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拉式纸张快捷替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3399发布日期:2018-07-13 18:4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办公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抽拉式纸张快捷替换装置。



背景技术:

纸张,作为文明的传递工具,已经被人类使用了近两千年,从古至今,纸张发挥了重要的纸的发明给我国乃至世界带来了许多种大影响,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脑力劳动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采用电话视频会议,也就是多人集中在具有视频会议设备的大会议室内通过视频的形式开会,节奏较快,商机稍纵即逝,所以视频会议有时候是紧急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好多人都来不及带本子,开会时想记录一些信息或者传达一些情况时,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记录。

在学术研究上,尤其是实验室,并没有一种专门记录数据的工具,大部分是各自带着本子来解决,实验人员需要独自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也要相互交流,避免不了的要进行好多演草纸,演草纸作为一种记录会被保存起来,但是实际情况下,由于大部分草稿纸都是分成一页一页的,完成而有顺序的保存起来不容易。

在工厂中,每条生产线都会有检修人员,目前的检修记录或是被挂在墙上或者是专门的一个本子,但不管何种方式,都难免会出现本子丢了,或者记录被检修人员手上的油污弄得模糊,不利于后期故障的排查。

随着工业越来越发达,设计师的想法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转瞬即逝,设计师需要有一款专门用来记录或者设计的记录装置,即可以充当备忘录,也可以当作平时画草图的工具。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老作家还坚持用手写稿,如二月红老师,写的时候也使用专门的本或者一张一张的稿纸,这样不利于后期整理和装订,先需要有一款可以操作简单而又实用的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抽拉式纸张快捷替换装置来解决以上所述的一些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抽拉式纸张快捷替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开会需要带本子的麻烦,实验结果的保存不全,设备检修报告容易破坏,设计师画草图不方便,文职人员稿件不易整理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主体,主体的的右端面圆弧面,主体的前后端面均布置有水平状的滑槽,滑槽内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块,滑块为长条状结构,滑块左端与滑槽左端之间连接有拉簧;主体右侧有支撑块,支撑块为长方体结构,支撑块左端面上有纵截面为半圆状的凹槽,凹槽与主体左端面之间形成半环形的通道;每块滑块外侧固定有滑动板,每个滑动板上均安装有一块拉板,拉板可随对应的滑动板左右移动,每块拉板上均有可在左右方向转动的滚轮,滚轮只可逆时针转动;

所述的主体前后两侧有竖直且可上下移动的卡轴,构成滑动板的左右移动控制卡轴上下移动的结构;主体下侧有沿前后方向安装的上夹板,上夹板可左右滑动,卡轴上下移动控制上夹板的左右移动;上夹板右侧有可左右滑动的下夹板,构成下夹板向左运动可带动上夹板向左运动的结构;所述的滑动板的向左移动可带动下夹板向左移动,且滑动板与下夹板脱离后下夹板可恢复原状。

本发明结构巧妙,有效的避免了会议未带记录本的尴尬,有利于实验室实验结果的保存,避免了设备检修报告容易丢失和损毁,大大提高了文职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卡轴卡住卡块时的局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主体、立板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去掉主体之后支撑块、护板、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卡轴、上夹板、下夹板、卡块和圆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小球卡顶住卡槽使得拉轴与圆筒固定在一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9本发明中滑动板、滑块、连接板、通孔、槽口及拉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10本发明中滑动板、滑块、连接板、通孔、槽口及拉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11为本发明中拉板和纵板构成的u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活动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下夹板和圆筒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3给出,并且以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具体阐述,本发明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主体1,主体1的的右端面圆弧面,主体1的前后端面均布置有水平状的滑槽2,滑槽2内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块3,滑块3为长条状结构,滑块3左端与滑槽2左端之间连接有拉簧;主体1右侧有支撑块4,支撑块4为长方体结构,支撑块4左端面上有纵截面为半圆状的凹槽,凹槽与主体1左端面之间形成半环形的通道;每块滑块3外侧固定有滑动板5,每个滑动板5上均安装有一块拉板6,拉板6可随对应的滑动板5左右移动,每块拉板6上均有可在左右方向转动的滚轮7,滚轮7只可逆时针转动;

所述的主体1前后两侧有竖直且可上下移动的卡轴8,构成滑动板5的左右移动控制卡轴8上下移动的结构;主体1下侧有沿前后方向安装的上夹板9,上夹板9可左右滑动,卡轴8上下移动控制上夹板9的左右移动;上夹板9右侧有可左右滑动的下夹板10,构成下夹板10向左运动可带动上夹板9向左运动的结构;所述的滑动板5的向左移动可带动下夹板10向左移动,且滑动板5与下夹板10脱离后下夹板10可恢复原状。

