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25206发布日期:2019-11-26 02: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与技术的发展,防伪技术已经从传统的银行、海关、税务、金融、公安等部门制作的护照、证件、货币、票证和有价证券的使用场合逐渐转向民用,并在烟酒、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服装、光盘以及农药、化肥、汽车零部件、日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防伪标签是一门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包装印刷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技术。防伪技术多种多样,如激光全息技术、水印技术、电码技术、数字编码、条形码、二维码以及rfid等。要能够达到防伪的目的,防伪标签必须同时具备不可复制、不可重复使用以及不可揭离的特点。三维立体图形防伪标签具有信息复杂度高且不可复制的优点。传统的三维立体图形防伪标签制作工艺条件苛刻,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材上设定防伪区,在所述防伪区上放置丝网;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混合,将所述镭射颗粒与粘结液的混合液倾倒在丝网上;用刮板将所述镭射颗粒和所述粘结液的混合液沿所述丝网刮涂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粘结液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固化,形成粘结层;其中,所述镭射颗粒嵌在所述粘结层上,所述粘结层为透明色,且所述镭射颗粒与所述防伪区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在防伪区放置丝网的步骤之前,在所述防伪区印刷油墨,所述油墨颜色与所述基材颜色不同,所述镭射颗粒与所述油墨和所述防伪区叠加之后的颜色不同,且所述粘结层为透明涂层。

优选地,在所述防伪区印刷所述油墨之前,在所述防伪区上涂布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固化。

优选地,在所述粘结液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固化,形成粘结层的步骤之后,通过热敷或冷敷的方式在所述基材表面覆膜,形成透明覆膜层。

优选地,覆膜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层、邻苯基苯酚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基材为铜版纸、易碎纸、合成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层为水胶层、油胶层、不干胶层、uv胶水层、光油层中的一种;所述镭射颗粒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邻苯基苯酚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通过胶辊涂布在所述防伪区上,所述胶辊的线数为300~500线。

优选地,所述丝网为20~200目。

优选地,所述丝网与所述基材表面距离为0.5~2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在基材放置丝网,并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使用刮涂的方法将粘结层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刮涂挤压在基材上,再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从而形成防伪标签,该制作方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并且操作简单。其中粘结层用于固定镭射颗粒并防止镭射颗粒脱落,在形成防伪标签上,镭射颗粒粘附并嵌在防伪区的粘结层上,且镭射颗粒不重叠,其中粘结层上的镭射颗粒具有完全随机的特性,形成随机防伪图案具有三维立体特征,并且呈现四维感光特性,增强了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基材上设定防伪区,在防伪区上放置丝网,丝网可以选择25目~200目,基材材料可以是铜版纸、易碎纸、合成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混合,将镭射颗粒与粘结液的混合液倾倒在丝网上,其中,粘结液为透明,镭射颗粒的形状不限,大小为0.1~5mm,镭射颗粒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应当理解,镭射颗粒与粘结层混合的步骤可以在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刮涂至基材之前的任意步骤,其操作顺序不限;用刮板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沿丝网刮涂在基材上;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形成防伪标签。其中,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粘结层为透明色以将镭射颗粒的颜色能够呈现出来,且所述镭射颗粒与所述防伪区的颜色不同,防伪区作为底色层。应当理解的是,防伪区的颜色与基材上除防伪区之外的其他区域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形成的防伪标签上,镭射颗粒能够均匀的粘附并嵌在防伪区的粘结层上,且随机镭射颗粒不重叠,形成随机防伪图案,其中粘结层上的镭射颗粒具有完全随机的特性,形成的防伪标签具有三维立体特征,并且呈现四维感光特性,增强了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颜色与防伪区和粘结层叠加后的颜色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丝网印版的目数调整粘结层的厚度,丝网的目数越大,由丝网漏下的粘结液和镭射颗粒混合液的量越小,粘结层的厚度就越薄,粘结层厚度可以是0.01~1mm,根据粘结层的厚度选择合适的丝网印版。将粘结层和镭射颗粒均匀搅拌形成混合液,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倒入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用刮板在丝网印版上对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刮板朝丝网印版的另一端移动。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在移动过程中被刮板从网孔中挤出到基材的防伪区,形成随机镭射颗粒图案,在经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随机镭射颗粒嵌入在粘结层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区可以是设定在整个基材区域上,也可以是基材的其中一块区域,在本发明中防伪区域的形式不限,若防伪区为基材的一块区域,则防伪区应当与基材的其他区域区分开,如防伪区的颜色与基材的其他区域颜色不同;或者防伪区与基材其他区域颜色相同,则防伪区域基材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边界,边界的颜色与基材其他区域颜色不同,边界可以是线框边界或其他各种形式的边界,边界的形式不限,只需能够区分其他区域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粘结层上喷洒的随机镭射颗粒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两种以上形状的组合,在其他实施例中,镭射颗粒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邻苯基苯酚中的一种。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粘结层可以是水胶、油胶、不干胶、uv胶水、光油等,优选固化速度块的uv胶水,粘结层覆盖防伪区,且分布均匀。

