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3713发布日期:2019-04-03 04:1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



背景技术:

地动仪是中国汉朝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的,它包括外形像一只带盖的凸肚茶杯的主体,主体表面铸有八条龙,龙嘴是活动的,每条龙嘴里都含有一颗球,主体内安装有都柱和八道,都柱是一根上粗下细的棍,起震摆作用,八道设在都柱周围八个方向上,并与机械传动装置相连,另有八只张嘴蛤蟆。地动仪放置于地上,龙头对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八只张嘴蛤蟆对着龙嘴蹲在地上。教学时,只能按照图片进行讲解,不能模拟发生地震,且现有的地动仪均没有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容易磕坏或者摔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教学时,只能按照图片进行讲解,不能模拟发生地震,且现有的地动仪均没有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容易磕坏或者摔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包括地动仪本体,所述地动仪本体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表面均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所述底座内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底端和所述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中间的位置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表面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拉绳,且每个所述拉绳一端均贯穿所述地动仪本体内壁并延伸到地动仪本体外侧,所述地动仪本体内壁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固定杆,每根所述固定杆底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曲连杆,且每根所述曲连杆顶端均贯穿地动仪本体内壁并延伸到地动仪本体外侧,所述地动仪本体外壁位于曲连杆顶端下方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滑轨,所述曲连杆与所述滑轨的位置和数量均一一对应,每根所述曲连杆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滑轨之间均设有钢珠;

所述地动仪本体外围设有木盒,所述木盒顶端设有盒盖,所述地动仪本体顶部的左端与所述盒盖的左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盒盖顶端设有手提带,所述木盒右端外壁设有摇把,所述摇把左端贯穿木盒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所述木盒内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上方的位置设有两根呈竖直放置的丝杆,两根所述丝杆外均套设有丝套,两根所述丝杆底端均同轴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8个。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丝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左端和所述木盒左端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木盒右端和所述盒盖右端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钢珠、所述拉绳和所述凹槽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丝杆与所述丝套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历史教学用地动仪在使用时,转动木盒右侧外壁摇把,摇把带动转轴使两个第一锥齿轮和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两个丝杆和两个丝套使底板和地动仪本体升起,此升降装置简单易操作,而且保护性比较强,地动仪本体不会轻易磕坏或摔坏,在不使用时可以降至木盒内,这就更加方便存放,而且携带时也比较方便。

2、该历史教学用地动仪在使用时,模仿磁场拉动地动仪本体外壁的任意一方拉绳,拉绳带动连杆倾斜触碰曲连杆底端,使曲连杆顶端抬起,钢珠经过滑轨落入凹槽,此地动仪装置简单易操作,而且精准度非常高,在教学时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地动仪本体,还可以实践操作,同时对地动仪的原理了解的更加透彻,在记忆时印象也是更加深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动仪本体;11、底座;111、底板;112、凹槽;12、弹簧;13、连杆;14、固定块;15、拉绳;16、固定杆;17、曲连杆;18、滑轨;19、钢珠;2、木盒;21、盒盖;22、手提带;3、摇把;31、转动轴;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4、丝杆;35、丝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历史教学用地动仪,包括地动仪本体1,地动仪本体1底端设有底座11,底座11底端设有底板111,底板111顶端表面均设有凹槽112,且凹槽112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底座11内设有弹簧12,且弹簧12底端和底板111顶端固定连接,弹簧12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杆13,连杆13中间的位置设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表面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拉绳15,且每个拉绳15一端均贯穿地动仪本体1内壁并延伸到地动仪本体1外侧,地动仪本体1内壁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固定杆16,每根固定杆16底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曲连杆17,且每根曲连杆17顶端均贯穿地动仪本体1内壁并延伸到地动仪本体1外侧,地动仪本体1外壁位于曲连杆17顶端下方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滑轨18,曲连杆17与滑轨18的位置和数量均一一对应,每根曲连杆17和与其相对应的滑轨18之间均设有钢珠19。

值得注意的是,凹槽112的数量至少为8个,8个凹槽112代表了8个方位。

值得说明的是,钢珠19、拉绳15和凹槽112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拉绳15拉动钢珠19可以直接掉落在拉绳15拉动一方的凹槽112内。

在具体实施中,地动仪本体1外围设有木盒2,木盒2顶端设有盒盖21,地动仪本体1顶部的左端与盒盖21的左端通过转轴铰接,盒盖21顶端设有手提带22,木盒2右端外壁设有摇把3,摇把3左端贯穿木盒2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外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32,木盒2内部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锥齿轮32上方的位置设有两根呈竖直放置的丝杆34,两根丝杆34外均套设有丝套35,两根丝杆34底端均同轴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3,两个第一锥齿轮32分别和两个第二锥齿轮33啮合。

除此之外,底板111和两个丝套3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丝套35在升降时保证底板111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转动轴31左端和木盒2左端的内壁转动连接,使转动轴31的一端在木盒2左端的内壁实现转动,同时限定转动轴31的位置。

具体的,木盒2右端和盒盖21右端卡接配合,使木盒2在不使用时盒盖21不会轻易的打开。

进一步的,丝杆34与丝套35螺纹连接,在丝杆34转动时,通过螺纹的作用将旋转运动转化为丝套35的往复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的历史教学用地动仪在使用时,打开盒盖21,转动木盒2右侧外壁的摇把3,使摇把3带动转动轴31转动,并同时带动转动轴31表面的两个第一锥齿轮32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2转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3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3转动分别带动两根丝杆34转动,两根丝杆34转动分别带动两个丝套35向上移动,两个丝套35向上移动时也带动底板111向上移动,底板111向上移动使地动仪本体1升至木盒2外,此时模仿磁场拉动地动仪本体1外壁的任意一方拉绳15,拉绳15带动固定块14使连杆13顶端向拉绳15拉动的一方倾斜,并触碰到与拉动的拉绳15同一方位的曲连杆17底端,曲连杆17中间通过转轴铰接,使曲连杆17顶端抬起,曲连杆17顶端抬起时,使钢珠18经过滑轨17落入到与拉动的拉绳15同一方位的凹槽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