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打印机。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以及生活的便捷程度的追求越来越高,市场上也相应的出现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便捷的便携式打印机,这种便携式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出文字,还可以打印图形和照片。在生活上可以用来打印物品的名称和保质期,帮助使用者可以更快速的找到物品以及提醒物品的保质期让使用者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避免物品长期不使用而过期。在学习上可以用来打印学生的错题,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可以快速记录错题,减少学生抄写错题集的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但是,现有便携式打印机的厚度通常达到60-70mm,便携式打印机的机身尺寸较大不便于放入口袋随身携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打印机,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打印机,包括壳组件、盖组件和打印组件,所述盖组件可分离地固定在壳组件上以能够在开盖状态和合盖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打印组件接合于壳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具有:打印头;胶辊,所述胶辊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一轴线转动;支撑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打印头,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以及致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构件转动,所述致动构件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三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平行或重合设置;所述盖组件具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为,其能够在合盖过程中驱动所述致动构件转动而使得被定位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的打印头靠近所述胶辊以夹持记录纸。
6.优选地:所述支撑构件和壳组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为,其以使得所述打印头离开胶辊的方向施力于所述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打印头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赋力支脚抵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其另一赋力支脚抵接在壳组件上。所述壳组件上设置有枢接轴,所述支撑构件和致动构件均枢接在该枢接轴上。
7.优选地:所述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致动弹簧,所述致动弹簧设置为,其以使得所述打印头靠近胶辊的方向施力于所述致动构件。所述致动弹簧为扭簧,其主体枢接在枢接轴上,所述致动弹簧的一赋力支脚抵接在致动构件上,所述抵接在支撑构件上。所述致动弹簧以夹持方式被定位在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
8.优选地:所述致动弹簧设置为,在被所述致动构件挤压后,其施加在支撑构件上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复位弹簧施加在支撑构件的反作用力而驱动所述支撑构件朝向使得
所述打印头靠近胶辊的方向转动。
9.优选地:所述致动弹簧设置为,其在被所述致动构件释放后,所述复位弹簧施加在该支撑构件的反作用力能够克服该致动弹簧施加在支撑构件的作用力而驱动所述支撑构件朝向使得所述打印头离开胶辊的方向转动。
10.优选地:所述致动构件具有,受所述驱动部抵压以驱动致动构件转动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为,其能够围绕第三轴线在设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所述壳组件包括底壳和罩壳,所述底壳和罩壳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可分离地与所述底壳固接的安装架,所述胶辊、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均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安装架上。
11.优选地:所述打印组件还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胶辊旋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与电机相对的另一侧。
12.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架分隔设置且可分离地接合在底壳上的电池单元。所述罩壳的上表面向下凹进形成为容纸腔。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打印组件运行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接合在底壳上,并由所述电池单元的下方延伸至容纸腔的下方。
13.优选地:所述壳组件包括底壳和罩壳,所述罩壳的底部具有朝向底壳的开口,所述底壳固接在罩壳的底部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罩壳的上表面向下凹进形成为容纸腔,所述盖组件可分离地固定在罩壳的顶部。
