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及穿刺训练用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766发布日期:2019-01-13 16:29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及穿刺训练用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及穿刺训练用模拟人。



背景技术:

在医学教学模拟训练中,进行穿刺训练时,采用针头对水囊进行针刺,模拟穿刺的操作,采用此种结构的穿刺模型进行穿刺训练时,由于用针反复扎水囊,水囊损坏,需更换水囊,造成训练成本增加,且采用水囊作为穿刺训练用的被针刺对象和介质提供装置,由于水囊只能装入一种液体,因此当需要模拟不同的穿刺病例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水囊或使用多个水囊,使得教学不方便,教学过程不真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囊作为穿刺教学用的针刺训练用具,由于水囊在针刺的作用下破裂,需频繁更换水囊,增加训练成本的不足,提供一种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及穿刺训练用模拟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包括仿人体组织本体,在仿人体组织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检测层,感知进针的深度和位置;

进一步的,检测层为导电层;

进一步的,在第一检测层外设置公共层,公共层为导电层;

进一步的,检测层为三层,从外向内分别为进针检测层、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

进一步的,检测层为四层,还包括进针深度过深检测层,进针深度过深检测层位于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内侧;

进一步的,检测层为六层,还包括穿刺目标器官前壁层和后壁层,穿刺目标器官前壁层位于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后、穿刺目标器官后壁层前;

进一步的,仿人体组织本体为皮肤层、脂肪层、肌肉层、穿刺目标器官层中的一种或二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层状结构;

进一步的,仿人体组织本体由皮肤层、脂肪层、肌肉层、穿刺目标器官层依次组成,进针检测层位于皮肤层与脂肪层间,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位于脂肪层与肌肉层间,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位于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和进针检测层间,穿刺目标器官前壁层位于肌肉层和穿刺目标器官层间,穿刺目标器官后壁层位于穿刺目标器官层后。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穿刺训练用模拟人包括上述各项之一的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

进一步的,仿人体组织本体与模拟人人体一体式设置,也可以是分体式设置,分体式设置时,仿人体组织本体嵌在模拟人人体上设置的嵌入孔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及穿刺训练用模拟人,由于在仿人体组织本体内设置有检测层,可以检测到针头的插入深度,因此不仅提供了一种穿刺训练操作用的针刺对象,且可以检测到针刺的深度,提高了学员操作的可靠性,并可使学员时刻感知在该扎入深度下扎入的深度和位置正确或恰当与否,提高训练效果,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胸腔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401-进针检测层;402-第二检测层;403-第三检测层;404-第四检测层; 405-第五检测层;410-公共层;411-仿人体组织本体;420-皮肤层;421- 脂肪层;422-肌肉层;423-肋间肌;424-肋骨;425-胸膜层;426-胸液层; 427-脏壁层;428-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面;429-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430- 进针检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在描述前对仿人体组织模块中“仿人体组织”用语的含义进行说明,本文中的仿人体组织并不代表某个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它指由仿人体皮肤、仿人体脂肪、仿人体肌肉、仿人体血管、仿人体骨骼、仿人体神经等仿人体器官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器官组成的仿人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包括仿人体组织本体411,在仿真人体组织模块内由人体组织外向内设置有至少二层检测层,每层检测层由仿人体组织隔离。在二层检测层中至少包括设置在最外层的公共层410、设置在公共层内的第一检测层401,第一检测层通常称为进针检测层,由进针检测层感知进针的动作,检测层的具体数量视病例的不同而不同,视不同的操作提示要求而不同。比如,在血管穿刺用的仿人体组织模块中只设置两层检测层,第一层是公共层,第二层是进针检测层,用于检测针是否进针到血管壁内;比如,按不同的操作提示要求,可以在第一检测层401内侧设置第二检测层402作为进针位置错误检测层提示进针深度不够,在第二检测层内侧设置第三检测层403 作为进针位置正确检测层,提示进针深度已达到合适的进针深度内,还可在第三检测层内设置第四检测层404,提示进针深度到达了进针正确位置的内极限,也就是第三检测层403和第四检测层405规定了针刺深度的最浅深度和最深深度,还可在第四检测层内设置第五检测层405,提示进针深度过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第二检测层也可以是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提示进针位置错误,第三检测层作料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比如,在液胸的检测中,为了防止针刺时针扎在肋骨上因此在仿肋骨下缘设置检测层,当离开肋骨进针时,则提示进针位置正确。检测层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层,也可以是由压力感应装置制成的压力感应层。也可以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层,检测层的结构和材料视穿刺时用的工具的不同而可以不同,比如,当金属用针头的注射器进行穿刺训练时,检测层可以是导电材料做成的导电层,也可以是压力感应装置制成的压力检测层,当针头为加热式针头时,检测层可以是温度传感装置制成的温度感应层。

