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7390发布日期:2018-12-07 22: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一般包含有连接驱动芯片与显示模组的接口芯片,接口芯片的各管脚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模组的对应管脚电连接以实现接口功能。

当用户根据具体需求对显示装置的功能进行扩展时,往往需要增加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但是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有限,且数量确定的管脚传输的功能信号确定,无法满足用户的新增需求,导致显示装置的功能扩展受到显示接口芯片管脚数量的限制。目前的解决方式是单独设置向显示模组输送扩展功能所需信号的部件,但是这种做法操作复杂,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对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的信号端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包括:

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

所述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以及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扩展电路还包括: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

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扩展电路还包括:

第三阻抗元件,所述第三阻抗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三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压部件与所述第二稳压部件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均为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稳压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均为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根据所述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确定是否已进行画面自检。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接口扩展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驱动芯片、接口芯片和显示模组;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接口芯片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接口芯片以及所述接口扩展电路向所述显示模组提供第一显示控制信号和第二显示控制信号,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接口芯片直接向所述显示模组提供第三显示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印刷电路板,所述驱动芯片、所述接口芯片以及所述接口扩展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柔性线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扩展电路及显示装置,设置接口扩展电路包括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以及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的设置使得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扩展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至显示模组的两个显示控制信号端,设置第一稳压部件以及第二稳压部件的连接关系不同,使得接口扩展电路输出至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与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的显示控制信号不同,实现了对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设置部件提供扩展功能所需信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扩展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贯穿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或流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扩展电路包括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以及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

显示装置一般包含有连接驱动芯片与显示模组的接口芯片,接口芯片的各管脚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模组的对应管脚电连接以实现接口功能。当用户根据具体需求对显示装置的功能进行扩展时,往往需要增加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但是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有限,且数量确定的管脚传输的功能信号确定,无法满足用户的新增需求,导致显示装置的功能扩展受到显示接口芯片管脚数量的限制。目前的解决方式是单独设置向显示模组输送扩展功能所需信号的部件,但是这种做法操作复杂,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接口扩展电路包括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以及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的设置使得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扩展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至显示模组的两个显示控制信号端,设置第一稳压部件以及第二稳压部件的连接关系不同,使得接口扩展电路输出至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与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的显示控制信号不同,实现了对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设置部件提供扩展功能所需信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扩展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口扩展电路包括第一稳压部件1和第二稳压部件2,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与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与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以及显示模组4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二极22与接地端GND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第一稳压部件1和第二稳压部件2均为稳压二极管D,则第一稳压部件1以及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均为稳压二极管D的阴极-,第一稳压部件1以及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二极均为稳压二极管的阳极+。

图2为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曲线示意图,图2中横坐代表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差U,纵坐标表示流经稳压二极管的电流I。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流经稳压二极管的电流I大于等于IZ时,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差U稳定在Uz,Uz定义为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Uz为负值,即此时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电压小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电压。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接口扩展电路还包括第一阻抗元件R1和第二阻抗元件R2,设置第一阻抗元件R1的第一端a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第一阻抗元件R1的第二端b与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电连接,上述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即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通过第一阻抗元件R1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第二阻抗元件R2的第一端a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第二阻抗元件R2的第二端b与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与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电连接,即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通过第二阻抗元件R2与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电连接。结合图1和图2,通过调节第一阻抗元件R1的阻值能够调节流经第一稳压部件1的电流值I,进而调节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与第二极12之间的电压差U,同样的通过调节第二阻抗元件R2的阻值能够调节流经第二稳压部件2的电流值I,进而调节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之间的电压差U。

结合图1和图2,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与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电连接,设定第一稳压部件1的稳压值等于第二稳压部件2的稳压值均为Uz。当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入电信号的电平值大于等于Uz时,设置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为Vin,则接口芯片3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1约等于Vin与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Uz的绝对值的差值,接口芯片3通过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2约等于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Uz的绝对值。

表1 Vin与Vout1以及Vout2的关系表

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第一稳压部件1以及第二稳压部件2的稳压值Uz均为-3.3V,表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入电信号的电平值为Vin与接口芯片3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1以及接口芯片3通过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2的关系表。

结合图1、图2和表1,当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大于等于3.3V,小于等于3.6V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阻抗元件R1以及第二阻抗元件R2的阻值使第一稳压部件1和第二稳压部件2工作在稳压状态,即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一极11与第二极12之间的电压差为3.3V,第二稳压部件2的第一极21与第二极22之间的电压差同样为3.3V。Vout1约等于Vin与Uz的差值,Vout1约等于0V,Vout2约等于Uz,Vout2约等于3.2V。当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等于6.3V时,Vout1约等于Vin与Uz的差值,Vout1约等于3.23V,Vout2约等于Uz,Vout2约等于3.28V。

