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的打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弧面物件打码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2.喷墨打码机是一种在产品上打码标识信息的设备,可用于喷印产品的型号、生产批次、生产厂商信息或其他的信息。
3.现有的喷墨打码设备对弧面物件打码时,包括以下流程:将第一个弧面物件放置到打码的位置、对弧面物件进行喷墨打码、取走弧面物件。第一个弧面物件喷墨打码完成后,才对下一个弧面物件进行放置、打码、取走的喷墨打码流程。由此可见,现有的喷墨打码设备的打码流程一次只能打码一个弧面物件,只有完成第一个弧面物件的所有打码流程才会开始下一个弧面物件的打码流程,使得打码弧面物件耗时长,打码效率不高。
4.因此,现有的弧面物件的打码设备存在打码弧面物件耗时长,打码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弧面物件的打码设备打码弧面物件耗时长,打码效率不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弧面物件打码设备,通过设有可放置至少两个弧面物件的放置架,使得打码设备在对当前弧面物件进行打码的同时取走已打码的弧面物件并拿取另一个待打码的弧面物件,节省喷墨打码流程的时间,提高打码效率。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弧面物件打码设备,包括:放置架,在其延伸方向上可放置至少两个弧面物件;导轨,与放置架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打码器,设于导轨上并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到达与至少两个弧面物件中任一个相对应的位置;传感器,与放置架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与弧面物件的位置对应;其中,放置架或打码器可以相对于对方移动,打码时,放置架上的弧面物件或打码器的移动轨迹使得打码器的喷嘴与弧面物件的弧面相一致。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面物件打码设备中,放置架可放置至少两个弧面物件,使得打码设备在对当前弧面物件进行打码的同时取走已打码的弧面物件并拿取另一个待打码的弧面物件。即弧面物件的打码设备重复流程:放置未打码的弧面物件、取走已打码的弧面物件同时开始对未打码的弧面物件的打码流程、放置未打码的弧面物件,从而节省喷墨打码流程的时间,提高打码效率。
9.进一步地,弧面物件打码设备还包括电机,电机与放置架或打码器相连接,使得放置架或打码器可以相对于对方移动。
10.进一步地,弧面物件打码设备还包括与放置架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放置架上的弧面物件时,传感器向打码器和电机传输工作信号,打码器沿导
轨移动到待打码的弧面物件相应的位置,电机驱动放置架或打码器移动,打码器开始打码;当放置架上未放置弧面物件时,传感器向打码器和电机传输停止信号,电机和打码器停止工作。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物件打码设备上的传感器确定未打码的弧面物件,并向打码器和电机传输信号以实现对弧面物件开始打码或停止打码。
12.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弧面物件中的任一个至少对应设有一个传感器。
13.进一步地,放置架放置不同弧面的弧面物件时,不同弧面的弧面物件随电机的转动形成不同的运动轨迹。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物件打码设备可对不同型号或不同弧面的弧面物件进行打码。
15.进一步地,放置架设有固定部,用于固定弧面物件。
16.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于放置架的底部,第二固定部设于放置架的两侧,分别用于固定弧面物件的底端和两侧。
17.进一步地,固定部为夹持件。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将弧面物件稳固地固定在放置架上,保证了打码的质量。
19.进一步地,打码器设有调距件,调整弧面物件与打码器喷嘴的距离恒为15mm。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弧面物件与打码器喷嘴的距离调整为15mm,保证了打码的质量。
21.进一步地,弧面物件打码设备还包括工作平台,放置架、导轨和打码器设于工作平台的一侧,电机设于工作平台的另一侧。
22.进一步地,放置架或打码器与电机通过连接单元连接并偏心设置,连接单元贯穿工作平台,使得放置架或打码器与工作平台间隔设置。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为放置架或打码器提供动力,使得二者保持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弧面物件的打码设备能够对弧面物件进行打码,保证打码的质量。
2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弧面物件打码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单元、机器抓手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其中,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源、机器抓手和弧面物件打码设备相连接。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弧面物件打码系统对弧面物件进行打码,节省打码时间,提高打码效率,保证打码质量。
附图说明
2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的主视图;
