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6182发布日期:2019-05-17 20:3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集成电源管理电路(powermanagementintegratedcircuits,pmic),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主要负责识别cpu供电幅值,产生相应的短矩波,推动后级电路进行功率输出,能够用于显示设备的开关电源。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未设置缓启动功能,造成开机瞬间涌流电流过大,造成显示设备的输入vdd被拉低达到低压保护,造成屏幕无法点亮的问题。

上述的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在开机瞬间涌流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缓启动电路,其包括:

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

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启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使其导通。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端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稳压管和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稳压管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后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稳压管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还包括:

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晶体管。

可选的,前述的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后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其包括:缓启动电路;

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

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

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启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使其导通;

其中,所述缓启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集成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缓启动电路;

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

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

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启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使其导通;

其中,所述缓启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其能够连接在现有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输出启动电压/电流时,缓启动电路能够通过输入端、第一电阻以及输出端组成第一通路,将启动电压/电流作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由于缓启动电路的第一电阻的存在,启动电压/电流能够缓慢的输出给电子设备,即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缓启动,解决了启动瞬间的涌流过大的问题。进一步的缓启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在启动电压/电流对第二控制模块充电预设时间后,第二控制模块将第一控制模块启动,并使第一晶体管导通,使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晶体管以及输出端组成第二通路导通,同时将具有第一电阻的第一通路关闭,这样由于第二通路中是第一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在启动电压/电流流过之后不会存在压降,进而使电子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时,不存在启动电压的压降问题,能够起到节约功耗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缓启动电路、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缓启动电路,其包括:输入端1和输出端2、第一控制模块3、第二控制模块4;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输出端2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q1,所述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所述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接地端gnd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的启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使其导通。

具体的,缓启动电路整体可以是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预先蚀刻形成的电路结构,且缓启动电路所包含的电子元件与电路的连接,可以是在蚀刻形成电路的同时预留的连接点,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包含的电子元件连接在电路中。其中,输入端1和输出端2可以是缓启动电路预留的电连接端,可以是金属连接脚的形式、焊接端或者电连接插孔的形式。接地端gnd可以是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共用接地极,也可以是缓启动电路单独设置的用于接地的连接端。第一电阻r1需要根据使用的需要选取合适的阻值,该第一电阻r1能够使加载在输入端1的启动电压/电流缓慢的从输出端2输出,即第一通路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缓启动。第一晶体管q1是包含有控制端的晶体管,例如p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即增强型mos管,mos管的源极与输入端1连接,漏极与输出端2连接,控制端即栅极与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能够通过对第一晶体管q1控制端的控制实现第二通路的导通。第一控制模块3是用于控制第一晶体管q1导通的模块,其可以是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加载电压来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第二控制模块4需要具有一定的延时功能,即需要其能够在启动电压/电流对其充电预设时间之后,达到控制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的条件,例如第二控制模块4可以是在充电预设时间之后能够输出一定大小的电压,进而控制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综上,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的设置,能够保证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输出启动电压/电流后,首先使第一通路导通,用于缓启动电子设备,然后经预设的时间后第二控制模块4启动第一控制模块3,第一控制模块3使第一晶体管q1导通,即第二通路导通而第一通路关闭,实现无衰减的启动电压/电流为的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其能够连接在现有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输出启动电压/电流时,缓启动电路能够通过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将启动电压/电流作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由于缓启动电路的第一电阻r1的存在,启动电压/电流能够缓慢的输出给电子设备,即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缓启动,解决了启动瞬间的涌流过大的问题。进一步的缓启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在启动电压/电流对第二控制模块4充电预设时间后,第二控制模块4将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并使第一晶体管q1导通,使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导通,同时将具有第一电阻r1的第一通路关闭,这样由于第二通路中是第一晶体管q1作为开关元件,在启动电压/电流流过之后不会存在压降,进而使电子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时,不存在启动电压的压降问题,能够起到节约功耗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包括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晶体管q2可以为三极管,例如npn型三级管,这样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和接地端gnd之间,即是在第一晶体管q1和接地端gnd之间设置一个开关,当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就可以实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接地端gnd的连通,使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处于低电位,这样当第一晶体管q1选用p型mos管后,由于第一晶体管q1是连接在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1和输出端2的,即第一晶体管q1连接在输入端1的一端处于高电位,则此时第一晶体管q1可以实现导通。进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控制模块3中的第二晶体管q2的导通来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还包括第二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3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还包括第三电阻r6,所述第三电阻r6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具体的,第二电阻r3和第三电阻r6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合适的阻值,其中第三电阻r6用于保护第二晶体管q2,避免第二晶体管q2在导通时受损,第二电阻r3用于作为第一晶体管q1的保压电阻,避免在第二晶体管q2导通瞬间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的电压过小。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包括稳压管d1和第一电容c2;其中,所述稳压管d1与所述第一电容c2并联后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接地端gnd之间。

