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5509发布日期:2019-05-31 20: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芯片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以其轻薄、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广视角、色彩丰富及高亮度、低功耗、耐高低温等众多优点而被业界公认为是继液晶显示器(lcd)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柔性优势而制作出来的柔性显示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逐渐商业化。目前已有厂商制造出可弯折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但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测试及使用过程中存在弯折区域容易出现破损的问题,一方面影响了用户的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弯折性能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内具有弹性区域,通过在弹性区域内填充弹性部件,提升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改善因弯曲而导致的器件断裂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所述非弯折区域内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所述弯折区域内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像素的开口面积;在所述弯折区域内,所述第二像素的间隙处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弯折轴线方向一致的至少一个弹性区域,在各所述弹性区域内的绝缘复合膜层内具有沟槽,所述绝缘复合膜层包括平坦层和位于所述平坦层之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沟槽内填充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弹性模量。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像素呈阵列排布,分布均匀且第一像素的开口面积固定,而由于第二像素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像素的开口面积,使得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用于布置第二像素的区域面积缩小,从而保证弯折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空间设置弹性区域,而由于在各弹性区域内的绝缘复合膜层内具有沟槽,沟槽内填充有弹性部件,且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大于平坦层的弹性模量,使得弹性区域相较于弯折区域的其它部位,可弯折性能较好,从而在弯折时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改善因弯曲而导致的器件断裂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

可选地,在所述弹性区域内,所述平坦层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通孔;或,在所述弹性区域内,所述平坦层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二凹槽。

可选地,在所述弯折区域内,距离所述弯折轴线越近的所述第二像素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距离所述弯折轴线越近的所述沟槽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或,在所述弯折区域内,各所述第二像素的开口面积一致,各所述沟槽的开口面积一致。

可选地,所述弯折区域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像素的开口面积相同的第三像素,第三像素列和沟槽交替设置在第二像素列的间隙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芯片。

可选地,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所述弹性部件的材料为改性聚酰亚胺。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材料与柔性封装膜层的材料相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依次形成平坦层和像素定义层的同时,在弹性区域内的由所述平坦层和像素定义层构成的绝缘复合膜层内形成所述沟槽;

在所述沟槽内填充所述弹性部件。

可选地,在弹性区域内的由所述平坦层和像素定义层构成的绝缘复合膜层内形成所述沟槽,具体包括:

形成在所述弹性区域内具有第一凹槽的平坦层;

形成在所述弹性区域内具有第二凹槽或通孔的像素定义层。

可选地,在所述沟槽内填充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在所述像素定义层制作完成后,仅在所述沟槽内单独形成所述弹性部件;或,在形成柔性封装膜层的同时在所述沟槽内形成所述弹性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c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域像素的分布示意图;

图3a-3f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以及图3f所示,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非弯折区域100和弯折区域200,非弯折区域100内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400,弯折区域200内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二像素500,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像素400的开口面积;在弯折区域200内,第二像素500的间隙处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弯折轴线方向一致的至少一个弹性区域300,在各弹性区域300内的绝缘复合膜层310内具有沟槽311,绝缘复合膜层310包括平坦层312和位于平坦层312之上的像素定义层313;沟槽311内填充有弹性部件314,弹性部件314的弹性模量大于平坦层312的弹性模量。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像素400呈阵列排布,分布均匀且第一像素400的开口面积固定,而由于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像素400的开口面积,使得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用于布置第二像素500的区域面积缩小,从而保证弯折区域200内具有一定的空间设置弹性区域300,而由于在各弹性区域300内的绝缘复合膜层310内具有沟槽311,沟槽311内填充有弹性部件314,且弹性部件314的弹性模量大于平坦层312的弹性模量,使得弹性区域300相较于弯折区域200的其它部位,可弯折性能较好,从而在弯折时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改善因弯曲而导致的器件断裂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

具体设置时,沟槽311的结构形式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弹性区域300内,平坦层312具有第一凹槽3111,像素定义层313具有通孔3131,沟槽311包括第一凹槽3111和通孔;

