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833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示台架,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有汽车及维修相关专业,并通常将发动机、波箱等教学仪器通过展示台架进行展示教学。然而,展示台架的放置面为平整面,将教学仪器直接放置于展示台架的安装面上,能观察到教学仪器的各侧面及顶面,但是不便于观察到教学仪器接触放置面的整个底面部分,需要手动将教学仪器进行翻转后才能观察,这样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它能够便于对教学仪器进行观察操作。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包括:底盘与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与所述底盘的其中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体的横截面由其底部至顶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支撑柱体的顶部用于支撑教学仪器。

上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通过支撑柱体的顶部对教学仪器底部进行支撑,支撑柱体对教学仪器底部的遮挡面较小,这样便于观察到教学仪器底面结构,另外,底盘能够使得支撑柱体较为稳定支撑教学仪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与所述支撑柱体为一体化结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在生产时,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得到或者铸造一体成型得到,结构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及所述支撑柱体为中空结构。如此,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耗材较少,能够节省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用料,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体的顶部可转动设置有用于支撑教学仪器的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对教学仪器台架进行支撑后,由于支撑板可以转动,如此观察时可以转动支撑板来实现全方位观察教学仪器台架,观察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体的顶部可转动连接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板装设在所述支撑转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插装所述教学仪器底部的螺丝。将教学仪器底部的螺丝对应装入到支撑板的安装槽中,便可以将教学仪器进行固定于支撑板上,避免教学仪器从支撑板上掉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及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及第四安装槽呈矩阵布置。一般地,发动机或波箱底部的螺丝为四个,且呈矩阵布置。这样,便能够将发动机或波箱底部四个螺丝分别对应装入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及第四安装槽中,实现将发动机、波箱固定在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转轴之间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不同规格的教学仪器底部上设置的螺丝的间距大小不同,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在支撑底板上的位置,便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教学仪器在支撑板上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板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第三滑动槽及第四滑动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有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有第三滑动件与第四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三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四滑动件与所述第四滑动槽滑动配合。另外,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第三滑动槽及第四滑动槽均为条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机构。如此,滚轮机构方便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在展厅中移动展示,便于学校教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10、底盘,11、中心轴,20、支撑柱体,21、顶部,30、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1、第一安装槽,312、第二安装槽,32、第二支撑板,321、第三安装槽,322、第四安装槽,40、支撑转轴,50、支撑底板,51、第一滑动槽,52、第二滑动槽,53、第三滑动槽,54、第四滑动槽,60、滚轮机构,71、第一梯形,72、第二梯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包括底盘10与支撑柱体20。所述支撑柱体20与所述底盘10的其中一侧面固定连接,这样对于通常为不规则结构的教学仪器,放置在支撑柱体20顶部21时,可以根据教学仪器的结构特点来确定在支撑柱体20顶部21的放置方式,以使教学仪器的重心落在底盘10的中部,这样能使得教学仪器安放较为稳固。所述支撑柱体20的横截面由其底部至顶部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支撑柱体20的顶部21用于支撑教学仪器。

本实施例中,横截面指的是: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正常放置时,水平方向上的截面。

上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通过支撑柱体20的顶部21对教学仪器底部进行支撑,支撑柱体20对教学仪器底部的遮挡面较小,这样便于观察到教学仪器底面结构,另外,底盘10能够使得支撑柱体20较为稳定支撑教学仪器。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底盘10与所述支撑柱体20为一体化结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在生产时,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得到或者铸造一体成型得到,结构稳定。另外,支撑柱体20朝向底盘10的中心轴11方向倾斜设置。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在竖直方向投影于水平面上的图形为第一梯形71,且支撑柱体20顶部21在竖直方向投影于水平面上的图形为第二梯形72,第二梯形72覆盖于第一梯形71中、且更加靠近于第一梯形71的上底边。

此外,所述底盘10及所述支撑柱体20为中空结构。如此,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耗材较少,能够节省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的用料,制造成本较低。

另外,所述支撑柱体20的顶部21可转动设置有用于支撑教学仪器的支撑板30。通过支撑板30对教学仪器台架进行支撑后,由于支撑板30可以转动,如此观察时可以转动支撑板30来实现全方位观察教学仪器台架,观察较为方便。其中,所述支撑柱体20的顶部21可转动连接有支撑转轴40。所述支撑板30装设在所述支撑转轴40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支撑板30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插装所述教学仪器底部的螺丝。将教学仪器底部的螺丝对应装入到支撑板30的安装槽中,便可以将教学仪器进行固定于支撑板30上,避免教学仪器从支撑板30上掉落。

一般地,发动机或波箱底部的螺丝为四个,且呈矩阵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12、第三安装槽321及第四安装槽322。所述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12、第三安装槽321及第四安装槽322呈矩阵布置。这样,便能够将发动机或波箱底部四个螺丝分别对应装入到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12、第三安装槽321及第四安装槽322中,实现将发动机、波箱固定在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上。

此外,所述的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支撑转轴40之间的支撑底板50。所述支撑板30包括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所述第一安装槽311与所述第二安装槽3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上,所述第三安装槽321与所述第四安装槽32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上。所述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二支撑板3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上。不同规格的教学仪器底部上设置的螺丝的间距大小不同,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在支撑底板50上的位置,便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教学仪器在支撑板30上的安装。

另外,所述支撑底板50设有第一滑动槽51、第二滑动槽52、第三滑动槽53及第四滑动槽54。所述第一支撑板31连接有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槽5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槽5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32连接有第三滑动件与第四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三滑动槽53滑动配合,所述第四滑动件与所述第四滑动槽54滑动配合。另外,第一滑动槽51、第二滑动槽52、第三滑动槽53及第四滑动槽54均为条形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0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机构60。如此,滚轮机构60方便教学仪器用展示台架在展厅中移动展示,便于学校教学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