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6996发布日期:2019-06-19 02:40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和教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急性喉阻塞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气管切开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一些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往往来不及或不方便直接做常规的气管切开术。此时,采用环甲膜切开术能迅速开放气道,挽救患者生命。

环甲膜穿刺、切开术是营救“无法插管、无法氧合”(CICO)紧急气道、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选择,需要每一位麻醉医师、急诊科医师甚至是外科医师熟练掌握,并能够在CICO危急时刻快速、有效地实施。但是,不熟悉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不了解手术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不知道如何预防不良并发症,均会导致临床医师在CICO紧急气道危机管理中迟疑实施环甲膜穿刺、切开术,最终错失挽救生命的良机。而直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环甲膜穿刺、切开术的教学模型一般是图纸,或者人物头颈部模具和咽喉整体结构的结合,无法清楚体现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中各个部位的相互关系、相对位置。

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直观地演示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的教学用具,使教员更加容易讲授,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环甲膜的毗邻解剖结构,提高环甲膜穿刺、切开技术的教学培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环甲膜毗邻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结构不清晰不具体、无法清楚体现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包括背板和模具组;所述背板竖直设置时,所述模具组贴合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前面,包括弹性圆锥、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环甲肌;所述弹性圆锥呈侧壁不封闭的圆锥形管状,上端口径小、下端口径大,其侧壁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板;所述甲状软骨由前缘相互连接的呈四边形的左软骨板、右软骨板组成,套接于所述弹性圆锥的上半部;所述环状软骨呈环形,位于所述甲状软骨的下方,所述甲状软骨与所述环状软骨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所述环甲肌位于所述通孔的前方,透过所述通孔看到的所述弹性圆锥的部位,即为环甲膜;所述弹性圆锥、所述甲状软骨、所述环状软骨和所述环甲肌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且均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相适配的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弹性圆锥、所述甲状软骨、所述环状软骨和所述环甲肌,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背板。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背板上设置定位孔,将环甲膜毗邻结构(即上述的“模具组”)分别通过定位柱拼装在背板上,即可完整体现环甲膜毗邻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尺寸关系和相互的拼装关系。

可选地,进一步,还包括相适配的定位柱和定位孔;所述弹性圆锥、所述甲状软骨、所述环状软骨、所述环甲肌和所述背板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背板和模具组的各个部件上均设置定位孔和定位柱,那么,任一部件均可通过相邻的部件实现定位,由于模具组的各个部件并非简单的叠加,而存在套接、包含、包裹等相对位置关系,所以,相邻部件之间插接的结构能够避免均与背板拼装可能产生的结构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背板具有磁性,而所述弹性圆锥、所述甲状软骨、所述环状软骨和所述环甲肌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相互拼装的部件之间仅仅使用定位孔和定位柱仍然显得不够稳定,而利用具有磁性的背板来吸附模具组的所有部件,能够增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安装固定性。

