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码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4762发布日期:2023-04-19 12:1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码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印刷,尤其是一种数码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1、数码印刷是将电脑文件直接印刷在纸张上,有别于传统印刷繁琐的工艺过程的一种全新印刷方式。数码印刷机在打印印刷品时,首先设定待印刷的图案,操作人员根据印刷品的实际尺寸调节图案与印刷品的印刷位置,并设定打印数量,然后未经油墨喷洒的承印物由上料口一端进入印刷机内部,喷墨装置根据设定程序和图案对印刷品进行喷墨印刷,印刷完成将成品从另一端的出料口将导出呈堆叠状,待人工取走印刷完成的成品即可。

2、印刷在纸张、织物、薄膜、皮革等处的自然干燥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印刷油墨在自然干燥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字迹变得模糊,导致文件的损坏,尤其对于薄膜、皮革等介质而言,油墨干燥的时间较长。

3、传统的一些多功能数码印刷设备出料端具有烘干机构,通过对印刷工序完成后的产品进行辅助烘干。现有的烘干机构在烘干过程中,通过加热烘干油墨产生刺激性的有害气体,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对承印物数码印刷后,烘干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码印刷设备采用如下的方案:

3、一种数码印刷设备,包括:

4、机箱,具有进料端与出料端;

5、输送带,由进料端延伸向所述出料端,用于输送承印物;

6、喷印头,安装于所述机箱上且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用于向承印物喷墨打印;

7、烘干机构,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出料端,用于将印刷成品烘干;

8、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箱、热风吹扫件以及抽吸件,所述烘干箱与出料端的输送带相对接,所述热风吹扫件与所述烘干箱气流导通以向烘干箱内吹扫热风;所述抽吸件的一端与烘干箱连通,另一端连接有过滤件,所述抽吸件用于将烘干箱内的气流送入过滤件内过滤净化。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烘干机构处设置有抽吸件以及过滤件,能够将烘干产生的刺激性气体限制于烘干箱内,并通过抽吸件输送至过滤件进行有效地处理。传统技术方案中,由于承印物上的油墨在烘干的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有害气体难以避免的排入空气中,导致环境污染或被用户吸入。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有烘干箱,将承印物在烘干箱内进行烘干,从而将有害气体限制于烘干箱内;另一方面,抽吸件配合过滤件使用,将烘干箱内的有害刺激性气体抽出并过滤处理,从而有效地防止刺激性气体排入外界环境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可选的,所述烘干箱具有与所述输送带相连通的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烘干箱内由进料口向出料口延伸有烘干带,所述烘干带上方的烘干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烘烤灯,所述烘烤灯工作以烘干位于烘干带上的印刷成品。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烘烤盒内设置有烘干带以及烘烤灯,通过烘烤灯对烘干带上的印刷成品进行辅助烘干,进一步的提升烘干效率。传统技术方案中,通常是简单通过加热的方式,或通过热风对承印物热风吹扫而进行烘干,等待承印物表面烘干的时间较长,导致烘干效率较低。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烘烤灯能够位于烘干带上方以对承印物进行紫外光照射辅助烘干,有效提升烘干的速度;实际工况中,通过烘干带运输承印物的同时即可通过烘烤灯配合热风吹扫实现对承印物表面的快速烘干,显著的提升了烘干效率。

12、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启闭门与第二启闭门,所述第一启闭门位于所述烘干箱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一启闭门工作以开合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启闭门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出料口处,所述第二启闭门工作以开合所述出料口。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烘干向的进料口与出料口处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启闭门与第二启闭门。实际工况中,烘干过程中第一启闭门与第二启闭门均为封闭状态,承印物进入烘干箱时第一启闭门打开,承印物烘干后出料时第二启闭门打开,以使得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能够有效地被限位于烘干箱内部,防止污染环境。

14、可选的,还包括与输送带相连的下料轨,所述下料轨上远离输送带的一端连接两条下料支路,所述烘干箱竖向并列布置有两个,所述下料支路一一对应的与所述烘干箱的进料口对接;所述下料轨与下料支路的连接处转动安装有道岔,所述道岔转动工作以将承印物导向任一条所述下料支路。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下料轨以及两条下料支路,两条下料支路分别同向两个不同的烘干箱。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由于烘干需要一定的周期,导致印刷成品只能间隔式的下料,整体的印刷效率较低。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能够使得相邻的承印物依次进入不同的烘干箱内进行工作,实际工况中,输送带能够不间断的持续输送承印物,连续性的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16、可选的,还包括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箱的进料端,所述静电消除装置用于向所述输送带吹扫携带有正负离子的气流。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静电消除装置以对进料端承印物吹扫除尘;实际工况中,待打印的承印物容易粘附有灰尘等其他小杂质,直接将承印物送入至印刷单元中,灰尘会影响到电子油墨粘附性,存在有打印图像层和承印物之间的粘附性容易被降低的缺陷。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通过除尘的毛刷对进料端的承印物进行刮扫除尘,然而毛刷上难免会残留灰尘,导致灰尘复粘至承印物上,除尘效果不佳。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静电消除装置吹扫除尘,非接触式的除尘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承印物进行除尘;另一方面,承印物与灰尘之间可能通过静电吸附,难以去除,本技术通过吹扫携带有正负离子的气流,从而能够有效地除尘,保证除尘效果。

