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27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三色子像素或者通过将白(W)添加到上述三色中的四色子像素,这三色是红(R)、绿(G)和蓝(B),其中在显示器上通过这些色的加色色混合来获得白色。需要通过分别改变R、G和B的亮度从而获得要求的白色来设置白平衡。

改变各个颜色的亮度的方法有许多。通常,R像素、G像素和B像素的像素的面积比是1∶1:1。因此,采用分别改变给予R像素、G像素和B像素的像素信号的电压的方法(即使当灰度级相同时,也采用不同电压值)。另一个常用方法是在每个像素提供光屏蔽部分,以在像素的开口面积之间实现平衡。

上述方法的初始获得的透射率存在损失,并且更有效的方法是改变R像素、G像素和B像素本身的面积比(area ratio)的方法(像素变形)。例如,JP-A-2009-109820(专利文献1)公开了像素面积逐颜色地变化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definition)越来越高,并且商用的500ppi(每英寸像素)级的显示装置容易获得。

在这种级别的显示装置中,由晶体管和触点(contact)的布局设计规则确定最小像素间距,具体地说,H方向(短轴)上的间距。

然而,当如上所述为了改变R像素、G像素和B像素的面积比而允许改变像素时,在具有较小面积的像素中难以有效保证诸如晶体管的像素电路部分的排列面积。因此,难以通过在高分辨率显示装置上的R像素、G像素和B像素(面积比调节)的变形来设置白平衡。

鉴于上述问题,希望即使当高分辨率性能提高时仍实现各个颜色的像素的变形。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显示装置,包括:以矩阵方式排列的与相应的多个颜色对应的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具有其中排列了用于像素的显示驱动的电路的像素电路部分和要作为获得有效显示光的区域的像素开口,与至少一种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具有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不同的面积,并且各个像素中的像素电路部分以等间距排列。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涉及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即,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具有例如晶体管、触点部分等的像素电路部分始终以等间距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获得有效显示光(例如,透射光)的面积根据颜色而不同。即,在所有像素电路部分例如以相同尺寸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排列的情况下,根据颜色使像素开口变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像素开口根据颜色而变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像素开口的面积比调节显示色,并且以等间距排列像素电路部分。即,在具有较小的像素开口的面积比的像素中和在具有较大的像素开口面积的像素中,像素电路部分的面积相同。因此,不因为像素开口的变形产生其中像素电路的排列困难的像素,并且即使当高分辨率性能提高时,仍可以实现因为像素开口的面积比的白平衡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A和图2B是关于像素因为高分辨率性能提高的像素变形的困难的说明图;

图3A和图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部分和像素开口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定像素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清楚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像素结构中的触点部分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对其添加屏蔽膜的图4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清楚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像素结构中的R、G和B像素的像素开口的说明图;

图9A和图9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部分和像素开口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定像素结构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部分和像素开口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2A至图12C是作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图13A和图13B是作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以及

图14A至图14E是作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以如下顺序解释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1.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

2.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3.第二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4.第三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5.修改示例和应用示例

<1.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1解释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

液晶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控制器1、信号线驱动器2、扫描线驱动器3、像素阵列4和选择开关单元5,如图1所示。

像素阵列4配置为使得以矩阵状态在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根据写像素信号控制其显示灰度级的多个像素10(10R、10G和10B)。排列N×(M×3)个像素10,其形成N行×(M×3)列的矩阵。

在该图中,由像素晶体管Tr和液晶单元电容器LC示出每个像素10(10R、10G、10B)。列举了各种示例作为形成液晶像素的电路。在此所示的电路是用于解释问题的示例。

像素10R表示R(红)像素,像素10G表示G(绿)像素以及像素10B表示B(蓝)像素。像素10R、10G和10B是所谓子像素,并且这三个子像素形成一个彩色像素。

排列未示出的各个R、G和B滤色片,以对应于R像素、G像素和B像素。例如,由所排列的P像素、G像素和B像素形成彩色显示屏,如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由三原色的R像素、G像素和B像素配置,然而,例如,存在除了R像素、G像素和B像素之外提供W(白)像素的情况。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不特别需要互相区别子像素时,像素表示为“像素10”。