下面以模拟胸腔穿刺训练用的仿人体组织模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便于理解。

如图2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仿人体组织本体411包括皮肤层420、脂肪层421、肌肉层422、胸液层426和脏壁427,在皮肤层420内设置公共层410和作为第一检测层411的进针检测层430,公共层410位于进针检测层430 的外侧,二者间由皮肤相隔离,第二检测层作为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428位于脂肪层421内,在此位置设置第二检测层的目的是提示进针位置不正确,扎到了肋骨上,需要更换扎针的位置,第三检测层413作为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429,位于脂肪层421和肌肉层422间,是针刺位置正确提示层,当针扎到此位置时,证明避开了肋骨,可获得进针位置正确的提示,提示可以进行穿刺操作了,肌肉层422内侧和胸液层426间设置第四检测层作为胸膜层425,在胸液层后设置第五检测层作为脏壁层427提示针刺过深,当针刺到此位置时,不得进行穿刺操作每个检测层和公共层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层。设置公共层的目的是当进行针刺操作时,公共层和检测层间通过针头导通形成回路。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穿刺训练用仿人体组织模块需要与控制器和注射器相结合使用,控制器与每层检测层及公共层均电连接,当针头进入到皮肤内扎入公共层410时,针头与公共层410导通,则向控制器发出进入公共层信号,控制器发出进入公共层的提示,当继续向内扎入针头时,针头与第一检测层和公共层均电连通,也就是进针检测层导通,提示针已扎入皮肤内,当继续向内扎入针头时,针头与作为进针位置错误提示层428的第二检测层也导通,向控制器发出导通信号,控制器提示进针深度不足,继续向内扎入针头,针头与作为进针位置正确提示层429的第三检测层也导通,向控制器发出导通信号,控制器发出进针深度正确提示,学员可进行穿刺操作,如果学员继续向内扎入针头,针头穿过肌肉层到达胸膜层,则针头与作为第四检测层的胸膜层也导通,向控制器发出导通信号,则控制器发出到达胸膜层的提示,继续向内扎入针头,针头与作为脏壁层的第五检测层也导通,则控制器发出进针过深提示,禁止进行穿刺操作。

当然,为了使操作体验更真实,还可在肌肉层内设置肋间肌423、肋骨424。

可将本模块设置在穿刺训练用模拟人体内,此时穿刺训练用模拟人体的相应的部位,设置开孔,将本模块通过嵌入、粘结等固定方式设置在孔内,在可在穿刺训练用模拟人体内直接设置本检测层与控制器相连通,检测层可占人体的一部分。也可在人体全身范围内的相应位置设置。

据不同的穿刺病例,第四检测层可以是对应器官的器官壁,为了叙述方便将需要穿刺的部位称为目标穿刺器官,那么该器官壁称为目标穿刺器官壁。比如,在胸膜腔穿刺术训练中,目标穿刺器官壁为胸膜壁,目标穿刺器官为胸膜腔。在心包腔穿刺训练中,心包腔壁为胸膜壁,心包腔为目标穿刺器官。

在本实用新型中,仿人体组织本体411为非导电材料,由导电材料铺设在仿人体组织本体内作为检测层。导电材料可以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也可以是大块的,可以是条状的,也可以是块状的。各检测层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非平行设置,只要相互间由仿人体组织本体隔离开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