27.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中除支撑架外的立体图一;
28.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中除支撑架外的立体图二;
29.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2中弧面物件打码设备未放置弧面物件的立体图;
30.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4中工作平台和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31.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4中工作平台和连接单元的俯视图;
32.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的立体图;
33.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的主视图;
34.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的后视图;
35.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器人工作流程的框图;
36.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工作流程的框图;
37.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面物件打码系统工作流程的框图。
38.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39.1-支撑架,2-工作平台,3-打码单元,4-放置单元,5-传感单元,6-电机,7-连接单元,8-弧面物件,31-导轨,32-打码器,33-打码电机,41-底座,42-放置架,51-传感器支架,52-传感器,71-连接板,81-第一弧面物件,82-第二弧面物件,100-弧面物件打码设备,411-第一固定部,421-第二固定部,521-光束,811-第一弧面物件底固定部,812-第一弧面物件侧固定部,813-第一弧面物件的弧面,821-第二弧面物件底固定部,822-第二弧面物件侧固定部,823-第二弧面物件的弧面,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6.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包括支撑架1,工作平台2,打码单元3,放置单元4,传感单元5,电机6,连接单元7。其中,打码单元3包括导轨31、打码器32和打码电机33;放置单元4包括底座41和放置架42;传感单元5包括传感器支架51和传感器52;连接单元7包括连接板71(如图3所示)。
47.示例性地,参考图7至图9,本技术的弧面物件8的外表面至少包括一个弧面的物件。弧面为圆形的一部分,例如弧面呈1/4圆形的圆弧或1/6圆弧;弧面也可以为特定内角对应的圆弧,例如内角为90度的圆弧或内角为60度的圆弧。具体而言,图7至图9中的(a)示出了第一弧面物件81以及第一弧面物件的弧面813,第一弧面物件的弧面813为1/6圆弧,即对应60度的内角。如图7至图9中的(b)示出了第二弧面物件82以及第二弧面物件的弧面823,第二弧面物件的弧面823为1/8圆弧,即对应45度的内角。由此可见,第一弧面物件81和第二弧面物件82的弧度并不相同。
48.参考图1至图4,支撑架1沿竖直方向即第二方向(图1至图4中示出的y方向)延伸,与工作平台2固定连接。
49.工作平台2沿水平方向即第一方向(图1至图4中示出的x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和电机6位于工作平台2在第二方向y的下方,打码单元3、放置单元4、传感单元5位于工作平台2在第二方向y的上方。打码单元3和传感单元5分别与工作平台2螺纹连接;放置单元4与连接板71(如图5和图6所示)螺纹连接,连接单元7贯穿工作平台2,使得放置单元4与工作平台2间隔设置。
50.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产品的生产打码的流程线,工作平台2为l型。
51.打码单元3中的导轨31沿第二方向y与支撑架1平行设置。导轨31与工作平台2垂直,并与工作平台2固定连接。
52.打码单元3中的打码器32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与工作平台2平行设置。打码器32与导轨31相连接,且与导轨31垂直设置。打码器32能够沿导轨31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y)移动,以到达与至少两个弧面物件8中任一个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参考图1和图2,当放置架42上放置两个弧面物件8时,打码单元3的打码电机33驱动固定在导轨31上的打码器32运动,使得打码器32可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到与第一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到与第二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应的位置。
53.参考图5与图6,连接单元7沿第二方向y贯穿工作平台2,并与工作平台2固定连接。连接单元7的连接板71沿第一方向x与工作平台2平行设置。
54.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7沿第二方向y分别与放置单元4和电机6连接,三者在第二方向y自上而下分别为放置单元4、连接单元7和电机6。
55.连接单元7的连接板71与放置单元4的底座41连接,连接单元7贯穿工作平台2,使得放置架42与工作平台2间隔设置。
56.连接单元7的另一端与电机6连接。当电机6沿第三方向(如图1至图4示出的z向)转动时,它带动连接板71和与连接板71连接的放置单元4也沿第三方向z运动,使得放置单元4呈圆周的运动轨迹。并且,电机6与放置单元4的运动轨迹均不相同:电机6的运动轨迹为以其轴心为圆心,沿第三方向z形成的圆形轨迹;放置单元4的运动轨迹为以电机6的轴心为圆心,以放置单元4与电机6轴心的距离为半径,沿第三方向z形成的圆形轨迹。放置架42上放
