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练习钢琴用手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229发布日期:2019-06-11 22:4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练习钢琴用手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练习钢琴用手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琴的初始学习、练习过程中,正确的手型和坐姿是演奏出优美乐曲的基础。初学者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手型错误:1、手腕塌陷或腕关节上下晃动;2、下键时手指,特别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第一关节瘪指;3、掌关节塌陷。如果初学者没有把握、形成正确的手型,日后深层次的学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儿童钢琴启蒙或钢琴学习者在学习钢琴的初期,还没有正规成型的手型、手指练习、引导、纠正装置,对基础手型的练习只能靠个人对手型的理解,或在手心握一个不规则球体来做手型基础练习,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学习、纠正过程漫长、反复,严重打击学习者的信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训练、纠正习琴者的手型——包括手腕塌陷、腕关节晃动、掌关节塌陷、指关节瘪指等问题的装置,使得练习者养成、保持正确钢琴弹奏手型的习惯,同时不影响练习者的练习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练习钢琴用手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掌托,该掌托呈球形体或球形面或椭球形体或椭球形面,其底部经切削形成平面;

所述掌托前部设有前撑杆,该前撑杆用于限定二指、三指、四指和小指的运动轨迹;

所述掌托侧部设有侧撑杆,该侧撑杆用于限定大指(即一指)的动作范围;

所述掌托前部、沿前撑杆的垂直运动方向上设有导槽,前撑杆的后端铰接在导槽底部或设于掌托中间的长轴上;

所述前撑杆的前端设有指环,该指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指环套在手指的远节上,前撑杆和指环成套设置,用于限定手指的前后移动;

所述前撑杆与指环间采用铰链铰接,指环被铰链限定在沿导槽的垂直方向上下摆动;

所述侧撑杆的后端采用关节轴承铰接在掌托上,撑杆的前端设有指环,该指环套在大指的远节上,用于限定大指的动作范围。

所述前撑杆的前部设有弹性伸缩部。

所述掌托前部、导槽之间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前撑杆后端采用关节轴承铰接,以使前撑杆同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摆动。

所述掌托后部设有腕托,该腕托前端固定连接在掌托的后部,腕托后端延伸至前臂,腕托后端设有绑带,绑带将腕托固定在前臂上;所述腕托的形状与手腕部、前臂的轮廓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圆弧、球面形的掌托为基础,向掌托的前部和侧部设置杆状结构,并在其端部设置环套结构,以将手指限定在特定的行动轨迹内,促使钢琴练习者规范手部动作,形成特定的手型,以便弹奏美妙的乐曲。本申请所述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用,使用使用效果佳,易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掌托 11导槽 12长轴 13导槽

2前撑杆 21指环

3侧撑杆

4腕托 41绑带

5琴键

6手 61大指 62二指 63三指 64四指 65小指。

具体实施方式

钢琴练习过程中,手型的基本要点是:

1、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型,呈空握球状;

2、掌关节(通常叫第三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应避免和纠正最易出现的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指掌关节)塌陷呈凹状;

3、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一个指头对准一个琴键;

4、整只手(从整个前臂到手)应以水平位置正摆在琴健上,并应使手指摆正,与琴键排列平行,大指应放在琴键上面;

5、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约二分之一处。当触按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黑键应弹在键前端位置。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练习钢琴用手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掌托,该掌托呈球形体或球形面或椭球形体或椭球形面,或者是与钢琴练习标准手型的手掌部相吻合的不规则弧形体或弧形面,其底部经切削形成平面,以减小掌托体积、重量,避免掌托突出的底部触碰琴键;进一步地,如掌托为实心体结构时,其底部为完整平面,而为空心曲面时,掌托底部被切削掉后,形成空腔口沿,该口沿部可以是直接裸露的,也可以采用同材质的平面板状物对空腔口沿部进行封闭、遮盖,形成不规则空心腔体。

