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8530发布日期:2019-03-02 02:0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具体涉及一种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



背景技术: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体,并在几千年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广泛影响其他国家,以往用于参观和教学的模型本就不多,就观赏性和教学实用性来讲,现有的模型不能直观演示古建筑梁柱、檩条、椽条、瓦片铺装等基本构造,受众也无法方便的制作、搭建模型,不利于参观和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参观和学习的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包括支撑骨架和瓦片组,其关键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上铺设有所述瓦片组;所述支撑骨架包括水平上下错开设置的上檩条和下檩条,所述上檩条和下檩条之间连接有椽条,所述上檩条和下檩条上设有一一对应的椽条卡口,所述椽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椽条卡口榫卯连接;所述瓦片组包括带状合瓦组件和带状仰瓦组件,相邻所述椽条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所述带状仰瓦组件,相邻所述带状仰瓦组件之间扣合有所述带状合瓦组件。该方案的显著效果是:瓦片组的设计提升铺装效率,组装更加简单,古建筑模型椽条与椽条卡口榫卯连接,能方便演示古建筑屋顶框架,该方案便于受众铺设和观察,提高参观和学习的实用性和参与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带状仰瓦组件包括仰瓦和第一软质连接条带,多块所述仰瓦首尾依次叠合,所有所述仰瓦连接有同一根所述第一软质连接条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带状仰瓦组件包括仰瓦和第一软质连接条带,多块所述仰瓦首尾依次叠合,所有所述仰瓦连接有同一根所述第一软质连接条带。

所述仰瓦和所述合瓦分别通过扣合组件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软质连接条带或第二软质连接条带上。

以上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带状合瓦组件和带状仰瓦组件拼装后,其扣合组件均朝下设置,从而不影响模型外观。

所述扣合组件包括条带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条带连接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仰瓦的凸面上或所述合瓦的凹面上,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条带连接孔;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铆钉;所述第一软质连接条带的下方对应每块所述仰瓦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固定块,所述仰瓦上的连接块穿设在所述第一软质连接条带上,对应的所述固定块的铆钉插设在所述仰瓦上的条带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软质连接条带的下方对应每块所述合瓦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固定块,所述合瓦上的连接块穿设在所述第二软质连接条带上,对应的所述固定块的铆钉插设在所述合瓦上的条带连接孔内。

所述铆钉的插入部上设有防脱筒体,该防脱筒体轴向嵌套在对应的所述条带连接孔内,所述防脱筒体的一端与铆钉连接,所述防脱筒体的另一端的筒壁上轴向设有多个挤压槽,所述防脱筒体远离所述铆钉一端的外壁径向设有一体成型的防滑卡子。

以上方案的显著效果是:条带连接件和固定件的设计,使瓦片和条带的连接更加稳定,对瓦片的固定效果更好,瓦片不容易晃动,从而保证多个瓦片沿软质连接条带铺设的一致性;铆钉插设在对应所述条带连接孔里,可以将条带和瓦片固定,固定块的设计可以增大瓦片和条带的固定面积;防滑卡子的设计使得所述铆钉不易从条带连接孔掉落出来,且使铆钉与条带连接孔扣合更加紧密,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椽条卡口为所述上檩条和下檩条内凹形成的卡槽,所述下檩条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框,所述上檩条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框,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竖直对立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之间连接有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固定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的底部;

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杆,所述加强横杆固定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的中部。

以上方案的显著效果是:对立竖直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框和第二竖向支撑框通过横杆和加强横杆的固定,能更加稳定,能防止框架的晃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包括两根竖直对立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柱,两根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柱的下部经第一水平支撑杆柱连接,两根第一竖向支撑柱的上部连接有所述下檩条,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框两根竖直对立设置的第二竖向支撑柱,两根第二竖向支撑柱的下部经第二水平支撑杆连接形成,两根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的上部连接有所述上檩条。该方案的显著效果是:U形连接的支撑框轻便实用,搭建方便,教学性和参观性得到提升。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可以直观地演示古建筑梁柱、檩条、椽条等古建筑基本支撑骨架的构造和瓦片铺装,受众可以方便的制作、搭建模型,利于受众参观和学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椽条6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瓦片组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状合瓦组件a1和带状仰瓦组件a2的拼装示意图;

图5为带状合瓦组件a1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截面图;

图7为带状仰瓦组件a2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B’截面图;

图9为固定块c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历史文化旅游古建筑展示模型支撑架构,包括支撑骨架和瓦片组a,支撑骨架上铺设有瓦片组a。

图2展示的是支撑骨架包括水平上下错开设置的上檩条4和下檩条5,上檩条4和下檩条5之间连接有椽条6,上檩条4和下檩条5上设有一一对应的椽条卡口b,椽条6的两端分别与椽条卡口b连接;

图3、图4、图5和图7展示的是瓦片组a包括带状合瓦组件a1和带状仰瓦组件a2。带状合瓦组件a1包括合瓦1’和第二软质连接条带3’,多块合瓦1’首尾依次叠合,所有合瓦1’连接有同一根第二软质连接条带3’,同一个带状合瓦组件a1的所有合瓦1’跨扣在相邻的两个带状仰瓦组件a2的仰瓦1上;带状仰瓦组件a2包括仰瓦1和第一软质连接条带3,多块仰瓦1首尾依次叠合,所有仰瓦1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软质连接条带3;相邻椽条6之间设有带状仰瓦组件a2,相邻带状仰瓦组件a2之间扣合有带状合瓦组件a1。

上述仰瓦1和合瓦1’分别通过扣合组件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软质连接条带3 或第二软质连接条带3’上,扣合组件包括条带连接件2和固定件c,所述固定件c包括固定块c1。

如图6、图8和图9所示,上述条带连接件2包括连接块22,连接块22固定安装在仰瓦1的凸面上或合瓦1’的凹面上,连接块22上设有条带连接孔21;固定块c1上设有铆钉c1;第一软质连接条带3的下方对应每块仰瓦1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块c1,仰瓦1上的连接块22穿设在第一软质连接条带3上,对应的固定块c1的铆钉c2插设在仰瓦1上的条带连接孔21内;第二软质连接条带3’的下方对应每块合瓦1’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块c1,合瓦1’上的连接块22穿设在第二软质连接条带3’上,对应的固定块c1的铆钉c2插设在合瓦1’上的条带连接孔21内。

上述铆钉c1的插入部上设有防脱筒体c3,该防脱筒体c3轴向嵌套在对应的条带连接孔21内,防脱筒体c3的一端与铆钉c2连接,防脱筒体c3的另一端的筒壁上轴向设有多个挤压槽c4,防脱筒体c3远离铆钉c2一端的外壁径向设有一体成型的防滑卡子c5。

图10展示的是,所述下檩条5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框7,所述上檩条4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框8,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和第二竖向支撑框8竖直对立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和第二竖向支撑框8之间连接有固定横杆9,所述固定横杆9固定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和第二竖向支撑框8的底部;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和第二竖向支撑框8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杆10,所述加强横杆10固定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和第二竖向支撑框8的中部。

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框7包括两根竖直对立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柱d1,两根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柱d1的下部经第一水平支撑杆d2柱连接,两根第一竖向支撑柱c1的上部连接有所述下檩条5,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框8两根竖直对立设置的第二竖向支撑柱e1,两根第二竖向支撑柱e1的下部经第二水平支撑杆e2连接形成,两根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柱e1的上部连接有所述上檩条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