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按笔杆自动出芯的自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9453阅读:2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按笔杆自动出芯的自动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铅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按笔杆自动出芯的自动笔。



背景技术:

一般自动铅笔有两种出芯方式,一种为顶按出芯,即向下按动铅笔顶部的笔帽,铅芯就会由笔尖伸出一定的距离,松开笔帽后,铅芯固定不再缩回;另一种方式为侧按出芯,一般侧按机构位于握持部,若于此部分设置橡胶等弹性材质锁构成的握持元件时,将导致握持部的直径增大,从而影响握笔的手感,因此多数人还是选择使用顶按出芯方式的自动铅笔,但是顶按出芯方式,出芯时需要改变握笔姿势,利用大拇指按动笔帽,使用上有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不用按动笔帽,直接侧按笔杆就能自动出芯的自动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下轴筒包括有第一轴筒,第一轴筒内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端伸出第一轴筒外,且连接管为空心结构,出芯管穿过连接管固定于第一轴筒内,第一轴筒顶端与中轴筒的第二弹簧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顶端于第二轴筒内,所述连接管上方一段设于第二轴筒内,第二轴筒上端与上轴筒的第三轴筒连接,所述第三轴筒内下方设有压管,出芯管顶部一段嵌于压管内。

进一步,第二轴筒上端设有外螺纹,第三轴筒下端设有内螺纹,使第二轴筒与第三轴筒螺旋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轴筒内的压管顶部固定有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上固定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顶部固定有储芯管,储芯管设有笔帽,笔帽底部设有橡皮擦。

进一步,所述出芯管下方固定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一轴筒内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出芯管底部固定有夹头,夹头由夹头套禁锢住,且夹头套位于第一轴筒底部。

进一步,所述笔尖套与第一轴筒螺旋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轴筒与第二轴筒外设有橡胶套。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时,可向任意一侧按动第三轴筒,使第三轴筒倾斜,进而动出芯管向下运动,从而使出芯管末端的夹头脱离夹头套的禁锢而松开,完成出芯的动作,此种出芯方式结构新颖,方便实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具有顶按出芯的方式,通过按动第三轴筒顶部的笔帽,从而带动储芯管经过第三弹簧及第二压板下压压管,带动出芯管向下运动,从而使出芯管末端的夹头脱离夹头套的禁锢而松开,完成出芯的动作,同时上轴筒内的储芯管可储存一定数量的铅芯,且储芯管上设有笔帽,笔帽可以将储芯管封住,防止储芯管内铅芯掉出,且笔帽底部设有橡皮擦,方便人们使用中对错别字进行修正,并且第一轴筒与第二轴筒外设有橡胶套,可增加人们握笔的手感,并且可起到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向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2、3、4、5所示,所述笔尖套1与下轴筒2的第一轴筒23螺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轴筒23内固定有连接管24,连接管24上端伸出第一轴筒23外,且连接管24为空心结构,出芯管25穿过连接管24固定于第一轴筒23内,出芯管25下方固定有第一压板22,第一压板22与第一轴筒23内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且出芯管25底部固定有夹头26,夹头由夹头套27禁锢住,且夹头套27位于第一轴筒23底部,所述第一轴筒23顶端与中轴筒3的第二弹簧31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顶端固定于第二轴筒32内,所述第二轴筒上32端设有外螺纹,第三轴筒41下端设有内螺纹,使第二轴筒32与第三轴筒41螺旋配合连接,当出芯管25内有断芯时,可旋开第三轴筒41将出芯管25内的断芯倒出,所述第三轴筒41内下方设有压管42,出芯管顶部一段25嵌于压管42内,压管42顶部固定有第二压板47,第二压板47上固定有第三弹簧46,第三弹簧46顶部固定有储芯管45,储芯管45内可以储存一定量的铅芯,方便人们的使用,且储芯管45上设有笔帽44,笔帽44可以将储芯管45封住,防止储芯管45内铅芯掉出,且笔帽44底部设有橡皮擦43,方便人们使用中对错别字进行修正,并且第一轴筒23与第二轴筒32外设有橡胶套5,可增加人们握笔的手感,并且可起到防滑的作用。

具体使用时,可向任意一侧按动第三轴筒41,使第三轴筒41倾斜,当第三轴筒41倾斜时,第三轴筒41内的压管42随之倾斜,由于出芯管25顶部一段嵌于压管42内,且出芯管25穿过连接管24中心故而只能做上下运动,因此当第三轴筒41内的压管42倾斜时,压管42内侧面与出芯管25接触,带动出芯管25向下运动,从而使出芯管25末端的夹头26脱离夹头套27的禁锢而松开,完成出芯的动作,利用第一弹簧21的弹力,出芯管完成出芯动作后自动回复初始状态,使夹头26从新回复至夹头套27内,进而将铅芯从新固定,并且利用第二弹簧31的弹力,完成出芯动作后,第三轴筒41自动复位,恢复竖直状态;同时也可以按动第三轴筒41顶部的笔帽44,从而带动储芯管45经过第三弹簧46及第二压板47下压压管42,带动出芯管25向下运动,从而使出芯管25末端的夹头26脱离夹头套27的禁锢而松开,完成出芯的动作,并且利用第三弹簧46的弹力可使笔帽44自动复位。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