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式可控开合的口腔护理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230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手柄式可控开合的口腔护理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教学模型领域,尤其是手柄式可控开合的口腔护理模型。



背景技术:

现有口腔护理模型虽能让学习者了解口腔的结构,学习口腔护理技术,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原因是现有模型比例过大,上下颚可人工自由展开至180°,多数没有脸颊部包裹,虽然便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理解,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正常成人的口腔小,有脸颊部包裹,口腔也达不到训练时展开角度,导致学习者实际操作时存在困难,往往出现护理擦洗不到位、漏洗或刮伤患者口腔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现有模型舌头的根部虽与下颚相连,但舌下没有舌系带,舌体胖大,材质较硬,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因为舌体胖大导致下排牙齿的内侧面无法擦洗到位,舌下的护理方法也不对,舌根与下颚连接部容易因断开而导致舌头缺失,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在护理操作中做好护患沟通是很重要的,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很关键,但是利用现有的模型学习时,学习者只是单纯面对模型操作,模型也任由学习者摆弄,无法达到临床情景仿真教学的效果,也达不到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仿真度高、操作便捷、维护方便的手柄式可控开合的口腔护理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柄式可控开合的口腔护理模型,其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脸颊部、上腭部、下腭部、镶嵌在上腭部和下腭部牙床上的牙齿和设于上腭部和下腭部之间的舌体,所述的脸颊部套设在上腭部和下腭部上,所述的上腭部和下腭部后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舌体与一U形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U形连接件的另一端由下腭部后端引出并朝向下腭部前端,所述的舌体由U形连接件带动进行上下活动,所述的下腭部对应U形连接件引出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的下腭部后端中部还固定设有中空管,所述的上腭部后端对应中空管位置设有一驱动环,所述的驱动环通过钢丝从中空管上端穿入,并从中空管下端引出与中空管下端设置的驱动手柄固定连接,由驱动手柄转动带动上腭部后端设置的驱动环牵引上腭部相对下腭部进行上下开合。

进一步,所述的上腭部与下腭部转动连接的中部设有下凹结构,所述的下腭部对应下凹结构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的下凹结构和凸起结构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的转轴沿穿设方向位于下凹结构的两侧均套设有扭转弹簧,当上腭部张开时,松开驱动手柄,扭转弹簧会驱动上腭部与下腭部进行闭合。

进一步,所述的中空管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的驱动手柄转动连接在把手上。

进一步,所述的上腭部和下腭部后端的两边位置均设有1个四合扣母扣,所述的脸颊部内表面对应母扣位置设有与其配合的子扣。

进一步,所述的上腭部相对下腭部张开时,张开的最大角度为60度。

进一步,所述的上腭部和下腭部的牙床上均镶嵌有14颗牙齿。

进一步,所述的U形连接件为U形钢片。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上腭部和下腭部转动连接,并在上腭部和下腭部的牙床上设置牙齿和套设弹性材质的脸颊部,使模型的仿真度高,通过U形钢片来控制舌体动作,U形钢片活动端设置在下腭部下方并朝向下腭部前端,使得手动操控舌体活动更为方便,上腭部通过后端设置的驱动环与中空管下端的驱动手柄连接,使驱动手柄转动时能够令驱动环带动上腭部张开,当驱动手柄放松时,上腭部和下腭部转动连接处的扭转弹簧会驱动上腭部和下腭部闭合,通过这些装置的配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对人体口腔部位进行仿真,使口腔护理技术学习时,更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口腔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口腔张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脱下脸颊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产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腭部和下腭部张开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腭部和下腭部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脸颊部的剖面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脸颊部1、上腭部2、下腭部3、镶嵌在上腭部2和下腭部3牙床上的牙齿5和设于上腭部2和下腭部3之间的舌体4,所述的脸颊部1套设在上腭部2和下腭部3上,所述的上腭部2和下腭部3后端通过转轴6转动连接,上腭部2和下腭部3张开时的最大角度为60度,所述的舌体4与一U形连接件41一端固定连接,U形连接件41的另一端由下腭部3后端引出并朝向下腭部3前端,所述的舌体4由U形连接件41带动进行上下活动,所述的下腭部3对应U形连接件41引出位置设有通孔31,优选的,所述的U形连接件41为U形钢片,所述的下腭部3后端中部还固定设有中空管7,所述的上腭部2后端对应中空管7位置设有一驱动环21,所述的驱动环21通过钢丝23从中空管7上端穿入,并从中空管7下端引出与中空管7下端设置的驱动手柄8固定连接,由驱动手柄8转动带动上腭部2后端设置的驱动环21牵引上腭部2相对下腭部3进行上下开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腭部2和下腭部3张开或闭合过程中动作的流畅,所述的上腭部2与下腭部3转动连接的中部设有下凹结构,所述的下腭部3对应下凹结构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的下凹结构和凸起结构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的转轴6沿穿设方向位于下凹结构的两侧均套设有扭转弹簧61,当上腭部2张开时,松开驱动手柄8,扭转弹簧61会驱动上腭部2与下腭部3进行闭合。

同时为方便教学人员进行手持操作,所述的中空管7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的驱动手柄8转动连接在把手9上。

为避免柔性材质制成的脸颊部1经长期使用后发生膨胀变得容易脱落且易于更换,所述的上腭部2和下腭部3后端的两边位置均设有1个四合扣母扣22、32,所述的脸颊部1内表面对应母扣22、32位置设有与其配合的子扣11。

为了进一步提高仿真程度,所述的上腭部2和下腭部3的牙床上均镶嵌有14颗牙齿,所述的舌体4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教学人员可以通过一只手把持把手9同时手指勾住驱动手柄8,按压驱动手柄8时,与驱动手柄8连接的钢丝23会拉动上腭部2后端的驱动环21带动上腭部2转动,使上腭部2张开,同时另一只手可以通过手指按压U形钢片,使舌体4活动,便于进行口腔结构学习和示范正确的口腔清洁技术,示范完毕后,可以松开按压驱动手柄8的手指,另上腭部2后端的扭转弹簧61驱动上腭部2回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通过将脸颊部1拆卸下来,使上腭部2、下腭部3裸露在外,进行进一步的口腔结构教学和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要领示范,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此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