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7666发布日期:2020-03-31 10: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子装置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屏幕窄边框设计的发展。目前市面上的窄边框设计基本先将覆晶薄膜(cof,chiponfilm)绑定到显示屏上,然后再与柔性印制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进行绑定。

然而这样设置的绑定制程工艺难度增大,需要多道绑定制程工艺,例如:增加覆晶薄膜相应的模切工艺,异方性导电胶的贴覆,以及对应的冲切、溢胶、缺胶和压合偏位等制程不良。同时,由于工艺制程的增加也增加了设备与材料的投放,例如:异方性导电胶材的投入和各种绑定设备。

因此,现有的显示面板技术中,还存在着显示面板采用先将覆晶薄膜绑定到显示屏上,然后再与柔性印制电路板进行绑定的制程工艺比较复杂,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设备与材料的投放量较大且生产周期较长影响产能的问题,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显示面板采用先将覆晶薄膜绑定到显示屏上,然后再与柔性印制电路板进行绑定的制程工艺比较复杂,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设备与材料的投放量较大且生产周期较长影响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柔性印制电路板和覆晶薄膜,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包含: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板,所述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分为: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相同设置。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包括: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包括:第四信号输出端;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覆晶薄膜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覆晶薄膜包括:第四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四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信号输入端。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柔性印制电路板与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覆晶薄膜一体成型;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柔性印制电路板与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上的覆晶薄膜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设置有:铜箔层、覆盖膜和胶层。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柔性印制电路板的覆盖膜采用聚酰亚胺薄膜或是聚酯薄膜;所述胶层采用丙烯酸酯或是环氧树脂。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所述铜箔层为单层板、双层板或是多层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提供显示面板和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

s20,将掩膜板设置在整个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的上方,再采用黄光对整个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出柔性印制电路板电路和覆晶薄膜电路,以形成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

s30,对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进行表面处理;

s40,分别将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端和源极驱动端。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步骤“s10”中所述掩膜板为半色调掩膜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黄光制程将覆晶薄膜与柔性印制电路板一起设置在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上,替代了原来覆晶薄膜与柔性印制电路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的技术方案,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安装工艺,且缩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技术;

2.其次,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分为: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相同设置,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端和源极驱动端电性连接,节省了制作工艺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具体参阅图1-图4。

现有的显示面板技术中,柔性印制电路板与覆晶薄膜通常是分开设置的,但这样设置有两个缺点:其一是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设备和制作工艺;其二是不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因此,本申请特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显示面板1和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板2(图中未示出),所述显示面板1与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2上设置有:柔性印制电路板和覆晶薄膜,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2包含: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板,所述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2分为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21,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对应的栅极驱动端和源极驱动端,且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和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21相同设置。

进一步地,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21上设置有第一柔性印制电路板211和第一覆晶薄膜212,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21上设置有:第二信号输入端213和第二信号输出端214;所述一体式源极驱动集成电路板21上的第一柔性印制电路板211包括:第四信号输出端2111;所述一体式栅极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的第一覆晶薄膜212包括:第四信号输入端2121,所述第四信号输出端2111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信号输入端2121。

进一步地,参阅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印制电路板221和第二覆晶薄膜222,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端223和第一信号输出端224;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的第二柔性印制电路板221包括:第三信号输出端2211;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的第二覆晶薄膜222包括:第三信号输入端2221;所述第三信号输出端2211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信号输入端2221。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22上的第二柔性印制电路板221和第二覆晶薄膜222是采用黄光工艺一体成型的,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21上的第一柔性印制电路板211和第一覆晶薄膜212是采用黄光工艺一体成型的。

进一步地,参阅图4,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的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覆盖膜21a、铝板21b、基板21c、铜箔层21d、胶层21e、金属连接线21g以及第二覆盖膜21f;

所述覆盖膜采用聚酰亚胺薄膜或是聚酯薄膜,所述覆盖膜分为:第一覆盖膜21a和第二覆盖膜21f,所述第一覆盖膜21a设置在所述铝板21b背离所述基板21c的一侧,所述第二覆盖膜21f设置在所述胶层21e背离所述铜箔层21d的一侧;

所述铝板21b既便于散热又能起到导电的作用;

所述基板21c用于固定及覆盖各个膜层;

所述铜箔层21d用于绘制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和覆晶薄膜的图案,以实现各种所述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的功能;

所述胶层21e采用丙烯酸或是环氧树脂;

所述金属连接线21g贯穿所述铝板21b、所述基板21c、所述铜箔层21d、所述胶层21e、所述金属连接线21g以及所述第二覆盖膜21f,与所述第一覆盖膜21a相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铜箔层21d为单层板。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铜箔层21d为双层板。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铜箔层21d还可以为多层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0,提供显示面板和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s20,将掩膜板设置在整个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的上方,再采用黄光对整个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板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出柔性印制电路板电路和覆晶薄膜电路,以形成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s30,对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进行表面处理;s40,分别将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端和源极驱动端。其中,步骤“s10”中所述掩膜板为半色调掩膜板。

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黄光制程将覆晶薄膜与柔性印制电路板一起设置在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上,替代了原来覆晶薄膜与柔性印制电路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的技术方案,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安装工艺,且缩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技术;其次,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式柔性印制电路板分为: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和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所述一体式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与所述一体式源驱动集成电路板相同设置,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端和源极驱动端电性连接,节省了制作工艺和成本。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