置弧面物件8,放置单元4的圆周运动带动弧面物件8进行圆周运动,使得弧面物件8的圆弧外表面被打码,同时也保持弧面物件8与打码器32的喷嘴距离恒定,便于均匀清晰且准确地打码。例如,弧面呈1/4圆形、内角为90度的弧面物件8打码时,电机6带动放置架42及其上的弧面物件8转动90度,即能完成对其打码。弧面呈1/6圆形、内角为60度的弧面物件8打码时,电机6带动放置架42及其上的弧面物件8转动60度,即能完成对其打码。
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物件的弧面813为1/6圆弧,即对应60度的内角,因而电机6带动放置架42及其上的第一弧面物件81转动60度,就能完成打码。第二弧面物件的弧面823为1/8圆弧,即对应45度的内角,因而电机6带动放置架42及其上的第一弧面物件81转动45度,就能完成打码。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7的连接板71与放置单元4的底座41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放置单元4,以适应不同型号或不同弧面的弧面物件8,实现一机(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多用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58.参考图1至图4,放置单元4的放置架42沿第二方向y与导轨31平行设置,与工作平台2垂直设置。
59.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42设有两层,可以放置两个弧面物件8,且放置架42的两层仅能用于放置相同的弧面物件8。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42上放置的是第一弧面物件81。若想放置具有不同弧面的弧面物件8时,例如第二弧面物件82时,工作人员从连接板71上拆卸与第一弧面物件81适配的放置架42,并将与第二弧面物件82适配的放置架42安装到连接板71上,才能放置第二弧面物件82。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放置架42至少能够放置两个弧面物件8。即放置架42上可以放置三个或者四个甚至更多的弧面物件8。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放置架42设有一层。
62.参考图4,放置单元4还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弧面物件8。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42设有固定部,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21。第一固定部411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圆柱形的凸起,分别设于靠近底座41的放置架42上以及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放置架42上,即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放置架42上。第二固定部421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圆柱形的凸起,分别设于第一层放置架42和第二层放置架42的两侧,即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导轨31相平行的放置架42上。
63.与此相适应,参考图7至图9,第一弧面物件81包括底固定部811和侧固定部812。底固定部811和侧固定部812均为通孔,且分别对应放置架42的圆柱形凸起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21,使得第一弧面物件81通过底固定部811和侧固定部812以凹凸连接方式稳定固定在放置架42上。其中,第一固定部411对第一弧面物件81起到主要固定的作用,第二固定部421起辅助固定的作用。
64.将第一弧面物件81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放置架42上,在放置架42转动时,第一弧面物件81也能相对于放置架42保持静止,并随放置架42转动。另一方面,第一弧面物件81被固定部固定,也便于打码器32在第一弧面物件81上的准确位置进行打码,使得打码均匀清晰。
65.在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放置架42上还可以放置第二弧面物件82(图中未示出)。第二弧面物件82包括底固定部821和侧固定部822,分别对应第二弧面物件82的放置架42的第一固定部421和第二固定部422,使得第二弧面物件82固定在放置架42上。
66.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为夹持件(图中未示出),放置架42通过夹持
件固定弧面物件8,使得打码位置准确、打码均匀清晰。
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中,如上文所述的放置架42或打码器32可以相对于对方沿第三方向z移动。具体而言,打码器32保持静止状态,放置架42随电机6的转动沿第三方向z运动,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或者,放置架42保持静止状态,打码器32与电机6偏心设置,并随电机6的转动沿第三方向z运动,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
68.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打码器32保持静止状态,放置架42相对于打码器32运动。放置架42和放置于放置架42上的第一弧面物件81会随电机6沿第三方向z运动,并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因为放置架42与电机6偏心设置,第一弧面物件81沿第三方向z的运动轨迹与打码器32的喷嘴的距离恒定,使得打码器32在第一弧面物件81上的打码均匀且清晰。
