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8508发布日期:2022-09-24 01: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墨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的墨盒。


背景技术:

2.墨盒,用于向喷墨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提供墨水,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所述墨盒包括壳体和与壳体结合的出墨部,所述壳体能容纳墨水,所述出墨部位于墨盒的前壁,用于向设备供应墨水,所述墨盒还包括安装在其前壁并位于出墨部下端的引导部,所述墨盒安装至设备后,所述引导部可以与设备的被引导部配合,以防止墨盒位置产生偏移的现象,保证墨盒在设备中的稳定性。
3.由于所述引导部是设置在所述墨盒前壁并轴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被引导部为内凹的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的凹部,所述凸出部与凹部的的大小刚好匹配,装配精度高,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所述被引导部的磨损和损坏,降低机器使用寿命,且安装范围受到局限,使得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精确对准才能安装到位,增大了用户在安装过程中的难度系数,操作不便,降低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以解决装配精度高,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防止零配件之间产生磨损及损坏,且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具体方案为:
5.墨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成像设备,包括可容纳墨水的盒体以及与盒体一体形成的出墨部,所述出墨部的外周表面设置有导向筋条,所述导向筋条沿所述墨盒的前后方向延伸,与所述前后方向平行。
6.所述出墨部从所述墨盒的子前侧壁向前凸出,所述墨盒的子前侧壁设置有第一避让部,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部位于所述出墨部的下方。
7.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部贯穿所述墨盒。
8.所述墨盒还包括芯片构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芯片构件位于所述墨盒的上侧壁。
9.所述导向筋条为从所述出墨部的外周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数量为一个或间隔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1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墨部的外周表面设置与墨盒长度方向平行的导向筋条,加强所述出墨部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出墨部磨损和损坏,并且在出墨部的下方设置避让部,使得墨盒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被稳定引导,从而降低精度要求,方便安装,同时减少墨盒与设备之间的磨损和损坏。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前后方向从前向后观察时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后的导气路径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墨水路径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芯片构件的示意图。
17.图7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芯片与出墨口的位置示意图。
18.图8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的立体图。
19.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的部分部件分解图。
2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在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在盖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2a和图12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遮挡件的立体图。
23.图13a和图13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浮动件的立体图。
24.图14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光遮挡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25.图14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光遮挡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前后方向从前向后观察时的示意图。
27.为便于描述,以墨盒100安装时的状态为准,将墨盒100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墨盒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墨盒100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墨盒100的前方为安装方向,墨盒100的后方为拆卸方向。墨盒100具有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侧壁101和下侧壁102、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前侧壁103/子前侧壁103’和后侧壁104、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左侧壁105和右侧壁106,在上下方向上,前侧壁103位于子前侧壁103’的上方。
28.如图1-图3所示,墨盒100包括相互结合的盖件1和盒体2以及与盒体2一体形成的出墨部4,盒体2内部设置有墨水腔21,墨水腔21可用于存储墨水,出墨部4从墨盒100的子前侧壁103’向前凸出,且在墨盒100的下端,出墨部4包括位于前端的出墨口41,出墨口41用于与设备中的吸墨针抵接,向设备供应墨水,出墨部4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出墨端面43,出墨部4的外周表面还设置有导向筋条42,导向筋条42为从出墨部4的外周表面向外延伸的凸起,数量可为一个或间隔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用于增强出墨部4的结构强度,并在安装过程中引导墨盒100能够与设备准确配合,导向筋条42沿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与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平行,可使得墨盒100在安装时可被稳定引导。墨盒100还包括密封膜5,密封膜5设置在出墨端面43,墨盒100不使用时,密封膜5可将出墨口41密封以防止墨水泄漏。
