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995发布日期:2019-07-10 09:2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体性质测定与观察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种流体压强、体积、温度之间关系性质测定及临界现象观察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的压强(P)、体积(V)、温度(T)之间的性质关系是流体的基本性质,是计算流体热力学性质的基础数据,有了这些性质数据后,根据热力学关系可以计算流体的其它热力学性质,这些性质在化学、化工、制冷、热能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流体的物性数据,如流体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体积等性质是决定物质液化、汽化、压力容器设计等性质的基础数据,为此需要测定流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观察认识研究流体的临界性质,由于流体的这些物性数据是流体最基本的性质,因而流体的温度、压强、体积测定及临界数据测定受到重视。

流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关系的测定及临界现象观察是很多高校开设的一个实验项目,中国专利CN202599882U、CN204462050U、CN106816067A公开了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然而在该等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充设在所述玻璃管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均需要提前充设在玻璃管中,而后不能根据不同的测试需要更换其中的气体或者是难以更换其中的气体,因而,现有技术中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的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中的测试气体难以更换,而使得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通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包括:

上装置本体,内部形成有用以通过恒温循环流体的恒温腔,所述上装置本体的下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恒温腔的过孔;

密封座体,所述密封座体的上端与所述上装置本体的下端密封对接,且所述密封座体的上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过孔的下端对接,且向四周均超出所述过孔设置,自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且与所述过孔对应的位置向下贯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座体的侧部设有贯通所述通孔的横孔,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上端设置的环形挡部,所述环形挡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环形凹槽;

透明压力管,上端自所述过孔伸入至所述恒温腔中,下端呈外扩设置且伸入至所述环形凹槽,且与所述环形挡部呈间隔设置;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对接;以及,

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横孔对接。

优选地,所述上装置本体包括:

恒温座体,内部设有所述恒温腔,所述恒温座体的下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恒温腔的上过孔段;以及,

密封盖座,所述密封盖座的上端与所述恒温座体的下端密封对接,所述密封盖座上下贯设有下过孔段,所述下过孔段的上端与所述上过孔段的下端对接,以形成所述过孔。

优选地,所述环形挡部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压装置为活塞式压力产生装置。

优选地,所述透明压力管为玻璃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挡部以限定出环形凹槽,接着在所述密封座体的侧部设有横向孔,在更换透明压力管中的测试气体时,只需要通过所述换气装置通过所述横孔以对所述透明压力管中的测试气体进行更换,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更换测试气体方便,进而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一实施例在换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在加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的一实施例,所述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100包括:

上装置本体(1a和1b),内部形成有用以通过恒温循环流体的恒温腔10,所述上装置本体(1a和1b)的下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恒温腔10的过孔11;

密封座体2,所述密封座体2的上端与所述上装置本体(1a和1b)的下端密封对接,且所述密封座体2的上端开设有容纳槽20,所述容纳槽20与所述过孔11的下端对接,且向四周均超出所述过孔11设置,自所述容纳槽20的槽底且与所述过孔11对应的位置向下贯设有通孔21,所述密封座体2的侧部设有贯通所述通孔21的横孔22,所述容纳槽20的槽底设有环绕所述通孔21的上端设置的环形挡部23,所述环形挡部23与所述容纳槽20的侧壁之间限定出环形凹槽24;

透明压力管3,上端自所述过孔伸入至所述恒温腔10中,下端呈外扩设置且伸入至所述环形凹槽24,且与所述环形挡部23呈间隔设置;

加压装置4,所述加压装置4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对接;以及,

换气装置5,所述换气装置5的开口与所述横孔22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挡部23以限定出环形凹槽24,接着在所述密封座体2的侧部设有横孔22,在更换毛线管3中的测试气体时,只需要通过所述换气装置5通过所述横孔22以对所述透明压力管3中的测试气体进行更换,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的实验装置100更换测试气体方便,进而通用性强。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装置本体(1a和1b)包括:

恒温座体1a,内部设有所述恒温腔10,所述恒温座体1a的下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恒温腔10的上过孔段;以及,

密封盖座1b,所述密封盖座1b的上端与所述恒温座体1a的下端密封对接,所述密封盖座1b上下贯设有下过孔段,所述下过孔段的上端与所述上过孔段的下端对接,以形成所述过孔11。

所述环形挡部23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可以与所述容纳槽20的底部分体设置而安装于其上,也可以是一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部23与所述容纳槽20的底部一体设置。

所述透明压力管3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压力管3为玻璃管。

所述加压装置4具体构造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4为活塞式压力产生装置。

如图1所示,在换气时,通过调整加压装置4向下使得水银的最高水位低于所述横孔22,此时,环形凹槽24内里面有水银,透明压力管3与容纳槽20的侧壁之间填充满油液,此时通过换气装置5可以将透明压力管3内待测气体抽出,且可通过换气装置5将需要更换的气体充入至透明压力管3内,以进行换气。

如图2所示,在测试实验时,只需要通过加压装置4向上推压水银向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