每个像素10包括例如由TFT(薄膜晶体管)和液晶单元电容器LC形成的像素晶体管Tr(例如,N沟道TFT)。

在像素晶体管Tr中,栅极电极(控制端子)连接到扫描线GL(GL_1至GL_N中的任意),而源极电极/漏极电极(输入端子)之一连接到信号线SL(SL_1R至SL_MR中的任意)。

液晶单元电容器LC的像素电极连接到像素晶体管Tr的源极电极/漏极电极(输出端子)的另一个。液晶单元电容器LC的另一电极是公共电极。

在每个像素10中,当扫描脉冲施加到扫描线GL(GL_1至GL_N)中的任意扫描线时,像素晶体管Tr变得导通,并且输入此时给予扫描线SL的像素信号电压(灰度级值)。

根据写像素信号电压控制液晶单元电容器LC的透射率,并且控制来自未示出的背光灯的光的显示亮度。

排列扫描线GL(GL_1至GL_N),以对应于像素阵列4中的各条线的像素10。

扫描线驱动器3在一个帧周期内顺序驱动各个扫描线GL_1至GL_N。即,扫描线驱动器3顺序施加扫描脉冲。

排列信号线SL(SL_1R、SL_1G、SL_1B、SL_2R…SL_MB),以对应各个列中的像素10。

信号线SL_1R和SL_2R…将像素信号提供到R像素10R的像素列。

信号线SL_1G和SL_2G…将像素信号提供到G像素10G的像素列。

信号线SL_1B和SL_2B…将像素信号提供到B像素10B的像素列。

对于各个像素10,信号驱动器2以根据极性信号SP的极性在每个行周期中向在像素阵列4中排列的多条信号线SL输出像素信号。

将视频信号Vs、垂直时钟VCK、垂直同步信号Vsy和水平同步信号Hsy提供到控制器1。

控制器1基于垂直时钟VCK、垂直同步信号Vsy和水平同步信号Hsy控制信号线驱动器2和垂直线驱动器3,以在像素阵列4中执行从外部提供的视频信号Vs的显示,以使得这些信号互相同步地工作。

例如,通过利用例如垂直同步信号Vsy和垂直时钟VCK将该信号提供到信号线驱动器2和扫描线驱动器3,控制器1产生用于规定一个帧周期的垂直开始脉冲VST。

控制器1还例如通过分压垂直时钟VCK产生极性信号SP,并将该信号提供到信号线驱动器2。

扫描线驱动器3基于垂直开始脉冲VST和垂直时钟VCK将扫描脉冲输出到各条扫描线GL_1至GL_N。

在扫描线驱动器3中,提供了以垂直时钟VCK的定时顺序地传递垂直开始脉冲VST的移位寄存器。因此,通过将垂直开始脉冲的定时设置为开始点,将扫描脉冲顺序输出到扫描线GL_1、GL_2…GL_N。因此,在像素阵列4中,在垂直时钟VCK的每个定时,对于写像素信号,第一线上的像素10至第N线上的像素顺序变为处于已选择状态。

通过将垂直开始脉冲VST的定时设置为开始点,在垂直时钟VCK的每个定时(在每个1H周期中),信号线驱动器2关于从控制器1向各条信号线SL_1R至SL_MB提供的视频信号Vs以线为单位执行输出像素信号的操作。

在此,在该配置示例中提供了选择开关单元5。

信号线驱动器2将已经以彩色像素为单位时分复用的像素信号输出到复用的信号线MSL(MSL_1至MSL_M)中的每条。

在选择开关单元5中,相对于一个复用的信号线MSL包括用于选择相应3条信号线SL的开关SWR、SWG和SWB。

开关SWR将对应于一列R像素10R的信号线SL_xR连接到复用的信号线MSL/从其断开(x对应于1至M)。

开关SWG将对应于一列G像素10G的信号线SL_xG连接到复用的信号线MSL/从其断开。

开关SWB将对应于一列B像素10B的信号线SL_xB连接到复用的信号线MSL/从其断开。

各个开关SWR、SWG和SWG分别根据来自信号线驱动器2的开关控制信号selR、selG和selB导通/断开。

信号线驱动器2输出开关控制信号selR、selG和selB,从而对应于将复用的像素信号输出到复用的信号线MSL的定时。

信号线驱动器2在1H周期相对于相应的R像素10R、G像素10G和B像素10B输出像素信号到一条复用的信号线MSL,其中对R像素10R、G像素10G和B像素10B执行了时分复用。此外,信号线驱动器2控制开关SWR、SWG和SWB,以将各个像素信号提供到信号线SL_xR、SL_xG和SL_xB。