14.优选地:所述盖组件借由卡扣组件可分离地固定在壳组件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多个卡扣单元,所述盖组件设置为,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多个卡扣单元,所述盖组件设置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施力于盖组件时能够推动所述盖组件于壳组件之间卡合或分离。所述盖组件设置为薄型结构,所述驱动部和卡扣均一体地形成盖组件上。所述盖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记录纸卷窜动的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以超声波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接合在盖组件上。
15.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6.1.全部打印组件均设置在壳组件内,使得盖组件的结构可设计的更加简单,在开盖与合盖过程中更加省力、便捷,用户使用方便,还可以使得打印机的外形更加小型化,空间更紧凑,方便携带。
17.2.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均与枢接轴枢接配合,致动弹簧的两个赋力支脚分别抵压在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上,以使得所述支撑构件处于可浮动的安装状态,以使得打印头和胶辊之间的间隙能够适应夹入厚度不均的记录纸,也即该致动弹簧既能够传递致动构件施加在支撑构件上的作用力,还能够为夹入厚度不均的记录纸提供浮动空间。
18.3.盖组件在合盖的过程中可通过驱动部与抵接部的压抵配合带动打印头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也即,在合盖过程中盖组件可带动打印头一起转动,无需额外设置驱动机构带动打印头转动,结构更加紧凑。
19.4.将全部打印组件均安装在安装腔内,且均整合在安装支架上以减小打印组件所占据的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地,将电池和控制板均安装在安装腔内,使得电池不外漏,整体更为美观,并且电池和安装架分隔设置,以利于内部空间的配置,控制板设置为薄板结构,并由电池下方延伸至容纸腔,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紧凑型,使得该打印机可以
直接放在口袋内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绘示了整机结构示意图。
22.图2绘示了盖组件与壳组件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23.图3绘示了壳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24.图4绘示了盖组件的内侧示意图。
25.图5绘示了打印机的纵向剖视图。
26.图6绘示了驱动部推动致动构件转动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27.图7绘示了驱动部推动致动构件转动的终了状态示意图。
28.图8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一。
29.图9绘示了打印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10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二。
31.图11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三。
32.图12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爆炸视图一。
33.图13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爆炸视图二。
34.图14绘示了打印组件装配在安装架上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6.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3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39.实施例:
40.请查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打印机,包括壳组件10、盖组件20和打印组件,所述盖组件20可分离地固定在壳组件10上以能够在开盖状态和合盖状态之间转换。具体地,盖组件20沿着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滑动时,可以实现合盖和开关,在图2中向后推盖组件20为合盖,向前推盖组件20为开盖。所述打印组件接合于壳组件10;所述打
印组件具有打印头32、胶辊30、支撑构件31和致动构件35。其中打印头32也称为热敏打印头,其通过加热方式实现热转印。所述胶辊30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一轴线转动,具体地,该胶辊30包括软质胶辊和辊轴,其通过辊轴可转动地枢接在固定架上,并能够在围绕辊轴的轴线进行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为胶辊30的中心轴线。支撑构件31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打印头32,具体地,打印头32固定在支撑构件31与胶辊30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构件31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具体地,支撑构件31枢接在枢接轴37上,枢接轴37一体地形成在安装架13上,二者均未注塑成型。