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装置因其自身的可弯曲、可折叠的特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曲面显示领域,可穿戴显示领域等,因此,也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关注热点。
现有柔性显示屏要么需要手动弯曲,用户体验性较低;要么为固定形态,或者只能保证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弯曲弧度,不能满足所有曲面屏消费者对观看舒适度的要求,尤其是在智能穿戴领域,由于设备外形复杂多变,功能丰富,简单的柔性显示屏无法全面的满足各消费群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提供一种集成式的可智能控制弯曲变化的柔性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器件、以及用于封装所述显示器件的顶层盖板,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形变层,所述形变层为光致形变层,所述形变层发生形变时可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用于向光致形变层发出光线以使得所述形变层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件包括像素发光阵列,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像素发光阵列同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显示器件之间;或者,所述形变层位于所述显示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层的投影覆盖整个衬底基板,且所述形变层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层包括多个形变子部;多个所述形变子部成矩阵形式排布,每一所述形变子部至少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控制元件;或者,多个所述形变子部为平行设置的条状结构;每一所述形变子部至少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探测器,用于探测观看者的观看位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探测器探测的观看位置控制所述控制元件发出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光致形变层主要由具有光响应性的有机发色团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构成。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启动柔性显示装置;开启控制元件以使得形变层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在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探测器和控制器的情况下,所述开启控制元件以使得形变层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包括:通过所述探测器探测观看者的观看位置;根据所述观看位置,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元件发出光线以使得形变层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器件、以及用于封装显示器件的顶层盖板,该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形变层,该形变层为光致形变层,且在发生形变时可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于向光致形变层发出光线以使得形变层发生形变。本发明中将控制元件集成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的衬底基板上,且该形变层也位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控制元件向光致形变层的特定位置发出光线,以实现对形变层特定位置的形变控制,即本发明能够一种集成式的可智能控制弯曲变化的柔性显示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多方位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致形变层的光照变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变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变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形变层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观看位置发生形变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标记:
10-衬底基板;11-PI基板;12-偏光片;13-阻水层;14-平坦层;20-显示器件;201-TFT阵列;202-像素发光阵列;30-顶层盖板;40-形变层;401-形变子部;50-控制元件;60-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如图1a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显示器件20、以及用于封装显示器件20的顶层盖板3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到,作为柔性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的各层结构均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
如图1a所示,显示器件20一般包括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201(TFT Array),以及设置于该TFT阵列201上的像素发光阵列202,其中,像素发光阵列202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阵列,以下实施例均是以像素发光阵列202为OLED发光阵列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a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形变层4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控制元件50;其中,形变层40为光致形变层,且该形变层40发生形变时可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控制元件50用于向光致形变层发出光线以使得形变层40发生形变。
具体的,如图1b所示,以初始状态为平面层状结构的形变层40为例,在无特定波长光照时,参考图1b中的(a),该形变层40保持初始状态的平面层状结构;在控制元件50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入射至该形变层40时,参考图1b中的(b),该形变层40发生形变,呈弯曲结构;当然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关闭时,该形变层40恢复初始状态的平面层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元件50发出的光线可以为紫外光、红外光、或者可见光;在此情况下,形变层40采用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发生形变的光致形变材料制成;例如,当控制元件50发出的光线为紫外光的情况下,形变层40采用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发生形变的光致形变材料制成;或者,当控制元件50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的情况下,形变层40采用在红外光照射下能够发生形变的光致形变材料制成。