为了尽量减轻纸张上的压痕,也为了减少在更换过程中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对纸张的损伤,同时实现下夹板10向左运动可带动上夹板9向左运动,所述的上夹板9下端面为左端低于右端的倾斜面,下夹板10上端面可与上夹板9下端面紧密贴合,且下夹板10的最上端高于上夹板9的最下端。

为了安装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并且实现上夹板9和下夹板10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整张纸被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夹住,所述的主体1前后两侧有竖直的护板11,护板11右端与支撑块4固定,前后两块护板11上均有水平状的第一通槽12,上夹板9两端均置于第一通槽12内,上夹板9可沿第一通槽12左右滑动;第一桶槽内有水平状的拉簧,拉簧一端与上夹板9左端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槽12右端连接;每个第一通槽12下方有与第一通槽12平行的第二通槽13,下夹板10的两端分别置于所对应的第二桶槽内,下夹板10可沿第二通槽13左右滑动。

为了使得每次下夹板10可恢复原状,且使得下夹板10不干涉纸张的下落,便于重复多次使用,所述的支撑块4的左端面上多个有开口向左的盲孔,盲孔与下夹板10处于同一高度,盲孔内有拉簧,拉簧的一端与下夹板10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

为了实现滑动板5的左右移动控制卡轴8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整张纸全部被上夹板9和下夹板10拉到主体1下方,所述的滑动板5下端有左右贯通的矩形通孔14,通孔14腔内地面上有凸起,通孔14下侧壁上有上下贯通的槽口15,槽口15将滑动板5的下端面分为前后不相连的两部分;所述的卡轴8的直径小于槽口15的宽度,卡轴8上端有球形凸起,当通孔14随着滑动板5左右移动时球形凸起经过通孔14腔内时通孔14内的凸起使得球形凸起带着卡轴8向上移动。

为了实现卡轴8的上下移动控制上夹板9的左右移动,所述的第一通槽12远离主体1的一侧有卡块16,卡块16与上夹板9的端部固定,卡块16的上端面为左端低于右端的倾斜面,卡轴8下端面为左端低于右端的倾斜面,且卡块16的最下端低于卡块16的最上端,卡轴8可阻挡卡块16的向右运动。

为了实现滑动板5带动下夹板10向左滑动并且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夹住纸张,且下夹板10可自动恢复原状,所述的第二通槽13远离主体1的一侧有水平的圆筒17,圆筒17与下夹板10端部固定,圆筒17内侧壁上开有多个沿圆筒17径向的盲孔,盲孔出口处有小球,盲孔内有压簧,压簧一端与小球连接,压簧的另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滑动板5远离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与滑动板5平行,连接板18右端面有拉轴19,拉轴19与圆筒17同轴,构成滑动板5经连接板18带动拉轴19向右运动并插进圆筒17的结构;拉轴19上有环形的卡槽,圆筒17内的小球在压簧作用下可卡顶住卡槽。

为了使纸张两侧同时被滚轮7推走,且可以放置多张纸,所述的两块拉板6左端固定有纵板,纵板与两块拉板6组成u形板20;所述的滑块3上端面有多个盲孔,盲孔内有销钉,销钉上端与拉板6固定,盲孔内有拉簧,拉簧上端与销钉下端面连接,拉簧下端与盲孔下端连接。

为了将纸张顺利的被滚轮7推走,所述的每个拉板6上均装有多个滚轮7,滚轮7上有与滚轮7同心的固定轴21,固定轴21与拉板6固定,滚轮7套装在固定轴21上,滚轮7的内侧面上有卡齿,固定轴21上有多个沿径向开设的盲孔,盲孔内有可滑动的活动块,活动块与盲孔之间经压簧连接,活动块另一端为楔形面且与滚轮7内圈接触,滚轮7内圈有轮齿,构成滚轮7可顺时针转动但不可逆时针转动的结构。

为了在最上端纸张被推走的同时不会将未使用的纸张带走,所述的u形板20左端有楔形面;u形板20的左侧有l形板22,l形板22由竖板与竖板右侧的横板组成,竖板前后两侧上有矩形块,主体1左端面固定有竖直的立板27,立板27上端面的前后两侧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上开有竖直的滑动槽,矩形块置于滑动槽内,构成u形板20向左移动时l形板22在楔形面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的结构。

为了一次性存放更多的备用纸张并且可以持续的使用,且使用的同时纸张保持水平,所述的主体1为开口向上的壳体,主体1腔内有水平放置且可上下滑动的顶板24,顶板24与主体1腔底面之间有活动板25,活动板25与主体1腔内底面经多根第一连杆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活动板25与顶板24经多根第二连杆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顶板24与主体1腔内底面之间有多个竖直状的压簧,压簧上端与顶板24下端面连接,压簧下端与主体1底面连接。

