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和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72626发布日期:2019-07-27 09:5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和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和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屏终端设备一般是指屏占比(屏幕与前面板的面积的比值)达到80%以上的终端设备。为了达到全面屏并保证前置摄像头的正常工作,现有的终端设备一般会采用面积较大的显示面板来实现全面屏,并在摄像头上方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点之间设置微小的物理过孔来满足前置摄像头的采光需求。但是,这些微小的物理过孔能够透过的光线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前置摄像头对光线强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和显示方法,以满足摄像头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和前置摄像头,其中,显示屏模组包括被动矩阵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ass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pmoled)显示面板,该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包括透明走线,而摄像头的采光区域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所在的区域位于所述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

上述显示屏模组具体可以由盖板、显示面板、触控层以及排线等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模组设置在摄像头的外侧,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屏模组的内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后壳,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屏模组与后壳之间。

应理解,当上述显示屏模组的显示表面朝上放置时,上述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位于摄像头的正上方。

上述pmoled显示面板可以是指由pmoled构成的显示面板,pmoled显示面板一般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

上述摄像头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顶部或者底部。上述摄像头可以用于自拍、视频通话、视频聊天或者作为镜子使用等等。

上述摄像头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后置摄像头。

例如,当上述终端设备只有在正面存在显示屏时,上述摄像头可以是前置摄像头,当上述终端设备在反面存在显示屏时,上述摄像头可以是后置摄像头。

另外,上述显示屏模组的显示表面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正面或者背面。

可选地,上述透明走线可以是指光线透过率大于或者等于80%的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透明走线由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s,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铟镓锌(indiumgalliumzincoxygen,igzo)、氧化铟镓锡(indiumgalliumsnoxygen,ingasno)以及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构成。

应理解,假设摄像头的采光区域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产生的正投影所在的区域为第一区域,pmoled显示面板中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为第二区域,那么,第一区域可以与第二区域完全重合,第一区域也可以在第二区域的内部(此时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面积)。

本申请中,由于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因此,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下方,能够在摄像头工作时透过较多的光线,从而满足摄像头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由于在摄像头上方设置显示面板并不影响摄像头的正常采光,因此,可以通过设置较大面积的显示面板来实现全面屏。因此,本申请能够在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终端设备的全面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还包括非透明走线,该非透明走线和透明走线分别位于pmoled显示面板中的不同区域,透明走线与非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之间不存在交集(或者交集为空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m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过孔,该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通过该过孔汇聚到显示屏模组的控制电路板。

本申请中,pmoled显示面板中的电极走线能够通过过孔穿到pmoled的底部,进而汇聚到控制电路板,能够避免电极走线通过直接引出的方式汇聚到控制电路板时产生长边方向的折弯,可以避免由于长边折弯而在pmoled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的黑边现象。

可选地,上述过孔为金属过孔。

上述控制电路板可以位于显示屏与终端设备的单板之间的相连接的软排线上。

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可以通过上述控制电路板实现对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熄灭)的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过孔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边缘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过孔位于pmoled显示面板中与pmoled显示面板中心或者某个固定位置超过预设距离的区域。

应理解,上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或者边缘部分所在的区域可以是pmoled显示面板中与pmoled显示面板中心或者某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模组还包括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面板,该显示屏模组由amoled显示面板和pmoled显示面板组成。

应理解,上述amoled显示面板可以是指由amoled构成的显示面板,amoled显示面板的透光性能一般比pmoled显示面板的透光性能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显示屏模组由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并列拼接而成,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共用相同的基板和有机发光层。

通过共用相同的基板和有机发光层能够实现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实现无缝拼接,能够提高显示屏模组显示图像时的整体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moled显示面板环绕在pmoled显示面板的周围。

具体地,pmoled显示面板位于摄像头上方的区域,amoled显示面板环绕在pmoled显示面板的周围,amoled显示面板的三个边框与amoled显示面板相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模组由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上下叠加拼接而成,其中,pmoled显示面板位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外侧,amoled显示面板开设有窗口,pmoled显示面板叠加在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的边缘,并遮挡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

通过将amoled显示面板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内侧,能够利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遮盖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处的边框,从而避免在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交界处在显示图像时产生黑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moled显示面板像素密度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相同。

通过采用像素密度相同的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拼接得到显示屏模组能够提高图像显示时的均匀性,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包括:遮光膜,该遮光膜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背部,遮光膜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在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之外。

应理解,pmoled显示面板的背部是指pmoled显示面板朝向终端设备内部(或者终端设备的后壳)的一面。

遮光膜位于pmoled显示面板中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之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的下方。

通过采用遮光膜能够遮挡终端设备内部的器件,能够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光传感器件,该光传感器件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位于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

