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37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拟座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机型层出不穷,例如,美国的f-35和f-22等。我国新型四代机也发展迅速并装备各个部队。因此,各国家中往往是几代战机,例如,三代机和四代机,同时服役;或不同型号的同代飞机同时服役。对于不同代机型来说,其座舱侧边操作面板的布置差异较大,甚至对同代不同型号机型而言,其座舱侧面操作表面的布置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的侧边操作面板的对比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为了有效开展不同代机型以及同代不同型号机型等的侧边操作面板在不同臂长飞行员操作下的设计分析和验证,必须找出一种符合飞行员操作习惯侧面操作面板调节和更换隐藏方式。

目前在飞机座舱设计中,侧面操作面板都是通过经验数据和对相关人体参数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布置从而实现操作面板的定位。由于侧面操作面板本身调整较困难,难以实现不同代机型的侧面操作面板在同一座舱条件下的调整、更换及隐藏。并且现有的侧面操作面板的定位方式主要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往往会存在一定偏差,无法较好地均衡各国、各百分位人体尺寸的差异。因此,会导致产品研发并生产后才暴露出侧面操作面板的位置不符合飞行员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要求的问题。但此时进一步更改侧面操作面板的定位方案则会延误产品开发周期,增加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的调节装置,其便于多自由度调节,能够单独或同时验证不同代机型以及同代不同型号机型的侧边操作面板,为设计和试验人员提供了一种简单、客观、可操作性强的侧边操作面板调节和更换方法,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能够在飞机装备中得到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其包括装置底座、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和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用于三代机和/或四代机的对比试验,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配置用于三代机的对比试验,

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通过水平第一t型导轨与所述装置底座相连,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固接于所述装置底座上;

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包括第一定位套筒、第一杆芯、第一定位螺栓、l型连接杆、水平第二t型导轨、销轴、转向臂以及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定位套筒能调节地固定于所述水平第一t型导轨上,所述第一杆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筒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杆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和所述l型连接杆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杆芯和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杆,所述销轴与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相连接,所述转向臂与所述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转向臂的上部;

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包括第二定位套筒、第二杆芯、第二定位螺栓、水平第三t型导轨以及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固定在所述装置底座上,所述第二杆芯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套筒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杆芯的上部与所述水平第三t型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至所述水平第三t型导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套筒能够沿着所述水平第一t型导轨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水平第一t型导轨的上表面进行移动并进行固定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空闲或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暂时不使用时,能够将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移动至与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平行的位置,节约模拟座舱内的空间,同时能够实现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侧边操作面板的隐藏,便于开展比对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对所述第一杆芯进行能调节地固定从而限定所述第一杆芯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的高度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受测人群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芯下部的侧面设置有沿着所述杆芯轴线方向等间距布置的至少1个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内的部分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栓配合以便实现对所述第一杆芯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与所述水平第一t型导轨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销轴和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能调节地固定至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并能够沿所述水平第二t型导轨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与所述水平第三t型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能调节地固定至所述水平第三t型导轨并能够沿所述水平第三t型导轨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能够沿着所述销轴进行折叠,使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折叠后能够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下部从而避免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沿所述水平第一t型导轨滑动至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侧面时,所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与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之间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上的所述第三定位孔对所述第二杆芯进行固定从而限定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与所述第二杆芯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底座的高度调节范围,满足不同身高的受测人群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二杆芯下部设置有至少1个等间距布置的第四定位孔,所述第四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杆芯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内的部分的侧面,所述第四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栓配合以便固定所述第二杆芯,从而实现所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底座与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其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能够沿着水平第一t型导轨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实现了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和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闲置时,能够将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移动至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平行的位置,节约模拟座舱内的空间;另外,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闲置时,使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沿着销轴进行折叠,防止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沿水平第一t型导轨滑至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侧面时,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之间产生干涉,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位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下部。另外,l型连接杆能够实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沿水平第一t型导轨滑至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侧面时,防止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之间产生干涉。根据本发明,设计人员通过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能够方便地实现侧面操作面板快速调节操作;设计和试验人员通过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能够进一步设计与验证多种自由度方向定位方案;设计和试验人员通过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能够方便地调节、更换和隐藏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侧边操作面板,便于开展比对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另外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其包括装置底座1,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和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用于三代机和/或四代机的对比试验;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配置用于三代机的对比试验。

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通过水平第一t型导轨2与装置底座1相连,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固接于装置底座1上。

第一定位套筒3可调节地固定于水平第一t型导轨2上,第一定位套筒3能够沿水平第一t型导轨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杆芯4通过第一定位套筒3进行固定;第一杆芯4分别与第一定位套筒3和l型连接杆6相连接;水平第二t型导轨7与l型连接杆6相连;销轴8与水平第二t型导轨7相连接;转向臂9与销轴相连接;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0设置在转向臂9的上部。

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中的第二定位套筒11固定在装置底座1上,第二杆芯12通过第二定位套筒11固定至装置底座1;第二杆芯12的上部与水平第三t型导轨14相连接;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至水平第三t型导轨1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底座1将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固定至座舱内。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中的水平第一t型导轨2固定在装置底座1上。

水平第一t型导轨2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至装置底座1。

第一定位套筒3可调节地固定至第一水平t型导轨,也就是说,第一定位套筒3能够沿着水平第一t型导轨2的长度方向在水平第一t型导轨2的上表面进行移动从而改变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第一侧面操作面板空闲或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暂时不使用时,能够将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移动至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平行的位置,节约模拟座舱内的空间,同时能够实现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侧边操作面板的隐藏,便于开展比对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