根据上述实施例,基材的表面具有一个防伪区域,在防伪区域放置丝网,并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使用刮板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刮涂挤压在防伪区,并固化粘结液形成粘结层,使得刮涂后的随机镭射颗粒能够均匀的粘附并嵌在防伪区的粘结层上,且随机镭射颗粒不重叠,形成随机防伪图案,其中粘结层上的镭射颗粒具有完全随机的特性,形成的防伪标签具有三维立体特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基材设定的防伪区印刷油墨,然后在印刷了油墨的基材上放置丝网,并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用刮板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沿丝网刮涂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挤压在印刷有油墨的基材上,然后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并且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形成具有随机镭射颗粒图文的防伪标签。其中粘结层为透明,以透过粘结层呈现油墨的颜色,其中,镭射颗粒与油墨和防伪区叠加之后的颜色不同,油墨的颜色与基材的颜色不同,使油墨层的与基材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边界,便于识别。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油墨层为不透明,基材以及防伪区的颜色可以是任意颜色,油墨层为底色层;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和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和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并且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基材颜色不同,便于区别印刷油墨层的防伪区和其他区域,便于识别。油墨的颜色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其他色彩,油墨的印刷方式可以是数码印刷、碳带印刷、喷码印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标签的扫描识别还需包括条码区,条码区为采用印刷工艺直接印刷在基材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或可存储信息并能被终端sdk识别的其他图形标识码,位于防伪区之外。通过快速成像设备及图形算法,提取出防伪区位置、形状、方向、间距、高低、颜色、粉块亮暗、区域等特征,存储到云端;消费者扫码时,通过识别程序的视频、扫码,将手机摄像头捕获的图像上传云端,由云端ai算法比对特征即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条码区与油墨区同时印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基材设定的防伪区涂布第二涂层,并将涂布有第二涂层的基材通过烘道,通过热固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第二涂层固化,第二涂层可以是水胶层、油胶层、不干胶层、uv胶水层、或光油层。应当理解,第二涂层的固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材料进行选择,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涂布有第二涂层的基材上印刷油墨,然后在印刷了油墨的基材上放置丝网,并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用刮板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沿丝网刮涂将镭射颗粒和第一液的混合液挤压在印刷有油墨的基材上,然后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粘结层覆盖在油墨上,并且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形成具有随机镭射颗粒图文的防伪标签。在印刷油墨之前,在防伪区涂布第二涂层,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表面处理,防止印刷时基材上的油墨脱落,从而增强油墨的附着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第二涂层为半透明,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并且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基材颜色不同,便于区别印刷油墨层的防伪区和其他区域,便于识别。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不透明,则第二涂层为任意颜色。