具体的,上述该光致形变材料可以选用主要由具有光响应性的有机发色团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构成,其中,光响应性的有机发色团可以是偶氮苯、苯并螺吡喃、1,2-二苯依稀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以偶氮苯系为例,可以采用偶氮二苯乙炔侧基的液晶弹性体材料形成的光致形变层时,在受到紫外光的照射下,偶氮二苯乙炔侧基会吸收光能发生顺反异构化,从而引起液晶基元排列发生变化,使得宏观上该膜层发生弯曲形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将控制元件集成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的衬底基板上,且该形变层也位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控制元件向光致形变层的特定位置发出光线,以实现对形变层特定位置的形变控制,即本发明能够一种集成式的可智能控制弯曲变化的柔性显示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多方位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a、图2所示,一般的,在该柔性显示装置中,在TFT阵列201与衬底基板10之间设置有PI基板11;在像素发光阵列202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薄膜封装层,例如,阻水层13和平坦层14,当然为了保证足够的水氧阻隔性,可以设置多层阻水层13;在顶层盖板30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偏光片12,以避免外界的光线对该显示装置造成干扰,影响显示效果。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因控制元件50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造成该柔性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本发明优选的,如图1a、图2所示,将控制元件50与显示器件20中的像素发光阵列202同层设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在控制元件50与显示器件20中的像素发光阵列202同层设置的情况下,控制元件50可以与像素发光阵列202中的OLED发光器件一样,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结构,即采用在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多个功能层的形式设置,当然,该控制元件50中的发光功能层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设置;该控制元件50同样可以通过TFT阵列中的TFT进行发光控制。
另外,该控制元件50可以设置在该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的边缘,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区中,例如,相邻的亚像素之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该控制元件50不影响像素发光阵列202,不对柔性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即可。
另外,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可以将形变层40贴附在顶层盖板3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也可以将形变层40贴附在顶层盖板30靠近像素发光阵列202的一侧,例如,可以将形变层40贴附在薄膜封装层(阻水层13和平坦层14)与偏光片12之间;通过集成在衬底基板10上(也即集成在阵列基板中)的控制元件50对该形变层40发出光线,控制该形变层40发生形变。
当然,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柔性显示装置的集成度,也可以如图1a、图2所示,将形变层40同样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将形变层40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是指,该形变层40由衬底基板10进行承载,该形变层40可以位于衬底基板10承载的任意位置处。
当然,在上述将形变层40同样设置与衬底基板10上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该形变层40对柔性显示装置的像素发光阵列202的影响,本发明优选的,可以如图1a所示,将形变层40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与显示器件20之间,在此情况下,当该柔性显示装置为顶发光时,对该形变层40的透明与否不作限定;当该柔性显示装置为底发光时,该形变层40选择透明材料;还可以如图2所示,将形变层40设置于显示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例如,可以将形变层40设置薄膜封装层(阻水层13和平坦层14)与偏光片12之间。
在此情况下,当该柔性显示装置为底发光时,对该形变层40的透明与否不作限定;当该柔性显示装置为顶发光时,该形变层40选择透明材料。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形变层40位于像素发光阵列202的出光侧时,为了避免外界的环境光造成该形变层40不必要的形变,可以在该形变层40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设置遮光层,具体的,该遮光层可以为黑矩阵(Black Matrix,BM)。
以下对上述形变层40以及控制元件50的具体设置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例如,形变层40的投影可以覆盖整个衬底基板10,也即形变层40布满整个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在此情况下,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与形变层40对应设置多个控制元件50,以实现通过不同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控制该形变层40在不同的位置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具体的,可以将多个控制元件50均匀的分布在像素发光阵列202层中,从而可以控制显示屏在对应多个控制元件50的任意位置处均可发生形变。
又例如,如图5所示,该形变层40包括多个形变子部401,多个形变子部401呈矩阵形式排布,每一形变子部401至少对应设置一个控制元件50(可参考图4),这样一来,通过不同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控制该形变层40在不同的位置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多形状的形变。
再例如,如图6、7所示,形变层40包括多个形变子部401,且多个形变子部401为平行设置的条状结构,每一形变子部401至少对应设置多个控制元件50,这样一来,通过不同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控制该形变层40在不同的位置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该柔性显示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如图7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探测器60和控制器。其中,探测器60,用于探测观看者的观看位置;控制器,用于根据探测器60探测的观看位置控制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
以曲面显示装置为例,观看者位于不同的位置,该柔性显示装置需要设置不同的弯曲弧度,以满足观看者的最佳舒适观看感,具体的,如图8中(a)所示,该柔性显示装中显示面板(Panel)的初始状态为平面状态,当通过探测器60获取探测观看位置,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观看位置控制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相应位置的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以使得该柔性显示装置达到需要的弯曲弧度,如图8中(b)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启动柔性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启动柔性显示装置是指至少保证控制元件50部分处于电连接状态,此时该柔性显示装置的可以处于画面显示状态,也可以为未处于画面显示状态。
步骤S102、开启控制元件50以使得形变层40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由于本发明中将控制元件集成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的衬底基板上,且该形变层也位于该柔性显示装置中,这样一来,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控制元件向光致形变层发出光线,以实现对形变层的形变控制,即本发明能够一种集成式的可智能控制弯曲变化的柔性显示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多方位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在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探测器和控制器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上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
步骤S1021、通过探测器60探测观看者的观看位置。
具体的,探测器60可以是超声波探测器,也可以是雷达探测器,还可以为摄像机,以将观看者的位置探测信息能够转化为电路信号。
步骤S1022、根据观看位置,控制器控制控制元件发出光线以使得形变层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具体的,控制器与探测器60相连接,并且根据探测器60获取到的观看位置电路信号控制对应位置的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以使得形变层40发生形变并带动柔性显示装置发生形变。
当然,上述控制器在控制对应位置的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该位置控制元件50发出光线的强度,以实现对柔性显示装置形变的精确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