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结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49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结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一种支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显示器的支架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器相较于一般显示器具有可弯折、扭曲或卷起的优点,使得高分辨率、大尺寸的显示需求与设备的便携性不再成为矛盾,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有的柔性显示器多采用部分刚性框架与部分可弯折框架结合的外框结构,使柔性显示器仅在可弯折框架部分弯曲,因此并不能发挥出柔性显示器整体的可弯曲特性;如果所有的区域都采用的可弯折框架,由于可弯折框架的不稳定性,在柔性显示器需要以平面状态显示画面时会造成显示器不平整,影响正常的显示。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在可弯折状态与不可弯折状态间切换的柔性显示器支架,既可以在柔性显示器弯曲收卷时占用空间大幅缩小,使柔性显示器更加便携;又可以在柔性显示器需要平面状态显示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可弯折状态与不可弯折状态间切换的柔性显示器支架,以满足柔性显示器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包含:

第一链状组合件以及第二链状组合件,该第二链状组合件具有容置空间,该第一链状组合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其中,该第一链状组合件具有多个第一转轴,该第二链状组合件具有多个第二转轴,当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共轴心时,该支架结构呈现为可弯折结构;当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不共轴心时,该支架结构呈现为不可弯折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链状组合件包括多个第一元件,每一该第一元件具有第一本体、第一延伸部及第一凹部,该第一延伸部自该第一本体的一端延伸而突出该第一本体,该第一凹部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相对的另一端,该第一凹部具有第一转轴容置孔;其中,该第一转轴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于多个该第一元件连接形成该第一链状组合件,该第一延伸部容置于相邻的第一元件的该第一凹部中,使得该第一转轴插入该第一转轴容置孔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转轴为一对凸起,该一对凸起形成于该第一延伸部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或者,该第一转轴为垂直贯穿于该第一延伸部开孔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相对的亮度分别突出于该第一延伸部相对的两个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链状组合件包括多个第二元件,每一该第二元件具有腔室,于多个该第二元件连接形成该第二链状组合件时,多个该腔室形成该容置空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该第二元件具有第二本体及连接部,该连接部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一端,该连接部设置第一对位孔,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对位孔;其中,于多个该第二元件连接形成该第二链状组合件,该连接部的该第一对位孔与相邻的第二元件的该第二对位孔相互对准,该第二转轴插入该第一对位孔及该第二对位孔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部包括一对突耳结构,该一对突耳结构自该第二本体的一端朝外延伸并突出于该第二本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元件还具有第一滑动部,该第二元件具有第二滑动部,该第一滑动部相对该第二滑动部移动,使得该第一元件相对该第二元件移动,其中,该第一滑动部为滑块,该滑块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的一侧;该第二滑动部为滑槽,该滑槽为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开口;该滑块嵌设于该滑槽中,使得该滑块于该滑槽中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第一转轴或者该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二本体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宽度,该滑槽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该第三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部还包括底板,该底板与该滑块的一端连接并构成倒t型结构,于该滑块嵌设于该滑槽中,该底板位于该第二本体的外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器;以及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用以支撑该柔性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结构可以在可弯折状态与不可弯折状态间切换,既可以在柔性显示器弯曲收卷时大幅缩小体积,又可以在平面状态时起到良好的支撑。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充分发挥柔性显示器的特性,大幅缩小柔性显示器的体积,同时不会影响柔性显示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支架结构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图1中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后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图2a中的支架结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图2a中的支架结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弯折后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图1中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后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图3a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链状组合件包含的第一元件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链状组合件的相邻的第一元件组装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链状组合件包含的第二元件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链状组合件的相邻的第一元件组装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图4a中的第一元件沿虚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图5a中的第二元件沿虚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处于平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处于卷曲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图1为本发明支架结构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前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图1中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后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图2a中的支架结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弯折后的示意图;图2c为本发明图2a中的支架结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弯折后的侧视图;图3a为本发明图1中的第一链状组合件与第二链状组合件组装后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4b,本发明的支架结构100包括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以及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第二链状组合件120为中空结构具有容置空间121,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可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组装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即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容置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容置空间121内,形成本发明的支架结构100。