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基材设定的防伪区涂布第二涂层,并将涂布有第二涂层的基材通过烘道,通过热固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第二涂层固化,在涂布有第二涂层的基材上印刷油墨,然后在印刷了油墨的基材上放置丝网,并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倒在丝网上,用刮板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沿丝网刮涂将镭射颗粒和粘结液的混合液挤压在印刷有油墨的基材上,然后将印刷有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基材进过烘道,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并且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再在粘结层和镭射颗粒的上方进行覆膜,形成覆膜层,其中该覆膜层为透明膜,以露出随机镭射颗粒和油墨层,通过上述步骤形成具有随机镭射颗粒图文的防伪标签。应当理解,粘结层和第二涂层的固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材料进行选择,如粘结层或第二涂层为水溶性或热熔性时可以使用热固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基材表面覆膜,在镭射颗粒外面覆膜主要用于保护镭射颗粒不脱落,并且保护标签防刮防水,从而提高防伪标签的寿命,并且提高了标签的美观性。其中,覆膜采用冷敷、热敷或粘合的方式,覆膜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邻苯基苯酚(o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等,优选地,覆膜层选用tpu薄膜,其为环保材料且具有高张力、强韧、耐老化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即镭射颗粒可以为任意形状,多种形状组合增强防伪标签的复杂性,与镭射颗粒的三维特性结合,增强防伪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三种,且1~5cm2范围内,镭射颗粒数量大于等于35小于等于120,镭射颗粒均匀分布在防伪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表面具有镭射特征,镭射特征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四维感光特性,增强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表面具有镭射特征,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可选地,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有三种,均匀分布在防伪区,形成随机图文。可选地,镭射颗粒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不干胶基材,镭射颗粒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可选地,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有三种,均匀分布在防伪区,形成随机图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温度为25℃±5、湿度50%rh±10的环境下,将基材防止在印刷生产线上,生产线的移动速度为50m/min~80m/min,低于该速度范围会导致印刷速率低,高于该速度导致印刷品质量不佳,基材上着墨不够,进而导致成品率下降。在包含防伪区的基材上涂布透明第二涂层,第二涂层的厚度可通过调整胶辊线数来调整,可选地,涂布使用300线~500线胶辊,确保涂布的厚度合适,再将第二涂层通过30m~50m烘道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固化,热固化温度为80~130℃,固化时间为30~60s,紫外固化波长为200~400nm,固化时间为2~3s。再在第二涂层上通过数码印刷、碳带印刷或喷码印刷黑色油墨。应当理解,第二涂层的固化方式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如第二涂层为水溶性或热熔性时可以使用热固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混合,粘结液的粘度为100~30000cps,在油墨层上放置丝网版,丝网版上具有多块具有通孔的丝网,丝网与基材之间具有距离0.5~2mm,如1.5mm,防止基材上的粘结液粘连在丝网上,及放置丝网网孔变形过大影响粘结层的厚度。基材上放置丝网(25~200目,30~200mm),将透明粘结液(胶水)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倒入丝网,用刮板对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施压,并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透过丝网挤压进入防伪区,粘结液和镭射颗粒须覆盖防伪区,且分布均匀,使得喷涂后的随机镭射颗粒能均匀粘附在防伪区内;胶水需尽可能少,以确保覆膜后不溢出防伪区,也可节省用量,降低成本。通过调整丝网的目数使镭射颗粒(亮片)和粘结层刮涂到基材表面,镭射颗粒与粘结液的混合液粘附在防伪区,控制刮涂混合液的流量,确保约80%以上的镭射颗粒不层叠,同时减少镭射颗粒用量,减低成本。还通过控制随机镭射颗粒与胶水的混合比例控制单位体积内的随机镭射颗粒数量。在一个实施例中,1~5cm2范围内,镭射颗粒数量大于等于35小于等于120,镭射颗粒数量太少则导致程序识别不出。并且随机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三种以上,随机镭射颗粒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不重叠,均匀分布在涂有黑色油墨的防伪区。