可选地,上述光传感器件是终端设备中用于感知环境光线强度的光传感器。

应理解,上述光传感器件与摄像头属于不同的器件。上述光传感器件一般可以分布在终端设备的顶部,具体地,上述光传感器件可以分布在与摄像头相邻的区域。

本申请中,由于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因此,通过将光传感器件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下方,能够满足光传感器件工作时感知外界光线的需求。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摄像头、控制电路和处理器,其中,该显示屏模组包括被动矩阵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moled显示面板,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包括透明走线,摄像头的采光区域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所在的区域位于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控制电路与pmoled显示面板相连,用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

上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在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电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上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上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之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本申请中,由于摄像头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该区域的透光性能较高)的下方,因此,通过处理器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能够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从而满足摄像头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可选地,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器产生并发送给控制电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中的终端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在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以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在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以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本申请中,由于摄像头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中透光性能较好的区域(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下方,因此,通过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能够满足摄像头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应理解,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有关终端设备的各个模块的解释和限定同样适用于本申请中第二方面中的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方面中的方法所应用的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moled显示面板的过孔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拼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终端设备处于自拍场景时的示意图;

图15是终端设备处于视频通话场景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以及其它具有触摸屏的智能设备等。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全面屏(屏幕与前面板的面积的比值达到80%以上)的终端设备。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和摄像头。

其中,显示屏模组包括pmoled显示面板,该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包括透明走线;摄像头的采光区域或者采光面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位于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

应理解,上述显示屏模组可以位于摄像头的外侧,摄像头位于显示屏模组的内侧,也就是说,摄像头位于显示屏模组与终端设备的后壳之间。

还应理解,上述显示屏模组除了包括pmoled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该第一显示面板可以是由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以及amoled中的任意一种构成的显示面板。其中,上述微发光二极管还可以直接简称为microled。

可选地,上述透明走线为光线透过率大于或者等于80%的走线。

可选地,上述透明走线可以由光线透过率较好的材料构成。

具体地,上述透明走线的材料为ito、izo、igzo、ingasno以及石墨烯等等。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透明走线的材料不限于以上几种,其它具有较好透光性能并且适合作为电极走线的材料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pmoled显示面板除了包含透明走线之外还可以包含非透明走线,该非透明走线具体可以是金属走线。

可选地,在pmoled显示面板中,透明走线可以仅位于pmoled显示面板中位于摄像头正上方的区域,而pmoled显示面板的其它区域可以布置非透明走线。

通过仅在pmoled显示面板中位于摄像头正上方的区域布置透明走线,而在其它区域布置非透明走线,能够提高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透光性能,同时又保证pmoled的电极走线的阻抗不至于过高。

本申请中,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中透光效果较好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下方,能够满足摄像头正常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具体地,当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述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熄屏状态,从而保证摄像头能够正常采集光线,而当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述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能够在实现全面屏显示的同时保证摄像头的正常工作。

应理解,上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或者采光面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产生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小于或者等于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面积,摄像头的采光区域或者采光面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产生的正投影可以包含在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内部。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剖面图(图2可以看成是图1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和摄像头,其中,显示屏模组包括pmoled显示面板,pmoled显示面板位于摄像头的正上方。

如图2所示,pmoled显示面板包括两部分区域,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的在底面的投影能够恰好覆盖摄像头,假设这部分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那么,pmoled显示面板中的透明走线可以位于该第一显示区域中,该第一显示区域中布置的电极走线可以全部是透明走线,或者,该第一显示区域中布置的电极走线可以包括透明走线和非透明走线。

图3示出了pmoled显示面板中的透明走线和非透明走线的分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透明走线位于圆形区域内,非透明走线位于圆形区域之外。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可以位于该透明走线所在的圆形区域的正下方。图3中有两个圆形区域,可以对应两个摄像头。

应理解,图3只是pmoled显示面板中包含的透明走线和非透明走线的分布的一种示例,事实上,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者其它任意形状,这些区域形状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包括光传感器件,该光传感器件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位于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

应理解,上述光传感器件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用于感知环境光线强度的光传感器。

具体地,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包括pmoled显示面板、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件,光传感器和摄像头均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图4中的pm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为pmoled显示面板中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为pmoled显示面板中非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上述光传感器件和摄像头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正下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遮光膜(遮光层),该遮光膜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背部,遮光膜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在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之外。

上述遮光膜或者遮光层可以是任何不透光或者透光性能较差(遮光性能较好)的材料组成。

假设pmoled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为pmoled显示面板中的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为pmoled显示面板中除了第一显示区域之外的其它显示区域,那么,上述遮光膜可以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域的背部,具体地,遮光膜可以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域与后壳之间。

由于pmoled显示面板的透光性能较好,因此,用户能够透过pmoled显示面板看到终端设备的内部的器件,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终端设备的外观,因此,本申请中的遮光膜能够遮挡终端设备内部的器件,可以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