如图1所示,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具有多个第一转轴112,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可通过多个第一转轴112而弯折;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具有多个第二转轴122,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可通过多个第二转轴122而弯折。

继续参照图2a至图3b,本发明的支架结构100组装完成后具有多种不同的状态。如图2a-2c所示,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组装至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形成支架结构100,支架结构1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转轴112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转轴122一一对应,其中,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共轴心。此时,在多个第一转轴112或者多个第二转轴122所在的位置,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可以同步弯折,即,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在可以绕共同的轴心线弯折,进而使得本发明的支架结构100呈现为可弯折结构。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b及图2c所示,通过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共轴心,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同步弯折形成c型支架结构100,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共轴心时,支架结构100弯折后的形状,还可以是l型、s型、n型、u型等,即,藉由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共轴心,使得支架结构的弯折状态可以依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而设置。

如图3a至图3b所示,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组装至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形成支架结构100,支架结构10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转轴112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转轴122处于非一一对应,其中,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不共轴心,亦可称为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的位置相互错开。此时,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在第一转轴112处弯折会受到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阻挡;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在第二转轴122处弯折时也会受到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阻挡,因此,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都不能弯折,即,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转轴112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转轴122处于不共轴心的位置时,使得支架结构100呈现为不可弯折的状态(第二使用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架结构1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处于共轴心,其中,只要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可同时进行弯折,即满足上述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共轴心地限定;较佳地,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共轴心时,第一转轴112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122的中心线相互重叠,但不以此为限制。同样地,支架结构10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不共轴心,其中,只要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于多个第一转轴112及/或多个第二转轴122处不能进行弯折,即满足上述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不共轴心地限定。

请一并参照图1、图4a至图4b,图1中的第一链状组合件110是由多个图4a中的第一元件1100组合形成的。如图4a所示,第一元件1100包括第一本体111、第一延伸部113以及第一凹部115。第一延伸部113自第一本体111的一端延伸并突出于第一本体111,第一转轴112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3上。第一本体111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13的另外一端具有第一凹部115,第一凹部115上还设置有第一转轴容置孔114,第一转轴容置孔114与第一转轴112相适配。其中,第一凹部115与第一延伸部113的形状相适配。其中,第一凹部115例如是自第一本体111的端部内凹形成的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包括底部及两个第一侧壁,底部与两个第一侧壁构成u型结构,第一转轴容置孔114包括形成于两个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贯孔(图4a中仅绘示出一个贯孔),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转轴容置孔114也可以是设置于两个第一侧壁上的盲孔(未图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1设置第一凹部115的一端具有外凸的弧形边缘,第一本体111设置第一延伸部113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边缘,外凸的弧形边缘与内凹的弧形边缘相适配,继而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弯折时,可获得良好的弯折效果。第一转轴112可以是垂直贯穿于第一延伸部113开孔的圆柱体,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12也可以是一对凸起,一对凸起形成于第一延伸部113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此外,第一元件1100可通过树脂射出成型的方式一次成型形成第一本体111、第一延伸部113、第一凹部115、第一转轴112以及第一转轴容置孔114。

继续参照图4b,图4b中以两个第一元件1100组合为例进行说明多个第一元件1100组装形成第一链状组合110,于实际操作中,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中包含的第一元件110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而设定,但多个第一元件1100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与图4b中相似。

如图4b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元件1100组装形成第一链状组合件110时,一个第一元件1100的第一延伸部113容置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元件1100的第一凹部115内。当第一延伸部113容置于相邻的第一元件1100的第一凹部115中,第一延伸部113上的第一转轴112插入第一凹部115的第一转轴容置孔114内。相邻的第一元件1100通过第一转轴112与第一转轴容置孔114相互卡合形成第一链状组合件110。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多个第一元件110组装时,第一转轴112插入第一转轴容置孔114中,第一转轴112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第一转轴112随着第一延伸部113进入第一凹部115中时,第一转轴112可被压缩而便于第一延伸部113在第一凹部115中移动至指定位置,使得第一转轴112进入第一转轴容置孔114中。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12例如是一对凸起分别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3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凸起与第一延伸部113的表面上设置有弹性件,当第一延伸部113进入第一凹部115中,凸起被第一凹部115挤压,通过弹性件被压缩而便于第一延伸部113在第一凹部115中移动至指定位置,使得一对凸起分别进入第一转轴容置孔114中。

