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5810发布日期:2018-10-12 23:5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显示牌。



背景技术:

LED显示牌可应用于商场﹑酒店﹑路口﹑机场﹑火车站﹑银行等许多公共场合,具有为人们指示道路﹑广告宣传﹑信息发布等多种用途,随着手机和无线WIFI的普及,如果能利用手机遥控修改LED 指示牌的显示,将极大地方便人们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中的LED显示牌厚度较厚,移动不方便,若要使LED显示牌更加轻薄,需对显示牌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54170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遥控超薄型半户外LED指示牌,包括显示板﹑控制单元﹑LED单元模块﹑盖板和手机,其中在显示板的内侧设有嵌装槽,LED单元模块成一个整板固定在所述嵌装槽中,盖板与所述显示板固连,在盖板内侧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连接线路与LED单元模块相连,在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在所述手机上设有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信号发送模块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手机遥控修改LED指示牌的显示且整体体积轻薄。该技术方案中还是存在着缺陷,即LED指示牌的内部部件较多,且多为分体式结构,所以导致LED指示牌的拆装较为麻烦;另一方面,盖板和显示板连接时,通过盖板上以及显示板上均设置连接框,利用两个连接框的叠合并穿入螺钉固定,该设置导致LED指示牌整体的厚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牌,以便于其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显示牌,包括显示板、控制单元、LED单元模块、盖板和手机,控制单元通过连接线路与LED单元模块连接,以及控制单元与手机无线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显示板的内侧设有嵌装槽,以及显示板的边缘位置设有连接框,所述LED单元模块设于嵌装槽内,所述盖板上成型有压板,所述压板的表面复合有绝缘抵压层,并且所述压板上开设有中心开口,所述盖板嵌合于连接框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盖板固定于连接框内时,压板上中心开口处的边缘位置抵压于 LED单元模块的边缘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上和盖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连接壁上的螺纹孔与盖板上的螺纹孔对接,并穿设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LED单元模块的厚度大于连接壁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通线槽,所述通线槽与中心开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压板与绝缘抵压层呈一体成型在盖板上,因此当盖板固定至连接框内时,压板以及绝缘抵压层直接压紧在LED单元模块上,对LED单元模块起到固定作用,同理将盖板从连接框内拆卸后,LED单元模块上的低压力被取消,LED单元模块可被直接取出,因此方便了LED单元模块的拆装;另一方面,将盖板嵌设在连接框内相对于两个连接框的叠合,能够进一步的降低 LED显示牌整体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LED显示牌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LED显示牌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LED显示牌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LED显示牌,包括显示板1、控制单元、LED单元模块5、盖板6和手机;控制单元安装于盖板6上,控制单元通过连接线路与 LED单元模块5连接,以及控制单元上设有信号接收模块,手机上设有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与信号发送模块无线连接,实现手机对LED显示牌显示的文字进行修改。所述显示板1的内侧设有嵌装槽 4,以及显示板1的边缘位置设有连接框2,所述LED单元模块5设于嵌装槽4内,所述盖板6上成型有压板8,所述压板8的表面通过胶水复合有绝缘抵压层9,即绝缘片,并且所述压板8上开设有中心开口11,所述盖板6嵌合于连接框2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盖板6固定于连接框2内时,压板8上中心开口11处的边缘位置抵压于LED单元模块5的边缘位置上,以将LED单元模块5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框2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壁3,所述连接壁3 上和盖板6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连接壁3上的螺纹孔与盖板6上的螺纹孔对接,并穿设有螺栓,从而实现盖板6在连接框2内的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LED单元模块5的厚度大于连接壁3的厚度,该设置避免了因连接壁3过厚,导致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厚度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8的侧壁上开设有通线槽10,所述通线槽 10与中心开口11连通,该设置能够方便控制单元与LED单元模块5 之间的连接线的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6的边缘位置上设有橡胶密封包边7,该设置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效果,避免水进入到连接框2内部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