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5示出了终端设备的pmoled显示面板部分的剖面图,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包括摄像头、光传感器件、pmoled显示面板,其中,光传感器件和摄像头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下方,pmoled显示面板的背部设置有遮光膜,该遮光膜用于遮挡终端设备中的其它器件,在该遮光膜下方设置有支撑件,在摄像头、光传感器件以及支撑件下方均设置有单板,在pmoled显示面板上方设置有盖板。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pm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过孔,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通过该过孔汇聚到显示屏模组的控制电路板。

可选地,上述过孔可以为金属过孔。

可选地,上述pmoled显示面板中的过孔也可以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或者边缘区域。

应理解,上述pmoled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或者边缘部分所在的区域可以是pmoled显示面板中与pmoled显示面板中心或者某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的区域。

上述控制电路板可以位于显示屏与终端设备的单板之间的相连接的软排线上。该控制电路板能够实现对pmoled显示面板的控制,实现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或者熄屏。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器或者处理器向控制电路板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或者熄屏状态。

本申请中,pmoled显示面板中的过孔能够将pmoled显示面板中的电极走线汇聚到控制电路板,能够避免由于将pmoled显示面板中的电极走线直接汇聚到控制电路板而产生的长边折弯,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由于长边折弯而在pmoled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的黑边现象。

如图6所示,pmoled显示面板的过孔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边缘,pmoled显示面板中的电极走线通过该过孔能够将走线穿到pmoled显示面板的底层,pmoled中的电极走线与a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一起汇聚到终端设备中的柔性电路板(相当于上文中的控制电路板)。

如图7所示,pmoled边缘设置有过孔,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通过过孔汇聚到右侧的pmoled显示面板出线排线,由图7可知,通过该过孔能够直接将走线汇聚到排线处,能够减少走线产生的折弯。

图8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模组的背面的正视图,p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通过图6或者图7所示的过孔穿到底部后汇聚到pmoled显示面板左侧的pmoled显示面板出现排线,而amoled显示面板的电极走线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汇聚到amoled显示面板的出线排线。amoled显示面板出线排线和pmoled显示面板出线排线与主柔性电路板的集成控制电路相连,使得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走线与集成控制电路相连,因此,通过集成电路可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熄屏以及要显示的图像内容等等。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由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拼接而成。

由于pmoled显示面板实现大尺寸的显示屏模组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将amoled显示面板和pmoled显示面板相拼接的形式来构成大尺寸的显示屏模组。

amoled显示面板和pmoled显示面板在拼接时,具体有两种拼接模式:并列拼接和上下重叠拼接。下面对这两种拼接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1)、并列拼接。

在并列拼接模式下,显示屏模组由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并列拼接而成,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共用相同的基板和有机发光层。

应理解,在并列拼接模式下,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之间没有交叠,并且最终得到的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和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平齐。

本申请中,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共用相同的有机层和基板能够实现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良好拼接(无缝拼接),能够提高视觉效果,从而避免在显示图像时在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交界处出现明显的边界。

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pmoled显示面板、amoled显示面板、摄像头和遮光膜。其中,amoled显示面板位于图中的虚线左侧,pmoled显示面板位于图中的虚线右侧,遮光膜和摄像头位于pmoled下方,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和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pmoled显示面板采用高透过率的材料作为阴极,并且pmoled显示面板无tft走线层,而amoled显示面板采用低透过率材料作为阴极,并且amoled显示面板中还存在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走线层,因此,与amoled显示面板相比,pmoled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

另外,如图9所示,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共同采用相同的有机发光层和基板,能够实现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无缝拼接,可以提高显示屏模组显示图像时的整体显示效果。

(2)、上下交叠拼接。

在上下交叠拼接模式下,pmoled显示面板位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外侧,amoled显示面板开设有窗口,pmoled显示面板叠加在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的边缘,并遮挡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

由于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处存在边框,边框处不能正常显示图像。因此,在pmoled显示面板与amoled显示面板拼接的过程中,如果不利用pmoled显示面板将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遮挡住,那么当终端设备显示图像时将会在两个显示面板的交界处产生图像边界或者出现黑边。

因此,在将amoled显示面板在与pmoled显示面板拼接时需要利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将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遮挡住,从而更好地实现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拼接,避免终端设备显示图像时会在两个显示面板的交界处产生图像边界或者出现黑边。

另外,在将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采用上下交叠的形式进行拼接后,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和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没有对齐(处于不同的平面),此时可以在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覆盖一些透明的材料,使得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上方覆盖的透明材料后与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以保证显示效果。

图10示出了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拼接得到显示屏模组的示意图。如图10中的左侧所示,pmoled显示面板的形状为矩形,amoled显示面板的形状为一个存在凹口的矩形,amoled显示面板的凹口处就是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窗口处的边框可以称为第一边框。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拼接后得到的显示屏模组如图10中的右侧所示,amoled显示面板的窗口处的第一边框完全被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覆盖。