信号线驱动器2根据用于执行液晶单元电容器LC的极性反转驱动的极性信号SP执行要输出到复用的信号线MSL的像素信号电压的极性反转。

根据信号线驱动器2和扫描线驱动器3的上述操作,在一个帧周期内,从第一行中的像素10到第N行中的像素顺序写入像素信号,从而设置各个像素的灰度级(液晶单元的光透射率)。因此,通过来自在各个像素10中控制的未示出的背光的光的亮度来执行彩色视频显示,并且光通过未示出的滤色片透射。

<2.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应于相应的多个颜色(R、G和B)的像素在上面描述的像素阵列4中以矩阵排列。

作为第一实施例解释像素的结构。

尽管图1中的像素10中示出了像素晶体管Tr,但是在实际像素结构中,像素10包括其中排列像素晶体管Tr等的像素电路部分和作为从面板平面看到的区域的用于获得有效显示光(例如,透射光)的区域的像素开口。

如上所述,需要通过改变R、G和B的亮度来设置白平衡,以在显示器中获得要求的白色。作为用于上述目的的没有透射率损失的有效方法,优选地根据颜色改变像素面积。然而,当像素尺寸随着高分辨率提高而减小时,在其中其面积因为像素变形而减小到比其他像素更小的像素中像素电路的排列特别困难。

将参考图2A和图2B对此进行解释。图2A示意性地示出其中R像素10R、G像素10G和B像素10B具有相同面积的情况。

在每个像素10中,存在像素开口16(16R、16G和16B),其是显示光实际透射通过其的区域,并且还存在其中排列了像素晶体管Tr、信号线SL、关于像素电极的触点部分等的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

在此,作为示例,假定一个像素(=3个子像素)的尺寸是57μm×57μm,一个像素10(子像素)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将是19μm。

在像素电路部分15中,根据晶体管和触点的布局设计原则确定水平方向(短轴)上的最小像素间距。例如,该间距近似为18μm。在这种情况下,当如图2A所示,一个像素10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是19μm时,像素电路部分15的该布局是可能的。

图2B示出其中像素根据颜色变形的示例。B像素10B的面积增大。例如,作为水平方向上的宽度,R像素10R设置为17μm,G像素10G设置为17μm,且B像素10B设置为20μm。

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的宽度也分别设置为17μm,17μm和20μm。那么,像素电路部分15R和15G的宽度比最小间距窄,因此,电路布局设计变得困难。

即,随着高分辨率性能提高,难以通过为了便于像素电路排列而使像素变形来设置白平衡。

据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当高分辨率性能提高时,像素仍可以变形。为此目的,像素开口16根据颜色变形。即,与至少一种颜色对应的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具有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的面积不同的面积。然后,以等间距排列各个像素10的像素电路部分15。

图3A和图3B示意性地示出上述。

图3B示出如图1所示以矩阵排列的R像素10R、G像素10G和B像素10B。在图3A中,以放大状态示出图3B中虚线包围的部分。

R像素10R包括像素开口16R和像素电路部分15R。

G像素10G包括像素开口16G和像素电路部分15G。

B像素10B包括像素开口16B和像素电路部分15B。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变形,以具有比R像素10R和G像素10G的像素开口16R和16G的面积更大的面积。

然而,关于像素电路部分15,以等间距Pg排列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

假定以与图2B的示例相同的方式,像素开口部分16B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是20μm,而像素开口16R和16G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是17μm。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的排列间距Pg将是18μm。即,像素电路的布局以该间距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与至少一种颜色对应的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具有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的面积不同的面积,并且各个像素10的像素电路部分15以等间距排列。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高分辨率性能提高时,可以在像素电路布局可能的状态下通过使像素变形来调节色平衡。

下面将解释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特定示例。

下面的示例具体解释其中以边缘场切换(FFS)模式驱动液晶分子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作为用于实现宽视角和高对比度的液晶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横向电场模式受到关注。特别在该模式下,与面内切换(IPS)模式相比,在边缘场切换(FFS)模式下打开面积比和透射率得到改善。