致动构件35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构件31转动,所述致动构件35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三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平行或重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重合设置,也即致动构件35和支撑构件31均枢接在上述枢接轴37上,该结构相比平行设置结构更为紧凑。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轴线可以和第三轴线平行设置,也即支撑构件31和致动构件35枢接在不同的定位轴上,两个定位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盖组件20具有驱动部21,所述驱动部21设置为能够在合盖过程中驱动所述致动构件35转动而使得被定位在所述支撑构件31上的打印头32靠近所述胶辊30以夹持记录纸1。具体地,在壳组件10上具有供驱动部21插入的插接槽19,如图6和图7所示,在开盖状态下,驱动部21位于插接槽19的入口处,进一步向后推动盖组件20,驱动部21进入插接槽19内可以推动致动构件35转动,从而驱动安装在支撑构件31上的打印头32向靠近胶辊30的方向运动,进而与胶辊30抵压以夹持记录纸1。具体地,所述壳组件10设置有供记录纸1穿过的打印通道11和位于打印通道11一侧且可转动的胶辊30,打印头32在靠近打印通道11的第一位置以及背离打印通道11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41.胶辊30位于打印通道11的下方且与打印头32相对应,打印头3230位于第一位置时将记录纸11压抵在胶辊30上,此时记录纸11会在胶辊30的转动带动下向出纸口输出,在出纸的同时进行热敏打印;而当打印头32位于第二位置时其远离胶辊30,此时纸张1不受打印头32的压紧力,处于自由的状态,可进行换纸的动作,或者在记录纸1用完的情况下进行装纸的动作。
4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如图9所示,所述支撑构件31和壳组件1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6,该复位弹簧36为扭簧,其具有两个赋力支脚。所述复位弹簧36设置为,其以使得所述打印头32离开胶辊30的方向施力于所述支撑构件31,也即复位弹簧36作用在支撑构件31上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支撑构件31朝向打印头32离开胶辊30的方向转动。所述支撑构件31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打印头32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端部,具体为第一端部面向胶辊30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36的一赋力支脚抵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其另一赋力支脚抵接在壳组件10上,具体地,另一赋力支脚抵接在安装架13上,安装架13为固接在底壳12上的支撑架体,在本实施例中,打印组件分散地安装在该安装架13上,该安装架13可以进一步节省打印组件的安装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所述壳组件10上设置有枢接轴37,枢接轴37和安装架13一体设置。所述支撑构件31和致动构件35均枢接在该枢接轴37上,也即支撑构件31和致动构件35围绕同一个轴线转动,也即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重合。
43.所述致动构件35和支撑构件31之间设置有致动弹簧33,具体地,致动弹簧33被夹持在致动构件35和支撑构件31之间,也即盖组件20作用在致动构件35上的合盖作用力通过致动弹簧33传递给支撑构件31,进而驱动支撑构件31转动。所述致动弹簧33设置为,其以使得所述打印头32靠近胶辊30的方向施力于所述致动构件35。具体地,所述致动弹簧33为扭
簧,其主体部枢接在枢接轴37上,也即其主体中部的通孔套接在枢接轴37上。所述致动弹簧33的一赋力支脚抵接在致动构件35上,所述致动弹簧33的另一赋力支脚抵接在支撑构件31上。为了提高致动弹簧33在被挤压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将致动弹簧33与致动构件35抵接的赋力支脚设置成u形,将其与支撑构件31抵接的赋力支脚设置为左右分开的两个,其分别位于其主体的两端,并均抵压在支撑构件31上,所述致动弹簧33以夹持方式被定位在致动构件35和支撑构件31之间。
44.在以下描述中,在合盖状态下,致动弹簧33视为处于被挤压状态,在开盖状态下,致动弹簧33视为处于释放状态,虽然在释放状态下,致动弹簧33可能仍受到一定的挤压力而产生有压缩变形。在合盖状态下,盖组件20和壳组件10扣合且其边缘部对齐或者重合,在开盖状态下盖组件20和壳组件10为错位状态,也即二者的边缘错开一定位置。
45.所述致动弹簧33设置为,在被所述致动构件35挤压后,其施加在支撑构件31上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复位弹簧36施加在支撑构件31的反作用力而驱动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使得所述打印头32靠近胶辊30的方向转动。也即在合盖过程中,驱动部21插入插接槽19内以推动致动构件35转动,致动构件35进一步挤压致动弹簧33,致动弹簧33进一步施力于支撑构件31上,该作用力对支撑构件31产生的力矩大于复位弹簧36作用在支撑构件31上的作用力产生的力矩,从而可以驱动支撑构件31朝向使得打印头32靠近胶辊30的方向转动。
46.所述致动弹簧33设置为,其在被所述致动构件35释放后,所述复位弹簧36施加在该支撑构件31的反作用力能够克服该致动弹簧33施加在支撑构件31的作用力而驱动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使得所述打印头32离开胶辊30的方向转动。也即在开盖过程中,驱动部21从插接槽19内推出以释放致动构件35,此时致动弹簧33作用在支撑构件31上作用力产生的力矩小于复位弹簧36作用在支撑构件31上产生的力矩,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构件31朝向使得所述打印头32离开胶辊30的方向转动。