请一并参照图1、图5a至图5b,图1中的第二链状组合件120是由多个图5a中的第二元件1200组合形成的。如图5a所示,第二元件1200为中空结构,其具有腔室1201。如图5b所示,多个第二元件1200相互连接形成第二链状组合件120时,每一第二元件1200的腔室1201共同形成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容置空间121,容置空间121用于容纳第一链状组合件110。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二元件1200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元件1200的使用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而自行设定。

继续参照图5a,每一第二元件1200包括第二本体123及连接部126,连接部设置于第二本体126的一端,连接部126为一对自第二本体126的一端朝外延伸的一对突耳结构,每一突耳结构上设有第一对位孔127,且对应于第一对位孔127,第二本体123的相对的另一端124上设置第二对位孔125。如图5b所示,与多个第二元件1200连接形成第二链状组合件120时,连接部126的第一对位孔127与相邻的第二元件1200的第二对位孔125相互对准,第二转轴122插入第一对位孔127及第二对位孔125中,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元件1200可以以第二转轴122轴心而弯折。

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1200具有多个第二侧壁,多个第二侧壁依次环绕连接以形成腔室1201,其中,第二对位孔125例如是形成于第二侧壁上的贯穿孔或者非贯穿孔,且第一对位孔127例如是形成于突耳结构上的贯穿孔或者非贯穿孔,较佳地,第二对位孔125及第一对位孔127均为贯穿孔。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1200例如为中空的四面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元件1200还可以为中空的五面体结构、中空的六面体结构、中空的八面体结构等结构,其中,较佳地,第一元件形状与第二元件的形状相适配。

请一并参照图5a及图5b,第二转轴122包括转轴本体及一对突出端部,一对突出端部分别设置于转轴本体的两端,且突出端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孔127及第二定位孔125的直径,以使得第二转轴122可稳定固定连接部126于第二本体123的相对的另一端124上。其中,于第二转轴122的延伸方向上,一对突耳结构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本体123的两个第二侧壁之间的宽度,即,一对突耳结构覆盖于第二本体123的相对的另一端124的外侧,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于第二转轴122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本体123的两个第二侧壁之间的宽度亦可大于一对突耳结构之间的宽度,即,一对突耳结构容置于腔室1201或者容置空间121中。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组装便利性,第二转轴122例如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螺栓的头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对位孔127的直径,螺栓的螺柱为光滑的表面,且螺柱末端设置螺纹,螺母的内侧设置内螺纹与螺柱末端的螺纹相对应,使得螺柱的光滑表面容置于第一定位孔125及第二定位127中,再利用螺母与螺柱末端的螺纹锁合,使得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稳定地固定于连接部126及第二本体123的另一端部124上,其中,螺柱末端为螺柱邻近第二定位孔127的一端。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122例如是螺栓和卡合件的组合,区别在于,螺栓邻近第二定位孔127的端部上未设置螺纹,但,螺栓邻近第二定位孔127的端部上设有通孔,卡合件穿过通孔,且卡合件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孔127的直径,即,卡合件穿过通孔后,其两端分别突出于螺栓本体,使得螺栓和卡合件的组合稳定地固定于连接部126及第二本体123的另一端部124上。

参照图6a至图6b,图6a为图4a中的第一元件沿虚线aa’的截面示意图,图6b为图5a中的第二元件沿虚线bb’的截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1100具有第一滑动部116,第二元件1200具有第二滑动部128,于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组装至第二链状组合件120过程中,通过第一滑动部116在第二滑动部128中滑动,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元件1100相对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元件1200滑动。

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一元件1100的第一滑动部116为滑块,滑块116设置于第一本体1100的一侧;第二元件1200的滑动部128为滑槽,滑槽128为设置于第二本体123底部的开口。如图2至图3b中所示,当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组装至第二链状组合件1200时,滑块嵌入滑槽中,且滑块于滑槽中滑动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0的容置空间121中移动。第一滑动部116还包括底板117,底板117与滑块116的一端连接并构成倒t型结构,当滑块嵌于滑槽时,底板117位于第二本体123的外侧。