第一定位套筒3用于连接第一杆芯4和装置底座1。第一定位套筒3上设置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螺栓5穿过第一定位套筒3上的第一定位孔对第一杆芯进行固定从而限定第一杆芯4与第一定位套筒3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的高度调节,满足不同身高的受测人群的要求。

当第一定位螺栓5松开时,第一杆芯4能够在第一定位套筒3内上下移动,以便调节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底座相对于飞行员的位置;固定时,拧紧第一定位螺栓5将第一杆芯4固定至需要的位置。

第一杆芯4下部设置有至少1个第二定位孔,优选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第一杆芯4位于第一定位套筒3内的部分的侧面,且与第一定位螺栓配合以便实现对第一杆芯4的固定。

优选地,第二定位孔在第一杆芯4侧面等间距布置。

第一杆芯4连接第一定位套筒3和l型连接杆6;l型连接杆6连接第一定位套筒3和水平第二t型导轨7。l型连接杆6的下端与第一杆芯4相连接,l型连接杆6的上部与水平第二t型导轨7相连接。水平第二t型导轨7,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在l型连接杆6上端。

l型连接杆6能够实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沿水平第一t型导轨滑至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侧面时,避免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之间产生干涉。

空间位置上,水平第二t型导轨7位于水平第一t型导轨2上方。进一步,水平第二t型导轨7与水平第一t型导轨2相互垂直。

销轴8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t型螺栓,与水平第二t型导轨7相连,优选地,销轴8和水平第二t型导轨7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可调节地固定至水平第二t型导轨7并能够沿水平第二t型导轨7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固定时,拧紧t型螺栓将第一连接杆固定至需要的位置,实现第一侧面操作面板相对于驾驶员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转向臂9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与销轴8连接,转向臂9能够沿销轴8的轴线进行旋转,实现转向臂9与水平面之间角度的改变;固定时,拧紧螺栓将转向臂9固定至需要的位置和角度。

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0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于转向臂9的顶部。

当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闲置时,使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0沿着销轴8进行折叠,防止第一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沿水平第一t型导轨2滑至第二侧面操作面板调节部分侧面时,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0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之间产生干涉,折叠后使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0能够位于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下部。通过本发明中的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面操作面板调节装置能够方便地调节、更换和隐藏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侧边操作面板,便于开展比对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

第二部分中的第二定位套筒11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于装置底座1上,第二定位套筒11用于连接第二杆芯12和装置底座1。第二杆芯12通过第二定位套筒11进行固定。

第二定位套筒1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且第三定位孔为通孔。

第二定位螺栓13穿过第二定位套筒11上的第三定位孔对第二杆芯12进行固定从而限定第二定位套筒11与第二杆芯12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底座的上下调节范围,满足不同身高的受测人群的要求。

第二杆芯12用于连接第二定位套筒11和水平第三t型导轨14;当取下第二定位螺栓13时,第二杆芯12能够在第一定位套筒11内上下移动,以便调节第二侧面操作面板相对于驾驶员的位置;固定时,拧紧第二定位螺栓13能够对第二杆芯进行固定。

优选地,第二杆芯12下部设置有至少1个第四定位孔,第四定位孔设置在第二杆芯12下部且位于第二定位套筒11内的部分的侧面,第四定位孔与第二定位螺栓13配合以便固定第二杆芯,从而实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底座与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讲第二操作面板设置在飞行员合适的高度位置上。

优选地,第四定位孔在第二杆芯12侧面等间距布置。

水平第三t型导轨14,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与第二杆芯12连接。

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t型螺栓可调节地固定至水平第三t型导轨14上,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能够沿着水平第三t型导轨14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固定时,拧紧t型螺栓将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固定至水平第三t型导轨14。优选地,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15与水平第三t型导轨1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优选地,水平第一t型导轨2通过第三连接杆与装置底座1相连。

安装时,水平第一t型导轨2通过螺钉安装在装置底座1上;第一定位套筒3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水平第一t型导轨2上;第一杆芯4通过第一定位螺栓固定在第一定位套筒3内相应的位置,第一杆芯4能够在第一定位套筒3内上下移动;第一定位螺栓安装在第一定位套筒筒壁的第一定位孔上;l型连接杆6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杆芯4上;水平第二t型导轨7通过螺钉安装在l型连接杆6上;销轴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水平第二t型导轨7上,销轴8和水平第二t型导轨7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能够沿水平第二t型导轨7长度方向移动;转向臂9通过螺栓与销轴连接,并能够沿销轴的轴线旋转;第一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通过螺钉与转向臂9连接;第二定位套筒11通过螺钉安装在装置底座1上;第二杆芯12通过第二定位螺栓固定第二定位套筒内的位置,杆芯可在套筒内上下移动;第二定位螺栓安装在第二定位套筒筒壁的定位孔上;水平第三t型导轨14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二杆芯12上;第二侧面操作面板安装底座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水平第三t型导轨14上,并可沿水平第三t型导轨长度方向移动。设计和试验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取不同代机型、同代不同型号机型侧边操作面板,针对不同人体尺寸的用户,对不同侧边操作面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找到最舒适、最佳视野位置。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多个用户使用所述基于可重构模拟座舱的侧边操作面板调节装置所形成的不同侧边操作面板对比设计分析及试验验证的定位相关数据,通过用户观察需求和要求分析,综合得出不同侧边操作面板的最佳定位方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