69.在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放置架42上还可以放置第二弧面物件82。当放置第二弧面物件82时,其随电机6的转动形成的圆周运动轨迹不同于第一弧面物件81的圆周运动轨迹。
70.参考图1至图4,传感单元5的传感器支架51沿第二方向y分别与放置架42和导轨31平行设置。传感器支架51与工作平台2固定连接并与工作平台2垂直设置。传感器52沿第一方向x设于弧面物件8的相应位置,此位置满足传感器52发出的光束521能够照射到弧面物件8,以此感应放置架42上是否放有弧面物件8。传感器52与传感器支架51固定连接。
71.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42设有双层,相适应地,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设有两个传感器52,分别对应每层的放置架42和第一弧面物件81。
72.传感器52可以发出光束521,起到感应弧面物件8是否放在放置架42上,并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信号的作用。
7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当传感器52检测到放置架42上的第一层放有第一弧面物件81时,传感器52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对第一弧面物件81开始打码工作的工作信号。打码器32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到与放置架42的第一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应的高度,电机6驱动放置架42沿第三方向z转动,第一弧面物件81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当电机6转动到特定的角度,如10度时,传感器向打码器32传输工作信号,打码器32开始打码。
74.同理,当传感器52检测到放置架42上的第二层放有第一弧面物件81时,传感器52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对第一弧面物件81开始打码工作的工作信号。打码器32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到与放置架42的第二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应的高度,电机6驱动放置架42沿第三方向z转动,第一弧面物件81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当电机6转动到特定的角度,如10度时,传感器向打码器32传输工作信号,打码器32开始打码。
75.当放置架42上的两层均未放置第一弧面物件81时,传感器52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停止打码工作的停止信号,电机6停止工作,即放置架42保持静止,因电机6难以转动到特定角度如10度,因而打码器32停止打码工作。
76.在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打码器32设有调距件,能够用于调整弧面物件8与打码器32的喷嘴的距离,使其恒为15mm。比如,当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完成后,需要对具有不同弧面的第二弧面物件82打码时,由于两种弧面物件具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其与打码器32的喷嘴的距离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打码位置不准确、打码不清晰、不均匀等问题。因此需要
通过调距件调整弧面物件8与打码器32的喷嘴的距离,此距离能够使得打码位置准确、打码清晰均匀。
77.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通过支撑架1固定在生产流程线的相应位置,作为产品生产流程的一环,主要负责为弧面物件8打码。为方便产品的生产,在生产流程线上还设有机器人(图未示出),在喷墨打码的生产流程中,机器人负责从放置架42上拿取和放置弧面物件8。
7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弧面物件打码系统(图中未示出),包括电源、控制单元、机器抓手以及如前所述的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其中,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源、机器抓手和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相连接。
79.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参考图11,其示出了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的工作流程。参考图10至图12,在本实施例中,以放置架42设有两层,放置两个第一弧面物件81为示例说明弧面物件打码系统的工作过程:
80.首先,启动弧面物件打码系统以通过机器人和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对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机器人首先抓取第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并将其放置在放置架42的第一层。即机器人进行s1步骤。