图4示出图1所示的像素阵列4中的部分像素10的一部分。R像素10R的列、G像素10G的列和B像素10B的列形成于其中扫描线GL_y和GL_(y+1)与信号线SL_(x-1)G至SL_(x+1)G交叉的区域。(“x”是1<x<M,“y”是1≤y<N,关于M、N,请参考图1)。

图5示意性地示出图4的截面A-A的结构。

图6清楚地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接触孔CT1和CT2。

图7示出重叠在图4的结构上的屏蔽膜33(黑色矩阵)。

图8清楚地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像素开口16R、16G和16B以及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

将参考这些图来适当地解释本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如图4所示,相对于信号线SL(SL_(x-1)G至SL_(x+1)G)和栅极线GL(GL_y和GL_(y+1))的布线,形成像素10R、10G和10B。

作为像素10R、10G和10B,每个包括像素晶体管Tr的像素电极11(11R、11G和11B)和电极图形12示于图中。

像素10中的像素开口16(16R、16G和16B)是其中像素电极11和像素电极之间的隙缝看起来像通过由图8中的黑实线包围而示出的区域。

另一方面,像素10中的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是其中分别提供了像素晶体管Tr(电极图形12和扫描线GL)和像素电极11的桥接部分BR的区域。即,在图8中,通过以黑虚线包围来示出这些区域。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以屏蔽膜33(以灰色所示的区域)覆盖,如图7所示。

将参考图4和图5解释像素开口16的结构。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其中液晶层40提供在具有相对于可见光的透光性的第一基底20和第二基底30之间的结构。

栅极绝缘膜21提供于第一基底20上。图4所示的扫描线GL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以由栅极绝缘膜21覆盖,但是图5的截面A-A中未示出。图4所示的由Po-Si制成的电极图案12通过半导体膜(图4中未示出)形成于扫描线GL之上。利用电极图案12作为源极/漏极并且利用扫描线GL作为栅极,形成图1所示的像素晶体管Tr。

如图5的截面A-A所示,多条信号线SL(SL_(x-1)G至SL_(x+1)G)以与扫描线GL交叉的垂直方向排列在栅极绝缘膜21上。像素10形成在这些扫描线GL和信号线SL的各个交叉点处。

在覆盖像素晶体管Tr和信号线SL的状态下,第一绝缘膜22提供于栅极绝缘膜21上,作为层间绝缘膜的第一层。第一绝缘膜22具有其中确实可以保证下层和上层中信号线SL与像素晶体管Tr的源极电极/漏极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的膜厚度。

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IZO等)制成的公共电极提供于作为固体膜的第一绝缘膜22上,从而是对各个像素公共的。

此外,第二绝缘膜24提供于公共电极23上,作为层间绝缘膜的第二层。第二绝缘膜24形成为薄膜状态,其中保证膜厚度均匀性,以获得包括在液晶层40内的液晶分子“m”的驱动特性。

在第二绝缘膜24上提供像素电极11R、11G和11B从而对应于各个像素10R、10G和10B。因此,电容器件C提供于公共电极23与像素电极11R、11G和11B之间,从而夹入第二绝缘膜24作为各个像素10R、10G和10B中的介质。

在此,从图4可以看出,像素电极11R、11G和11B形成为所谓的梳齿电极形状,每个梳齿电极分别具有沿信号线SL平行延伸的梳齿部分K和通过两个端部连接各个梳齿部分K的桥接部分BR。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R像素10R和G像素10G的像素电极11R和11G分别具有两个梳齿部分K,而B像素10B具有三个梳齿部分K。即,两个像素电极11R和11G排列于像素开口16R和16G中,而三个电极11B排列于像素开口16B中。

像素电极11R、11G和11B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IZO等)制成。各个电极通过图6所示的接触孔CT2连接到形成像素晶体管Tr的电极图形12(漏极电极)。

形成像素晶体管Tr的电极图形12(源极电极侧)通过图6所示的接触孔CT2连接到信号线SL。

因此,通过要输入到扫描线GL的扫描脉冲选择像素晶体管Tr,并通过所选的像素晶体管Tr从信号线SL写入的像素信号被提供到像素电极11,以保存在存在于公共电极23与像素电极11之间的电容器件C内。

