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4008发布日期:2019-01-28 13:1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据统计,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仅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dvt急性期并发症有pe及股青肿或股白肿,是导致dvt患者死亡或截肢的主要原因,慢性期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使患肢处于失功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应用,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导管接触溶栓不仅可以在急性期快速清除血栓,而且能有效保护静脉瓣膜功能,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导管接触溶栓是指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髂股腘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溶栓导管头端有效段带有侧孔,能够将溶栓液体直接与血栓直接接触,能够在增加血栓清除率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快速开放阻塞的静脉,提高深静脉的远期通畅率。目前关于导管接触溶栓的溶栓药物剂量及使用疗程,国际上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严重影响了cdt更好的在急性dvt中的应用。

导管接触溶栓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动物实验中,但动物实验存在较多限制,首先,制作动物血栓操作复杂,花费较高,仍存在个体差异。其次,溶栓导管一般有效长度20-40cm,实验动物的血管条件与人完全不同,难以达到导管溶栓所需。

体外血栓模型是一种将活体血液置入某种容器静置所形成的静脉血栓。多用于研究溶栓药物的某些性质和特点。但目前无一种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动物血栓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出口装置盖、入口装置盖、装置内固定片、装置内导管固定片、溶栓导管;所述装置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端设有入口端,另一端设有出口端,所述入口装置盖套接于入口端外侧,所述出口装置盖套接于出口端外侧,所述装置主体内固接有装置内固定片、装置内导管固定片,所述装置内固定片设置于装置主体靠近出口端的一端,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设置于装置主体中部,所述装置内固定片、装置内导管固定片上设有孔一、孔二,所述入口装置盖上设有孔三,所述孔一、孔二、孔三为同轴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装置主体为透明结构,所述装置主体外表面设有刻度尺。

作为改进,所述出口装置盖、入口装置盖与装置主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出口装置盖为封闭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装置内固定片的结构相同,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包括设置于中心的滤网,所述滤网外侧设有与装置主体内壁固接的外固定环片。

作为改进,所述外固定环片为三片首尾相接的弧形片。

作为改进,所述溶栓导管从入口装置盖伸入装置主体内,所述孔一、孔二、孔三的直径比溶栓导管的直径大1-2mm。

作为改进,其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出口装置盖盖于装置主体出口端,并将血液试剂通过装置主体入口端灌入装置主体内;

(2)当血液试剂达到目标液体量后停止灌入,将入口装置盖盖于装置主体入口端,采用静置法即可得到体外血栓模型;

(3)将溶栓导管用导丝配合置入得到的体外血栓模型中,使得溶栓导管依次通过入口装置盖上的孔三、装置内导管固定片上的孔二,实现对溶栓导管的中间固定,并去除出口装置盖;

(4)将溶栓导管位于装置主体外的一端接到装有溶栓药物的微泵上,并取一量杯放置在装置主体出口端即可。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该模型能够提供可重复性和不同直径的体外血栓模型,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研究,该模型使用操作简便,实验可操作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中装置内导管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装置主体,1.1、入口端,1.2、出口端,1.3、刻度尺,2、出口装置盖,3、入口装置盖,3.1、孔三,4、装置内固定片,4.1、孔一,5、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1、孔二,5.2、滤网,5.3、外固定环片,6、溶栓导管,7、微泵,8、量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适用于导管接触溶栓的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出口装置盖2、入口装置盖3、装置内固定片4、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溶栓导管6;所述装置主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端1设有入口端1.1,另一端设有出口端1.2,所述入口装置盖套3接于入口端1.1外侧,所述出口装置盖2套接于出口端1.2外侧,所述装置主体1内固接有装置内固定片4、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所述装置内固定片4设置于装置主体1靠近出口端1.2的一端,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设置于装置主体1中部,所述装置内固定片4、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上设有孔一4.1、孔二5.1,所述入口装置盖3上设有孔三3.1,所述孔一4.1、孔二5.1、孔三3.1为同轴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装置主体1为透明结构,所述装置主体1外表面设有刻度尺1.3。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出口装置盖2、入口装置盖3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出口装置盖2为封闭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装置内固定片4的结构相同,所述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包括设置于中心的滤网5.2,所述滤网5.2外侧设有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接的外固定环片5.3。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外固定环片5.3为三片首尾相接的弧形片。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溶栓导管6从入口装置盖3伸入装置主体1内,所述孔一4.1、孔二5.1、孔三3.1的直径比溶栓导管6的直径大1-2mm。

结合附图3,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其体外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出口装置盖2盖于装置主体1出口端1.2,并将血液试剂通过装置主体1入口端1.1灌入装置主体1内;

(2)当血液试剂达到目标液体量后停止灌入,将入口装置盖3盖于装置主体1入口端1.1,采用静置法即可得到体外血栓模型;

(3)将溶栓导管6用导丝配合置入得到的体外血栓模型中,使得溶栓导管6依次通过入口装置盖3上的孔三3.1、装置内导管固定片5上的孔二5.1,实现对溶栓导管6的中间固定,并去除出口装置盖2;

(4)将溶栓导管6位于装置主体1外的一端接到装有溶栓药物的微泵7上,并取一量杯8放置在装置主体1出口端1.2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