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8848发布日期:2018-12-19 06:0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教学用展示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

背景技术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即是欧姆定律,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导体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当老师对学生进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的实验展示的教学时,需要老师用手拿着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给学生进行实验展示,而人的手具有温度,当夏天天气较热时手的温度较高易出汗,如此易将导体弄脏,且手的温度较高拿着导体进行实验展示受温度的影响,得出的实验数据会有误差,为了防止将导体弄脏和减小误差,老师会借助镊子夹着导体进行实验,但是一不小心导体易掉落,导致导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老师用手拿着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给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如此易将导体弄脏,且受手的温度影响得出的实验数据会有误差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导体保持洁净、能够减小误差的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

一种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包括有支座、支腿、电池、支台、弹性接触片、滑轨、滑块、第一楔形块、挡杆、第一弹簧、滑杆、滑套、第二弹簧、横板、第三弹簧、压板、导杆、第二楔形块、连接板、挡块、连接杆、大导体、中导体、小导体和电流表,支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腿,支座的顶部连接有支台,支台的前侧面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两个电池,支台的顶部从前至后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下侧的支台上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二开口内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性接触片,支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位于两个第三开口之间,第一开口左右两侧的支台上开有通孔,通孔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通孔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第三开口下侧的支台上从前至后均匀间隔嵌入式安装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左侧三个滑块的顶部之间和右侧三个滑块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的内侧面均匀间隔的连接有三个挡杆,挡杆穿过相对应的通孔,挡杆上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楔形块的内侧面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支台连接,支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从前至后均匀间隔的连接有三个滑杆,滑杆位于第三开口的外侧,滑杆上设有滑套,滑杆上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滑套的底部连接,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支台的顶部连接,左右两侧的滑套之间连接有横板,横板的顶部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两个第三弹簧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压板,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导孔,压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导杆,导杆的底端穿过导孔并连接有第二楔形块,两个导孔之间的横板底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左右两侧的下部均连接有挡块,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前侧连接板上的连接杆底部连接有大导体,中间的连接板上的连接杆底部连接有中导体,后侧连接板上的连接杆底部连接有小导体,支台的顶部前侧设有电流表,电流表位于前侧第一开口的前侧,电流表与大导体、中导体和小导体之间均有线路连接。

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的实验展示的教学时,老师向下按压前侧的压板,前侧压板向下移动前侧第三弹簧随之压缩,前侧压板向下移动带动前侧导杆和前侧第二楔形块向下移动,前侧压板向下移动与前侧横板接触时,前侧压板继续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前侧横板向下移动,前侧横板向下移动带动前侧挡块和前侧连接杆向下移动,前侧连接杆向下移动带动大导体向下移动,前侧横板向下移动前侧的第二弹簧随之压缩,当前侧的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接触时,前侧第二楔形块继续向下移动能够挤压第一楔形块,如此能够使左侧的第一楔形块向左移动,使右侧的第一楔形块向右移动,从而能够使左侧的挡杆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挡杆向右移动,第一弹簧随之伸张。当大导体向下移动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接触时,松开前侧压板,在前侧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压板向上移动,压板向上移动带动前侧导杆和前侧第二楔形块向上移动,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挡杆复位,挡杆复位能够将挡块挡住固定,从而能够将大导体固定在前侧的第二开口内,大导体向下移动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如此能够得出大导体的电阻。当大导体的电阻测试完成后,人工向下按压中间的压板,如此能够使中间的第二楔形块和中导体向下移动,中间的第二楔形块向下移动能够挤压第一楔形块,如此能够使左侧的第一楔形块向左移动,使右侧的第一楔形块向右移动,从而能够使左侧的挡杆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挡杆向右移动,第一弹簧随之伸张。左侧的挡杆向左移动和右侧的挡杆向右移动,在前侧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前侧的横板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大导体移出前侧的第二开口内不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接触。松开中间的压板后,中导体能够固定在中间的第二开口内与中间的弹性接触片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即可得出中导体的电阻,然后要测出小导体的电阻时向下按压后侧压板,然后再将小导体固定在后侧的第二开口内与后侧弹性接触片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即可测出小导体的电阻。小导体的电阻测出后,使小导体向上移动复位即可。如此不需要老师用手拿着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给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从而能够使导体保持洁净、能够减小误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大导体向下移动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接触后,电流流过电流表,即可测出大导体的电阻,中导体向下移动与中间的弹性接触片接触后,电流流过电流表,即可测出中导体的电阻,小导体向下移动与后侧弹性接触片接触后,电流流过电流表,即可测出小导体的电阻,如此不需要老师用手拿着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给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从而能够使导体保持洁净、能够减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2支腿,3凹槽,4电池,5支台,501第一开口,6第二开口,7弹性接触片,8第三开口,9通孔,10滑轨,11滑块,12第一楔形块,13挡杆,14第一弹簧,15滑杆,16滑套,17第二弹簧,171横板,18第三弹簧,19压板,20导孔,21导杆,22第二楔形块,23连接板,24挡块,25连接杆,26大导体,27中导体,28小导体,29电流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子教学用欧姆定律展示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支座1、支腿2、电池4、支台5、弹性接触片7、滑轨10、滑块11、第一楔形块12、挡杆13、第一弹簧14、滑杆15、滑套16、第二弹簧17、横板171、第三弹簧18、压板19、导杆21、第二楔形块22、连接板23、挡块24、连接杆25、大导体26、中导体27、小导体28和电流表29,支座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腿2,支座1的顶部连接有支台5,支台5的前侧面开有凹槽3,凹槽3内设有两个电池4,支台5的顶部从前至后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第一开口501,第一开口501下侧的支台5上开有第二开口6,第二开口6与第一开口501相连通,第二开口6内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性接触片7,支台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三开口8,第一开口501位于两个第三开口8之间,第一开口501左右两侧的支台5上开有通孔9,通孔9位于第一开口501和第二开口6之间,通孔9与第一开口501和第二开口6相连通,第三开口8下侧的支台5上从前至后均匀间隔嵌入式安装有滑轨10,滑轨10上设有滑块11,左侧三个滑块11的顶部之间和右侧三个滑块11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2,第一楔形块12的内侧面均匀间隔的连接有三个挡杆13,挡杆13穿过相对应的通孔9,挡杆13上套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一端与第一楔形块12的内侧面连接,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与支台5连接,支台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从前至后均匀间隔的连接有三个滑杆15,滑杆15位于第三开口8的外侧,滑杆15上设有滑套16,滑杆15上设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的顶端与滑套16的底部连接,第二弹簧17的底端与支台5的顶部连接,左右两侧的滑套16之间连接有横板171,横板171的顶部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18,两个第三弹簧18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压板19,横板17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导孔20,压板19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导杆21,导杆21的底端穿过导孔20并连接有第二楔形块22,两个导孔20之间的横板171底部连接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左右两侧的下部均连接有挡块24,连接板2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25,前侧连接板23上的连接杆25底部连接有大导体26,中间的连接板23上的连接杆25底部连接有中导体27,后侧连接板23上的连接杆25底部连接有小导体28,支台5的顶部前侧设有电流表29,电流表29位于前侧第一开口501的前侧,电流表29与大导体26、中导体27和小导体28之间均有线路连接。