29.墨盒100的子前侧壁103’还设置有第一避让部107,第一避让部107的左侧、右侧和底侧至少之一对外开放,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一避让部107位于出墨部4的下方,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第一避让部107贯穿墨盒100,第一避让部107在安装过程中可容纳
设备中的被引导部,防止零部件之间产生磨损及损坏,被引导部还可支撑出墨部4,使得墨盒100可以更稳定地被安装,第一避让部107还可以使墨盒10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30.墨盒100还包括芯片构件3,芯片构件3包括芯片31和芯片架32,芯片31用于将信息传递至设备以使墨盒100被识别,芯片架32可用于安装芯片31,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芯片构件3/芯片31位于墨盒100/盒体2的前端,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芯片构件3/芯片31位于墨盒100的上侧壁101,也就是位于出墨部4的上方,可防止被出墨部4残留的墨水污染,保证芯片31可被稳定识别,以与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31.墨盒100还设置有第二避让部108,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二避让部108位于墨盒100的上端,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第二避让部108位于墨盒100的后端,在安装墨盒100的过程中,第二避让部108可避免让墨盒100与设置在设备上方的部件产生干涉,例如,设置在设备中的锁定装置的杆件,可减少损坏设备部件的情况。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后的导气路径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墨水路径的示意图。
33.如图4和图5所示,墨盒100还设置有导气孔22,在本实施例中,导气孔22与出墨部4/出墨口41相邻设置,使得导气孔22与出墨口41可以被密封膜5同时密封,墨盒100被安装的同时,设备中的吸墨针将密封膜5刺破,就可以开始使用,可避免用户忘记撕掉密封导气孔22的导气膜导致墨水腔21无法与大气连通,操作简单。具体的,盒体2具有导气路径s1,导气路径s1的入口即为导气孔22,导气孔22与大气连通,导气路径s1的出口23与墨水腔21连通,墨盒100安装至设备后,吸墨针吸取墨水时,导气孔22能够连通大气与墨盒100内部,使墨盒100内部的压力保持平衡;盒体2还具有第一墨水路径s2和第二墨水路径s3,第一墨水路径s2的入口24与墨水腔21连通,通孔25在盒体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贯通,因此通孔25既是第一墨水路径s2的出口,又是第二墨水路径s3的入口,第二墨水路径s3的出口26与出墨口41连通,以向设备供应墨水。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芯片构件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芯片与出墨口的位置示意图。
35.如图6所示,芯片31具有芯片基板311和位于芯片基板311上的芯片触点312,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芯片触点312位于盒体2的前端,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芯片触点312位于盒体2的上方,芯片触点312用于与设备中的电触针接触,以建立通信连接,芯片基板311设置有存储部(未示出),存储部用于与芯片触点连接,以存储墨盒100的相关信息;芯片31还设置有通孔部313以及防呆部314,通孔部313和防呆部314用于与芯片架32连接,通孔部313可用于限制芯片31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运动,防呆部314一侧呈圆弧状,另一侧呈直线,可防止芯片31装反装错,还可在通孔部313的基础上限制芯片31绕着与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的轴线转动,以起到固定芯片31的作用;芯片31还设置有限位部315,可用于进一步限制使芯片31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运动,以使芯片31安装更稳定。可选的,通孔部313和芯片31的数量各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
36.芯片架32优选与盒体2一体形成,芯片架32包括从盒体2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柱321、防呆柱322以及第二限位柱323,第一限位柱321用于通孔部313配合,防呆柱321用于与防呆部314配合,第二限位柱323用于与限位部315配合。
37.如图7所示,从左向右观察时,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出墨端面43在前侧壁103
的前方,向前凸出距离g,芯片31被安装在芯片架32上,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芯片触点312在出墨端面43的前方,芯片触点312比出墨端面43向前凸出距离h,在其他实施例中,芯片触点312还可以与出墨端面43平齐;使得在墨盒100被安装时,芯片31可提前或同时与出墨口41抵接设备,不会受到出墨口41与设备中的吸墨针是否精确配合的影响,提高芯片31装配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出墨端面43比前侧壁103凸出,因此前侧壁103不会阻挡出墨口41与吸墨针抵接,可降低出墨部4的装配难度,使墨盒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供用户的体验感。进一步地,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前侧壁103位于芯片31的下方,同时位于出墨部4的上方,更有利于芯片31不被出墨部4残留的墨水污染,使芯片31被稳定识别。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的部分部件分解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在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检测部在盖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39.如图8和图9所示,墨盒100还包括光检测部6,光检测部6设置在墨盒100/盒体2的上端,可用于检测墨盒100的墨水余量,光检测部6包括隔离腔61、导引件62、保护件63、光遮挡件64以及浮动件65。导引件62可以是腔体结构,还可以是导引柱或导引筋条,接下来以腔体结构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40.具体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隔离腔61用于安装光遮挡件64,隔离腔61与墨水腔21分离,隔离腔61具有朝上的开口部611,光遮挡件64可通过开口部611向外部延伸;隔离腔61还设置有安装部61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612为柱体结构,安装部612从右侧壁100面向盒体2内部的一侧向内部延伸,用于与光遮挡件64连接,从而使得光遮挡件64被安装;隔离腔61还包括设置在上侧壁101的第一阻挡部613和第二阻挡部614,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第一阻挡部613和第二阻挡部614分别位于开口部611的两端,可避免光遮挡件64的摆动幅度或移动幅度过大;隔离腔61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斜面615和第二斜面616,第一斜面615和第二斜面616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斜面615和第二斜面616的倾斜角度为30