继续参照图6a至图6b,在第一转轴112(如图1所示)或第二转轴122(如图1所示)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元件1100的第一本体111具有第一宽度l1,第二元件1200的第二本体123的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宽度l2,滑槽128具有第三宽度l3。其中,第一宽度l1小于第二宽度l2,使第一本体111可以容置于第二本体123的腔室1201,以确保第二本体123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第一本体111在腔室1201中移动;第三宽度l3小于第一宽度l1,当第一本体111容置于第二本体123内部时,第一本体111可以卡嵌于第二本体123内部,不会从滑槽128处脱离,保证第一元件1100与第二元件1200组装后在垂直于转轴延伸方向上的牢固性。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116的底板117具有第四宽度l4,第四宽度l4大于第三宽度l3,当滑块116嵌于滑槽128后,在垂直于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本体123的底部卡置于第一本体111与底板117之间,使第一元件1100与第二元件1200组装后在垂直于转轴的延伸方向上不会有大幅度的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了保证第一元件1100与第二元件1200组装后的稳定性。

此外,当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相互组合形成支架结构100时,支架结构100还具有第一止挡件及/或第二止挡件,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用于防止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在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容置空间中水平移动,进而提高支架结构100使用稳定性。

具体来说,当支架结构处于图2a至图2c中所示的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止挡件例如设置于支架结构100的第一端部,第二止挡件例如设置于支架结构100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例如是位于支架结构100的末端的连接部126,第一止挡件具有一对定位块,一对定位块与连接部126的一对第一对位孔127相对应,使得第一止挡件可固定于连接部126上;第二端部例如是位于支架结构100的始端的第二本体的另一端124,第二本体123的另一端124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固定部例如固定孔或者凸块,第二止挡件具有与固定孔或者凸块相对应的凸块或者固定孔,使得第二止挡件可固定于第二本体的另一端124。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例如是具有开口的封盖,封盖的开口分别面对连接部126及第二本体123的另一端124。

当支架结构处于图3a至图3b中所示的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部分第一本体111自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一端突出,且位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容置空间121的外侧,此时,为了防止第一链状组合件110在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容置空间中水平移动,第一止挡件设置于第一本体111远离第一滑动部116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止挡件设置于第二本体123上,位于容置空间121中,其中,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相对应,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其中之一为弹性凸起,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其中之另一为固定孔。当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于第二链状组合120的容置空间121中移动至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不共轴心时,弹性凸起进入固定孔中,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相互稳定结合。进一步来讲,固定孔还可包括导引斜面,当支架结构100需要自第二使用状态向第一使用状态移动变换时,藉由固定孔的中导引斜面挤压弹性凸起,促使弹性凸起离开固定孔,继而使得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于第二链状组合120的容置空间121中移动至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共轴心,当支架结构100位于第一使用状态是可通过如上所述的具有开口的封盖,通过封盖的定位块及/或固定孔将封盖与支架结构100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分别固定。

图7a与7b分别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平面状态与卷曲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7a及图7b,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包括如上所示的支架结构100以及柔性显示器200,支架结构100例如设置于柔性显示器200相对的两个侧边。如图7a所示,当柔性显示器200不需要弯曲显示时,即柔性显示器200呈平面显示状态,支架结构100处于不可弯折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此时,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转轴112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转轴122处于非一一对应,其中,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不共轴心,亦可称为第一转轴112与第二转轴122的位置相互错开(如图3a至图3b所示)。如图7b所示,当需要将柔性显示器200进行弯曲显示或者弯曲柔性显示器200以收起时,将支架结构100处于可弯折状态或者第一使用状态,第一链状组合件110的多个第一转轴112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的多个第二转轴122一一对应,其中,每一第一转轴112与每一第二转轴122共轴心。此时,在多个第一转轴112或者多个第二转轴122所在的位置,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二链状组合件120可以同步弯折,即,第一链状组合件110与第链状组合件120在可以绕共同的轴心线弯折,进而使得本发明的支架结构100呈现为可弯折结构(如图2a至图2c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通过支架结构100使柔性显示器200可以呈现平面及卷曲等状态,使柔性显示器于不同使用状态具有不同的形状,进而降低占用空间、方便携带与保存,同时又能在柔性显示器200正常使用时起到支撑作用。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