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9054发布日期:2019-07-10 09:2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积学中实验沉积学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沉积模拟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世界上著名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沉积学的新理论得到有效验证和再现,促进了沉积学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沉积物理模拟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沉积模拟,探讨了入湖斜坡区的坡度对三角洲形成演变的控制作用和不同湖水深度下辫状河-扇三角洲的定量演变趋势,提出了湖水深度控制三角洲砂体发育形态和进积速率的新认识,系统模拟研究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沉积等,为我国沉积物理模拟技术的完善和沉积学理论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目前,沉积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多为单一水池、单一活动底型等,每期只能进行一组实验条件的实验,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缺乏不同实验条件的可对比;其二,花费大量时间,失败风险大;其三,实验废水循环利用不足,造成实验用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它包括水槽池、汇水池、物源装置桶、物源装置桶支架、活动底板、活动底板升降仪、升降仪控制杆、垂向刻度尺、抽水泵、输水管、摄像支架、坐标刻度尺、过滤网、进水口;所述的水槽池由第一分水槽池、第二分水槽池和汇水池组成;所述的汇水池设置在第一分水槽池和第二分水槽池中间;所述的汇水池前端两侧有进水口;所述的第一分水槽池和第二分水槽池的底部有可升降式活动底板;所述的可升降式活动底板由两个活动底板升降仪支撑;所述的活动底板升降仪由升降仪控制杆控制升降幅度;两个所述的物源装置桶在水槽池的同一侧;所述的抽水泵安装在两个物源装置桶之间,所述的抽水泵通过输水管与物源装置桶和汇水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槽池四周封闭,底部呈楔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物源装置桶底部为物源装置桶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槽池的一侧有两个摄像支架,所述的摄像支架与物源装置桶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槽池的物源装置桶一侧的角部有垂向刻度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分水槽池和第二分水槽池的池壁上安装有坐标刻度尺。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口安装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水槽设备中提供了两套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多组实验条件的实验对比,观察不同实验因素对沉积体的影响,效果直观,避免不同条件分期次进行单一的实验,节约大量实验时间,降低实验失败的风险;同时实验废水经过过滤网,进入汇水池,循环利用,大量节约实验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槽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槽实验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口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水槽池;1.1、第一分水槽池;1.2、第二分水槽池;2、汇水池;3、物源装置桶;4、物源装置桶支架;5、活动底板;6、活动底板升降仪;7、升降仪控制杆;8、垂向刻度尺;9、抽水泵;10、输水管;11、摄像支架;12、坐标刻度尺;13、过滤网;14、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效节水可对比的水槽模拟实验装置,它包括水槽池1、汇水池2、物源装置桶3、物源装置桶支架4、活动底板5、活动底板升降仪6、升降仪控制杆7、垂向刻度尺8、抽水泵9、输水管10、摄像支架11、坐标刻度尺12、过滤网13、进水口14。

所述的水槽池1四周封闭,底部呈楔形,所述的水槽池1由第一分水槽池1.1、第二分水槽池1.2和汇水池2组成;所述的汇水池2设置在第一分水槽池1.1和第二分水槽池1.2的中间,所述的汇水池2两侧壁的前端与水槽池1不接触,形成进水口14;所述的进水口14安装有过滤网13;所述的第一分水槽池1.1和第二分水槽池1.2的底部有可升降式活动底板5;所述的可升降式活动底板5由两个活动底板升降仪6支撑;所述的活动底板升降仪6由升降仪控制杆7控制升降幅度;两个所述的物源装置桶3在水槽池1的同一侧,所述的物源装置桶3底部为可升降式物源装置桶支架4;所述的抽水泵9安装在两个物源装置桶3之间,所述的抽水泵9通过输水管10与物源装置桶3和汇水池2连接。

所述的水槽池1的一侧有两个摄像支架11;所述的摄像支架11与物源装置桶3相对;所述的第一分水槽池1.1和第二分水槽池1.2的四个边顶部都设有坐标刻度尺12;所述的水槽池1的物源装置桶3一侧的角部有垂向刻度尺8;所述的垂向刻度尺8具有角度和高度双单位标注。

进行两组不同实验条件的实验时,首先铺设沉积区域,分别设定第一分水槽池1.1和第二分水槽池1.2的活动底板5坡度、物源装置桶支架4的高度和物源装置桶3阀门的大小;其次,水、泥和沙流出物源装置桶3,在沉积区域发生卸载、沉积或者继续搬运,携带泥、沙的实验废水流出沉积区域,经过球形过滤网13进入汇水池2,暂时储集。当物源装置桶3的实验水不足时,启动抽水泵9,通过输水管10向两个物源装置桶3供水。通过坐标刻度尺12可以随时观测沉积体边界的坐标位置以及沉积体的平面尺寸大小。调整摄像支架11的高度和角度,拍摄不同视域的典型的沉积现象或者录制典型的沉积过程。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