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0707发布日期:2019-01-05 09:5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oled显示技术领域,通常设置像素驱动电路来驱动oled发光器件。但是由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漂移,造成oled发光器件的实际显示亮度与目标亮度不相同,进一步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异常。所以通常像素驱动电路具备补偿阈值偏漂移的功能。现有技术中,通常有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两种,外部补偿的像素驱动电路利用侦测线连接至驱动ic检测阈值电压,将补偿之后的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像素驱动电路。而侦测线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驱动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会影响传输到像素驱动的信号,使得检测的阈值电压值不准确,影响补偿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阈值检测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所述阈值检测线与所述信号线包括交叠部分和非交叠部分;在所述非交叠部分,所述阈值检测线具备第一宽度d1,所述信号线具备第二宽度d2;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阈值检测线和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h1;在所述交叠部分,所述阈值检测线和所述信号线之间的交叠面积为s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阈值检测线和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h2;其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有源层、栅极金属层和源/漏金属层;所述阈值检测线位于所述源/漏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阈值检测线设置有第一开口区,所述信号线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区。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阈值检测线设置有第二开口区,所述信号线覆盖部分所述第二开口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开口区的宽度为d3,其中,(d1-d3)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工艺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阈值检测线设置有第一减窄区;所述第一减窄区与所述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在所述第一减窄区,所述阈值检测线的宽度为d4,d4<d1。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设置有第二减窄区;所述第二减窄区与所述阈值检测线至少部分交叠;在所述第二减窄区,所述信号线的宽度为d5,d5<d2。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为栅极驱动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过渡线,所述第一过渡线位于所述有源层,通过过孔与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线与所述阈值检测线至少部分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为初始化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栅极金属层和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电容金属层,所述初始化信号线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二过渡线,所述第二过渡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通过过孔与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线与所述阈值检测线至少部分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信号线为网状信号线,所述网状信号线包括断开区,所述断开区所述阈值检测线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初始化模块、阈值检测模块和发光单元;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所述初始化模块根据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初始化所述补偿电路;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根据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流是否流入所述发光单元;所述阈值检测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栅极驱动信号检测所述驱动模块的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连接初始化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连接数据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连接电源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所述阈值检测模块包括阈值检测晶体管;所述阈值检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极连接所述阈值检测线,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通过将阈值检测线和信号线之间的正对面积减小,或者将阈值检测线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减小阈值检测线和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避免信号线在正常工作中对于阈值检测线的耦合电容影响阈值检测线的工作,导致检测的阈值不准确,进而影响到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的显示面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补偿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电极,但这些电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电极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电极,类似地,第二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电极。

现有技术的外部补偿的像素驱动电路利用侦测线连接至驱动ic检测阈值电压,将补偿之后的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像素驱动电路。而侦测线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驱动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会影响传输到像素驱动的信号,使得检测的阈值电压值不准确,影响补偿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的显示面板aa’的截面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设置于该显示区aa的补偿电路cc;该补偿电路cc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阈值检测线1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20;该阈值检测线10与该信号线20包括交叠部分和非交叠部分;在非交叠部分,该阈值检测线具备第一宽度d1,所述信号线具备第二宽度d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阈值检测线和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h1;在交叠部分,阈值检测线10和信号线20之间的交叠面积为s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阈值检测线10和信号线20之间的间距为h2;其中,

请参考图1,补偿电路cc包括多条信号线,该信号线可以是扫描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或者是电源信号线等,阈值检测线10与其垂直设置,补偿电路cc中包括多个交叠部分,可以是b区域,也可以是其他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的交叠部分。

按照电容的计算公式,ε为两极板之间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s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d是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或者增加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都能够减小电容。按照本申请的设置,可以利用增加交叠处阈值检测线和信号线之间的距离或者减小交叠处的交叠面积来减小寄生电容,从而使得检测的阈值电压信号不受到信号线的影响,检测的阈值电压准确,进而使得补偿电路cc能够准确的输出电流,使得oled发光器件能够输出目标亮度。

下面举例本申请的补偿电路,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补偿电路示意图;

本申请的补偿电路cc包括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初始化模块、阈值检测模块和发光单元;

