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642发布日期:2018-06-05 20:4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11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62341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并入于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有效保护显示面板免受外部冲击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是信息和通信时代的核心技术,并且正在被开发以具有薄厚度、轻重量、高便携性和高性能。因此,作为可以减小对应于阴极射线管(CRT)的缺点的重量和体积的平板显示装置,控制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量并显示图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受到关注。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以矩阵布置的多个像素,从而显示图像。在此,每个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以独立地驱动发光元件。

这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使用自发光有机发光元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并且能够被实现为超薄显示装置。因此,正在进行对具有内嵌式触摸结构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研究,所述内嵌式触摸结构使用有机发光元件且包括位于发光单元内的触摸屏。

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其中本身包括显示面板的可折叠显示装置被折叠的结构,因此使用具有足够小的厚度以便可折叠的盖窗(cover window)。当外部冲击被施加到具有如此小厚度的盖窗时,在水平方向上传导的冲击能量的百分比低,而在垂直方向上传导更大量的冲击能量。因此,更大量的冲击能量传导到位于盖窗内部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被损坏,并且被损坏的像素导致显示缺陷,诸如亮点或盲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当外部冲击能量传导时,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可减少到达显示面板的冲击能量的量,由此保护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这些优点、目的和特征的一部分通过研究以下述内容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和概括描述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折叠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盖窗,所述盖窗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盖窗包括形成在所述盖窗的与所述折叠部相对应的区域中的软质部分;以及框架,所述框架配置成接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窗并且在相反方向上拉扯所述盖窗的一侧和另一侧。

所述盖窗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到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相对应的区域;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到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相对应的另一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每一个处的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紧固到所述框架。

所述框架可进一步包括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紧固到所述至少一个孔的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的每一个可包括:夹具,所述夹具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的每一个并且定位成支撑所述至少一个孔的每一个;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紧固在所述夹具与所述框架的内表面之间,从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或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拉扯所述夹具。

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紧固到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以覆盖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窗的,并且所述前壳体可包括遮蔽所述盖窗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边框,从而用户看不见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在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盖窗,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折叠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和框架,所述框架配置成接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窗,其中所述盖窗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盖窗包括形成在所述盖窗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相对应的区域中的软质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盖窗的一侧和另一侧能够在相反方向上被所述框架拉扯。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框架,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折叠部和至少一个折叠部;和盖窗,所述盖窗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盖窗包括形成在所述盖窗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折叠部相对应的区域中的软质部分,其中所述框架配置成接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窗并且在相反方向上拉扯所述盖窗的一侧和另一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总体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用来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理解且被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图1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2B是图解图2A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盖窗的平面图;

图5是图解位于盖窗上的前壳体的平面图;

图6是更详细地图解框架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保护单元以保护盖窗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9A和图9B是图解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冲击吸收特性的示例图;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解了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示例。只要有可能,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当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反而会使得本发明的主题不清楚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元件的术语仅仅是考虑到方便准备本申请而选择的,因此可能实质上不同于实际产品的部件的术语。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下”,其可能是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下”,或者其可以是在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层的情况下间接形成。另一方面,将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接触”另一元件或层时,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元件或层。

应当理解,虽然在此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在此,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元件可以是第二元件。

在附图中图解出的各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这些元件不限于所图解出的尺寸和厚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折叠部F/A并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100;位于显示面板100上从而覆盖显示面板100的盖窗30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上从而支撑显示面板100的后盖200;接收后盖200、显示面板100和盖窗3000的框架1000;以及紧固到框架1000以覆盖盖窗3000的前壳体1100。

盖窗3000可设置有折叠部F/A,折叠部F/A位于盖窗30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中,并且盖窗3000的折叠部F/A包括柔性的软质部分。盖窗3000的其余区域可包括具有比该软质部分更高的刚性的硬质部分,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盖窗3000具有比显示面板100更大的长度。也就是说,盖窗300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在与第一方向水平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200。在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设置有多个孔340。

