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1963发布日期:2019-05-07 20:2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液晶电视LED背灯多采用的是LED灯珠串联使用的方式。采用LED串联方式可以实现背光的恒流控制。但是随着串联灯珠的增多,容易出现LED电压过高,超过安全规范标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大功率,传统方式通常采用多串LED灯珠串联并联混合的方式,但驱动方式却依然是单通道驱动,或者说是由单个通道控制了多串灯珠。由于LED灯珠工艺上的差异,各个灯珠串导通电流可能有差异,不能保证各个灯珠串亮度的均衡和稳定,这种差异会导致各个灯珠串发热和光衰不均,从而使平板电视背光亮度不均,甚至导致LED驱动电路和电源的失效;这种方式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且不能对部分背光加以控制,只能控制整个背光系统打开或关闭,控制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解决传统技术中的LED背光驱动方式存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及控制不够灵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包括:

DIM信号控制装置和多个LED背光驱动模块;所述多个LED背光驱动模块级联,且均与DIM信号控制装置相连;每个所述LED背光驱动模块具有多个LED控制接口,每一个LED控制接口作为一个控制通道,连接一个LED灯珠串。

作为进一步优化,该驱动装置包括3个LED背光驱动模块,每一个LED背光驱动模块具有6个控制通道。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LED背光驱动模块包括:LED背光驱动芯片、第一MOS管、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至第五电阻;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GDRV引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电感连接LED背光驱动芯片的供电电源,并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CS引脚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并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串联后与LED灯珠串的供电电压源以及LED灯珠串的正极端相连;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OVP引脚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的分压点;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驱动输出引脚作为LED控制接口,连接LED灯珠串的负极端。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DIM信号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三极管QP1、第二三极管QP3、第二MOS管QP2、第三MOS管QP4、第六至第十四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连接背光驱动控制开关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一PWM调光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PWM调光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小窗口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P3的发射极连接背光驱动控制开关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PWM调光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P3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三MOS管QP4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QP4的栅极通过第十四电阻连接小窗口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三MOS管QP4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十电阻和第三电容并联接在第二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和第三二极管并联接在第二三极管QP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十三电阻和第四电容并联接在第三MOS管QP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多个具有多控制接口的LED驱动芯片级联的形式,相比单通道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下每个通道(控制接口)控制一串灯珠,可以保证每串灯珠电流的均衡,和单通道IC驱动方式相比,确保了亮度和发热的均衡,可提高平板电视背光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能对背光加以分区控制,实现小窗口显示功能,且成本不高,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LED背光驱动装置电路图;

图2为实施例的DIM信号控制装置电路图;

图3为小窗口显示功能效果示意图;

图中,U1、U2和U3为LED背光驱动芯片,每个芯片有6个LED控制接口;Q1为第一MOS管,QP2为第二MOS管、QP4为第三MOS管,L1为电感,D1、D2、D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二极管,QP1为第一三极管,QP3为第二三极管,C1~C4为第一至第四电容,R1~R14为第一至第十四电阻;BL-ADJUST:背光驱动控制开关信号;BL-ADJ-CTL-1、BL-ADJ-CTL-2:小窗口开关控制信号;BL-ADJUST、BL-ADJ-CTL-1、BL-ADJ-CTL-2均由液晶电视主芯片产生。

LED背光驱动IC引脚释义:

VIN:芯片供电;DIM1、DIM2、DIM3:PWM调光信号;

GDRV:开关MOS管驱动信号;GND:接地端;OVP:过压保护;CS:电流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解决传统技术中的LED背光驱动方式存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以及控制不够灵活的问题。

应用于平板电视背光小窗口显示的驱动装置,包括: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DIM信号控制装置和多个LED背光驱动模块;所述多个LED背光驱动模块级联(并联),且均与DIM信号控制装置相连;每个所述LED背光驱动模块具有多个LED控制接口,每一个LED控制接口作为一个控制通道,连接一个LED灯珠串。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DIM信号控制装置和3个LED背光驱动模块,每一个LED背光驱动模块包括LED背光驱动芯片、第一MOS管、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至第五电阻R1~R5;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GDRV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MOS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通过电感L1连接LED背光驱动芯片的供电电源,并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CS引脚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并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串联后与LED灯珠串的供电电压源以及LED灯珠串的正极端相连;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OVP引脚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的分压点;所述LED背光驱动芯片的驱动输出引脚作为LED控制接口,连接LED灯珠串的负极端,每一个LED背光驱动芯片具有6个LED控制接口,从而实现6通道的LED灯珠串控制。

DIM信号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三极管QP1、第二三极管QP3、第二MOS管QP2、第三MOS管QP4、第六至第十四电阻R6~R14、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一三极管QP1发射极连接BL-ADJUST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PWM调光信号输出端DIM1;所述第一三极管QP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PWM调光信号输出端DIM2;所述第一三极管QP1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第二MOS管QP2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QP2的栅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BL-ADJ-CTL-1信号;所述第二MOS管QP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P3的发射极连接BL-ADJUST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QP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PWM调光信号输出端DIM3;所述第二三极管QP3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三MOS管QP4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QP4的栅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连接BL-ADJ-CTL-2信号;所述第三MOS管QP4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二二极管D2并联接在第一三极管QP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十电阻R10和第三电容C3并联接在第二MOS管QP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三二极管D3并联接在第二三极管QP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四电容C4并联接在第三MOS管QP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上述电路中,QP1、QP3均为NPN型三极管;QP2、QP4均为N沟道MOS管。

在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驱动装置的应用中,控制信号BL-ADJUST、BL-ADJ-CTL-1、BL-ADJ-CTL-2通过DIM信号控制装置产生DIM1控制信号、DIM2控制信号、DIM3控制信号使LED背灯驱动芯片处于工作状态,每个驱动芯片对6组LED灯串进行恒流控制,三个驱动芯片进行级联,能分别对18组LED灯串进行恒流控制。OVP脚通过实时检测采样电阻上的电压实现对LED灯串的过压保护。

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当BL-ADJUST信号、BL-ADJ-CTL-1信号、BL-ADJ-CTL-2信号同时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P1、MOS管QP2、三极管QP3、MOS管QP4均处于导通状态,DIM1信号、DIM2信号、DIM3信号同时输出高电平,此时驱动芯片U1、U2、U3所控制的LED灯串工作发光,平板电视整个屏幕处于亮屏的状态。

当BL-ADJUST信号、BL-ADJ-CTL-1信号同时输出高电平,BL-ADJ-CTL-2信号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P1、MOS管QP2均处于导通状态,而三极管QP3、MOS管QP4均处于关断状态,DIM1信号、DIM2信号同时输出高电平,DIM3信号输出低电平,此时驱动芯片U1、U2所控制的LED灯串工作发光,U3控制的LED灯串不工作,平板电视整个屏幕局部亮屏而局部暗屏的状态。

以此类推,当BL-ADJUST信号输出高电平,BL-ADJ-CTL-1信号、BL-ADJ-CTL-2同时信号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P1、处于导通状态,而MOS管QP2、三极管QP3、MOS管QP4均处于关断状态,DIM1信号输出高电平,DIM2信号、DIM3信号同时输出低电平。此时驱动芯片U1所控制的LED灯串工作发光,U2、U3控制的LED灯串不工作,平板整个屏幕呈现局部亮屏而局部暗屏的状态,如图3所示,从而实现小窗口显示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