18、可选的,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具有第一吹扫口,所述第一吹扫口倾斜向下的朝向进料端外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吹扫口倾斜向下的朝向进料端外侧,从而将扬尘吹扫至机箱外侧。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由于吹扫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会四处飘散而影响机箱内的工作环境,可能复粘至承印物上,导致除尘效果不佳。本技术的第一吹扫口朝向机箱的出料端外侧,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扬尘进入机箱内部的问题,保证了除尘的效果。

20、可选的,还包括清洁件,所述清洁件沿垂直于输送带长度方向水平滑移于机箱内;所述喷印头竖向滑移安装在机箱内,所述喷印头具有用于进行喷印工作的工作态以及待清理的闲置态,工作态时,所述清洁件位于所述喷印头外侧,所述喷印头低位端低于所述清洁件;闲置态时,所述喷印头低位端与所述清洁件可滑移的抵接,所述清洁件水平滑移以擦拭喷印头的低位端。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用于清理喷印头底部的清洁件,从而有效地防止喷印头底部的油墨干涸而导致喷印头堵塞。实际工况中,油墨由喷印头的低位端喷印至输送带上的承印物,喷印过程中,喷印头底部难免会残留一些油墨,油墨干涸以后可能导致喷印头被堵塞。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清洁件水平滑移能够擦拭清理喷印头的低位端,且喷印头在工作态时,清洁件位于喷印头外侧而避让与喷印头的竖向滑移运动,具有较佳的清理效果。

22、可选的,所述喷印头在输送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水平布置的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固定安装在机箱内壁,所述清洁件同时可滑移的架设于两条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横向滑轨用于对清洁件承载以及导向。

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用于架设清洁件的横向滑轨,对清洁件导向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承载清洁件。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机箱内壁固定安装有输出轴水平布置的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清洁件水平滑移即可;然而,清洁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与喷印头的低位端抵紧擦拭,上述简单通过驱动气缸承载的方式承载力不足。本技术技术方案,将清洁件架设于两根横向滑轨上,在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承载清洁头,保证承载效果。

24、可选的,所述清洁件包括球座以及可拆式卡接安装于球座内的清洁头,所述球座滑移安装在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清洁头与球座球绞式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清洁件包括滑移安装于横向滑轨上的球座以及可拆式卡接于球座内的清洁头,以使得清洁头可拆卸更换。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通常是简单将清洁头滑移安装于横向滑轨上,由于实际工况中,清洁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上述方案不便于拆装清理;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将清洁头球绞式可拆卸的卡接安装于球座内,一方面,通过卡接的方式便于拆装更换清洁头;另一方面,清洁头球绞式的安装于球座内,以使得清洁头能够随动与喷印头的抵压而进行一定的转动,对于喷印头底部具有较佳的贴合效果,进而有效地提升贴合擦拭的清理效果。

26、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油墨盒,所述油墨盒与所述喷印头相连通;所述油墨盒内设置有浓度检测计、注水管以及加热件,所述注水管用于向油墨盒内注水稀释油墨浓度,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油墨提升油墨浓度,所述浓度检测计用于检测油墨浓度以控制所述注水管或加热件工作。

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浓度检测计对油墨盒内的油墨进行浓度检测,油墨浓度较低时,通过加热蒸发油墨以提升油墨的浓度;油墨浓度较高时,通过注水以降低油墨的浓度,从而能够保证向喷印头供墨的浓度稳定性,保证印刷的效果。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9、1. 在烘干机构处设置有抽吸件以及过滤件,能够将烘干产生的刺激性气体限制于烘干箱内,并通过抽吸件输送至过滤件进行有效地处理。传统技术方案中,由于承印物上的油墨在烘干的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有害气体难以避免的排入空气中,导致环境污染或被用户吸入。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有烘干箱,将承印物在烘干箱内进行烘干,从而将有害气体限制于烘干箱内;另一方面,抽吸件配合过滤件使用,将烘干箱内的有害刺激性气体抽出并过滤处理,从而有效地防止刺激性气体排入外界环境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0、2. 设置有静电消除装置以对进料端承印物吹扫除尘;实际工况中,待打印的承印物容易粘附有灰尘等其他小杂质,直接将承印物送入至印刷单元中,灰尘会影响到电子油墨粘附性,存在有打印图像层和承印物之间的粘附性容易被降低的缺陷。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通过除尘的毛刷对进料端的承印物进行刮扫除尘,然而毛刷上难免会残留灰尘,导致灰尘复粘至承印物上,除尘效果不佳。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静电消除装置吹扫除尘,非接触式的除尘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承印物进行除尘;另一方面,承印物与灰尘之间可能通过静电吸附,难以去除,本技术通过吹扫携带有正负离子的气流,从而能够有效地除尘,保证除尘效果;

31、3. 设置有用于清理喷印头底部的清洁件,从而有效地防止喷印头底部的油墨干涸而导致喷印头堵塞。实际工况中,油墨由喷印头的低位端喷印至输送带上的承印物,喷印过程中,喷印头底部难免会残留一些油墨,油墨干涸以后可能导致喷印头被堵塞。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清洁件水平滑移能够擦拭清理喷印头的低位端,且喷印头在工作态时,清洁件位于喷印头外侧而避让与喷印头的竖向滑移运动,具有较佳的清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