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5162发布日期:2020-04-10 16: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教育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



背景技术:

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作为教学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培训教学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投影仪技术等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大部分远程教育装置不存在对工厂进行双向实时教学,通过现有的教学方式难以更深入的教学。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将车间的情况通过远程直接传送到教室,课堂结合车间情况进行教学、车间情况与课堂进行互动的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通过收集模块一配合显示模块和收集模块二配合输出模块,完成车间与教室的信息交换,从而可以实现课堂结合车间情况进行教学、车间情况与课堂进行互动的教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触控屏,所述边框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模块二,所述边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音响,所述边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笔架,所述笔架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触控笔,所述边框的背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支架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和轴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

所述触控屏包括控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一、显示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二。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笔架的正面开设有笔槽,且笔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夹笔橡胶块,所述触控笔活动连接在笔槽和夹笔橡胶块的内壁,所述笔槽的内壁开设有缺口。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与限位环的内壁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和收集模块二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模块与显示模块双相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发射模块二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信号发射模块一,且信号发射模块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收集模块一,所述收集模块一用于收集车间画面和音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一为车间内的2g/3g/4g/5g、wi-fi等信号发射设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为触控屏中的2g/3g/4g/5g、wi-fi等信号接收设备。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二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信号接收模块二,且信号接收模块二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执行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二为触控屏中的2g/3g/4g/5g、wi-fi等信号发射设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二为车间内的2g/3g/4g/5g、wi-fi等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执行模块为车间加工设备,所述输出模块为车间内的显示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为触控显示屏,且显示模块固定连接在边框的内壁,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用于处理信息和下达控制指令。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模块二为摄像头和话筒,用于传递教室内的音频和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模块一配合显示模块和收集模块二配合输出模块,完成车间与教室的信息交换,从而可以实现课堂结合车间情况进行教学、车间情况与课堂进行互动的教学的目的;

2、通过转动边框,使得边框通过铰接座带动支架转动,支架通过连接块配合轴承,使得支架便于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便于转动边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结构俯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拓扑图。

附图标记为:1、边框;2、触控屏;21、控制模块;22、信号接收模块一;23、显示模块;24、信号发射模块一;25、收集模块一;26、信号发射模块二;27、信号接收模块二;28、执行模块;29、输出模块;3、收集模块二;4、音响;5、笔架;6、触控笔;7、支架;8、连接块;9、轴承;10、连接杆;11、限位环;12、限位柱;13、底座;14、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4所示的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包括边框1,所述边框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触控屏2,所述边框1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模块二3,所述边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音响4,所述边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笔架5,所述笔架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触控笔6,所述边框1的背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14,所述铰接座14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9,所述支架7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1,所述限位环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和轴承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3;

所述笔架5的正面开设有笔槽,且笔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夹笔橡胶块,所述触控笔6活动连接在笔槽和夹笔橡胶块的内壁,所述笔槽的内壁开设有缺口;

所述限位柱1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与限位环11的内壁活动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触控屏2内部的显示模块23可以进行图像显示配合音响4可以进行语音传输,通过转动边框1,使得边框1通过铰接座14带动支架7转动,支架7通过连接块8配合轴承9,使得支架7便于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便于转动边框1的目的,当支架7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杆10转动,连接杆10通过限位环11在限位柱12表面的限位槽内转动,从而对支架7的转动进行限定,防止发生支架7倾斜导致边框1掉落的情况,且限位柱12固定连接在限位柱12的顶部,从而使得通过限位柱12配合限位环11和支架7对边框1进行固定,使得边框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支架7的顶部,通过铰接座14与支架7铰接,从而可以实现调节边框1角度的目的。

根据图5-6所示的一种教学、生产双向实时通联远程教育装置,所述触控屏2包括控制模块21、信号接收模块一22、显示模块23、和信号发射模块二26;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22和收集模块二3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模块21与显示模块23双相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1的输出端与信号发射模块二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信号发射模块一24,且信号发射模块一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收集模块一25,所述收集模块一25用于收集车间画面和音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一24为车间内的2g/3g/4g/5g、wi-fi等信号发射设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一22为触控屏2中的2g/3g/4g/5g、wi-fi等信号接收设备;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二2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信号接收模块二27,且信号接收模块二2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执行模块28和输出模块29,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二26为触控屏2中的2g/3g/4g/5g、wi-fi等信号发射设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二27为车间内的2g/3g/4g/5g、wi-fi等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执行模块28为车间加工设备,所述输出模块29为车间内的显示屏;

所述显示模块23为触控显示屏,且显示模块23固定连接在边框1的内壁,所述控制模块21为单片机,用于处理信息和下达控制指令;

所述收集模块二3为摄像头和话筒,用于传递教室内的音频和影像。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收集模块一25将车间内的画面和音频通过信号发射模块一24传递至网络,通过信号接收模块一22从网络上接收画面和音频,并将画面和音频传递至控制模块21,使得控制模块21将画面和音频通过显示模块23和音响4展示出来,通过收集模块二3收集教室的画面和音频并传递至控制模块21,且显示模块23将控制指令传递至控制模块21,使得控制模块21将画面、音频和控制指令通过信号发射模块二26传递至网络,使得信号接收模块二27从网络上接收画面、音频和控制指令,使得画面和音频通过输出模块29展示,控制指令使得执行模块28开始工作,即通过教室完成对车间的互动,通过收集模块一25配合显示模块23和收集模块二3配合输出模块29,完成车间与教室的信息交换,从而可以实现课堂结合车间情况进行教学、车间情况与课堂进行互动的教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通过转动边框1,使得边框1通过铰接座14带动支架7转动,支架7通过连接块8配合轴承9,使得支架7便于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便于转动边框1的目的;

参照说明书附图5-6,通过收集模块一25配合显示模块23和收集模块二3配合输出模块29,完成车间与教室的信息交换,从而可以实现课堂结合车间情况进行教学、车间情况与课堂进行互动的教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