所述掌托前部设有前撑杆,该前撑杆用于限定二指、三指、四指和小指(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运动轨迹;所述掌托侧部设有侧撑杆,该侧撑杆用于限定大指(即一指,大拇指)的动作范围;所述掌托前部、沿前撑杆的垂直运动方向上设有导槽,前撑杆的后端铰接在导槽底部或设于掌托中间的长轴上;所述前撑杆的前端设有指环,该指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指环套在手指的远节上,前撑杆和指环成套设置,用于限定手指的前后移动;所述前撑杆与指环间采用铰链铰接,指环被铰链限定在沿导槽的垂直方向上下摆动;所述侧撑杆的后端采用关节轴承铰接在掌托上,撑杆的前端设有指环,该指环套在大指的远节上,用于限定大指的动作范围。

上述结构中,前撑杆被导槽,及前撑杆后端的铰接部限定,只能沿导槽上下摆动,且其摆动幅度为导槽的上下开口度,而且,指环套在手指最端部的远节部位,手指做弹压琴键动作时,手指的端部被前撑杆和指环牵拉,绕前撑杆后端的铰接部摆动,整个手指呈自然的弓形,手指的向下按压力被垂直地传导至琴键表面。而对于大指的练习,是通过侧撑杆的自由摆动加以限定的;侧撑杆采用关节轴承铰接在掌托上,其能够绕关节轴承在一定阈值的角度内摆动,以使大指能够水平和垂直动作;侧撑杆最好采用具有伸缩性的弹性或韧性材料制成,如弹簧、橡胶、硅胶或类似物,以及上述材料的结合,使侧撑杆允许发生弯曲,同时允许侧撑杆被拉长;侧撑杆被大指牵拉发生形变后,受弹力作用回位,大指借此得以训练、加强手型规范。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装置进行长时间练习,即可形成练习钢琴的标准手型。

所述前撑杆的后端铰接在导槽底部或设于掌托中间的长轴上,是指,当掌托采用实心体结构时,导槽是向实心掌托内部扩展延伸的,即导槽侧壁为实体,在这种情况下,前撑杆可以直接铰接(或者轴接等类似方式)在导槽底部;而掌托采用空心腔体结构时,因其内部为空心结构,前撑杆的后端需要支撑物或支撑结构加以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掌托内部设置杆状长轴,并将前撑杆的后端轴接在该长轴上。进一步地,前撑杆与长轴的连接部件可以设计为滑动式,即前撑杆的后端连接在滑动块上,该滑动块可以沿长轴自由移动,由此,实现前撑杆在水平方向上的横向移动调节,增加手指的活动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前撑杆的前部设有弹性伸缩部。该弹性伸缩部可以采用如弹簧、橡胶、硅胶或类似物,以及上述材料的结合等多种形式,弹性伸缩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手指活动的自由度,通过其弹性回位的特点,结合频繁练习,可以达到快速纠正错误手型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掌托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条,该防滑条水平设置,当手掌部拢起、将掌托包裹在掌心内时,防滑条与手掌部接触,阻止掌托掉落。另外,还可以在掌托的中部和/或后端设置绑带,该绑带固定在手腕部、手掌部,阻止掌托掉落。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掌托前部、导槽之间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前撑杆后端采用关节轴承铰接,以使前撑杆同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摆动。导槽之间的掌托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硅胶或类似物等制成,一方面能够允许各导槽内的前撑杆水平移动、调节,以适应弹奏钢琴的指法需要,另一方面,弹性材料可以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将各导槽(即各前撑杆)平均分布开,达到撑开手指的目的。

实施例三:

进一步地,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掌托后部设有腕托,该腕托前端固定连接在掌托的后部,腕托后端延伸至前臂,腕托后端设有绑带,绑带将腕托固定在前臂上;所述腕托的形状与手腕部、前臂的轮廓一致。所述腕托一方面可以纠正练习者手腕塌陷或腕关节上下晃动的问题,保持手腕部平直,另一方面,通过绑带对腕托的固定,还能够对掌托起到托起、固定的作用,使练习者不必担心常托的掉落问题,从而更加自如的练习、弹奏钢琴。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