驱动模块用于产生驱动电流;该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t1和存储电容cst;该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该驱动电流由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和源极电位产生,该存储电容cst用存储写入驱动晶体管t1的数据电压信号。该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写入的数据信号包含阈值检测线检测的阈值电压信息,最终生成的电流不受阈值电压的影响,因此可以消除阈值电压的漂移对于驱动电流的影响。

初始化模块根据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初始化所述补偿电路;该初始化模块包括初始化晶体管t2;初始化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线s1,第一极连接初始化信号线ref,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初始化信号ref传输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对补偿电路cc进行初始化,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数据写入模块根据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3;该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第一极连接数据线data,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数据写入信号在阈值检测阶段输入参考信号,在发光阶段输入补偿后的数据电压,使得驱动电流中消除阈值电压漂移的影响。

发光控制模块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流是否流入所述发光单元;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5;第一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第一极连接电源信号线pvdd,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单元oled;发光控制模块使得在初始化阶段和阈值补偿阶段第一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5关闭,防止发光单元oled偷亮。在发光阶段,第一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5打开,使得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单元oled,驱动其发光。

阈值检测模块根据第三栅极驱动信号检测驱动模块的阈值。阈值检测模块包括阈值检测晶体管t5;所述阈值检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第一极连接阈值检测线10,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所述阈值检测模块在阈值检测阶段检测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经过阈值检测线10传输到驱动ic。

此处以所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为例,

在初始化阶段,第一栅极驱动信号s1线为低电平,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为高电平,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为高电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位高电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高电平,初始化信号ref通过初始化晶体管t2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对晶体管进行初始化。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低电平,同时对发光单元oled的阳极进行初始化;

在阈值补偿阶段,第一栅极驱动信号s1线为低电平,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为低电平,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为低电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位高电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高电平,阈值检测线10通过阈值检测晶体管t5向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输入第一信号,数据线data通过数据写入晶体管t3向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输入第二信号,初始化信号线ref通过初始化晶体管t2向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输入初始化信号;

在阈值信号生成阶段,第一栅极驱动信号s1线为低电平,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为低电平,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为低电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位高电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高电平,阈值检测线10浮空,阈值检测晶体管t5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上一阶段,第一信号是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是低电平信号,驱动晶体管t1打开,由于初始化信号ref使得第一信号降低,当降低到第一信号+阈值电压的时候,驱动晶体管关闭,此时,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位第一信号+阈值电压;

在阈值检测阶段,第一栅极驱动信号s1线为高电平,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为高电平,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为低电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位高电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高电平,阈值检测线10通过阈值检测晶体管t5讲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的第一信号+阈值电压传输到驱动ic进行检测;

在发光阶段,第一栅极驱动信号s1线为高电平,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s2为低电平,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s3为高电平,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1为低电平,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2为低电平,数据线data通过数据写入晶体管t3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t1输入包含阈值电压的数据信号,使得驱动电流不受阈值电压漂移的影响。

本申请的驱动电路中,包括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三栅极驱动信号线,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五条栅极驱动信号线,以及初始化信号线。在本申请补偿电路cc的版图布局中包括多处信号线与阈值检测线10的交叠处,可以其中一处采取本申请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所有的交叠处都采取本申请的设置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su和依次设置于该衬底基板su的有源层poly、栅极金属层m1和源/漏金属层m2;该阈值检测线10位于所述源/漏金属层m2。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版图布局中,请参考图1,阈值检测线10需要连接到驱动芯片ic,而显示面板中数据线通常也需要连接到驱动芯片ic,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因此,阈值检测线10可以和数据线同层设置,避免显示面板中线的交叉,减小版图布局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阈值检测线10设置有第一开口区101,所述信号线20覆盖第一开口区101。按照电容的计算公式,ε为两极板之间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s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d是两极板之间的距离。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交叠区域阈值检测线10设置有开口区域101使得s1<d1*d2,并且请参考图3,未改动交叠区域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使得h1=h2,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

但是,在阈值检测线10上设置开口区域会使得阈值检测线变细,电阻上升,功耗提高且压降变大,进而影响到驱动ic检测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解决方式,请参考图4和图5,图4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b’的截面示意图;