具体的,由于第二控制模块4是用于启动第一控制模块3的,以及需要第二控制模块4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才能够达到启动第一控制模块3的条件,所以第二控制模块4可以使用第一电容c2作为延时以及充电的部件使用,第一电容c2的容量大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用。而与第一电容c2并联的稳压管d1,其能够在达到一定电压值之后处于稳压状态,因此可以使用稳压管d1达到稳压时的电压,作为控制第二晶体管q2导通的控制条件。进而通过稳压管d1和第一电容c2的设置,能够实现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稳压管d1之间。

具体的,第四电阻r4是用于保护第一电容c2和稳压管d1,避免来自输入端1的启动电压/电流,由于瞬间过大而对第一电容c2和稳压管d1产生损伤。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在第二控制模块4和第一控制模块3的控制端之间设置第六电阻r5,该第六电阻r5的阻值大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后,将缓启动电路连接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则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启动电子设备时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启动电压/电流首先使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的第一通路导通,第一电阻r1实现将启动电压/电流的缓慢输出,达到缓启动效果,但是此时第一电阻r1会对启动电压造成一定的衰减。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输出启动电压/电流的同时,会给第二控制模块4中的第一电容c2进行充电,当充到一定电压后达到稳压管d1的稳压值,例如可以是1.25v,此时与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的第二晶体管q2被导通,输入端1、第二电阻r3、第二晶体管q2以及第三电阻r6形成通路,使第一晶体管q1即mos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低于源极的电压,将第一晶体管q1导通,此时第二通路导通,将第一通路关断,此时电路上几乎没有压降,即此时处于为电子设备正常供电的情况。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5,所述保护模块5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之间,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晶体管q1。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模块5包括第二电容c1和第五电阻r2;其中,所述第二电容c1与所述第五电阻r2并联后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之间。

具体的,保护模块5用于保护第一晶体管q1,避免第一晶体管q1即p型mos管的栅极的电压高于源极的电压,其具体的工作方式为:第二电容c1在启动电压/电流的作用下,第二电容c1开始充电同时电压是逐步上升的,而第二电容c1是连接在输入端1和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之间的,因此第二电容c1的存在可以避免mos管的栅极的电压高于源极的电压,对第一晶体管q1进行保护。此外,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停止供电,即屏幕断电时,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1掉电,此时第二电容c1泄放出的电荷由第五电阻r2承受,不会通过第一通路向输出端2发电。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其包括:缓启动电路;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输入端1和输出端2、第一控制模块3、第二控制模块4;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输出端2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q1,所述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所述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接地端gnd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的启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使其导通;其中,所述缓启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缓启动电路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其能够连接在现有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输出启动电压/电流时,缓启动电路能够通过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将启动电压/电流作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由于缓启动电路的第一电阻r1的存在,启动电压/电流能够缓慢的输出给电子设备,即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缓启动,解决了启动瞬间的涌流过大的问题。进一步的缓启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在启动电压/电流对第二控制模块4充电预设时间后,第二控制模块4将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并使第一晶体管q1导通,使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导通,同时将具有第一电阻r1的第一通路关闭,这样由于第二通路中是第一晶体管q1作为开关元件,在启动电压/电流流过之后不会存在压降,进而使电子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时,不存在启动电压的压降问题,能够起到节约功耗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缓启动电路;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输入端1和输出端2、第一控制模块3、第二控制模块4;所述输入端1和所述输出端2中间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q1,所述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所述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连接在所述输入端1和接地端gnd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能够在充电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的启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处于启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q1使其导通;其中,所述缓启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缓启动电路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启动电路,其能够连接在现有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的供电输出端,在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本体输出启动电压/电流时,缓启动电路能够通过输入端1、第一电阻r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一通路,将启动电压/电流作用在电子设备上,此时由于缓启动电路的第一电阻r1的存在,启动电压/电流能够缓慢的输出给电子设备,即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缓启动,解决了启动瞬间的涌流过大的问题。进一步的缓启动电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在启动电压/电流对第二控制模块4充电预设时间后,第二控制模块4将第一控制模块3启动,并使第一晶体管q1导通,使缓启动电路的输入端1、第一晶体管q1以及输出端2组成第二通路导通,同时将具有第一电阻r1的第一通路关闭,这样由于第二通路中是第一晶体管q1作为开关元件,在启动电压/电流流过之后不会存在压降,进而使电子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时,不存在启动电压的压降问题,能够起到节约功耗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