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4112发布日期:2019-12-06 20:3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所公开的内容涉及折叠式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具有能够折叠的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第1本体和第2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且可顺畅地设置第1本体与第2本体之间的旋转角度的折叠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行标记,在此部分(section)中所说明的内容并不代表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虽包含于此部分(section)中的内容也并不认定为现有技术。

以便携式终端为代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产业上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具有符合需求者的要求的各种形态及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逐渐亮相。

如手机那样的一般的便携式终端具有能够显示影像、图像等的画像部,还推出了附加有通过这种画像部来观看电视、利用有线/无线网络而在视觉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而且,便携式终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功能特征而以多种形态研发,以翻盖型、滑盖型、条(bar)形等多种方式发展。

其中,翻盖型终端是指,为了扩大可使用面积,将2个本体铰接而展开的终端,并且基于结构特征的优秀性而持续发展。

尤其是,最近,随着薄膜型液晶技术的研发及其他部件的小型化,整体上大部分的便携式终端呈超薄化的趋势,并且其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以往的便携终端的外形是基于更加适合于执行通话、短信发送等通讯功能而发展,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服务等方面存在较不便的缺点,例如,一般的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以纵向长长地设置,因此,观看数字多媒体广播、视频文件等时较不便。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09713号作为本申请人的授权专利,公开了“便携终端用铰链装置”,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上述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公开了最终谋求装置的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使便携终端的盖体沿着上下方向以标准打开角度及360度旋转的便携终端用铰链装置。

根据这种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09713号,虽然具有能够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而且能够满足期望以较宽的范围利用终端的显示部的消费者的需求等优点,但还存在改善的余地,而且有必要研发新形态的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装置。

例如,为了满足即使是在小尺寸的电子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大画面的消费者的喜好,有比要提供如下形态的电子装置:即,在铰链转动的2个本体均形成液晶画面,并且在展开电子装置的情况下,2个液晶画面相结合而形成1个大画面的电子装置,而且有必要研发适合于这种形态的铰链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10-2011-004736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公开的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折叠式显示器:除了铰链装置的折叠、展开2种动作之外,以形成锐角或钝角的方式自由地调节倾斜的角度,并且能够暂时维持所调节的角度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实施例的目的可通过折叠式显示装置实现,上述折叠式显示装置包括:第1本体和第2本体,由相同形状的板状形成并对称排列;以及铰链装置,以使上述第1本体与第2本体相连接的方式结合,并使第1本体和第2本体在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展开的状态和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范围内转动,第1本体或第2本体包括:铰链罩,与铰链装置连接而被旋转驱动,并两侧面突出形成有键销;外部罩,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用于提供使铰链罩的键销插入而移动的区间的滑动槽,并与铰链装置相结合;以及支撑板,与外部罩重叠地相结合,并附着有画像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除了铰链装置的折叠、展开2种动作之外,能够以形成锐角或钝角的方式自由地调节所倾斜的角度,并且能够暂时维持所调节的角度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与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有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与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有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铰链装置h”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示出上述图3中的“转动部5”、“折曲连接部6”、“连动部7”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从其他角度观察上述图3中的“连动部7”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上述图3中的“转动部5”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与实施例的以180度展开“铰链装置h”的状态有关的正面剖视图。

图8为与上述图7有关的俯视图。

图9为与上述图8有关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0为与实施例的以45度展开“铰链装置h”的状态有关的正面剖视图。

图11为与上述图10有关的俯视图。

图12为与上述图10有关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3为与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有关的正面剖视图。

图14为与上述图13有关的俯视图。

图15为与上述图13有关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底板;4:固定部;5:第1转动部;6:第1折曲连接部;7:连动部;41:第1固定块;42:第2固定块;43:第3固定块;44:第4固定块;51:第1a本体连接片;52:第2a本体连接片;53:第1b本体连接片;54:弹簧;61:第1连杆;62:第2连杆;63:第3连杆;71:第1托架;72:第2托架;73:第1凸轮;74:第2凸轮;75:主弹簧;8:第2折曲连接部;81:第1b连杆;82:第2b连杆;83:第3b连杆;100:第1本体;110:外部罩;120:支撑板;130:铰链罩;200:第2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述内容中所要说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范畴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及便利性,在图中示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形状有所夸张,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而特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人员、操作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术语需通过说明书全文内容来定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包括:第1本体100和第2本体200,由相同形状的板状形成,并对称排列;以及铰链装置h,以使上述第1本体100与第2本体200相连接的方式结合,并使第1本体100与第2本体200在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展开状态和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的范围内转动。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便携式物品的形态为如笔记本电脑、电子词典、掌上电脑(pda)等,还可为如手机那样的一般的便携式终端(terminal)。

上述第1本体100及第2本体200是作为构成折叠式显示装置a的本体的部分,并以相互转动的方式形成。

上述第1本体100形成有由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形成而用于显示视觉性的影像等的画像部300,上述第2本体200可形成有输入信息的键区(keypad)等。