可选地,进一步,所述弹性圆锥、所述甲状软骨、所述环状软骨和所述环甲肌均具有磁性,所述背板由铁磁性材料制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同样地,所有相互拼装的模具组部件均具有磁性,同样能够增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安装固定性。并且,具有磁性的物件都分为S极和N极,故模具组中的部件方向性是唯一确定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环甲动脉标识、环甲静脉标识;所述环甲动脉标识和所述环甲静脉标识均设置于所述环甲膜的上半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环甲膜穿刺、切开术最关键的操作在于对环甲膜动刀,而在环甲膜上实施手术首先即不可以破坏环甲膜上的环甲动脉,以及环甲静脉。故上述两种血管需在准确的位置明显地显示。需要强调的是,环甲动脉以及下述的所有动脉血管应尽量采用红色来标注,而静脉血管采用蓝色来标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甲状腺、胸骨甲状肌、皮下组织和皮肤;所述甲状腺、所述胸骨甲状肌、所述皮下组织和所述皮肤可拆卸连接,从内之外依次设置于所述环甲肌的外侧。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环甲膜穿刺、切开术关键的穿刺、切开步骤前,需要识别的主要人体组织包括甲状腺、胸骨甲状肌、皮下组织和皮肤,故上述外围组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动脉血管标识和静脉血管标识;所述动脉血管标识设置于所述甲状腺和所述胸骨甲状肌;所述静脉血管标识设置于所述甲状腺、所述胸骨甲状肌和所述皮下组织。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血管的标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准确了解环甲膜外部的组织结构,以达到手术中避开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舌骨、甲状舌骨膜、气管和胸骨柄;所述舌骨贴合所述甲状舌骨膜,设置于所述甲状软骨的上方;所述气管连接于所述环状软骨的下方;所述胸骨柄设置于所述气管的下端。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舌骨、甲状舌骨膜、气管和胸骨柄为模具组提供了定位基准,能够大致体现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在人体头颈部和胸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细化了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背板设置有椎骨标识和主要血管标识;所述椎骨标识从上向下延伸,位于所述背板的中心;所述主要血管标识从上向下延伸,对称设置于所述背板。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椎骨标识包括了颈椎和胸椎,由于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的某个结构基本上位于人体的第几节颈椎或者胸椎的水平位置,是相对准确的,故椎骨标识有利于整个演示模型的生产制作,也有利于学员了解环甲膜位于颈部的位置。而主要血管标识则明显表示了主要的动脉和静脉的位置。其中,主要血管标识包括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按照人体颈部正常解剖结构等比例复制,各个组件可拆卸、分层固定。更好地体现环甲膜及其周围的结构,有助于培训学员熟悉掌握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以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人体头颈部、上胸部的简要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及模具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及模具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模具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模具组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弹性圆锥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弹性圆锥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标:1-背板;2-弹性圆锥;3-甲状软骨;4-环状软骨;5-环甲肌;6-环甲膜;7-定位柱;8-定位孔;9-环甲动脉标识;10-甲状腺;11-胸骨甲状肌;12-皮下组织;13-皮肤;14-动脉血管标识;15-静脉血管标识;16-舌骨;17-甲状舌骨膜;18-气管;19-胸骨柄;20-椎骨标识;21-主要血管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说明:

环甲膜6穿刺、切开术是营救“无法插管、无法氧合”(CICO)紧急气道、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选择,需要每一位麻醉医师、急诊科医师甚至是外科医师熟练掌握,并能够在CICO危急时刻快速、有效地实施。但是,不熟悉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不了解手术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不知道如何预防不良并发症,均会导致临床医师在CICO紧急气道危机管理中迟疑实施环甲膜6穿刺、切开术,最终错失挽救生命的良机。而直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环甲膜6穿刺、切开术的教学模型一般是图纸,或者人物头颈部模具和咽喉整体结构的结合,无法清楚体现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中各个部位的相互关系、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概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包括背板1和模具组。背板1竖直设置时,模具组贴合设置于背板1的前面,包括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具体地,弹性圆锥2呈侧壁不封闭的圆锥形管状,上端口径小、下端口径大,其侧壁的开口朝向背板1;甲状软骨3由前缘相互连接的呈四边形的左软骨板、右软骨板组成,套接于弹性圆锥2的上半部;环状软骨4呈环形,位于甲状软骨3的下方,甲状软骨3与环状软骨4之间形成一个通孔;环甲肌5位于通孔的前方,透过通孔看到的弹性圆锥2的部位,即为环甲膜6;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且均与背板1可拆卸连接。

上述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环甲膜6毗邻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结构不清晰不具体、无法清楚体现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的问题: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按照人体颈部正常解剖结构等比例复制,各个组件可拆卸、分层固定。更好地体现环甲膜6及其周围的结构,有助于培训学员熟悉掌握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以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其中:图1为人体头颈部、上胸部的简要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1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1及模具组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背板1及模具组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模具组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模具组的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弹性圆锥2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中弹性圆锥2的俯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的整体侧视图。