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的实验展示的教学时,老师向下按压前侧的压板19,前侧压板19向下移动前侧第三弹簧18随之压缩,前侧压板19向下移动带动前侧导杆21和前侧第二楔形块22向下移动,前侧压板19向下移动与前侧横板171接触时,前侧压板19继续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前侧横板171向下移动,前侧横板171向下移动带动前侧挡块24和前侧连接杆25向下移动,前侧连接杆25向下移动带动大导体26向下移动,前侧横板171向下移动前侧的第二弹簧17随之压缩,当前侧的第二楔形块22与第一楔形块12接触时,前侧第二楔形块22继续向下移动能够挤压第一楔形块12,如此能够使左侧的第一楔形块12向左移动,使右侧的第一楔形块12向右移动,从而能够使左侧的挡杆13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挡杆13向右移动,第一弹簧14随之伸张。当大导体26向下移动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7接触时,松开前侧压板19,在前侧第三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压板19向上移动,压板19向上移动带动前侧导杆21和前侧第二楔形块22向上移动,在第一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挡杆13复位,挡杆13复位能够将挡块24挡住固定,从而能够将大导体26固定在前侧的第二开口6内,大导体26向下移动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7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29,如此能够得出大导体26的电阻。当大导体26的电阻测试完成后,人工向下按压中间的压板19,如此能够使中间的第二楔形块22和中导体27向下移动,中间的第二楔形块22向下移动能够挤压第一楔形块12,如此能够使左侧的第一楔形块12向左移动,使右侧的第一楔形块12向右移动,从而能够使左侧的挡杆13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挡杆13向右移动,第一弹簧14随之伸张。左侧的挡杆13向左移动和右侧的挡杆13向右移动,在前侧第二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使前侧的横板171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大导体26移出前侧的第二开口6内不与前侧的弹性接触片7接触。松开中间的压板19后,中导体27能够固定在中间的第二开口6内与中间的弹性接触片7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29,即可得出中导体27的电阻,然后要测出小导体28的电阻时向下按压后侧压板19,然后再将小导体28固定在后侧的第二开口6内与后侧弹性接触片7接触,电流流过电流表29,即可测出小导体28的电阻。小导体28的电阻测出后,使小导体28向上移动复位即可。如此不需要老师用手拿着不同横截面积的导体给学生进行实验展示,从而能够使导体保持洁净、能够减小误差。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