显示面板100可通过粘合层结合到盖窗3000,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00包括折叠部F/A和其他区域(即非折叠部)。显示面板100位于盖窗3000的内表面上,但不延伸到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也就是说,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比包括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的盖窗3000的长度短。

后盖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上。后盖200可配置成在后盖2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处折叠。为此目的,尽管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后盖200可在其对应于折叠部F/A的区域处被分开,可由可折叠的柔性材料形成,或者可设置有通过对后盖200的与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进行图案化而形成的折叠图案,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框架1000接收后盖200、显示面板100和盖窗3000。为了折叠显示面板100,框架1000包括形成在其与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中的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从而是可折叠的。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可形成为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的两个侧表面相对应并且允许框架1000是可折叠的,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当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定位成对应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的两个侧表面时,框架100可关于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被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这两个部分可绕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旋转。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框架1000和显示面板100都是可折叠的。

在此,框架1000在相反的方向上拉扯盖窗3000的一侧和另一侧。也就是说,盖窗3000的一侧紧固到框架1000的一侧,因此在第一方向上被拉扯,而盖窗3000的另一侧紧固到框架1000的另一侧,因此在第二方向上被拉扯。为此目的,框架1000包括紧固件360。

每个紧固件360包括夹具(clamp)362和弹性部380。紧固件360的夹具362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紧固到设置在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的孔340。弹性部380形成在夹具362与支撑部1030之间,支撑部1030设置为将夹具362和弹性部380彼此紧固。

因此,由于弹性部380的弹力,紧固件360紧固到设置在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的孔340,并因此用于在第一方向上拉扯第一延伸部3100且在第二方向上拉扯第二延伸部3200。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盖窗3000通过紧固件360紧固到框架1000,并因此在第一方向上和在与第一方向水平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同时被拉扯。

前壳体1100形成为围绕盖窗3000的边缘。此外,前壳体1100可不形成在盖窗3000的中央部分处。前壳体1100包括位于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上并且覆盖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的边框1500。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被边框1500覆盖,因此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是不可见的。

前壳体1100紧固到框架100,从而保护位于框架1000内的显示面板100和驱动显示面板100的各种驱动单元(未示出)。

当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前壳体1100也被折叠。为此目的,前壳体110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前壳体11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处折叠的元件。例如,前壳体1100可在其与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处被分开,可由柔性材料形成,或者可设置有单独的铰链部(未示出)以便可折叠,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图2A是图1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组装状态的透视图,图2B是图解图2A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2A中示例性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被组装之后,框架1000和前壳体1100是可见的,并且经由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未设置有前壳体1100的中央部分可看见盖窗3000。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被前壳体1100的边框1500遮蔽,由此设置在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的孔340以及支撑部1030是不可见的。

虽然在图2A中未示出,但显示面板100位于盖窗3000下方,由此经由盖窗3000显示图像。设置在框架1000上的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可位于前壳体1100内,由此是不可见的,或者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可从前壳体1100突出,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此外,由于前壳体1100应当被折叠,所以前壳体1100可关于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被分成两个部分,前壳体1100的与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可由柔性材料形成,或者前壳体1100可设置有单独的铰链部(未示出),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框架1000可基于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被分成两个部分。

当根据本发明的包括上述框架1000和前壳体1100的可折叠显示装置被折叠时,如图2B中示例性所示,框架1000和前壳体1100可与显示面板100、盖窗3000和后盖200同时被折叠。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的剖面图。

参照图3,将更详细地描述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可包括:第一基底材料120;位于第一基底材料120上的第一缓冲层130;位于第一缓冲层130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40,薄膜晶体管阵列140包括分别设置在以矩阵形式限定的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到各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有机发光阵列150;保护层160,保护层160覆盖有机发光阵列150和除了焊盘部之外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40;触摸电极阵列230,触摸电极阵列230通过插入在保护层160与触摸电极阵列230之间的粘合层400附接到保护层160;按顺序形成在触摸电极阵列230上的第二缓冲层220和第二基底材料210;以及位于第二基底材料210上的盖窗3000。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广泛应用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140和有机发光阵列150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在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中的每一个上限定有效区域A/A和死区(dead area)D/A,触摸电极阵列230、有机发光阵列150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140中除了焊盘部之外的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有效区域A/A中。触摸焊盘部2350和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焊盘部限定在死区D/A的一些区域中。