如图1~9所示,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演示模型包括背板1和模具组。背板1竖直设置时,模具组贴合设置于背板1的前面,包括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具体地,弹性圆锥2呈侧壁不封闭的圆锥形管状,上端口径小、下端口径大,其侧壁的开口朝向背板1;甲状软骨3由前缘相互连接的呈四边形的左软骨板、右软骨板组成,套接于弹性圆锥2的上半部;环状软骨4呈环形,位于甲状软骨3的下方,甲状软骨3与环状软骨4之间形成一个通孔;环甲肌5位于通孔的前方,透过通孔看到的弹性圆锥2的部位,即为环甲膜6;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且均与背板1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8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相适配的定位柱7和定位孔8。其中,定位柱7设置于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定位孔8设置于背板1。该结构的演示模型,在背板1上设置定位孔8,将环甲膜6毗邻结构(即上述的“模具组”)分别通过定位柱7拼装在背板1上,即可完整体现环甲膜6毗邻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尺寸关系和相互的拼装关系。

可选地,如图5~8所示,还包括相适配的定位柱7和定位孔8。其中,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环甲肌5和背板1均设置有定位柱7和定位孔8。该结构的演示模型,在背板1和模具组的各个部件上均设置定位孔8和定位柱7,那么,任一部件均可通过相邻的部件实现定位,由于模具组的各个部件并非简单的叠加,而存在套接、包含、包裹等相对位置关系,所以,相邻部件之间插接的结构能够避免均与背板1拼装可能产生的结构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8所示,进一步地,背板1具有磁性,而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相互拼装的部件之间仅仅使用定位孔8和定位柱7仍然显得不够稳定,而利用具有磁性的背板1来吸附模具组的所有部件,能够增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安装固定性。

可选地,如图5~8所示,弹性圆锥2、甲状软骨3、环状软骨4和环甲肌5均具有磁性,背板1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同样地,所有相互拼装的模具组部件均具有磁性,同样能够增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安装固定性。并且,具有磁性的物件都分为S极和N极,故模具组中的部件方向性是唯一确定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8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环甲动脉标识9和环甲静脉标识(未标注);环甲动脉标识9和环甲静脉标识均设置于环甲膜6的上半部。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环甲膜6穿刺、切开术最关键的操作在于对环甲膜6动刀,而在环甲膜6上实施手术首先即不可以破坏环甲膜6上的环甲动脉和环甲静脉。故上述两种血管需在准确的位置明显地显示。需要强调的是,环甲动脉以及下述的所有动脉血管应尽量采用红色来标注,而静脉血管采用蓝色来标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甲状腺10、胸骨甲状肌11、皮下组织12和皮肤13;甲状腺10、胸骨甲状肌11、皮下组织12和皮肤13可拆卸连接,从内之外依次设置于环甲肌5的外侧。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由于在环甲膜6穿刺、切开术关键的穿刺、切开步骤前,需要识别的主要人体组织包括甲状腺10、胸骨甲状肌11、皮下组织12和皮肤13,故上述外围组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动脉血管标识14和静脉血管标识15;动脉血管标识14设置于甲状腺10和胸骨甲状肌11;静脉血管标识15设置于甲状腺10、胸骨甲状肌11和皮下组织12。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血管的标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准确了解环甲膜6外部的组织结构,以达到手术中避开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4、9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舌骨16、舌骨16膜、气管18和胸骨柄19;舌骨16贴合舌骨16膜,设置于甲状软骨3的上方;气管18连接于环状软骨4的下方;胸骨柄19设置于气管18的下端。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舌骨16、舌骨16膜、气管18和胸骨柄19为模具组提供了定位基准,能够大致体现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在人体头颈部和胸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细化了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进一步地,背板1设置有椎骨标识20和主要血管标识21;椎骨标识20从上向下延伸,位于背板1的中心;主要血管标识21从上向下延伸,对称设置于背板1。在该结构的演示模型中,椎骨标识20包括了颈椎和胸椎,由于环甲膜6毗邻解剖结构的某个结构基本上位于人体的第几节颈椎或者胸椎的水平位置,是相对准确的,故椎骨标识20有利于整个演示模型的生产制作,也有利于学员了解环甲膜6位于颈部的位置。而主要血管标识21则明显表示了主要的动脉和静脉的位置。其中,主要血管标识21包括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