该阈值检测线设置有第二开口区102,信号线20覆盖部分第二开口区102;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开口区的宽度为d3,其中,(d1-d3)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工艺精度。按照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开口区域变为细长型的区域,使得s1<d1*d2,并且请参考图5,未改动交叠区域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使得h1=h2,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保证交叠面积s1减小的同时,使得在交叠处阈值检测线10保持一定的宽度,使得减小压降对于阈值检测线检测信号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个宽度大于等于预设距离(工艺精度)保证工艺上能够实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图6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1实施例的显示面板b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阈值检测线10设置有第一减窄区103;第一减窄区103与所述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在第一减窄区103,阈值检测线10的宽度为d4,d4<d1。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的交叠面积s1=d4*d2,使得s1<d1*d2,并且请参考图3,未改动交叠区域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使得h1=h2,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保证交叠面积s1减小的同时,使得在交叠处阈值检测线10保持一定的宽度,使得减小压降对于阈值检测线检测信号的影响。

进一步的,信号线20设置有第二减窄区204;第二减窄区204与阈值检测线10至少部分交叠;在第二减窄区204,信号线20的宽度为d5,d5<d2。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的交叠面积s1=d4*d5,使得s1<d1*d2,并且未改动交叠区域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使得h1=h2,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保证交叠面积s1减小的同时,使得在交叠处阈值检测线10保持一定的宽度,使得减小压降对于阈值检测线检测信号的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将变窄的部分分配到阈值检测线10和信号线20,两条线分摊电阻和压降的上升,使得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的电阻上升都比较小,避免检测的阈值电压偏离准确值。

按照电容的计算公式,ε为两极板之间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s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d是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除了减小交叠面积s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大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来减小寄生电容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信号线20为栅极驱动信号线201,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线201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m1。信号线20包括第一过渡线205,所述第一过渡线位于有源层poly,通过过孔与位于栅极金属层的信号线20电连接;第一过渡线205与阈值检测线10至少部分交叠;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信号线20打孔向下连接到poly层,增加了交叠区域阈值检测线10和信号线20之间的距离h2。同时poly层进行了重掺杂增加其导电速率,使得其可以充当导线的作用。

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在交叠区域,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h2>未交叠处的距离h1,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完全不需要改变阈值检测线的设计,保证了阈值检测线的不会增加电阻和压降的同时,减小寄生电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本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信号线20为初始化信号线202,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栅极金属层和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电容金属层mc,该初始化信号线位于电容金属层mc。该信号线20包括第二过渡线206,第二过渡线206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m1,通过过孔与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mc的信号线20电连接;该第二过渡线206与所述阈值检测线10至少部分交叠;在本实施例中mc可以和m1同材质同厚度设置,使得其电阻设计不改变,降低设计难度。

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在交叠区域,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h2>未交叠处的距离h1,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减小,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完全不需要改变阈值检测线的设计,保证了阈值检测线的不会增加电阻和压降的同时,减小寄生电容。

另一种设置方式如图10所示,位于mc的初始化信号线可以打孔到poly层,使得在交叠区域,信号线20和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间距为三层绝缘层,其间距h2进一步增加。

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在交叠区域,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之间的距离h2远大于未交叠处的距离h1,因此依然使得交叠区域的寄生电容可以忽略不计,使得阈值检测线的信号不会受到信号线的影响,进而使得检测的阈值准确,驱动电流和目标值一致。并且按照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完全不需要改变阈值检测线的设计,保证了阈值检测线的不会增加电阻和压降的同时,减小寄生电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是只减小了正对面积或者只增加了间距,在本申请中,这两种实施例可以结合,同时使用较小寄生电容。例如:阈值检测线10和信号线20的交叠区域设置开口的同时将信号线20向靠近衬底基板su的一侧打孔连接过渡线,利用两种方式同时减小寄生电容,这样可以突破其中任意一种方式可以获得减小寄生电容效果的极限,使得寄生电容可以大大的减小,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由于初始化信号202为固定电位信号,因此,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的又一个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的交叠面积可以为零。信号线20(202)为网状信号线,网状信号线包括断开区208,断开区208与阈值检测线10交叠。

按照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信号线20与阈值检测线10毫无交叠,完全避免了寄生电容对于阈值检测的精度的影响,使得本申请的显示面板检测的阈值电压信号不受到信号线的影响,检测的阈值电压准确,进而使得补偿电路cc能够准确的输出电流,使得oled发光器件能够输出目标亮度。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3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10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驱动单元,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