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动式眼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599阅读:20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模型,尤其是一种可动式眼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眼模型的眼外肌和眼球都是固定不动的,在教学中无法展示眼外肌收缩而引起眼球瞳孔方向的改变,给教学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外肌可收缩、眼球可转动的方便教学的可动式眼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动式眼模型,其包括眼模型本体,所述眼模型本体包括半剖眼框,所述半剖眼框内置眼球,眼球通过眼外肌和半剖眼框相连,眼球后端通过视神经和半剖眼框底部相连;

所述眼外肌以弹性材料成型;

所述眼球后端与半剖眼眶底部之间的连接为球轴连接。

所述视神经分为两段,其中短的一段视神经一端与眼球后端固定连接,短的一段视神经另一端为半球形凸起;长的一段视神经一端对应半球形凸起设有半球形凹槽,长的一段视神经另一端与半剖眼眶底部固定连接;半球形凸起和半球形凹槽球轴配合。

所述视神经分为两段,两段视神经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两段视神经的另一端分别与眼球后端和半剖眼眶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眼外肌有6条,包括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斜肌两条包括上斜肌和下斜肌;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的一端分别和眼球连接并沿眼球圆周均匀分布,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的另一端和半剖眼框的底部相连;

上斜肌一端和半剖眼框的底部相连,上斜肌另一端沿半剖眼眶的内壁上方,穿过半剖眼眶的内壁上的滑车的纤维环,固定在上直肌下面的眼球上;

下斜肌一端连接半剖眼眶的侧壁,下斜肌另一端垂直下直肌包裹眼球下半圈固定在眼球上。

所述弹性材料为TPR或SBS、TPE、弹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眼外肌以弹性材料成型,方便给学生展示眼外肌的收缩,所述眼球后端与半剖眼眶底部之间的连接为球轴连接,方便给学生展示眼球的上、下、左、右转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眼模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眼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动式眼模型,其包括眼模型本体,所述眼模型本体包括半剖眼框1,所述半剖眼框1内置眼球2,眼球2通过眼外肌和半剖眼框1相连,眼球2后端通过视神经6和半剖眼框1底部12相连;

所述眼外肌以弹性材料成型;

所述眼球2后端与半剖眼眶底部12之间的连接为球轴连接。

所述视神6经分为两段,其中短的一段视神经一端与眼球2后端固定连接,短的一段视神经另一端为半球形凸起4;长的一段视神经一端对应半球形凸4起设有半球形凹槽5,长的一段视神经另一端与半剖眼眶1底部12固定连接;半球形凸起4和半球形凹槽5球轴配合。

所述视神经6分为两段,两段视神经之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两段视神经的另一端分别与眼球2后端和半剖眼眶1底部12固定连接。

所述眼外肌有6条,包括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直肌9、下直肌3、内直肌、外直肌10;斜肌两条包括上斜肌7和下斜肌8;

上直肌9、下直肌3、内直肌、外直肌10的一端分别和眼球2连接并沿眼球2圆周均匀分布,上直肌9、下直肌3、内直肌、外直肌10的另一端和半剖眼框1的底部12相连;

上斜肌7一端和半剖眼框1的底部12相连,上斜肌7另一端沿半剖眼眶1的内壁上方,穿过半剖眼眶1的内壁上的滑车的纤维环11,固定在上直肌9下面的眼球上;

下斜肌8一端连接半剖眼眶1的侧壁,下斜肌8另一端垂直下直肌3包裹眼球2下半圈固定在眼球2上。

所述弹性材料为TPR或SBS、TPE、弹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