由此可见,接口芯片3可以通过第二稳压部件2所在支路向显示模组4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输出显示控制信号,该显示控制信号在上电时电平值被拉高,接口芯片3可以通过调节其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以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所在支路向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输出高低电平变化的显示控制信号,使得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扩展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至显示模组4的两个显示控制信号端,且接口扩展电路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与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的显示控制信号不同,实现了对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3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设置部件提供扩展功能所需信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示例性的,显示模组4能够根据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确定是否进行画面自检。具体的,参照上述描述,当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大于等于3.3V,小于等于3.6V时,Vout1约等于Vin与Uz的差值,Vout1约等于0V。当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等于6.3V时,Vout1约等于Vin与Uz的差值,Vout1约等于3.23V。即接口芯片3可以调节其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并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所在支路向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输出高低电平变化的显示控制信号,因此可以利用接口扩展电路实现显示模组4的画面自检功能。

具体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图1中未示出)用于向显示模组4输送各路驱动信号,显示装置需要验证驱动芯片的功能正确性,即验证驱动芯片是否损坏。当显示模组4未接收到显示特定画面所需信号时,接口芯片3向显示模组4输送高电平的画面自检信号,显示模组4接收到画面自检信号进行自显示。若显示模组4能够正常自显示,则说明显示模组4功能正常,驱动芯片损坏;若显示模组4无法正常显示,则说明显示模组4损坏,显示模组4据此实现自检以及对驱动芯片的检测。

若接口芯片不具有画面自检管脚,则需要单独设置部件向印刷电路板上的画面自检测试点输送画面自检信号,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连接至画面自检测试点容易导致误操作使得印刷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短路,影响印刷电路板正常工作。另外,显示装置制作完成后需进行耐温性测试,显示模组需接受画面自检信号进行自显示,单独设置部件使得耐温性测试时需定制治具,大大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结合图1、图2和表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当显示模组4能够接收到显示特定画面所需信号时,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大于等于3.3V,小于等于3.6V,则接口芯片3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1约等于0,此时显示模组4收到该低电平信号不启动画面自检功能。当显示模组4未接收到显示特定画面所需信号时,设定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电信号的电平值Vin等于6.3V,则接口芯片3通过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Vout1约等于3.23V,此时显示模组4收在该高电平的作用下启动画面自检功能,显示模组4进行上述自检过程以实现对驱动芯片的检测。

这样,利用第一稳压部件1和第二稳压部件2对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进行了画面自检功能的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3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无法进行画面自检功能扩展的问题。另外,避免了单独设置部件向印刷电路板上的画面自检测试点输送画面自检信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显示装置需接收画面自检信号以进行耐温性测试时,无需定制治具,大大降低了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接口扩展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阻抗元件R3,设置第三阻抗元件R3的第一端a与第一稳压部件1的第二极12电连接,第三阻抗元件R3的第二端b与接地端GND电连接。具体的,当需要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接口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输出的电平可能会导致第一稳压部件1的导通状态不稳定,导致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不稳定,第三阻抗元件R3的设置能够强制性拉低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电平值,增强输出至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的显示控制信号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第一阻抗元件R1和第二阻抗元件R2的阻值为1KΩ,第三阻抗元件R3的阻值为470KΩ,第一稳压部件1和第二稳压部件2可以采用型号为1N4728A的稳压二极管。示例性的,显示装置中的接口芯片3可以是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压差分接口)。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接口扩展电路100,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芯片5、接口芯片3和显示模组4,驱动芯片5与接口芯片3电连接,驱动芯片5可以通过接口芯片3以及接口扩展电路100向显示模组4提供第一显示控制信号和第二显示控制信号,即驱动芯片5通过接口芯片3以及接口扩展电路100向显示模组4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B1提供第一显示控制信号,驱动芯片通过接口芯片3以及接口扩展电路100向显示模组4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B2提供第二显示控制信号,显示装置利用接口扩展电路100将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扩展为两路不同信号分别连接至显示模组4的两个显示控制信号端,实现了对接口芯片3的设定接口信号端A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3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设置部件提供扩展功能所需信号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另外,驱动芯片5还可以通过接口芯片3直接向显示模组4提供第三显示控制信号,即接口芯片3的部分接口信号端无需连接接口扩展电路,驱动芯片5的对应信号端通过接口芯片3直接连接显示模组4的对应信号端,驱动芯片5通过接口芯片3直接向显示模组4提供显示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连线仅表示相应结构之间具有电连接关系,并不代表二者之间连线的实际数量,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生产需求对连线的数量进行限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印刷电路6,可以将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5、接口芯片3以及接口扩展电路10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6上。示例性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7,设置印刷电路板6通过柔性线路板7与显示模组4电连接,在利用柔性线路板7实现印刷电路板6上的元器件与显示模组4连接关系的同时,柔性线路板7的可弯折性使得印刷电路板6能够设置于显示模组4的下方,有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示例性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类型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接口扩展电路包括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与第一稳压部件的第一极以及显示模组的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稳压部件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稳压部件和第二稳压部件的设置使得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扩展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至显示模组的两个显示控制信号端,设置第一稳压部件以及第二稳压部件的连接关系不同,使得接口扩展电路输出至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控制信号端与第二显示控制信号端的显示控制信号不同,实现了对接口芯片的设定接口信号端的有效扩展,解决了接口芯片的管脚数量有限导致的显示装置功能扩展受限的问题,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独设置部件提供扩展功能所需信号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