在此,第一基底材料120和第二基底材料210用于在激光照射或蚀刻工艺期间防止对内部阵列的损坏,并且根据情况需要,第一基底材料120和第二基底材料210用于保护显示装置免受外部影响。第一基底材料120和第二基底材料210可由诸如聚酰亚胺或光亚克力(photoacryl)之类的聚合物形成。

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中的每一个通过连续堆叠诸如氧化物(SiO2)膜或氮化物(SiNx)膜之类的相同无机膜或者交替地堆叠不同的无机膜来形成。第一缓冲层130和第二缓冲层220充当屏障,以在将上基板结合到下基板的工艺之后防止湿气或室外空气渗透到有机发光阵列150。

触摸电极阵列230和触摸板焊盘部2350形成在第二缓冲层220的同一表面上。在通过粘合层400结合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工艺过程中,触摸板焊盘部2350通过包括导电球455的密封剂45连接到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焊盘部(未示出)。在此,粘合层400具有防止湿气渗透的功能,并且粘合层400直接接触覆盖有机发光阵列150的保护层160,因此除了保护层160的功能之外,粘合层400用于防止室外空气渗透到有机发光阵列150并且更完全地防止湿气渗透到有机发光阵列150。

在此,包括焊盘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一侧从触摸电极阵列230突出,并且传输信号以驱动触摸电极阵列230、薄膜晶体管阵列140和有机发光阵列150的驱动电路可设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140的突出部分处,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尽管图中未示出,但驱动电路、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焊盘和虚设焊盘包括多个虚设电极,并且虚设电极通过布线连接到驱动电路。此外,驱动电路通过焊接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未示出),由此可被设置在FPCB上的时序控制器(未示出)和微控制器单元(MCU,未示出)来控制。虚设焊盘形成在有效区域A/A外部的死区D/A之中的与触摸焊盘部2350对应的区域中,并且虚设焊盘形成在与形成栅极线或数据线的金属相同的层中。此外,驱动电路可安装在FPCB上或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上,由此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上。

安装在FPCB或ACF上的驱动电路可以以覆晶薄膜(COF)的方式安装。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焊盘和虚设焊盘通过布线(未示出)连接到FPCB。此外,可在FPCB上进一步设置控制驱动电路的控制器(未示出)。

虚设焊盘形成在有效区域A/A外部的死区D/A之中的与触摸焊盘部2350对应的区域中,并且虚设焊盘形成在与形成栅极线或数据线的金属相同的层中。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盖窗3000的平面图。参照图4,盖窗3000包括位于盖窗30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具有柔性的软质部分3300。此外,盖窗300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和在与第一方向水平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使得盖窗3000的长度大于显示面板100的长度。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可由与盖窗300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与盖窗3000一体地形成。此外,孔340可形成在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

盖窗3000包括位于盖窗30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非折叠部相对应的区域中的硬质部分3400,硬质部分3400由比软质部分3300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形成。在此,软质部分3300和硬质部分3400可由诸如硅树脂、塑料等之类的各种材料形成。此外,软质部分3300和硬质部分3400可由具有不同刚性的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或者可由具有不同硬度的相同种类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图5是图解位于盖窗3000上的前壳体1100的平面图。如上所述,前壳体1100形成为覆盖盖窗3000的边缘,如图5中示例性所示。特别地,前壳体1100覆盖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为此目的,前壳体1100包括形成为覆盖盖窗3000的孔340的边框1500。因此,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被边框1500遮蔽,因此对使用者是不可见的。