方式二,在弹性区域300内,平坦层312具有第一凹槽3111,像素定义层313具有第二凹槽3132,沟槽311包括第一凹槽3111和第二凹槽3112。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通过将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设置为均小于第一的像素400的开口面积,进一步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从而使得弯折区域200内能够用于形成弹性区域300的面积增大,而弹性区域300的面积增大可以使得用于在弯折时缓冲弯折应力的区域较大,提高弹性区域300的可弯折性能,从而在弯折时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

具体设置时,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的分布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方式一:如图2a所示,在弯折区域210内,距离弯折轴线越近的第二像素510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距离弯折轴线越近的沟槽311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即弹性区域310的面积逐渐增大。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域210的第二像素510的开口面积沿靠近弯折轴线的方向依次减小,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非弯折区域110的第一像素400的开口面积固定,弯折区域210内与非弯折区域100的第一像素400相邻的第二像素510的开口面积最大,而位于弯折区域210中心位置的第二像素510的开口面积最小,相应地,弯折区域210内与非弯折区域100最接近的弹性区域310的面积最小,而位于弯折区域210中心位置的弹性区域310的面积最大,由于在弯折时,弯折区域210中心位置所承受的弯折变形最大,通过将位于弯折区域210中心位置的弹性区域310设置成面积最大,以较大限度地缓冲弯折应力,保证在弯折时弯折区域210受力均匀,提升弹性区域310的可弯折性能,进而提高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方式二:如图2b所示,在弯折区域210内,各第二像素520的开口面积一致,相邻的第二像素520之间设置弹性区域320,各沟槽311的开口面积一致。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通过将弯折区域220的第二像素520的开口面积设置成一样,并且弯折区域220的第二像素520的开口面积小于非弯折区域120的第一像素420的开口面积,相邻的弯折区域220的第二像素520之间设置同样大小的弹性区域320,弯折区域220内像素与弹性区域320间隔分布,能够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便于制备,并且能够方便控制弯折区域220的整体亮度,容易实现弯折区域220内整体亮度均匀。

为了保证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色彩连续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c所示,弯折区域200内还设有与第一像素430的开口面积相同的第三像素532,相邻的两列第二像素531之间设置弹性区域330,第三像素532列和沟槽311交替设置在第二像素531列的间隙处。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可以将相邻的两列第二像素531设置成相同颜色的像素,将每一第二像素531大致设置成第三像素532开口面积的一半,使得相邻的两列第二像素531组成区域的颜色效果可以大致相当于原有位置未设置弹性区域300时的颜色效果,从而避免因弹性区域300的设置而导致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色彩不连续,这种设置方法能够较好地保证显示效果。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不大于第一的像素400的开口面积,为保证显示亮度的均匀性,开口面积小的第二像素500应提高电流密度,进而提升亮度。但为了为避免因电流过大而导致的第二像素500烧坏,应控制弯折区域200中间位置处的像素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弯折区域200中间位置处的像素的开口面积最大减小为第一的像素400的开口面积的30%。

为了保证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亮度均匀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400和第二像素500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芯片。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二像素500的开口面积和第一的像素400的开口面积不同,通过设置不同的驱动芯片能够便于实现对不同开口面积的像素的控制,通过一驱动芯片驱动弯折区域200,控制第一的像素400的密度,进而提升亮度,保证弯折区域200的亮度相同,通过另一驱动芯片控制非弯折区域100,控制第二像素500的电流大小,保证非弯折区域100的亮度相同,不同的驱动芯片相互独立运作,以保证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色彩连续性,亮度均匀性。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平坦层31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弹性部件314的材料为改性聚酰亚胺,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中,通过在沟槽311内填充弹性部件314,且改性聚酰亚胺的弹性模量大于聚酰亚胺的弹性模量,使得弹性区域300内填充弹性部件314的沟槽315处的可弯折性能与平坦层312的可弯折性能不同。

