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500发布日期:2018-11-07 07:5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铁站台候车引导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它也适合于类似的地铁站台和其他大巴公共汽车,长途旅客汽车侯车引导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列车站台均是采用文字、图标、颜色做成各种地标,粘于站台地表,为乘客指示车厢,便于乘客上车。但是由于不同颜色、不同车厢号的地标混在一起,会给出比较混乱的信息,常常给乘客带来不便和不必要的困扰、延误。

为了解决该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发电高铁站台候车智能指引地标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8198522a),其包括控制台、电源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控制台用于适时接收外界的信号系统和外界的调度系统发送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电源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用于给显示模块稳定持续供电,电源模块包括压电地板、蓄电池电源以及自发电单元,压电地板用于接受乘客上下车时的踩踏并将该动能转化为电能传输给自发电模块,蓄电池用于储蓄自发电模块中多余电能,显示模块连接控制台,用于将控制台获得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展现给乘客。该发明系统能够根据到站列车信息实时更新地标引导,帮助乘客快速找到对应的车厢位置,安全有序候车,节能环保。

该指引地标系统虽然能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但是由于其为整体嵌入在站台内靠近列车的列车车门位置,乘客上下车均不可避免地对其进行踩踏,,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磨损,人员遮挡影响用户查看,维修成本较高,不利于现有的车站站台改造,造价高,需要对现有的站台进行破坏性施工,同时系统维护困难;踩踏发电造成脚下不稳对于出门艰难的旅客造成不必要的直接间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站台的指引地标系统指导信息不清楚,易混乱的缺陷,方便现有站台进行升级改造方便维护安装施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包括

控制台,其用于适时接收和产生对应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所述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包括当前即将到站车次、旅行目的地、对应的车厢节数、时间或/和辅助信息;

发送模块,其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台传输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进行发送;

复数个投影仪,每个投影仪均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射到对应的投影机构上;

复数个投影机构,其均包括反射折射板与漫反射板,对应的投影仪投射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能够穿过所述反射折射板投影到靠近列车门的站台处,并能够通过该反射折射板反射到所述漫反射板上进行显示;所述漫反射板位于所述靠近列车门的站台上方,并能够正对站台上的乘客。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投影仪的边侧均装设有语音播报单元,其用于播报对应投影仪接收到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为有线发送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线反馈单元,其用于接收所述投影仪的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并将该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台。

或者,所述发送模块为无线发送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反馈单元,其用于接收所述投影仪的投影信息,并将该投影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台。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级控制器,其能够接收所述控制台的反馈信息,并能够适时接收外界的信号系统和外界的调度系统发送的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再将该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控制台。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投影仪和投影机构,使得用户不再需要将显示屏嵌设在站台上,投影仪可以将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影到对应的站台地面上进行显示,还能投影到漫反射板上进行显示,乘客既能通过漫反射板查看,也能通过地面的投影信息进行查看,极大地为列车乘客提供了便利,并且不存在遮挡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原理框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投影仪与投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包括

控制台1,其用于适时接收和产生对应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该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包括当前即将到站车次、旅行目的地、对应的车厢节数、时间或/和辅助信息;

发送模块21,其用于接收控制台1传输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进行发送;

复数个投影仪3,每个投影仪3均用于接收发送模块2发送的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射到对应的投影机构4上;

复数个投影机构4,其均包括反射折射板41与漫反射板42,对应的投影仪3投射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能够穿过反射折射板41投影到靠近列车门的站台处,并能够通过该反射折射板41反射到漫反射板42上进行显示;该漫反射板42位于靠近列车门的站台上方,并能够正对站台上的乘客。通过设置投影仪3和投影机构4,使得用户不再需要将显示屏嵌设在站台上,投影仪3可以将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影到对应的站台地面上进行显示,还能投影到漫反射板42上进行显示,乘客既能通过漫反射板42查看,也能通过地面的投影信息进行查看,极大地为列车乘客提供了便利,并且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地铁站台,也适合于类似的地铁站台和其他大巴公共汽车,长途旅客汽车侯车引导领域。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中,根据列车站台的情况,可设置投影仪3的个数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等,投影机构4的个数与投影仪3的个数一致。每个投影仪3的边侧均装设有语音播报单元5,该语音播报单元5与发送模块21信号连接,其用于播报对应投影仪3接收到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中,反射折射板41倾斜设置于投影仪3正下方,漫反射板42也倾斜设置,并与反射折射板41之间呈0~180°角,具体角度可以为45°、90°、135°等等,该漫反射板42的显示面斜向下朝向乘客,以便于乘客查看。投影原理为:投影仪输出投影λ1和λ2;λ1直接穿过反射折射板41投影到地面上形成正影像,λ2反射到漫反射板42上形成正影像。此外,反射折射板41上可涂覆复合材料以实现其既能透射又能反射的功能,也可采用中国专利文献反射折射板及半透射反射折射板(授权公告号cn1311863a)披露的半透射反射折射板。

另外,参照图1、图3。还包括上级控制器6,其能够接收控制台1的反馈信息,并能够适时接收外界的信号系统和外界的调度系统发送的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再将该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控制台。

参照图1、图3。发送模块21为有线发送模块21。此外,还包括有线反馈单元71,其用于接收投影仪3的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并将该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台1。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3。一种站台智能地标装置,包括

控制台1,其用于适时接收对应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该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包括当前即将到站车次、对应的车厢节数、时间或/和辅助信息;

发送模块22,其用于接收控制台1传输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进行发送;

复数个投影仪3,每个投影仪3均用于接收发送模块2发送的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并将该对应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射到对应的投影机构4上;

复数个投影机构4,其均包括反射折射板41与漫反射板42,对应的投影仪3投射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能够穿过反射折射板41投影到靠近列车门的站台处,并能够通过该反射折射板41反射到漫反射板42上进行显示;该漫反射板42位于靠近列车门的站台上方,并能够正对站台上的乘客。通过设置投影仪3和投影机构4,使得用户不再需要将显示屏嵌设在站台上,投影仪3可以将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投影到对应的站台地面上进行显示,还能投影到漫反射板42上进行显示,乘客既能通过漫反射板42查看,也能通过地面的投影信息进行查看,极大地为列车乘客提供了便利,并且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中,,根据列车站台的情况,可设置投影仪3的个数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等,投影机构4的个数与投影仪3的个数一致。每个投影仪3的边侧均装设有语音播报单元5,该语音播报单元5与发送模块22无线信号连接,其用于播报对应投影仪3接收到的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中,反射折射板41倾斜设置于投影仪3正下方,漫反射板42也倾斜设置,并与反射折射板41之间呈0~180°角,具体角度可以为45°、90°、135°等等,该漫反射板42的显示面斜向下朝向乘客,以便于乘客查看。投影原理为:投影仪输出投影λ1和λ2;λ1直接穿过反射折射板41投影到地面上形成正影像,λ2反射到漫反射板42上形成正影像。此外,反射折射板41上可涂覆复合材料以实现其既能透射又能反射的功能,也可采用中国专利文献反射折射板及半透射反射折射板(授权公告号cn1311863a)披露的半透射反射折射板。

另外,参照图2、图3。还包括上级控制器6,其能够接收控制台1的反馈信息,并能够适时接收外界的信号系统和外界的调度系统发送的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再将该各个站台的复数个当前即将到站列车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控制台。

参照图2、图3。发送模块22为无线发送模块22。此外,还包括无线反馈单元72,其用于接收投影仪3的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并将该投影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台1。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