图6是更详细地图解框架1000的透视图。

框架1000接收后盖200、显示面板100和盖窗3000。在此,后盖200通过粘合层(未示出)结合到显示面板100,因此后盖200和显示面板100可被固定。

参照图1和图6,框架1000包括位于框架10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的两个侧表面相对应的区域中的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具有圆形结构并且位于框架1000的侧壁上。框架1000可基于形成在其两个侧壁上的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被分成两个部分。在此,框架1000的两个分开的部分通过第一铰链部1001a和第二铰链部1001b连接,因此可被折叠,使得其底表面彼此分开,如图2B中示例性所示。

另外,如上所述,框架1000设置有紧固件360。如上所述,紧固件360紧固到设置在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处的孔340。为此目的,每个紧固件360包括夹具362和弹性部380。弹性部380包括弹簧,并且弹性部380被紧固在框架1000的内壁与夹具362之间。为此目的,夹具362可设置有第一支撑部363,并且框架1000的内壁上可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030。第二支撑部1030可在朝向夹具362的方向上从框架1000的内壁突出,并且穿过第二支撑部1030的突出部分的中央可形成孔。弹性部380的一侧紧固到该孔。

第一支撑部363在朝向第二支撑部1030的方向上从夹具362突出。此外,穿过第一支撑部363的突出部分的中央形成孔,并且其一侧紧固到第二支撑部1030的弹性部380的另一侧紧固到该孔。

在此,紧固件360设置在框架1000的与第一延伸部3100相对应的区域中以及框架1000的与第二延伸部3200相对应的区域中。紧固件360紧固到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的孔340,因此如上所述在彼此水平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拉扯盖窗3000的两个部分。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7,后盖200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上。此外,虽然在图7中未示出,但电池或驱动电路可进一步接收在后盖200后方处的框架1000内。

参照图7,框架1000和前壳体1100可通过螺丝(未示出)或粘合剂组合。此外,位于盖窗3000上的前壳体1100的端部可以是朝向盖窗3000弯曲的向下弯曲结构。

如上所述,紧固件360包括设置成穿过孔340的夹具362以及紧固在夹具362与框架1000的内表面之间的弹性部380。弹性部380可包括弹簧结构。弹性部380紧固在夹具362的第一支撑部363与设置于框架1000的内表面上的第二支撑部1030之间。图7更详细地图解出了第一支撑部363和第二支撑部1030的结构。第一支撑部363从夹具362的一侧朝向框架1000的内壁突出。在此,第一支撑部363可与夹具362一体形成。用于固定弹性部380的一侧的孔设置在第一支撑部363的中央。

第二支撑部1030从框架1000的内壁向第一支撑部363,即向显示区域突出。此外,第二支撑部1030紧固并固定到弹性部380的一侧,弹性部380的另一侧紧固到第一支撑部363。

在紧固件360与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结合时,弹性部380具有最大限度地拉扯夹具362的弹力,即到达弹性部380最大限度地收缩的点,因此最大限度地拉扯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因此,在第一方向上拉力被施加到通过孔340而与夹具362紧固的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并且在与第一方向水平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拉力被施加到盖窗3000的第二延伸部3200。因此,盖窗30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始终同时被拉扯。

为了折叠的目的,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包括硬质部分,该硬质部分具有比设置在盖窗3000的与显示面板100的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中的软质部分更高的刚性。硬质部分可包括具有高刚性的材料,以便承受由于夹具323而施加到盖窗3000的孔340的应力。硬质部分可由与软质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可与软质部分一体形成。

边框1500设置为完全遮蔽盖窗3000的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从而防止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的孔340以及紧固件360被用户看到。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有保护单元以保护盖窗3000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8,第二延伸部3200可形成为具有比盖窗3000的其他区域更大的厚度。虽然图8仅图解出了第二延伸部3200,但是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形成为具有比盖窗3000的其他区域,即,盖窗3000的与显示面板1000相对应的区域更大的厚度。特别是,具有比软质部分更高刚性的保护膜3110可附接到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在此,保护膜3110设置在孔340上。

