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4748发布日期:2020-06-23 18:3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产品的发展需求,硬屏显示屏在产品外形设计方面多有限制,驱使柔性显示屏开发应用日益迫切。

柔性显示屏产品可弯可折,方便携带且具有不同的形状设计,增加产品创新性和美观性,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然而现有柔性显示屏产品的支撑机构不能对柔性显示屏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柔性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弯折而影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克服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易弯折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卷曲机构,包括用于卷绕和展开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主转轴,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侧边固定于所述主转轴;支撑机构,包括相铰接的多个支撑件;当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所述多个支撑件收纳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下方;当所述柔性显示屏展开,所述多个支撑件贴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背面。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卷曲机构还包括用于卷绕和展开所述支撑机构的滚轴,所述支撑机构的首端与所述滚轴固定,末端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侧边固定;随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和展开,所述支撑机构卷绕和展开。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多个支撑件的第一表面贴覆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背面,所述支撑板贴覆于所述多个支撑件相对其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容纳所述卷曲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供所述卷曲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穿过的开口;所述卷曲机构还包括两从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支撑机构卷绕和展开时限位于两所述从转轴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容纳所述卷曲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设有导槽,所述壳体的底部滑动嵌设于所述导槽内,随所述壳体在所述导槽内滑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和展开。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供所述柔性显示屏穿过的开口,所述卷曲机构还包括:从转轴,位于所述开口上方,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和展开过程中限位于所述从转轴和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设有导槽,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侧边设有导轮,所述导轮滑动嵌设于所述导槽内;随所述导轮在所述导槽内滑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和展开。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容纳所述卷曲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供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支撑机构穿过的开口;所述卷曲机构还包括从转轴,位于所述开口上方,所述柔性显示屏卷绕和展开过程中限位于所述从转轴和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设有吸附微孔。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支撑机构通过设置相铰接的多个支撑板,当柔性显示屏卷绕时多个支撑板收纳于柔性显示屏的下方,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体积,当柔性显示屏展开时多个支撑板支撑柔性显示屏,保证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和稳定。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图3所示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

图6示出图3所示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8示出图7所示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

图9示出图7所示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

柔性显示屏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卷曲机构,包括用于卷绕和展开柔性显示屏1的主转轴21,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侧边固定于主转轴21。可参照图2、图5、图8所示,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侧边(以图纸方向为例即左侧边)固定于主转轴21,柔性显示屏1的本体和第二侧边(以图纸方向为例即右侧边)可卷绕于主转轴21,或展开。

支撑机构,包括相铰接的多个支撑件,包括图1和图2中所示的支撑件31、图3至图8中所示的支撑件33和34。

当柔性显示屏1卷绕,参照图1、图3和图6所示,多个支撑件收纳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使收纳时柔性显示装置的体积减小。当柔性显示屏1展开,多个支撑件贴覆柔性显示屏1的背面,对柔性显示屏1起支撑作用,使柔性显示屏1在使用时保持平整。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多个支撑件相铰接形成链式支撑件31。上述的卷曲机构还包括用于卷绕和展开链式支撑件31的滚轴22,链式支撑件31的首端与滚轴22固定,末端与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侧边固定。以图纸方向为例,链式支撑件31的左端与滚轴22固定,右端与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侧边固定,例如通过图示的连接件4固定。随着柔性显示屏1的卷绕和展开,链式支撑件31也卷绕和展开。

具体来说,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通过拉动连接件4,如沿图2所示箭头方向拉动连接件4,使柔性显示屏1和链式支撑件31同步展开,展开后链式支撑件31贴覆柔性显示屏1的背面,以支撑柔性显示屏1。链式支撑件31展开时相邻两支撑件之间相互咬合,使其保持平整不易松动。当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后需要收纳时,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动作,即可恢复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

进一步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板32,链式支撑件31的第一表面(以图纸方向为例即上表面)贴覆柔性显示屏1的背面,支撑板32贴覆于链式支撑件31相对其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图纸方向为例即下表面)。通过支撑板32贴覆链式支撑件31的背面,进一步保证展开时支撑机构保持平整不松动,从而对柔性显示屏1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5,用于容纳卷曲机构和支撑机构,柔性显示屏1卷绕时也容纳于壳体5中。壳体5的侧壁设有供卷曲机构和支撑机构穿过的开口。卷曲机构还包括两从转轴23,分别位于开口的上方和下方,柔性显示屏1和支撑机构卷绕和展开时限位于两从转轴23之间。