对准膜25提供于像素电极11提供于其上的第一基底20的上方,如图5所示,从而在驱动侧上形成第一基底20的上部。

与第一基底20相对地排列第二基底30。第二基底30由透光材料制成,并且滤色片层32形成于面对像素电极11的表面上。

在滤色片层32上,红滤色片32R形成于与R像素10R对应的位置,绿滤色片32G形成于与G像素10G对应的位置,且蓝滤色片32B形成于与B像素10B对应的位置。

屏蔽膜33形成于与信号线SL和像素电路部分15对应的位置。屏蔽膜33形成为黑色矩阵,以对像素开口16R、16G和16B之外的部分(对显示不起作用的部分)屏蔽光,如图7所示。

在以这种方式形成黑色矩阵的情况下,根据黑色矩阵的图形,最终确定作为用于获得有效显示光的像素开口16R、16G和16B的区域。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屏蔽与信号线SL和像素电路部分15对应的部分,如图7所示,不屏蔽像素开口16R、16G和16B的整个区域。即,像素开口16的区域近似对应于其中未形成屏蔽膜13的区域。

因此,不通过黑色矩阵根据R、G和B调节透射光的强度,且透射光的强度不损失。

对准膜31提供于其中提供了各个颜色的滤色片32R、32G和32B和上述屏蔽膜33的滤色片层32上,如图5所示。然后,液晶层40提供于第一基底20的对准膜25与第二基底30的对准膜31之间。

偏振板41和43排列在第一基底20和第二基底30的外部。在第一基底20侧上在偏振板41的外部排列未示出的背光灯。

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学配置可以与普通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晶体管Tr由要输入到扫描线GL的扫描脉冲选择,并且通过所选的像素晶体管Tr从信号线SL写入的像素信号保存于在公共电极23与像素电极11之间的电容器件C中,并且被提供到像素电极11。因此,公共电极23与像素电极11之间给出电位差,产生与第一基底20平行的电场,并且驱动液晶分子“m”,从而执行光学调制。

在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各个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0B变形,并且具有比R像素10R和G像素10G的像素开口16R和16G的面积更大的面积,如图8所示。

另一方面,关于各个像素10的像素电路部分15,在行方向上并排地排列在同一行上排列的各个像素10R、10G和10B的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以相同面积等间距地排列。

为了实现上述排列,使信号线SL的部分弯曲。

即,在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的范围内,相对于G像素10G的信号线SL_(x-1)G、SL_xG和SL_(x+1)G是未被弯曲的直信号线。

另一方面,相对于B像素10B的信号线SL_(x-1)B和SL_xB被弯曲,以延伸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的左侧。

相对于R像素10R的信号线SL_xR和SL_(x+1)R被弯曲,以延伸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的右侧。

当关注像素电路部分15时,所有信号线SL以等间隔排列。

由于如上所述弯曲信号线SL的一部分从而延伸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的区域,所以与像素开口16R和16G相比像素开口16B变形,然而,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以相同的面积等间距地排列。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当高分辨率性能提高时,像素仍可以变形。即,通过改变像素开口16R、16G和16B的区域,可以获得要求的白平衡。如果所形成的像素开口16R、16G和16B不同,则以相同的尺寸以相等的间距Pg排列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B。因此,例如,即使当像素开口16R和16G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变窄时,像素电路部分15R和15G的宽度也不变窄,因此,电路布局设计不复杂。

因此,通过响应于高分辨率的提高改变像素尺寸(像素开口的面积比),可以获得白平衡。因此,可以实现在没有光强损失的情况下的白平衡的调节。

此外,排列于同一行的各个像素10的像素电路部分15在行方向上并排排列,这使得形成弯曲信号线SL的图案更容易。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像素电极11排列于像素开口16R和16G中,并且三个像素电极11排列于像素开口16B中。此外,根据该结构,可以相对于具有不同面积的各个像素,可以实现液晶的适当驱动。

<3.第二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将解释第二实施例。在包括R、G、B和W四个颜色的像素的情况下,通过将本公开的技术应用于稀疏B像素和W像素的示例来获得第二实施例。

图9B示出如图1所示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各个像素10包括W像素10W的示例。

排列R像素10R和G像素10G,以在列方向(垂直方向)上对齐。替代地,在同一列排列B像素10B和W像素10W。即,B像素10B的数量和W像素10W的像素的数量比R像素10R的数量和G像素10G(稀疏)的数量少。

