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8144发布日期:2019-04-05 19:3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杆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环境,并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目前,模拟飞行座舱系统由座舱操作系统、HUD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操作系统主要由驾驶杆、脚蹬、油气混合杆、油门操纵杆、襟翼操纵手柄、前轮转弯手轮、顶控板、顶控板安装支架、后电子板以及配套的IO采集系统组成,HUD系统主要由HUD主体、HUD安装支架等组成。而在模拟飞行的座舱内,座舱的内部主要由操作系统和人机操作界面组成,在操作系统上采集的各种开关信号、模拟信号和控制信号主要由I/O采集板卡负责处理,而I/O采集板卡又与I/O计算机连接,然后通过以太网把相关数据发送给其它处理系统。

操作系统中的油气混合杆用于检测手柄的相应位置信息,并将采集的信号实时发送到I/O计算机。然而,现有的油气混合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此外拉线传感器在受到外力碰触后,出现微小位移,而拉线传感器在实际移动过程中,发送给I/O计算机位移不准确,因为前期已经有微小位移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采集信号精度高、增加油气混合杆的仿真度的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它包括螺纹杆、拉线传感器和手柄,所述螺纹杆的左端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螺纹杆内且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由左往右顺次贯穿螺纹孔的套筒,套筒的左右端均延伸于螺纹孔外部,套筒的左端部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处螺纹连接有手柄,手柄内开设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弹簧和按钮,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可沿套筒轴线移动的拉杆,拉杆的左端部轴向贯穿手柄且固定于按钮上,弹簧套设于拉杆上,弹簧的一端固连于腔体底部,弹簧的另一端固连于按钮上,拉杆的另一端向右伸出于套筒外部,且延伸部上连接有拉线传感器;所述套筒的柱面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止动钢球,止动钢球抵压于拉杆和螺纹孔的螺牙之间,拉杆的柱面上开设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位于止动钢球左侧。

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并紧螺母。

所述并紧螺母位于锁紧螺母的右侧。

所述拉杆的左端部与按钮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采集信号精度高、增加油气混合杆的仿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 为止动钢球滑入球形凹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飞行仿真油气混合杆,它包括螺纹杆1、拉线传感器2和手柄3,所述螺纹杆1的左端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螺纹杆1内且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由左往右顺次贯穿螺纹孔的套筒5,套筒5的左右端均延伸于螺纹孔外部,套筒5的左端部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处螺纹连接有手柄3,手柄3内开设有腔体6,腔体6内设置有弹簧7和按钮8,所述套筒5内设置有可沿套筒5轴线移动的拉杆9,拉杆9的左端部轴向贯穿手柄3且固定于按钮8上,弹簧7套设于拉杆9上,弹簧7的一端固连于腔体6底部,弹簧7的另一端固连于按钮8上,拉杆9的另一端向右伸出于套筒5外部,且延伸部上连接有拉线传感器2;所述套筒5的柱面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设置有止动钢球13,止动钢球13抵压于拉杆9和螺纹孔的螺牙之间,拉杆9的柱面上开设有球形凹槽14,球形凹槽14位于止动钢球13左侧。

所述螺纹杆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并紧螺母11。所述并紧螺母11位于锁紧螺母4的右侧。所述拉杆9的左端部与按钮8螺纹连接。

所述的所述套筒5的柱面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设置有止动钢球13,止动钢球13抵压于拉杆9和螺纹孔的螺牙之间,外界力轻微碰触拉线传感器2时,拉线传感器2无法移动,避免了外力碰触拉线传感器2后出现微小位移。当按压按钮8时,止动弹簧7压缩,按钮8带动拉杆9运动,当球形凹槽14位于止动钢球13的正下方时,止动钢球13滑入拉杆9的球形凹槽14中,止动钢球13与螺纹杆1内牙脱离,解除锁止功能,拉线传感器2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位移信号发送给I/O计算机,保证I/O计算机采集信号的精确性。当松开按钮8时,止动弹簧7回弹,且带动拉杆9运动,止动钢球13依靠回弹力通过拉杆9球形凹槽向上运动,且与螺纹杆1内牙壁接触,机械锁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