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8265发布日期:2019-12-13 17: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标识领域,涉及一种多层立体发光标识,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亮化、公园景点、标志性地标等制作立体发光标识是城市发展趋势,发光标识不仅能美化城市,还能在夜间照亮周围环境。现有技术主要是以单层发光立标、发光字为主要标识,但是单层发光立标受城市规划、地域和高度限制不能广泛推广;发光字主要是以冲孔字和亚克力平板字或吸塑字为主,但受气候、字体厚度、立体效果的限制,很多标志性的地域标志也不能推广;且现有技术中的发光字大多是正面发光,如果光的亮度过高或走近发光标识会产生刺眼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产生了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以达到侧面发光且多层发光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包括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包括一面设有凹槽且透光的字样底板、固设于字样底板凹槽内的发光源、固设于字样底板两侧与字样底板形状相同且不透光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宽度小于字样底板的宽度;所述发光体至少设有两层,且相邻两层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发光体之间通过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部件将发光体连接在一起,所述发光源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还包括和字样底板形状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和发光体有两种组装方式:

a:任意相邻两层支架之间设有一层发光体,且最外层为支架;

b:任意相邻两层支架之间设有多层发光体,且最外层为支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用于连接非终端支架和发光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用于连接终端支架和发光体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并生成间距的第一套筒、固设于第一套筒一端内壁上的第一螺套和固设于第一套筒另一端用于连接字样底板和挡板的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支撑并生成间距的第二套筒和固设于第二套筒两端内壁上的第二螺套;所述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的内螺纹与螺栓的螺杆外螺纹相配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两端外壁上设有贯通的焊接孔,所述第一螺套、第二螺套分别通过焊接孔焊接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螺栓的头部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通过焊接孔焊接于第一套筒的内壁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发光体和发光体之间、发光体和支架之间等距离间隔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所述发光体和支架的下端固设有底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挡板通过胶水粘贴在字样底板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种限定:所述发光源为防水led灯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透光字样底板内部设有发光源,字样底板的两侧有不透光挡板,不透光挡板将正面发出的光遮挡住,使光只能从字样底板的侧面发出,又因为挡板略小于字样底板,正面发出的光只有一个轮廓,因此人们不会因光线太强而有刺眼的感觉,发光体设有多层,可将不同层上安装有不同颜色的发光源,使发光标识更加具有层次美感;

(2)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发光体设于两个支架里侧,发光体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使发光体能固定稳定,层次分明,且底部设有底座,使发光标识能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外壁上设有焊接孔,第一螺套、第二螺套和螺栓通过焊接孔焊接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壁上,使外部没有焊接点,连接部件的外部更加光滑美观,且有利于保证同轴度,使发光字更加平整,不扭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侧面发光不伤眼,多层立体发光富有层次美感,适用于所有发光标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3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件3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光体,11-字样底板,12-挡板,2-支架,3-连接部件,31-第一连接件,311-第一套筒,312-第一螺套,313-螺栓,32-第二连接件,321-第二套筒,322-第二螺套,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为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

本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包括发光体1,所述发光体1包括一面设有凹槽且透光的字样底板11、固设于字样底板11凹槽内的发光源、固设于字样底板11两侧与字样底板11形状相同且不透光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的宽度略小于字样底板11的宽度,使发光标识的正面露出字样的轮廓;所述字样底板11设有凹槽的一侧用挡板12将其盖住,所述字样底板11两侧的挡板12关于字样底板11对称设置,所述挡板12为不锈钢材质,且通过胶水粘贴在字样底板11上;所述字样底板11为亚克力材质,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字型,所述挡板12切割成和字样底板11相同的字型,所述字样底板11和挡板12上设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发光源为防水led灯带,所述字样底板11上设有出线口,所述防水led灯带的导线穿过出线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所述发光体1根据需要至少设有两层,且相邻两层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发光体1之间通过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部件3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件3包括用于连接非终端支架2和发光体1的第一连接件31和用于连接终端支架2和发光体1的第二连接件32。

所述第一连接件31包括用于支撑并生成间距的第一套筒311、固设于第一套筒311一端内壁上的第一螺套312和固设于第一套筒311另一端用于连接字样底板11和挡板12的螺栓313;所述第一套筒311的两端外壁上设有贯通的焊接孔,所述螺栓313的头部插接于第一套筒311内,通过焊接孔焊接于第一套筒311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套312的外壁与第一套筒311的内壁相配合,且通过第一套筒311上的焊接孔焊接于第一套筒311另一端的内壁上,因第一连接件31是首尾相连组合,所以第一螺套312的内螺纹用于和下一个第一连接件31上的螺栓313的螺杆相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件32包括用于支撑并生成间距的第二套筒321和固设于第二套筒321两端内壁上的第二螺套322;所述第二套筒321的两端外壁上设有贯通的焊接孔,所述第二螺套322的外壁与第二套筒321的内壁相配合,且通过第二套筒321上的焊接孔焊接于第二套筒321两端的内壁上。

所述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还包括和字样底板11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的支架2,所述发光体1和支架2的下端固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下端为平面,适于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支架2和发光体1有两种组装方式,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为:当字体较大时(如图3),任意相邻两层支架2之间设有一层发光体1,且最外层为支架2,即支架2和发光体1间隔设置,最外一层是支架2。本实施例以两层发光体1为例,组装时将第一连接件31放在支架2的安装孔上,用单独的螺栓穿过安装孔,与第一连接件31上的第一螺套312的内螺纹配合,实现紧固,然后在设有螺栓313的一端安装发光体1,用螺栓313将发光体1上的字样底板11和挡板12连接起来,再与第一连接件31上的第一螺套312连接,然后连接支架2,以此类推,将发光体1和支架2依次连接到一起,最后一层的发光体1和支架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接,第二连接件32的第二螺套322与前一层的第一连接件31的螺栓313连接,另一端的第二螺套322与终端最外侧的支架2通过单独的螺栓固定到一起,实现多层发光体1和支架2的固定。

实施例2多层立体侧发光标识

本实施例的其他组成部分与实施例1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和发光体1的组装方式,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为:当字体较小时(如图4),任意相邻两层支架2之间设有多层发光体1,且最外层为支架2。本实施例以两层发光体1为例,组装时将第一连接件31放在支架2的安装孔上,用单独的螺栓穿过安装孔,与第一连接件31上的第一螺套312的内螺纹配合,实现紧固,然后在设有螺栓313的一端安装发光体1,用螺栓313将发光体1上的字样底板11和挡板12连接起来,再与第一连接件31上的第一螺套312连接,然后连接发光体2,以此类推,再连接下一层发光体1,将发光体1依次连接起来后,最后一层的发光体1和支架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接,第二连接件32的第二螺套322与前一层的第一连接件31的螺栓313连接,另一端的第二螺套322与终端最外侧的支架2通过单独的螺栓固定到一起,实现多层发光体1和支架2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