图9B的虚线包围的部分被放大,示于图9A中。

R像素10R、G像素10G、B像素10B和W像素10W包括像素开口16(16R、16G、16B、16W)和像素电路部分15(15R、15G、15B和15W)。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变形,以具有大于R像素10R、G像素10G和W像素10W的像素开口16R、16G和16W的面积的面积。

关于像素电路部分15,各个颜色的像素电路部分15R、15B和15W以等间距Pg排列。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的像素开口16B的变形,可以获得白平衡,这可以对应于高分辨率的情况。

特别是,在稀疏B像素10B和W像素10W的结构中,蓝色的面积比小于红色和绿色。因此,为了提高面积差,需要使像素变形,并且以子像素为单位的最小像素宽度变得更窄。因此,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当以等间距设置像素电路部分15时,使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加宽极为有效。

此外,当仅以列为单位使像素变形时,即,当与像素开口16B相同的方式还使W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W的面积加宽时,白色面积增加得过多,并且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总面积减小得过多。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W像素10W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不加宽,所以不会发生这些问题,并且考虑到色平衡的变形设计也可以容易地实现。

特定布局示于图10中。

图10示出图9A所示范围的布局示例。在该示例中,仅示出扫描线GL_Y和GL_(y+1)、信号线SL_(x-1)G至SL_(x+1)G以及像素电极11(11R、11G、11B和11W)。

其中排列B像素10B和W像素10W的列的信号线SL示为信号线SL_(x-1)BW和SL_xBW。

黑实线清楚地示出像素开口16R、16G和16W,而黑虚线清楚地示出像素电路部分15R、15G、15B和15W。

如图所示,在其中R像素10R、G像素10G和W像素10W对齐的行中,像素开口16R、16G和16W具有相同面积。另一方面,在其中R像素10R、G像素10G和B像素10B对齐的行中,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具有较大面积,而像素开口16R和16G具有较窄面积。

所有像素的像素电路部分15具有相同面积,并且以等间距排列。

为了实现上述排列,使信号线SL的一部分弯曲。

即,在图10所示的范围内,相对于G像素10G的信号线SL_(x-1)G、SL_xG和SL_(x+1)G是未被弯曲的直信号线。

另一方面,相对于B像素10B和W像素10W的信号线SL_(x-1)BW和SL_xBW被弯曲,以仅在与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相邻的部分延伸像素开口16B的左侧。作为与W像素10W的像素开口16W相邻的部分,该信号线不弯曲。

相对于R像素10R的信号线SL_xR和SL_(x+1)R弯曲,以仅在与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相邻的部分延伸像素开口16B的右侧。在与W像素10W的像素开口16W相邻的部分,该信号线不弯曲。

当关注像素电路部分15的各部分时,所有信号线SL均以等间隔排列。

由于如上所述为了使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的区域延伸,使信号线SL的一部分弯曲,所以与像素开口16R、16G和16W相比,像素开口16B变形,然而,像素电路部分15R、15G和15W以相同面积以等间距排列。

<4.第三实施例的像素结构>

将解释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也指示包括R、G、B和W的四个颜色的像素的情况。图11B示出如图1所示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各个像素10包括W像素10W的示例,然而,该示例具有其中排列B像素10B和W像素10W而不特殊地稀疏的配置。

即,排列R像素10R、G像素10G、B像素10B和W像素10W,以分别在列方向(垂直方向)上对齐。

图11B的虚线包围的部分被放大,示于图11A中。

R像素10R、G像素10G、B像素10B和W像素10W均包括像素开口16(16R、16G、16B、16W)和像素电路部分15(15R、15G、15B和15W)。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变形,以具有大于R像素10R、G像素10G和W像素10W的像素开口16R、16G和16W的面积的面积,如图所示。

另一方面,关于像素电路部分15,各个颜色的像素电路部分15R、15G、15B和15W以等间距Pg排列。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的像素开口16B的变形来获得白平衡,这对应于高分辨率的情况。

特别是,由于当排列四个子像素时每个子像素(像素10)的宽度趋于较小,所以诸如该实施例中的变形在这方面有效。

可以认为特定像素布局与参考图4解释的像素布局相同。即,优选地在与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的部分使信号线SL弯曲,从而加宽像素开口16B的区域。