虽然图8图解出了保护膜3110位于第二延伸部3200上,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保护膜3110可附接到第二延伸部3200的后表面。当保护膜3110附接到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时,第一延伸部3100和第二延伸部3200的刚性被简单地提高而没有任何额外的工艺,因此可防止由于施加到盖窗3000的孔340的应力而引起的盖窗3000的变形。

图9A和图9B是图解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冲击吸收特性的示例图。

当对可折叠显示装置施加外部冲击时,由于这种冲击而产生的应力从盖窗3000开始,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即在穿过盖窗3000的方向上,以及水平方向上,即在跨越盖窗3000的方向上传导。在此,在垂直方向上传导的应力传导到显示面板100,但在水平方向上传导的应力不影响显示面板100。换句话说,显示面板100的有机发光阵列150由于在垂直方向上传导的应力而被损坏,但是在水平方向上传导的应力几乎不影响显示面板100。

特别是,如图9A中所示例性示出的,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盖窗3000具有小的厚度以被折叠,并且盖窗3000的与折叠部F/A相对应的区域是柔性的。

因此,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在冲击被施加到盖窗3000时盖窗3000由于施加的应力而变形的可能性很高,并且由于盖窗3000的这种变形,有机发光阵列可能被损坏。此外,由于盖窗3000具有小的厚度,所以盖窗3000可承受的冲击能量的量相对较小,因此大量的应力传导到显示面板100。因此,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诸如耐冲击性低和由于冲击而损坏有机发光阵列之类的缺点。另外,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盖窗3000变形,由此显示画面可失真。

另一方面,如图9B中示例性地示出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紧固件360在水平相反的方向上拉扯盖窗3000,并且各紧固件360通过弹性部380而具有弹力。因此,当盖窗3000和附接到盖窗3000的显示面板100展开,即处于未折叠状态时,在两个方向上对其施加拉力,从而显示面板100和盖窗3000的平坦度增加。当显示面板100和盖窗3000的平坦度增加时,显示画面的失真消失,并且即使对盖窗3000的上表面施加冲击,盖窗3000的变形也被最小化,由于盖窗3000的变形而施加到显示面板100的应力被最小化,防止了对有机发光阵列150的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因为盖窗3000被固定从而在水平相反的方向上被拉扯,所以在水平方向上传导的冲击能量的百分比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当发生冲击时,在垂直方向上传导的能量和应力被最小化,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耐冲击性。由于各个紧固件360包括弹性部380,所以当紧固件360紧固到盖窗3000时产生的摩擦力也被最小化。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图表。在此,y轴表示当具有指定重量的铁球落在可折叠显示装置上时,铁球的高度(cm),在该高度处显示面板开始被损坏。

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当具有这种重量的铁球从25cm的高度落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上时,显示面板100开始被损坏。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直到铁球从约30cm的高度落在可折叠显示装置上,显示面板100才被损坏。也就是说,可确认的是,与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增加了约20%的耐冲击性。

从以上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紧固件在水平相反的方向上拉扯盖窗,并且各紧固件包括弹性部并由此具有弹力。因此,当盖窗和附接到盖窗的显示面板展开,即处于未折叠状态时,在两个方向上对其施加拉力,从而显示面板和盖窗的平坦度增加。当显示面板和盖窗的平坦度增加时,显示画面的失真消失,并且即使对盖窗的上表面施加冲击,盖窗的变形也被最小化,由于盖窗的变形而施加到显示面板的应力被最小化,防止了对有机发光阵列的损坏。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因为盖窗被固定从而在水平相反的方向上被拉扯,所以在水平方向上传导的冲击能量的百分比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当发生冲击时,在垂直方向上传导的能量和应力被最小化,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耐冲击性。由于各紧固件包括弹性部,所以当紧固件紧固到盖窗时产生的摩擦力也被最小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