为了将纸张收集起来,所述的主体1下侧有平板26,平板26的右端与支撑块4右下端铰接,支撑块4的下侧板下端面上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位于铰接处的左侧,盲孔内放置有拉簧,拉簧一端连接盲孔底部,拉簧另一端连接平板26;立板27的下端有水平贯穿立板27且可左右滑动的销钉,销钉右端处于立板27的右侧且与平板26下端面接触,销钉的左端处于立板27的左侧,且销钉左端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立板27之间连接有压簧。

为了增加滚轮7的工作效率,所述的滚轮7外圆面有一层橡胶橡胶材质,以此来增加滚轮7对纸张的摩擦力。

为了实现主体1与支撑架的固定,主体1右端的前后两侧面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另一端与支撑块4固定。

卡轴8安装方式:在护板11的外侧固定一块凸起块,凸起块处于第一通槽12的上方,卡轴12竖直贯穿凸起块,且卡轴处于滑动板5与土砌块之间的部分上固定有环形的挡板,卡轴12上套装有拉簧,拉簧一端与凸起块连接,拉簧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圆筒17既可以是普通的圆柱状也可以是外方内圆的矩形柱,当然最重要的是小球能卡住拉轴19上的卡槽。

具体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在会议桌座位上,预先在主体1腔内放置一些与主体1腔大小相同的纸张,并用滚轮7将纸张压紧,当最上边的纸张写满后,用手拨动u形板20前后两端的滑动板5向右移动,此时,滚轮7不能转动,滚轮7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迫使最上面的纸张向右移动,此时l形板22在压簧作用下向下移动,压紧没有被滚轮7推走的纸张,纸张的右端逐渐进入到主体1与凹槽组成的环形通道,并且顺着环形通道进入到平板26与主体1之间的空间,当卡轴8上端的球形凸起被通孔14内的凸起顶起时,卡轴8向上移动并与卡块16相互脱离,此时拉簧拉着上夹板9带着卡块16向右滑动并停止在第一通槽12的右端;当滑块3到达滑槽2的右端时纸张停止向下输送,且此时拉轴19刚好插入圆筒17且小球卡顶住卡槽,拉轴19与圆筒17固定在一起,此时放开u形板20,滑动板5在拉簧作用下向左移动,滑动板5经拉轴19带动下夹板10向左移动,下夹板10向左移动并且与上夹板9贴合并夹紧刚刚推下来的纸张,滑动板5继续带着下夹板10向左移动,下夹板10继续推动上夹板9向左移动,卡轴8不干涉卡块16的向左移动,纸张被完全拉入到主体1与平板26之间的空间内,此时上夹板9处于卡轴8左侧,此时的拉轴19与圆筒17之间所承受的拉力较大,小球被压进各自所处的盲孔内,拉轴19与圆筒17脱离,下夹板10在拉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恢复原状,上夹板9被卡轴8阻挡,等待下一个循环。

当滑动板5恢复到原状时,整张纸全部平铺到下方平板26上,当下方的纸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拉动立板27下方的销钉,同时扶着平板26下方,在重力作用下,平板26以铰接处为圆心开始转动,纸张沿着平板26倾斜滑下来,因为有拉簧的缘故,所以平板26转动一定角度后会自动停止转动,取出纸张后,向上合起平板26,销钉再次挡住平板26左端使其固定不动。

本发明中的顶板24与主体1腔底之间的压簧、及拉板6与滑块3之间的拉簧,两处拉簧有效的实现了每当被褪下去一张纸,顶板24会在压簧的作用下将备用的纸张向上推动一点,随时保持滚轮7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整个装置的持续运行。

本发明中的活动板25与主体1经第一连杆、活动板25与顶板24经第二连杆分别组成了平行四边形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在顶板24向上运动的同时随时保持平衡。

本发明中设计了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实现了纸张完全被完整有序的被放置到平板26上,且上夹板9与下夹板10之间有序的进行配合,实现了自动夹紧或自动松开纸张,结构巧妙。

本发明中先推后拉实现纸张更换,且动作连续,快捷方便。

本发明适用于多个场合,在会议室的座位上安装该装置,开会或者会议讨论时可以不带本子,会议的长短与记录的多少完全不用担心,开会前免去了找本子的麻烦;也可使用在实验室,有利于记录多个实验数据,并且有利于数据归纳整理。

本发明结构巧妙,有效的避免了会议未带记录本的尴尬,有利于实验室实验结果的保存,避免了设备检修报告容易丢失和损毁,大大提高了文职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