<5.修改示例和应用示例>

如上解释了实施例,然而,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是示例,并且像素10的结构也是示例。

除了上述示例,还可以考虑R像素10R、G像素10G、B像素10B和W像素10W的各种排列示例。

在使某个颜色的像素变形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使与该颜色的像素开口16相邻的信号线SL弯曲的布局。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B像素10B的像素开口16B具有较大面积的示例,然而,这仅是示例。可以根据作为设计目标的白平衡,执行像素开口16的变形设计。

例如,可以考虑在相应像素R、G和B或者相应像素R、G、B和W中,所有像素开口16具有不同面积。

某个颜色的像素开口16可以缩窄,不比其他颜色的像素开口16宽。

即,当关注对应于至少某一个颜色的像素10时,可以考虑其中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具有与对应于其他颜色(所有其他颜色或者部分其他颜色)的像素10的像素开口16的面积不同的面积的示例。

在该实施例中已经解释了FFS模式中的结构示例,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FFS模式。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自然地应用于具有其中液晶层40介于像素电极与对应电极之间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公开广泛地应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并不局限于液晶显示装置。

接着,将参考图12A至图12C至图14A至图14E解释该实施例中解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将从外部输入的视频信号或者在内部产生的视频信号显示为图像或者视频的各种领域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是电视设备、数码相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诸如蜂窝电话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及摄像机。

(应用示例1)

图12A示出对其应用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电视设备的外观。例如,该电视设备具有包括前面板511和滤色玻璃512的视频显示屏幕单元510,并且视频显示屏幕单元510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

(应用示例2)

图12B示出对其应用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外观。例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具有主体531、用于输入字符等操作的键盘532、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533等,其中显示单元533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

(应用示例3)

图12C示出对其应用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摄像机的外观。例如,该摄像机具有主体541、用于对在主体541的前表面侧的物体成像的镜头542、成像时的开机/停机开关543、显示单元544等,其中显示单元544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

(应用示例4)

图13A和图13B示出对其应用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数码相机的外观。图13A示出前表面侧的外观,而图13B示出后表面侧的外观。例如,该数码相机具有:具有触摸屏的显示单元520、成像镜头521、用于闪光灯的发光单元523、快门按钮524等,其中显示单元520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

(应用示例5)

图14A至图14E示出对其应用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蜂窝电话装置的外观。图14A示出外壳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操作面和显示面,图14B示出外壳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上表面侧,图14C示出外壳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下表面侧。图14D和图14E示出在外壳处于关闭状态下从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看的透视图。

通过利用连接部分(铰链部分)566将上部外壳550连接到下部外壳551,来配置蜂窝电话装置,该蜂窝电话装置包括显示器552、辅助显示器553、键操作单元554、相机555等。显示器552或者辅助显示器553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

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为以下配置。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以矩阵排列的相应的多个颜色的像素,

其中,每个像素具有其中排列用于像素的显示驱动的电路的像素电路部分和作为获得有效显示光的区域的像素开口,

与至少一个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具有与对应于其他颜色的像素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不同的面积,并且

各个像素中的像素电路部分以等间距排列。

(2)上述(1)描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条信号线,用于将像素信号提供到各个像素,以及

多条扫描线,以与该信号线正交的方向排列,用于控制像素电路部分的操作的扫描脉冲给予该多条扫描线,

其中通过弯曲该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与一个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具有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像素开口的面积不同的面积。

(3)上述(2)描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通过相对于显示表面的屏蔽膜来对信号线、扫描线和像素电路部分的区域屏蔽光,并且像素开口是其中不形成屏蔽膜的区域。

(4)上述(1)至(3)中任意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矩阵排列中同一行上排列的各个像素的像素电路部分在行方向上并排排列。

(5)上述(1)至(4)中任意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以横向电场模式驱动液晶分子,以及

在与一个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中排列的像素电极的数量与在对应于其他颜色的像素的像素开口中的像素电极的数量不同。

(6)上述(1)至(5)中任意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与红、绿和蓝三种颜色或者红、绿、蓝和白四种颜色对应于的像素以矩阵方式排列为多个颜色,并且

与作为一个颜色的蓝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具有大于与其他颜色对应的像素的像素开口的面积。

本公开含有与于2012年3月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049116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设想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变型,然而,它们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