47.所述致动构件35具有,受所述驱动部21抵压以驱动致动构件35转动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为,其能够围绕第三轴线在设定角度范围内摆动,围绕枢接轴37转动。抵接部形成在致动构件35的顶部,该抵接部形状近似凸轮,其与盖组件20的驱动部21相作用,在合盖状态下,驱动部21抵压在抵接部上,在开盖状态下,抵接部被释放。
48.所述壳组件10包括底壳12和罩壳14,所述底壳12和罩壳14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可分离地与所述底壳12固接的安装架13,所述胶辊30、致动构件35和支撑构件31均可转动地接合在所述安装架13上。所述打印组件还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胶辊30旋转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50和齿轮传动机构51,其中所述电机5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3的一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3上与电机50相对的另一侧,也即齿轮传动机构51和电机50分别位于安装架13的相反侧面。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架13分隔设置且可分离地接合在底壳12上的电池单元40。所述罩壳14的上表面向下凹进形成为容纸腔15。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打印组件运行的控制板60,所述控制板60固接在底壳12上,并由所述电池单元40的下方延伸至容纸腔15的下方,从而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电池单元40为充电电池。
49.具体地,所述罩壳14的底部具有朝向底壳12的开口,所述底壳12固接在罩壳14的底部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盖组件20可分离地固定在罩壳14的顶部。也即罩壳14的顶部固接盖组件20,罩壳14的底部固接底壳12。
50.所述盖组件20借由卡扣组件可分离地固定在壳组件10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多个卡扣单元,所述盖组件20设置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施力于盖组件20时能够推动所述盖组件20于壳组件10之间卡合或分离。所述盖组件20设置为薄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单层薄片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双层薄片结构。所述驱动部21和卡扣均一体地形成盖组件20上。所述盖组件2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记录纸1卷窜动的限位构件22,所述限位构件22以超声波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接合在盖组件20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接合,也即在二者之间设置卡扣结构。
51.具体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壳组件10上的卡槽,以及设置在盖组件20上的卡勾23,该卡槽可与卡勾23进行插接配合。具体参照图3和图4,卡槽个数设有九个,其中三个卡槽为第一卡槽17且间隔布置在罩壳14的前部,其中四个卡槽也为第一卡槽17且两两对称布置在罩壳14顶部的左右二侧,其中两个卡槽为第二卡槽18且间隔布置在罩壳14的后部。
52.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21朝向致动构件35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以及与驱动部21移动方向相平行的夹持面,盖组件20从错开位置移动至合盖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斜面压抵致动构件35,当盖组件20位于盖紧位置时致动构件35压抵在夹持面处。如图6和7所示,驱动部21左侧为与其移动方向相平行的竖直面,驱动部21左侧始终与插接槽19的竖直槽壁相贴合配合,也可起到对驱动部21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当盖组件20位于盖紧位置时驱动部21夹置在竖直槽壁和抵接部之间,该驱动部21仅受到抵接部末端施加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此时,若无外力作用,驱动部21会保持在插接槽19的底端处,不易脱出。
53.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盖组件20内壁设有卡勾23,当盖组件20位于错开位置时卡勾23与卡槽相分离,当盖组件20位于盖紧位置时卡勾23与卡槽相插接配合。对应的,卡勾23个数与卡槽个数相同且位置相对应,其结构与卡槽结构相适配。
54.该打印机的合盖过程为:
55.如图1所示,先将盖组件20内壁朝向壳组件10的方向移动,直至盖组件20靠置在壳组件10侧面并位于错开的位置,此时盖组件20高度高于壳组件10高度,且,驱动部21与抵接部的状态如图6所示.
56.接着,向后推动盖组件20,此时驱动部21的导向斜面会压抵抵接部的末端以带动致动构件35沿图3中的逆时针转动,直至抵接部的右侧靠抵在插接槽19右侧的倾斜槽壁上,且驱动部21底端靠抵在插接槽19的底端处,驱动部21的夹持面靠抵在抵接部的左侧,与此同时,九个卡勾23刚好与九个卡槽(17、18)相插接配合,盖组件20达到盖紧位置,如图1所示。
57.在本实施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定位可以参考图2中的方向进行定位。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