再将标签经过烘道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粘结层的固化方式可以采用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粘结层的固化方式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如粘结层为水溶性或热熔性时可以使用热固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粘结层固化之后在随机镭射颗粒的上方覆透明膜,以保护标签,最后进行模切工序。其中,覆膜采用冷敷、热敷或粘合的方式,使用冷敷方式时,覆膜材料选用带胶的上光膜或透明不干胶;热敷时,覆膜材料选用预涂膜或tpu膜,热敷温度在80~135℃。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制作方法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通过在粘结液中混合镭射颗粒,在将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通过丝网刮涂挤压在基材的防伪区,再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并且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实现镭射颗粒的随机性,实现三维立体防伪,随机镭射颗粒的表面还具有镭射特征,在光线下呈现四维变化特性,两种特性结合增强标签的防伪效果,并且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另外,标签的背胶粘性和适用性较强,贴于产品上之后不可转移,具有转移及损毁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防伪标签包括基材、粘结层、以及随机镭射颗粒。基材上设定有防伪区,防伪区用于区别于基材的其他区域;粘结层位于防伪区上;随机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粘结层用于将镭射颗粒固定在防伪区,应当理解,粘结层为透明色,以将镭射颗粒的颜色能够呈现出来,且所述镭射颗粒与所述防伪区的颜色不同,防伪区作为底色层。应当理解的是,防伪区的颜色与基材上除防伪区之外的其他区域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随机镭射颗粒位于粘结层上,随机镭射颗粒可以是多种不同形状随机散落在防伪区,也可以是同种形状镭射颗粒随机散落在防伪区,在粘结层上嵌有多种不同形状随机散落的随机镭射颗粒,使标签具有唯一性,增强标签的防伪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基材上设定的防伪区、粘结层、嵌在粘结层上的随机镭射颗粒、粘结层和防伪区之间具有油墨层,且粘结层为透明以露出油墨层的颜色,其中,镭射颗粒与油墨和防伪区叠加之后的颜色不同,油墨的颜色与基材的颜色不同。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油墨层为不透明,基材以及防伪区的颜色可以是任意颜色,油墨层为底色层;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和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和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并且油墨层与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基材颜色不同,便于区别印刷油墨层的防伪区和其他区域,便于识别。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基材上设定的防伪区、粘结层、嵌在粘结层上的随机镭射颗粒、粘结层和防伪区之间的油墨层、防伪区和油墨层之间的第二涂层,第二涂层用于增强油墨在基材上的附着力,防止油墨在基材上散落。可选地,第二涂层为透明涂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涂层还可以是其他颜色,当第二涂层为其他颜色时,油墨可以为黑色或透明。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标签的扫描识别还需包括条码区,条码区为采用印刷工艺直接印刷在基材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或可存储信息并能被终端sdk识别的其他图形标识码,位于防伪区之外。通过快速成像设备及图形算法,提取出防伪区位置、形状、方向、间距、高低、颜色、粉块亮暗、区域等特征,存储到云端;消费者扫码时,通过识别程序的视频、扫码,将手机摄像头捕获的图像上传云端,由云端ai算法比对特征即可。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条码区与油墨区同时印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伪标签包括基材、基材上设有防伪区,防伪区上涂布有第二涂层,第二涂层上印刷有油墨层,油墨层上方印刷嵌有随机镭射颗粒的粘结层,在粘结层和随机镭射颗粒上方,设有与基材、粘结层、随机镭射颗粒连接的覆膜层。覆膜层覆盖在随机镭射颗粒的上方并与基材、粘结层、随机镭射颗粒粘结,进一步稳固随机镭射颗粒的位置,保护随机镭射颗粒不散落,并保护标签,防刮伤、防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半透明,第二涂层为半透明,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作为底色,并且镭射颗粒的颜色与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不同,并且油墨层、第二涂层以及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基材颜色不同,便于区别印刷油墨层的防伪区和其他区域,便于识别。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层为不透明,则第二涂层为任意颜色。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随机镭射颗粒表面具有镭射特征。镭射特征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四维特性,增强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随机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随机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即镭射颗粒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多种形状组合增强防伪标签的复杂性,与镭射颗粒的三维特性结合,增强防伪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三种,镭射颗粒形状越多,镭射图案越复杂,防伪性能越好。且在1~5cm2范围内,镭射颗粒数量大于等于35小于等于120,镭射颗粒均匀分布在防伪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镭射颗粒的表面具有镭射特征,镭射颗粒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可选地,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有三种,均匀分布在防伪区,形成随机图文。可选地,镭射颗粒为表面具有镭射特征的不干胶基材,镭射颗粒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线条状、六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可选地,镭射颗粒的形状至少有三种,均匀分布在防伪区,形成随机图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基材上设定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上设置粘结层,粘结层上嵌有镭射颗粒,其中第一区域、粘结层、以及镭射颗粒形成防伪标签防伪区。该防伪标签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镭射颗粒的颜色不同,且与基材上除第一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颜色不同,确保防伪标签能够识别。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基材上设定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上设置油墨层,油墨层上设置粘结层,粘结层上嵌有镭射颗粒,粘结层为透明,其中第一区域、油墨层、粘结层、以及镭射颗粒形成防伪标签防伪区。该防伪标签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镭射颗粒的颜色不同,且与基材上除第一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颜色不同,确保防伪标签能够识别。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基材上设定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上设置第二涂层、第二涂层上设置油墨层,油墨层上设置粘结层,粘结层上嵌有镭射颗粒,粘结层为透明,其中第一区域、第二涂层、油墨层、粘结层、以及镭射颗粒形成防伪标签防伪区。该防伪标签防伪区叠加后的颜色与镭射颗粒的颜色不同,且与基材上除第一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颜色不同,确保防伪标签能够识别。

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在基材上印刷粘结液和镭射颗粒的混合液,并固化粘结层,粘结层固化后随机镭射颗粒嵌在粘结层上,随机镭射颗粒的完全随机性导致标签图形复杂、随机且具有三维特性,并具有镭射颗粒的四维特性,增强防伪效;另外,该标签还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并容易制成任意大小的标签,不仅可以用于标的物的关键位置防伪保护,还可用于包装防伪,因此在防伪技术领域具有广泛潜在应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