或者,在第1本体100及第2本体200的整体上形成画像部300。在此情况下,画像部300由可折叠的折叠式材质形成。

第1本体100或第2本体200包括:铰链罩130,与突出形成在铰链装置h的两侧面的键销(key)131结合而被旋转驱动,并在两侧面的上、下部形成有形成有键销132及键销槽133;外部罩110,两侧面分别形成有用于提供使铰链罩130的键销132插入而移动的区间的滑动槽112,并与铰链装置h相结合;以及支撑板120,与外部罩110重叠地相结合,并附着有画像部300。

外部罩110形成有插入槽114,上述插入槽114与形成在铰链装置h的连接架150相结合。

因此,外部罩110和支撑板120重叠而成一体化,连接架150插入至外部罩110和支撑板120之间而与铰链装置h的旋转动作一同进行旋转动作。

如果铰链装置h进行旋转动作时外部罩110在旋转的话,铰链罩130的键销132则在滑动槽112内进行移动,从而可收容外部罩110的长度变动。

铰链装置h包括:底板2,以与第1本体100、第2本体200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形成;固定部4,形成于底板2;第1转动部5,与固定部4相结合;第1折曲连接部6,与第1转动部5连接;以及连动部7,向第1折曲连接部6提供旋转力。

底板2的两端部形成有侧板29,侧板29的内侧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突起291。各突起291与铰链罩130的键销槽133相结合。

固定部4包括:第1固定块41,形成于底板2的上表面且具有朝向一方向倾斜的第1长孔410;第2固定块42,与第1固定块41分开形成且具有朝向另一方向倾斜的第2长孔420;第3固定块43,具有朝向与第2固定块42的第2长孔420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3长孔430;以及第4固定块44,具有朝向与第3固定块43的第3长孔430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4长孔440。

第4固定块44与形成在底板2的连接部件25结合。

第2a本体连接片52的轴523插入结合于第1长孔410,在展开状态(open)下,第2a本体连接片52的轴523位于第1长孔410的最下部的末端(右侧末端)(参照图11及图12)。

第2固定块42的第2长孔420形成为与第1长孔410相反方向的倾斜角度。

第1a本体连接片51的轴510插入结合于第2长孔420,在展开状态下,第1a本体连接片51的轴510位于第2长孔420的最上部的末端。

第1转动部5包括:第2a本体连接片52,插入结合于第1固定块41的第1长孔410,并与第2本体200连接;第1a本体连接片51,形成有插入结合于第2固定块42的第2长孔420的轴510,并朝向与第2a本体连接片52对称的方向形成而与第1本体100连接;弹簧54,用于弹性支撑上述第1a本体连接片51;加压件55,被弹簧54支撑并被第3固定块43支撑;以及第1b本体连接片53,形成有穿过第3固定块43的第3长孔430而插入结合于加压件55、弹簧54及第1a本体连接片51的轴部530。

第1a本体连接片51和第1b本体连接片53因轴部530的结合而能够同时旋转。

在结合到轴部530的弹簧54的弹性作用下,第1a本体连接片51和第1b本体连接片53成为分别被第2固定块42及第4固定块44支撑的状态。

第1a本体连接片51和第1b本体连接片53的旋转动作、即展开或折叠的动作与第1折曲连接部6一同进行。

第1折曲连接部6包括:第1连杆61,具有穿过第4固定块44的第4长孔440而与第1b本体连接片53插入结合的轴610;第3连杆63,与形成在底板2的第1托架71贯通结合;以及第2连杆62,一侧与第1连杆61铰接,另一侧与上述第3连杆63铰接。

第2连杆62的角度以第3连杆63为基准朝向左侧或右侧方向变动。

在展开的状态下,第2连杆62处于朝向左侧倾斜的状态(参照图8),在折叠的状态下,第2连杆62处于朝向右侧倾斜的状态(参照图14)。

第2连杆62的左右角度是伴随着第1连杆61在第4长孔440内移动而变动。

第1折曲连接部6的旋转驱动是与连动部7相关。

连动部7包括:第1托架71,与第3连杆63的轴712插入结合,并且与形成在底板2的连接部件22相结合;第1凸轮73,与第3连杆63的轴712插入结合而与第3连杆63的旋转一同旋转,并且外周面形成有齿轮,前部面形成有凹部和凸部730;第2凸轮74,前部面形成有能够与第1凸轮73相结合的凹部和凸部740;主弹簧75,用于加压支撑第2凸轮74;以及第2托架72,用于支撑主弹簧75并与形成在底板2的连接部件23相结合。

形成有与第1凸轮73的齿轮相结合的第1b凸轮73b,第1b凸轮73b也形成有凹部和凸部(未标记)。

第1凸轮73及第1b凸轮73b的凸部730以180度的间隔形成在两侧并对称,其之间的凹部也形成在两侧并对称。

与其相对应地,第2凸轮74以90度的间隔形成有4个凹部和凸部740。

因此,若第1凸轮73旋转,第1b凸轮73b也会进行旋转且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若第1凸轮73及第1b凸轮73b旋转,推动第2凸轮74的作用以大概90度的间隔执行。