如图11所示,显示屏模组由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通过上下交叠拼接的形式得到。pmoled显示面板层叠在amoled显示面板的上方,并且amoled显示面板的边框(与pmoled显示面板交界的边框)位于pmoled显示面板的下方,这样当pmole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就能够遮挡住amoled显示面板的边框,从而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另外,如图11所示,为了保证显示屏模组的显示区域的平整,可以在amoled显示面板的上面设置填充层(填充层的材料可以是透光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明玻璃等等),以保证填充层的上表面与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处于同一平面。pmoled显示面板的上方还包括盖板(coverglass,cg)层、偏光片层和触控(touchpanel,tp)层,在pmoled显示面板的下方还包括遮光层或者遮光膜。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p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的差异小于预设阈值。

进一步地,p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相同。

上述像素密度可以用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pixelsperinch,ppi)来衡量。

当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相差较小或者相同时,能够使得显示的图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保证显示的图像的均匀性。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100包括显示屏模组101、摄像头102、控制电路103和处理器104(也可以称为控制器)。其中,控制电路103与pmoled显示面板相连,用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显示屏模组101和摄像头102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如图1至图11中描述的相应结构。

当上述摄像头102处于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用于向控制电路10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

当上述摄像头102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用于向控制电路103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应理解,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1至图11中的终端设备的结构。上述图1至图11中对终端设备的显示屏模组和摄像头的相关描述同样适用于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件105,该光传感器件105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位于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

光传感器件105与摄像头102是不同的器件。光传感器件105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用于感知环境光线强度的传感器。

当终端设备包括光传感器件105时,处理器104还可以根据光传感器件105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或者熄屏状态,从而保证光传感器件105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当光传感器件105处于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用于向控制电路103发送第三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当光传感器件105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用于向控制电路发送第四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应理解,当上述终端设备100同时包含摄像头102和光传感器件105时,处理器104的控制逻辑如下:

当上述摄像头102或者光传感器件105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就会向控制电路103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

当上述摄像头102和光传感器件105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处理器104才会向控制电路103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上文结合图1至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下面结合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进行描述,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可以由图1至图1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适用于上文中的图1至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

图13所示的显示方法具体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4,图13所示的显示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器或者处理器来执行,下面分别对步骤201至204进行详细的介绍。

201、终端设备开机。

202、确定摄像头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当终端设备开机之后,处理器或者控制器确定摄像头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当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时,执行步骤203,当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执行步骤204。

应理解,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是指摄像头处于采集图像的状态,具体地,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是指使用摄像头进行自拍、视频通话、视频聊天或者将摄像头作为镜子使用等等。当摄像头不采集图像时,可以认为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

203、向pmoled显示面板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204、向pmoled显示面板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上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上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当pmoled显示面板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如果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那么,pmoled显示面板就从点亮状态切换到熄屏状态;

当pmoled显示面板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如果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熄屏状态,那么,pmoled显示面板就从熄屏状态切换到点亮状态。

应理解,处理器或者控制器可以直接向pmoled显示面板发送控制信号,也可以将控制信号发送给与pmoled显示面板相连的控制电路,使得控制电路能够根据控制信号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灭。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还可以只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4,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可以从终端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开始执行。

本申请中,由于摄像头设置在pmoled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所在的区域的下方,因此,通过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能够满足摄像头工作时的采光需求,并在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实现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例如,如图14所示,前置摄像头位于终端设备顶部的圆形区域内,pmoled显示面板位于前置摄像头的上方,用户利用前置摄像头进行自拍,此时前置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会对pmoled显示面板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使得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熄屏状态。

类似地,如图15所示,前置摄像头位于终端设备顶部的圆形区域内,pmoled显示面板位于前置摄像头的上方,用户接收到张三的视频通话请求准确进行视频通话,此时前置摄像头也处于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会也对pmoled显示面板的状态进行控制,使得pmoled显示面板处于熄屏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所引用的终端设备还包括光传感器件,且该光传感器件在p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走线所在的显示区域内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还包括:

在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件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以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熄屏状态;

在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件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pmoled显示面板,以使得pmoled显示面板进入点亮状态。

本申请中,根据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件的工作状态来控制pmoled显示面板的点亮和熄屏,能够满足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件正常工作时的采光需求。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处理器或者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向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发送控制信号来调整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像素密度。

例如,p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为300ppi,am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为500ppi,那么,处理器或者控制器可以向amoled显示面板发送控制信号,使得amole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像素密度也为300ppi,从而保证pmoled显示面板和amole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像素密度均为300ppi,从而使得两种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像素密度保持一致,提高显示图像的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