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章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1833发布日期:2023-01-14 09:1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章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章收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章收纳盒。


背景技术:

2.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在文件上,不沾颜料直接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多数办公场还是会以沾颜料的印刻方式进行办公,在使用完毕后印章上的颜料很容易沾染到其他物体上,所以需要对印章盒对印章进行储存,且由于印章的种类较多,为了便于拿取和统一管理,需要将多个印章放置收纳在同一个收纳盒中,此时若需要外带印章使用时,则需要将整盒的印章一起携带,非常的不便捷,所以一种能够便于携带的印章收纳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章收纳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章收纳盒,包括l形板,所述l形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卡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接有印章本体,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通过连接组件设置有保护壳,所述印章本体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位于保护壳内。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壳和移动壳,所述固定壳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移动壳滑动设置在固定壳内,所述移动壳远离固定壳的一端与保护壳相连接,所述固定壳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移动壳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位于第一限位环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环的内径尺寸。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环,所述第三限位环位于第一限位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限位环可移动至第一限位环的上方,并卡接至第一限位环的上方。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设置有透明板。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固定孔相连通,所述印章本体远离保护壳的一端插接在限位孔内。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块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壳的一侧面与l形板的一侧面相接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该一种印章收纳盒通过设置支撑架,利用支撑架上开设的固定孔,使得印章本体能够插接在固定孔内,由于印章本体的上方较大,进而使得印章本体能够挂在支撑架上,利用设置的保护壳,使得保护壳能够对印章本体进行防护,避免颜料沾染其他物体,利用支撑
架上设置的限位块,再利用限位块与固定槽之间的卡接,将限位块与固定槽分离,能够带动支撑架和保护壳从l形板上取下,从而能够将印章本体从l形板上取下,便于携带;
12.该一种印章收纳盒通过设置移动壳和固定壳,利用固定壳上设置的第一限位环,再利用保护壳上设置的第三限位环,推动保护壳带动移动壳向上移动收缩至固定壳内,保护壳移动能够带动第三限位环移动至第一限位环的上方,第三限位环卡接在第一限位环上方后,能够对移动壳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对支撑架和保护壳进行固定,便于支撑架和保护壳对印章本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l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l形板;2、安装槽;3、固定块;4、固定槽;5、限位块;6、支撑架;7、固定孔;8、印章本体;9、保护壳;10、移动壳;11、固定壳;12、第一限位环;13、第二限位环;14、第三限位环;15、限位孔;16、观察孔;17、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章收纳盒,包括l形板1,l形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设置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固定槽4,固定槽4内卡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上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上开设有固定孔7,固定孔7内插接有印章本体8,支撑架6的一侧面上通过连接组件设置有保护壳9,印章本体8远离支撑架6的一端位于保护壳9内,印章本体8使用完毕后,将印章本体8横向滑动至固定孔7内,由于印章本体8两头大中间小,使得印章本体8能够悬挂在支撑架6上,此时保护壳9喂鳄鱼印章本体8的下方,能够对印章本体8的底面进行遮挡,避免颜料沾染在其他的物体上,需要取下单个印章本体8携带使用时,向上拉动支撑架6,使得支撑架6带动限位块5脱离固定槽4,进而使得支撑架6能够带动印章本体8脱离l形板1,变与印章本体8的携带,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壳11和移动壳10,固定壳11设置在支撑架6上,移动壳10滑动设置在固定壳11内,移动壳10远离固定壳11的一端与保护壳9相连接,固定壳1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环12,移动壳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13,第二限位环13位于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第二限位环1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环12的内径尺寸,第二限位环13与第一限位环12的配合能够避免移动壳10与固定壳11分离,保护壳9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环14,第三限位环14位于第一限位环12的正下方,第三限位环14可移动至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并卡接至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携带单个印章本体8时,此时向上推动保护壳9,使得保护壳9带动移动壳10移动收纳至固定壳11内,此时保护壳9和支撑架6的配合能够对印章本体8进行夹持,其中保护壳9上卡舍有槽,印章能够卡接在该槽内,能够避免印章随意滑动,保护壳9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限位环14移动至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其中第三限位环14与第一限位环12接触时具有一定的顿挫感,当第三限位环14移动至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时,此时第三限位环14被第一限位环12限制在上方,进而使得支撑架6和保护壳9能够对印章本体8进行夹持固定,支撑架6上开设有限位孔15,限位孔15与固定孔7相
连通,印章本体8远离保护壳9的一端插接在限位孔15内,印章本体8能够滑动至限位孔15,限位孔15能够对印章本体8进行限位,避免印章本体8在支撑架6上随意滑动。
1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保护壳9上开设有观察孔16,观察孔16内设置有透明板17,能够通过观察孔16观察到印章本体8的类型,透明板17能够对印章本体8进行防护,固定块3转动设置在安装槽2内,固定壳11的一侧面与l形板1的一侧面相接触,固定块3能够带动印章本体8、保护壳9和透明板17转动,便于对印章本体8的类型进行观察。
20.在使用时,首先转动支撑架6带动印章本体8和保护壳9转动,通过透明板17贯穿印章本体8的类型,然后选择需要的印章本体8,再向上拉动印章本体8,使得印章本体8的一端脱离限位孔15,此时印章本体8的另一端移动出保护壳9上的槽,然后横向拉动印章本体8,能够将印章本体8取下使用,使用完毕后,横向滑动印章本体8使其通过固定孔7滑动至限位孔15内,然后松开印章本体8,印章本体8自然下落移动至保护壳9内,需要携带时,向上拉动支撑架6带动限位块5脱离固定槽4,然后向上推动保护壳9带动第三限位环14移动至第一限位环12的上方,此时能够将印章本体8固定在支撑架6和保护壳9之间,便于携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