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5169发布日期:2022-11-22 22:1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特别涉及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墨盒,其具有双墨水输出的功能。具体的,该墨盒包括盒主体,盒主体中设置有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分别通过第一出墨口和第二出墨口输出墨水,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左右并列并相邻地设置,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的前侧设置有前腔室而后侧设置有后腔室,前腔室与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连通,前腔室用于储存墨水,后腔室与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连通,盒主体设置有与后腔室连通的进气孔,后腔室用于给第一出墨腔室和第二出墨腔室进气以保持气压平衡。现有的上述墨盒,墨盒内部的容积利用率不高,墨水存储量较少,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对墨盒内部的容积的利用率较高,墨水存储量较多。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其包括:盒主体,设置有第一出墨腔室、第二出墨腔室、与所述第一出墨腔室连通的第一出墨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出墨腔室连通的第二出墨口,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沿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均与所述前腔室连通;其中,所述后腔室中局部分隔形成有进气腔室,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均与所述进气腔室连通,所述盒主体设置有与所述进气腔室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之间设置有墨水过道,所述后腔室在所述进气腔室以外的部分通过所述墨水过道与所述前腔室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的墨盒,通过在后腔室局部分隔出进气腔室,后腔室其余部分通过墨水过道与所述前腔室连通,前腔室、墨水过道以及后腔室除去进气腔室的部分都可以用作储存墨水,从而墨水的储存量较大,对墨盒内部的容积的利用率较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吸墨体和第二吸墨体,所述第一吸墨体和所述第二吸墨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所述第一上腔体和所述第一下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下腔体具有朝下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为所述第一出墨口,所述第一吸墨体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腔体和所述第一下腔体,两所述第一吸墨体之中,位于相对下侧的所述第一吸墨体对墨水的吸附力更大;所述第二出墨腔室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二上腔室和第二下腔室,所述第二上腔室和所述第二下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下腔室具有朝下设置的第二开
口,所述第二开口配置为所述第二出墨口,所述第二吸墨体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上腔室和所述第二下腔室,两所述第二吸墨体之中,位于相对下侧的所述第二吸墨体对墨水的吸附力更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吸墨体和所述第二吸墨体为海绵,位于相对下侧的所述第一吸墨体和所述第二吸墨体的密度相对较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主体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进气腔室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连通,所述连通通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进气腔室的上端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进气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进气孔错开布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孔的孔壁往上延伸设置,所述进气孔上端孔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气腔室的腔底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主体包括主壳体和面盖,所述主壳体和所述面盖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出墨腔室、所述第二出墨腔室、前腔室、后腔室以及所述进气腔室,所述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面盖。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盖包括面盖本体和封盖膜,所述面盖本体开设有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孔开设于所述连通槽的槽底,所述连通槽的槽底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墨腔室和所述第二出墨腔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和第三连通孔,所述封盖膜连接于所述面盖本体并封闭所述连通槽的槽口,所述封盖膜与所述连通槽围合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之三;
19.图5为图1所示结构的a-a方向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
21.盒主体100,主壳体101,面盖102,面盖本体103,封盖膜104,第一出墨腔室110,第一上腔体111,第一下腔体112,第一连通口113,第二出墨腔室120,第二上腔室121,第二下腔室122,第二连通口123,第一出墨口130,第二出墨口140,前腔室150,后腔室160,进气腔室170,进气孔180,墨水过道190,连通通道1000,第一连通孔1010,第二连通孔1020,第三连通孔1030;
22.第一吸墨体200;
23.第二吸墨体300;
24.保护盖4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至图5,一种容积利用率高的墨盒,其包括盒主体100,盒主体100设置有第一出墨腔室110、第二出墨腔室120、与第一出墨腔室110连通的第一出墨口130以及与第二出墨腔室120连通的第二出墨口140,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沿左右方向排布,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腔室150和后腔室160,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均与前腔室150连通。其中,后腔室160中局部分隔形成有进气腔室170,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均与进气腔室170连通,盒主体100设置有与进气腔室170连通的进气孔180,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之间设置有墨水过道190,后腔室160在进气腔室170以外的部分通过墨水过道190与前腔室150连通。