81.然后,与放置架42的第一层沿第二方向y平行放置、沿第一方向x相对应的第一层的传感器52感应到第一层放置有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的;传感器52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对第一弧面物件81开始打码工作的工作信号;打码器32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到与放置架42的第一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应的高度,电机6驱动放置架42沿第三方向z转动,第一弧面物件81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当电机6转动到特定的角度,如10度时,传感器向打码器32传输工作信号,打码器32开始打码。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进行v1至v4步骤。
82.由于第一弧面物件81相对于电机6偏心设置,所以第一弧面物件81随电机6转动二形成的圆周的运动轨迹与打码器32的喷嘴的距离恒定,从而使打码器32在第一弧面物件81上的打码清晰、均匀,保证第一弧面物件81的被打码质量。
83.在打码器32为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的同时,机器人抓取第二个第一弧面物件81。即机器人进行s2步骤。
84.最后,当打码器32完成对第一层上的第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之后(即机器人进行s3步骤,也是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进行v5步骤);
85.机器人将已抓取第二个待打码的第一弧面物件81放到放置架42的第二层(即机器人进行s4步骤)。
86.然后,与放置架42的第二层沿第二方向y平行放置、沿第一方向x相对应的第二层的传感器52感应到第二层放置有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的;传感器52向打码器32和电机6传输对第一弧面物件81开始打码工作的工作信号;打码器32沿导轨31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到与放置架42的第二层的第一弧面物件81在第一方向x上相应的高度,电机6驱动放置架42沿第三方向z转动,第一弧面物件81形成圆周的运动轨迹;当电机6转动到特定的角度,如10度时,传感器向打码器32传输工作信号,打码器32开始打码。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进行v6至v9步骤。
87.在打码器32为第二个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的同时,机器人抓取放置架42的第一层
已完成打码的第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并将抓取的第一弧面物件81送往下一个工作流程。机器人还抓取第三个第一弧面物件81。即机器人进行s5至s6步骤。
88.最后,当打码器32完成对第二层上的第二个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之后(即机器人进行s7步骤,也是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进行v10步骤);
89.机器人将已抓取第三个待打码的第一弧面物件81放到放置架42的第一层(即机器人进行s8步骤)。因为机器人已经将已完成打码的首个第一弧面物件81取走,因而放置架42的第一层已经空出。
90.然后,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继续进行v11至v14的步骤,即不断地重复v1至v4的步骤。同时,机器人抓取第四个第一弧面物件81。即机器人进行s10步骤。
91.最后,当打码器32完成对第一层上的第三个第一弧面物件81打码之后(即机器人进行s11步骤,也是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进行v15步骤);
92.机器人将已抓取第四个待打码的第一弧面物件81放到放置架42的第二层(即机器人进行s12步骤)。
93.然后,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不断地重复v6-v9的步骤,同时机器人不断地重复s5至s6步骤。
94.也就是说,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不断地重复上述传感器52感应、打码器32为第一弧面物件81的打码过程(即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循环往复步骤v1至v5、步骤v6至v10、步骤v11至v15、步骤v16至vm,其中vm中的m为5的倍数)。同时机器人拿取已完成打码的第一弧面物件81,放置待打码的下一个第一弧面物件81的过程(即机器人循环往复步骤s1至s4、步骤s5至s8、步骤s9至s12、步骤s9至sn,其中sn中的n为4的倍数)。
95.由此可见,与依次拿取、打码、拿走每个第一弧面物件81的打码工作过程相比,上述弧面物件打码系统的工作流程节省了打码和取放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打码效率。也就是说,弧面物件打码系统通过将机器人取放弧面物件8的工作步骤与弧面物件打码设备100的打码器32打码的工作步骤同时进行,并线进行多项工作,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了打码效率。
96.在本实施例中,打码器32对第一弧面物件81自动喷码的时间最多为16秒一个,以满足机器人在放置架42上取放第一弧面物件81。
97.本技术提供的弧面物件打码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节省了打码时间,提高了打码效率。
98.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