若第1凸轮73及第1b凸轮73b的凸部730接触于第2凸轮74的凸部740的话,则能够推动第2凸轮74,若第1凸轮73及第1b凸轮73b的凸部730插入至第2凸轮74的凹部的话,第2凸轮74则在主弹簧75的弹性作用下回归原位。

另一方面,第2折曲连接部8与第1b凸轮73b连接而进行旋转。

第2折曲连接部8包括:第3b连杆83,形成有用于贯通结合上述底板2的第2托架72的另一侧的轴;第2b连杆82,一端与上述第3b连杆83铰接;以及第1b连杆81,与第2b连杆82连接。

包括:第2固定部4b,与第2折曲连接部8连接且形成在底板2的另一侧;以及第2转动部9,与上述第2固定部4b连接,并与第1本体100和第2本体200连接。

第2固定部4b包括:第1b固定块41b,形成在底板2的上表面且具有朝向一方向倾斜的第1b长孔410b;第2b固定块42b,与第1b固定块41b分开形成且具有朝向另一方向倾斜的第2b长孔420b;第3b固定块43b,具有朝向与第2b固定块42b的第2b长孔420b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3b长孔430b;以及第4b固定块44b,朝向与第3b固定块43b的第3b长孔430b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4b长孔440b(参见图3)。

第4b固定块44b与形成在底板2的连接部件24结合。

第2转动部9包括:第1c本体连接片91,插入结合于第1b固定块41b的第1b长孔410b且与第2本体200连接;第2b本体连接片92,形成有插入结合于第2b固定块42b的第2b长孔420b的轴,并与第1c本体连接片91对称的方向形成而与第2本体200连接;弹簧54,用于弹性支撑第2b本体连接片92;加压件55,被弹簧54支撑并被第3b固定块43b支撑;以及第2c本体连接片93,形成有轴部530,该轴部530插入于第3b固定块43b的第3b长孔430b而插入结合于上述加压件55、弹簧54及第2b本体连接片92。

以下,对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至图9所示,若将第1本体100、第2本体200朝向两侧展开(open),则将第1a本体连接片51及第1b本体连接片53和第2a本体连接片52及第1c本体连接片91朝向相反的方向以180度展开。

第1折曲连接部6的第2连杆62以图为基准朝向左侧倾斜折曲,第一连杆61朝向第3长孔430和第4长孔440的左侧上部移动。

与第3连杆63连接的第1凸轮73进行旋转,并且与第1凸轮73齿轮结合的第1b凸轮73b朝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

第2折曲连接部8与第1b凸轮73b连接而进行旋转。

第2折曲连接部8的第3b连杆83进行旋转,而且与其连接的第2b连杆82旋转而以图为基准朝向左侧倾斜,并且第1b连杆81进行旋转。

与第1b连杆81连接的第2转动部9进行旋转。

第2转动部9的第1c本体连接片91与第1本体100一同旋转成水平状态,而且第2b本体连接片92和第2c本体连接片93与第2本体200一同旋转成水平状态。

另一方面,能够以45度、135度、225度、315度的角度设置第1本体100和第2本体200的角度。

即,可通过第1凸轮73、第1b凸轮73b的凸部和第2凸轮74的45度间隔排列的凹部之间的结合角度来设置。

与此同时,可利用主弹簧75的弹性支撑力来以所设定的角度暂时维持停止状态。

举例说明的话,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以45度的角度折叠第1本体100和第2本体200时,上述第1转动部5及第2转动部9中的第1a本体连接片51、第1b本体连接片53、第1c本体连接片91和第2a本体连接片52、第2b本体连接片92、第2c本体连接片93以45度的角度进行旋转。

第1折曲连接部6的第2连杆62以图为基准呈直线形态,并且第1连杆61位于第3长孔430和第4长孔440的中间部位。

与第3连杆63连接的第1凸轮73,而且与第1凸轮73齿轮结合的第1b凸轮73b会旋转一半左右。

与第1b凸轮73b连接的第2折曲连接部8旋转而与第1折曲连接部6相同地呈直线形状。

即,第2折曲连接部8的第3b连杆83、第2b连杆82及第1b连杆81进行旋转而以图为基准呈直线形态。

与第1b连杆81连接的第2转动部9进行转动。

第2转动部9的第1c本体连接片91与第1本体100一同旋转成45度状态,第2b本体连接片92和第2c本体连接片93与第2本体200一同旋转成45度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3至图15所示,当折叠第1本体100和第2本体200时,上述第1转动部5及第2转动部9中的第1a本体连接片51、第1b本体连接片53、第1c本体连接片91和第2a本体连接片52、第2b本体连接片92、第2c本体连接片93旋转90度而成折叠状态。

本发明即使与优选实施例关联来进行了说明,只要是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认知到在不超过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执行各种修改及变形,这种变更及修改均属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范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