具体来说,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通过拉动连接件4,使柔性显示屏1和链式支撑件31(支撑板32与链式支撑件31固定)同步展开,展开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和链式支撑件31被限位于两从转轴23之间,确保二者相贴覆。从转轴23配合主转轴21和滚轴22滚动,引导柔性显示屏1和链式支撑件31的展开。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链式支撑件31的表面设有吸附微孔,吸附微孔中填充纳米静电吸附材料,使柔性显示屏1展开时被吸附于链式支撑件31的表面,避免翘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参照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5,用于容纳卷曲机构,柔性显示屏1卷绕时也容纳于壳体5中。支撑机构的表面设有导槽(图中未示出),壳体5的底部滑动嵌设于支撑机构的导槽内,随壳体5在导槽内滑动,柔性显示屏1卷绕和展开。

具体来说,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沿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翻转第二支撑件34,使第二支撑件34从与第一支撑件33叠合的状态翻转至与第一支撑件33平齐的状态。接着沿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驱动壳体5沿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滑动,带动主转轴21滚动,使卷绕于主转轴21上的柔性显示屏1展开至图6所示的状态。当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后需要收纳时,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动作,即可恢复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

或者,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沿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翻转第二支撑件34,使第二支撑件34从贴覆于壳体5的状态翻转至与第一支撑件33平齐的状态。接着沿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驱动壳体5沿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滑动,带动主转轴21滚动,使卷绕于主转轴21上的柔性显示屏1展开至图6所示的状态。当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后需要收纳时,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动作,即可恢复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

由于支撑机构设于壳体5之外,在收纳状态下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可以相叠合收纳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也可以各自贴覆壳体5的侧壁,对壳体5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侧边可通过连接件4与第一支撑件33的右端固定,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柔性显示屏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柔性显示屏1能充分展开。更优选地,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各自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壳体5的侧壁的长度,减小柔性显示装置在收纳状态下的体积。

进一步的,壳体5的侧壁设有供柔性显示屏1穿过的开口,卷曲机构还包括从转轴23,位于壳体5的开口上方,柔性显示屏1卷绕和展开过程中限位于从转轴23和支撑机构之间。具体来说,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通过翻转第二支撑件34使其与第一支撑件33平齐,通过拉动壳体5带动主转轴21滚动,使柔性显示屏1展开;展开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被从转轴23限位,始终贴覆于第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且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侧边通过连接件4与第一支撑件33的右端固定,确保展开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不游动。从转轴23配合主转轴21滚动,也对柔性显示屏1的展开起引导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均设有吸附微孔,吸附微孔中填充纳米静电吸附材料,使柔性显示屏1展开时被吸附于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避免翘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参照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包括相链接的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其表面设有导槽(图中未示出),柔性显示屏1的第二侧边设有导轮6,导轮6滑动嵌设于导槽内。随导轮6在导槽内滑动,柔性显示屏1卷绕和展开。

进一步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5,用于容纳卷曲机构和支撑机构,壳体5的侧壁设有供柔性显示屏1和支撑机构(即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穿过的开口。卷曲机构还包括从转轴23,位于开口上方,柔性显示屏1卷绕和展开过程中限位于从转轴23和支撑机构之间。

具体来说,当柔性显示装置处于图7所示的收纳状态,柔性显示屏1卷绕于主转轴21上,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相叠合并收纳于柔性显示屏1的下方,且柔性显示屏1、卷曲机构和支撑机构均收纳于壳体5内,减小柔性显示装置的体积,且便于携带。通过图8所示的向右箭头方向将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抽出壳体5。当第一支撑件33完全抽出壳体5后,通过图8所示的弧线箭头方向翻转第一支撑件33,翻转后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相咬合,保持平齐的状态。接着通过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驱动导轮6在导槽内滑动,使柔性显示屏1沿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展开。展开过程中柔性显示屏1被从转轴23限位,始终贴覆于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当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后需要收纳时,通过与上述操作相反的动作,即可恢复图7所示的收纳状态。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均设有吸附微孔,吸附微孔中填充纳米静电吸附材料,使柔性显示屏1展开时被吸附于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的表面,避免翘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