该弹性部件314的材料可以为改性聚酰亚胺,也可以为碳纤维,还可以为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其他材料,而改性聚酰亚胺可以选择无规嵌段共缩聚聚酰亚胺、氨基化的聚酰亚胺/多壁碳纳米管(pi/mwnts)纳米复合材料、含苯并噁唑结构单元聚酰亚胺、碳化硅增强聚酰亚胺、石墨烯/聚酰亚胺等。

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的材料与柔性封装膜层的材料相同,由于柔性封装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制备平坦层312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在制备时沟槽311内无需事先进行填充,只需直接制备柔性封装层即可。

当然,平坦层312可以采用聚酰亚胺制备,还可以采用其它材质制备,在选定平坦层312的材质后,只需限定弹性部件314的弹性模量大于制备平坦层312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而提高弯折区域200的可弯折性能,进而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性能。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由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内具有弹性区域,通过在弹性区域内填充弹性部件,提升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改善因弯曲而导致的器件断裂的问题,提升产品良率,因此,具有该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可弯折性能较好,产品良率较高。

另外,如图3a-图3c、图3e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401,依次形成平坦层312和像素定义层313的同时,在弹性区域300内的由平坦层312和像素定义层312构成的绝缘复合膜层310内形成沟槽311;

步骤s402,在沟槽311内填充弹性部件314。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为了通过改变用于承载有机层205、阴极层206以及柔性封装层207的基底的特性,不同位置基底的弯折性能不同,从而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曲程度,改善因弯曲而导致的器件断裂的问题,具体过程为:首先,在一刚性衬底201上进行柔性衬底202的制作,该刚性衬底201可为平整度较好的金属板、亚克力板、玻璃等,该柔性衬底202材料可为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醚砜树脂、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纤维强化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通过在刚性衬底201上沉积上述材料以形成柔性衬底202,并在柔性衬底202上制备用于控制像素工作的薄膜晶体管电路203;然后,通过步骤s401,如图3a-图3c所示,在薄膜晶体管电路203上方制备平坦层312进行平坦化,平坦层312起到绝缘的作用,减小阳极与薄膜晶体管电路203间的干扰,接着形成阳极层204,其中,阳极层204材料可为ito(氧化铟锡),待阳极层204制备完成后进行像素定义层313的制备,并在由平坦层312和像素定义层312构成的绝缘复合膜层310内形成沟槽311,然后,通过步骤s402,在沟槽311内填充弹性部件314,最后,如图3e所示,依次形成有机层205、阴极层206以及柔性封装层207,封装完成后将刚性衬底201剥离,然后进行膜材208组装等工序,从而一个柔性可弯折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制作完成。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弹性区域300内的由平坦层312和像素定义层312构成的绝缘复合膜层310内形成沟槽311,具体包括:

形成在弹性区域300内具有第一凹槽3111的平坦层312;

形成在弹性区域300内具有第二凹槽3112或通孔的像素定义层313。

在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首先在平坦层312上制备第一凹槽3111,接着制备像素定义层312,而为了方便第二凹槽3112或通孔的制备,可在像素定义层312制备时增加一道掩模版,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固化,通过对第一凹槽3111处的曝光量的控制,形成该第二凹槽3112或通孔。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沟槽311内填充弹性部件314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在像素定义层313制作完成后,如图3d所示,仅在沟槽311内单独形成弹性部件314,通过预先填充弹性部件314,该弹性部件314材料可以为改性聚酰亚胺等物质,使得弹性区域300的可弯折性能相比平坦层312的可弯折性能较好,从而提高弯折区域200的可弯折性能,进而提高整个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性能,这种方式能够通过改变填充弹性部件314的不同而改变弹性区域300的可弯折性能;

方式二,在柔性封装膜层207的同时在沟槽311内形成弹性部件314,通过在第一凹槽3112内不预先进行其他物质的填充,而是直接进行柔性封装膜层207的形成,通过填充在沟槽311内的柔性封装膜层207的材料作为弹性部件314,这种方式的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实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