30.上述的墨盒,通过在后腔室160局部分隔出进气腔室170,后腔室160其余部分通过墨水过道190与前腔室150连通,前腔室150、墨水过道190以及后腔室160除去进气腔室170的部分都可以用作储存墨水,从而墨水的储存量较大,对墨盒内部的容积的利用率较高。
31.在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分别设置于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吸存墨水后,打印设备可以从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处吸取墨水,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由于可以吸存墨水,可以避免墨水随意溢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之间设置有墨水过道190,从而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小,从而可以减少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的体积,有利于增加总的墨水的存量。
32.在实施例中,第一出墨腔室110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相互连通,第一下腔体112具有朝下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配置为第一出墨口130,第一吸墨体200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两第一吸墨体200之中,位于相对下侧的第一吸墨体200对墨水的吸附力更大;第二出墨腔室120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下腔室122,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
下腔室122相互连通,第二下腔室122具有朝下设置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配置为第二出墨口140,第二吸墨体300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下腔室122,两第二吸墨体300之中,位于相对下侧的第二吸墨体300对墨水的吸附力更大。上述的结构,位于相对下侧的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对墨水的吸附力更大,从而能减少墨水从第一出墨口130和第二出墨口140溢出的可能性;而位于相对上侧的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可以采用吸附力较弱的吸墨体结构,有利于减少墨盒的材料成本。
33.在实施例中,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之间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通孔,从而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能够相互连通,类似的,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下腔室122之间则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第二分隔板上同样设置有连通其两侧的通孔,从而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下腔室122能够相互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上腔体111和第一下腔体112、第二上腔室121和第二下腔室122之间不一定如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一样,具有明显的分界(如实施例中以分隔板为界),它们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腔体的两个部分。
34.在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为海绵,位于相对下侧的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的密度相对较大。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采用海绵,成本较低。可以想象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墨体200和第二吸墨体300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是多孔塑料体等的结构,只要能吸存墨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5.在实施例中,盒主体100设置有连通通道1000,进气腔室170通过连通通道1000与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连通,连通通道1000设置有用于与进气腔室170的上端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010,进气孔180设置于进气腔室170的底部,第一连通孔1010与进气孔180错开布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孔1010与进气孔180错开布置,是指它们的孔轴线不重合。通过将第一连通孔1010与进气孔180错开布置,若墨水意外从连通通道1000倒灌时,可以减少墨水直接从进气孔180流出的概率。
36.在实施例中,进气孔180的孔壁往上延伸设置,进气孔180上端孔口的位置高于进气腔室170的腔底面。采用上述的结构,即使墨水形成了倒灌,墨水也不会直接流出进气孔180,而是留存在进气腔室170的底部。
37.在实施例中,盒主体100包括主壳体101和面盖102,主壳体101和面盖102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出墨腔室110、第二出墨腔室120、前腔室150、后腔室160以及进气腔室170,连通通道1000设置于面盖102。上述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以想象的是,盒主体100具体不限于上述的实施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8.在实施例中,面盖102包括面盖本体103和封盖膜104,面盖本体103开设有连通槽,第一连通孔1010开设于连通槽的槽底,连通槽的槽底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020和第三连通孔1030,封盖膜104连接于面盖本体103并封闭连通槽的槽口,封盖膜104与连通槽围合形成连通通道1000。采用上述的结构来形成连通通道1000,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体的,封盖膜10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面盖本体103。焊接的方式例如是超声波焊接、热熔焊接等等;可以想象的是,封盖膜104也可以通过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面盖本体103。
39.在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的前侧腔壁分别开设
有第一连通口113以及第二连通口123,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分别通过第一连通口113以及第二连通口123与前腔室150连通,从而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能分别从前腔室150获取墨水。可以想象的是,第一出墨腔室110和第二出墨腔室120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与前腔室150连通,例如通过另外设置的连通通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40.在实施例中,墨盒还包括保护盖400,保护盖400可拆卸地安装于盒主体100并封盖进气孔180、第一出墨口130以及第二出墨口140。运输时可以安装保护盖400,从而避免运输的时候漏墨。
4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