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0798发布日期:2019-06-05 22:1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为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国家及各地出台各种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但装配式建筑人才短缺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瓶颈。全国各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都在开展装配建筑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不断探索建立装配式建筑实训平台。然而当前装配式建筑实物工法模型短缺,不利于高等院校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教学开展,也不利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全国装配式建筑教学设备多局限于单一构件或节点模型,或者开发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部品、部件及安装施工工艺等。学习者没有直观的感性认知,与实际工程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亟需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包括PC剪力墙和PC桁架叠合板,所述PC剪力墙包括第一PC剪力墙、第二PC剪力墙及第三PC剪力墙,所述第一PC剪力墙及第二PC剪力墙相互平行且与PC桁架叠合板垂直,所述PC桁架叠合板置于PC剪力墙上端,所述第三PC剪力墙与第一PC剪力墙、第二PC剪力墙垂直,所述第三PC剪力墙与PC桁架叠合板垂直,所述第一PC剪力墙、第二PC剪力墙、第三PC剪力墙及PC桁架叠合板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PC剪力墙内设有桁架筋及吊环,所述桁架筋由桁架组合排列构成,所述桁架包括对称分布的格构钢筋、设于格构钢筋之间的上弦钢筋及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置于格构钢筋上端,所述下弦钢筋置于格构钢筋下端两侧。

优选的,所述吊环为环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PC剪力墙及第二PC剪力墙为1000*1000*200mm,所述第三PC剪力墙为1900*1000*200mm。

优选的,所述PC剪力墙下预埋有灌浆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形象直观的把装配式建筑主要结构形式通过实物模型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组合装配式建筑实训设备;

实物构件及节点构造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将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节点连接形式以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

解决教学过程中到施工现场实训困难问题,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将使企业技术培训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手段现结合,节省教学实训成本。为装配式人才培养提供先进手段,在行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都发挥作用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桁架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桁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吊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避开埋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PC叠合板剪力墙组合工法教学设备,包括PC剪力墙和PC桁架6叠合板4,所述PC剪力墙包括第一PC剪力墙1、第二PC剪力墙2及第三PC剪力墙3,所述第一PC剪力墙1及第二PC剪力墙2相互平行且与PC桁架6叠合板4垂直,所述PC桁架6叠合板4置于PC剪力墙上端,所述第三PC剪力墙3与第一PC剪力墙1、第二PC剪力墙2垂直,所述第三PC剪力墙3与PC桁架6叠合板4垂直,所述第一PC剪力墙1、第二PC剪力墙2、第三PC剪力墙3及PC桁架6叠合板4相互连接。PC剪力墙内设有桁架6筋5及吊环7,所述桁架6筋5由桁架6组合排列构成,所述桁架6包括对称分布的格构钢筋501、设于格构钢筋501之间的上弦钢筋502及下弦钢筋503,所述上弦钢筋502置于格构钢筋501上端,所述下弦钢筋503置于格构钢筋501下端两侧。吊环7为环状。第一PC剪力墙1及第二PC剪力墙2为1000*1000*200mm,所述第三PC剪力墙3为1900*1000*200mm。PC剪力墙下预埋有灌浆套筒。

PC剪力墙下面预埋灌浆套筒,局部套筒裸露,用透明PVC材料进行展示内部结构,安装后可以应用彩色灌浆料展示灌浆情况,构造详图给出了三块PC板立面图,配筋详图以及吊点详图。同时做好第一PC剪力墙1、第二PC剪力墙2及第三PC剪力墙3临时支撑及吊点埋设,可以展示施工现场安装情况。PC桁架6叠合板4通过吊装放置在PC剪力墙上,给出PC桁架6叠合板4构造配筋及细部制作尺寸,给出PC桁架6叠合板4四个吊点位置及配筋。第一PC剪力墙1、第二PC剪力墙2及第三PC剪力墙3及桁架6叠合板给出制作说明,详细的给出制作注意要点。通过预留灌溉孔进行浇注,在教学设备裸露节点配上详细的节点构造说明,并配上二位码,与装配式建筑课程资源互通。

吊环7和桁架6与水电预埋发生干涉时,可在5cm范围内移动吊环7、桁架6,另外吊环7需放置在网片下。入图6所示,当钢筋网片与水电预留构件发生干涉时,水电预留构件尺寸<150时,不另加筋,板内钢筋从水电预留构件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水电预留构件尺寸≥150时,钢筋截断,水电预留构件边设加强筋。

该教学设备可以放置在室内,操作方便,对空间要求不高,节省摆放的空间,施工安装对吊装设备要求不高。在模型上留出构件节点,并配置AR工法系统,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装配式建筑节点构造及安装施工工艺。做到虚实结合,实物构造与施工仿真对照学习,增强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构造的理解和施工工艺的掌握。本教学设备可以很好解决高校级企业装配式建筑实训资源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