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2859发布日期:2019-02-01 19:42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



背景技术:

听诊是用耳或听诊器来探听人体内自行发出的声音。多用于听心音、呼吸音等。常用的听诊器具有集音作用,同时还具有滤波作用。通过听诊,医生可根据声音的特性与变化(如声音的频率高低、强弱、间隔时间、杂音等)来诊断相关脏器有无病变。现有科普展馆中,对于听诊的科普通常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由于听诊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因此科普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包括:展台、人体模型、听诊单元;

人体模型设置在展台上,人体模型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有发声单元,每个发声单元内预设声音信息,且每个发声单元上设有震动发声面;

听诊单元包括与所述震动发声面配合的听诊头、传音管、耳塞,听诊头和耳塞分别连接在传音管两端。

优选地,发声单元包括套筒、电磁铁、钢柱,套筒沿所述安装槽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电磁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钢柱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钢柱外周设有环形震动钢片且通过环形震动钢片支撑在套筒上,钢柱位于套筒内一端与电磁铁间隔布置,所述震动发声面位于钢柱远离电磁铁一端,钢柱外部套设有线圈,线圈位于环形振动钢片朝向电磁铁一侧且与钢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环形震动钢片上设有贯穿开口。

优选地,套筒底部设有隔音垫,套筒和电磁铁设置在隔音垫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人体听诊科普设备,人体模型设置在展台上,人体模型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有发声单元,每个发声单元内预设声音信息,且每个发声单元上设有震动发声面,听诊单元包括与所述震动发声面配合的听诊头、传音管、耳塞,听诊头和耳塞分别连接在传音管两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在人体模型不同位置设置发声单元,模拟人体模型不同位置的听诊声音,参与者通过听诊器贴合发声单元的发声面,从而模拟对人体不同器官听诊,互动性强,能够让参与者更加直观地体验真实听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体听诊科普设备,包括:展台1、人体模型2、听诊单元;

人体模型2设置在展台1上,人体模型2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有发声单元,每个发声单元内预设声音信息,且每个发声单元上设有震动发声面;

听诊单元包括与所述震动发声面配合的听诊头31、传音管32、耳塞33,听诊头31和耳塞33分别连接在传音管32两端。

本实施例的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听诊器贴合发声单元的发声面,通过不同位置的发声单元发出不同声音,从而模拟对不同器官听诊。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人体听诊科普设备,人体模型设置在展台上,人体模型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有发声单元,每个发声单元内预设声音信息,且每个发声单元上设有震动发声面,听诊单元包括与所述震动发声面配合的听诊头、传音管、耳塞,听诊头和耳塞分别连接在传音管两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人体听诊科普设备,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在人体模型不同位置设置发声单元,模拟人体模型不同位置的听诊声音,参与者通过听诊器贴合发声单元的发声面,从而模拟对人体不同器官听诊,互动性强,能够让参与者更加直观地体验真实听诊效果。

在发声单元的具体设置方式中,发声单元包括套筒41、电磁铁42、钢柱43,套筒41沿所述安装槽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电磁铁42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钢柱43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钢柱43外周设有环形震动钢片45且通过环形震动钢片45支撑在套筒41上,钢柱43位于套筒41内一端与电磁铁42间隔布置,所述震动发声面位于钢柱43远离电磁铁42一端,钢柱43外部套设有线圈44,线圈44位于环形振动钢片朝向电磁铁42一侧且与钢柱43固定连接;发声时,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场,线圈带动钢柱发生震动,从而带动环形震动钢片震动发出低频震动,体验者耳朵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无法听见低频震动声音,通过听诊单元即可听到模拟人体器官声音。

在进一步具体设置方式中,环形震动钢片45上设有贯穿开口,将环形震动钢片设计成镂空结构,增大环形震动钢片弹性,提高震动发声效果。

为了更好地模拟器官震动声音,并且多个参与者之间互不影响,套筒41底部设有隔音垫,套筒41和电磁铁42设置在隔音垫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