°
至60
°
,可避免光遮挡件64的摆动幅度或移动幅度过大。
41.导引件62用于与浮动件65结合,导引件62与墨水腔21连通,导引件62包括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621和第二挡板622,第一挡板621和第二挡板622可限定浮动件65沿着导引件62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运动。
42.保护件63设置在隔离腔61的上方,可以避免光遮挡件64被包装袋压缩而变形,保护件63具有透光部631,透光部631为镂空设置,可让设备中的检测光线穿过。在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3设置在盖件1的上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件63还可以设置在盒体2的上端,与盒体2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43.图12a和图12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光遮挡件的立体图,图13a和图13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的浮动件的立体图。
44.如图12a和12b所示,光遮挡件64包括主体部641以及与主体部641连接的光遮挡部642和第一连接部643,主体部6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6411和第二主体部6412,光遮挡部642位于第一主体部6411的端部,第一连接部643位于第二主体部6412的端部,第一主体部6411和第二主体部6412存在角度,可以使结构紧凑,减小占用空间;当墨盒100墨水余量充足时,光遮挡部642用于遮挡检测光线,不让检测光线通过,当墨水余量不足时,光遮挡部642不再遮挡检测光线,检测光线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643具有槽部6431,光遮挡件64还
包括安装于槽部6431的第一磁性件645,第一磁性件645用于与浮动件65相互作用。光遮挡件64还包括设置在主体部641上的被安装部644,被安装部644的中心设置了安装孔6441,安装孔6441用于与隔离腔61中的安装部612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被安装部644和安装部61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被安装部644为柱体结构,安装部612为孔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光遮挡件64为沿安装部612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摆动的摆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遮挡件64为可滑动的滑动件。
45.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浮动件6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51和导引部652,第二连接部651用于与第一连接部643/第一磁性件645相互作用,导引部652用于沿着导引件62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运动,当墨盒100墨水余量充足时,导引部652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引件62向上运动,当墨水余量不足时,导引部652沿着导引件62向下运动;浮动件65还包括安装于第二连接部651的第二磁性件653,第二连接部651具有安装槽6511,第二磁性件653安装于安装槽6511。第二磁性件653与第一磁性件645相对侧的磁极相同,这样,当墨水余量充足,导引部652向上运动时,第一磁性件645受到第二磁性件653的排斥力而使光遮挡件64绕着安装部612摆动,从而使光遮挡部642运动至能够遮挡检测光线的位置。
46.图14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光遮挡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4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隐藏盖件后,从左向右观察时,光遮挡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47.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光遮挡部642可在遮挡检测光线的第一位置和不遮挡检测光线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高于盒体2的上侧壁101,在墨盒100运输过程中,即使受到惯性作用,光遮挡部642依然在上侧壁101的上方,可以保证光检测部642的检测作用不失效;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还高于芯片基板311,以使设备中的结构有足够的空间,而不产生干涉。
48.墨盒100安装至设备后,当墨盒100中的墨水余量充足时,浮动件65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引件62向上运动,第二连接部651中的第二磁性件653与第一连接部643中的第一磁性件645产生排斥力,使得第一连接部643带动光遮挡件64绕安装部612沿逆时针方向摆动,从而使光遮挡部642运动至遮挡检测光线的第一位置,光遮挡部642靠近第一阻挡部613,第一连接部643靠近第二斜面616,此时设备中的检测光线被挡住无法穿过墨盒100,设备无法接收到检测光线,因此设备可检测到安装的墨盒100的墨水余量充足,并可以进行打印工作。
49.当墨盒100中的墨水被消耗,余量不足时,浮动件65会随着墨水的消耗而沿着导引件62逐步下降,第二连接部651同时远离第一连接部643而使得两者之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因此,第一连接部643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光遮挡件64绕安装部612沿顺时针方向摆动,从而使光遮挡部642运动至不遮挡检测光线的第二位置,光遮挡部642靠近第二阻挡部614,第一连接部643远离第二斜面616,此时设备中的检测光线顺利穿过墨盒100,设备接收到检测光线,因此设备检测到墨盒100的墨水余量不足,并提示用户补充墨水。
5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出墨部的外周表面设置与墨盒长度方向平行的导向筋条,加强所述出墨部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出墨部磨损和损坏,并且在出墨部的下方设置避让部,使得墨盒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被稳定引导,从而降低精度要求,方便安装,同
时减少墨盒与设备之间的磨损和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