102滑动,而当转动座1017和l型拨动板1014移动至翻转部102b后,l型拨动板1014移动到空缺区域不再受安装框架102支撑限位,l型拨动板1014受重力影响绕着转动座1017转动至自然下垂的状态,与印章底面分离,为后续印章底面接触印泥做准备;l型拨动板1014运动到不再受安装框架102支撑时,风琴罩1012刚好完全收拢;
54.通过圆形一直内行向下挤压的力以及l型拨动板1014底部的倾斜设计,使得l型拨动板1014向后翻转,避免l型拨动板1014与印泥接触,避免l型拨动板1014对印泥造成损伤,l型拨动板1014失去来自印章的挤压的力后,发条1020应当开始释放弹力,进而通过单条的绳索1011拉动l型拨动板1014开始复位,但是因为l型拨动板1014要复位就必须恢复到“l”的竖部与安装框架102相平行的状态,但此时因为印章的继续下移,l型拨动板1014复位后“l”底部缺角区域卡住印章的握柄,导致l型拨动板1014“l”的竖部无法转变为与安装框架102相平行的状态,进而导致l型拨动板1014无法回到安装框架102中,最终导致风琴罩1012无法回弹,避免风琴罩1012阻碍印章接触印泥,最后随着印章的向左下移动与印泥接触完成附着;
55.最后使用人员将圆形印章向左上方推动,相对应的零件产生变化,将印章取出;使用完圆形印章后,重复上述放置圆形印章的动作,完成圆形印章的取用。
56.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