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引导书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886发布日期:2019-02-10 23:2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引导书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签,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引导书签,属于阅读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书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样阅读辅助工具,用来标识书本中的特定页码,以方便返回查阅和记录阅读位置。但是传统书签只能标识特定的页码,却不能标定到具体位置,现在书籍版面新颖、纸张大小不一,版面多样,使用传统书签时无法快速定位到上次阅读位置或字词,因此造成使用不便,浪费了阅读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引导书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快速导引书签,包括书签本体,所述书签本体包括第一纸片和第二纸片,第一纸片中部设置0.5厘米宽且左右两侧留缝的长条;第二纸片设置边长0.5厘米且上下两侧留缝的方形框,第二纸片与第一纸片垂直放置,且第二纸片两侧留缝的方形框插入到第一纸片左右两侧留缝的长条中,使得第二纸片可沿第一纸片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纸片长度为5-10厘米,宽度为1.5-2.5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纸片一侧为箭头状,中部开有边长为0.5厘米的方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纸片最下端设置有香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书签不仅可以定位到上次阅读的页码处,还能够直接定位至阅读的行段,解决了传统书签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具有定位方便和准确的优点,节约了查找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书签结构简单合理,取材方便,成本节约,实用性强;另一方面在书签的底部设置有香料层,可以起到阅读时提神醒脑,降低阅读疲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书签本体,2第一纸片,3第二纸片,4长条,5方形框,6方孔,7香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快速导引书签,包括书签本体1,书签本体1主要包括垂直放置的两纸片,分别记作第一纸片2和第二纸片3。其中,第一纸片2为长度与图书的长度近似,宽度比较窄的带状,在第一纸片2的中部设置0.5厘米宽且左右两侧留缝的长条4。第二纸片3设置边长0.5厘米且上下两侧留缝的方形框5,将方形框5插入到第一纸片2的长条中,并使第二纸片3与第一纸片2相垂直,第二纸片3便可以沿第一纸片2留缝的长条4做上下运动。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先将第一纸片2长条处三边剪开,也就是将长条4处沿着其左右两侧以及上部或者下部裁剪开,第二纸片3的方形框5上下两侧也是裁开的,因此可以将第二纸片3沿方形框5处插入第一纸片2的长条中,插入后将插入处的长条4边缘与第一纸片2粘合固定,可以使用双面胶或者平时常用的胶水,只留下长条的左右两侧开缝即可。这样在平时阅读完后,通过将第二纸片3沿第一纸片2上下移动,使得阅读位置与第一纸片2和第二纸片3的交叉位置相重叠,便可以完成准确的段落或行间定位,方便下次阅读时快速查找。

为了防止书签大小不合适造成使用不方便,书签不宜过大或者过小,本实施例中第一纸片长度为5-10厘米,宽度为1.5-2.5厘米。这个尺寸范围的书签能够满足大多数书籍的使用需求。为了让书签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并且方便观察,第二纸片一侧为箭头状,中部开有边长为0.5厘米的方孔使用时可以通过上下移动将箭头位置放置在阅读完成行,通过左右移动将方孔位置放置在具体阅读完成的文字上,具有定位准确,方便观察的优点。

为了给阅读者营造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本实施例第一纸片最下端设置有香料层。香料可以是平时常见的清凉油或者香薰等,材质可以是固体或者液体,液体的话最好用吸水性好的纸片进行吸附固定。香料层的外面覆盖一层油纸,对香料层进行保护,在书签的最下端设置一个固定袋,书签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将包裹着香料层的油纸放置在固定袋中,固定袋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一块宽度略小于第一纸片宽度,高度在0.5厘米左右的纸片,将其两侧和下端粘合即可。为了方便取放,包裹香料层后的油纸宽度小与该纸片,高度可适当增加至1厘米左右,图中未示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