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笔设备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笔头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画图用铅笔和炭笔。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是毛笔。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从中世纪开始,在欧美,则是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2012年,由中国人发明的带帽铅笔成为了中国在笔发展史的进程中新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铅笔、毛笔、钢笔、便签笔、荧光笔、圆珠笔、勾线笔、蜡笔等等很多。
目前的制笔设备中,由于笔杆与其他配件的位置问题,导致了笔杆和笔头在相互插接的时候,笔杆或笔头出现裂痕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准确的笔头装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头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在机床上设有一个笔头导管,导管内设有用于套接笔头的可移动的导杆,在导杆上套有一个推管,推管与导杆套接,在导管的一侧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与导杆对应,在导管的侧面设有进料口,在机床上设有一个料槽,在料槽内设有一个推板,推板移动方向与进料口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定位杆、定位块、压板,定位杆与导杆在同一直线上,定位块上设有导槽,定位杆位于导槽内,压板压在导槽上,构成一个定位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导管的顶部设有一条开槽,形成一个观察口。
上述结构在工作的时候,首先推板将料槽内的笔头通过进料口推入导管,导杆移动套在笔头上,然后与定位杆接触,通过导套移动推动笔头移动,笔头在移动的时候同心度和移动同步性很高,能非常准确的与外部笔杆连接,而形成定位腔内保证笔头在移动的时候补发生任何位移,通过观察口可以观察到套管内的工作情况,方便检测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笔头装配装置,包括机床1,在机床1上设有一个笔头导管2,导管2内设有用于套接笔头的可移动的导杆3,在导杆3上套有一个推管4,推管4与导杆3套接,在导管2的一侧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与导杆3对应,在导管2的侧面设有进料口21,在机床1上设有一个料槽11,在料槽11内设有一个推板5,推板5移动方向与进料口11对应,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定位杆6、定位块7、压板8,定位杆6与导杆3在同一直线上,定位块7上设有导槽71,定位杆6位于导槽71内,压板8压在导槽71上,构成一个定位腔,在导管2的顶部设有一条开槽,形成一个观察口2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