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765发布日期:2020-02-07 23:5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人们在使用手机时,有时会不小心将手机摔落,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掉落到地面后发生剧烈震荡,极有可能使得手机内部的零件收到损伤、毁坏或是接触不良,而手机的维修和更换成本较高,且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现有的手机中框均与手机本体固定接触连接,摔落时中框所受到的震动直接传递到手机内部,且中框的尺寸不能调节,而人们的手掌尺寸有一定的差别,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现有的手机中框在手机中框内部提供一种保护手机中框的弹性件和结构,以实现有效缓冲横向和竖向的冲击力,使外界冲击力直接和手机核心部件接触,使手机内部核心部件被冲击力撞伤,由于整机中框上存在弹簧片,与背光金属框接触,导致反射片连带变形后,背光显示区域相对位置出现白团异常,这样会降低产品生产效率,导致产品不良,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背光金属框和反射片变形,导致背光显示区域光学效果不良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从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led光源、导光板、反射片、背板和中框,所述背光模组由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卡合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所述反射片下表面设置凸起部,所述中框在所述凸起部下表面设置弹簧片,所述反射片通过反射背胶黏贴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其中,所述反射背胶位于所述led光源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片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框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簧片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背胶在黏贴所述凸起部的位置采用避让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端面与所述反射片的背面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小于0.12mm。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遮光胶、扩散黑条、增光膜和扩散膜。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将反射片反射背胶做避让或避空设计,避开弹簧片对应的位置,从而预留出一定间隙,即使在出现金属框变形的情况下,反射片也不会受到影响,避免了背光源对应位置出现白团的异常现象,提升了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和光学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从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10、led光源、导光板50、反射片20、背板30和中框40,所述背光模组由所述中框40和所述背板30卡合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0在所述反射片20下表面设置凸起部,所述中框40在所述凸起部下表面设置弹簧片41,所述反射片20通过反射背胶(未示出)黏贴设置在所述背板30上;其中,所述反射背胶位于所述led光源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片41设置在所述中框40中两侧。凸起部与弹簧片41一一对应。中框40上的弹簧片41设置在所述中框40两侧。背板30上的凸起部放置于弹簧片4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反射片20背面的反射背胶采用避空设计,对于反射背胶避空的形状、大小不作限定,只需满足避开弹簧片41与中框40粘贴,且反射背胶只黏贴在邻近光源端的短边,而不是使反射背胶包裹反射片20的边缘,这样设计可以节约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中框40与背板3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为了实现很好的防摔效果,中框40上存在弹簧片41,与背光金属框长时间接触,易导致反射片20连带变形,光学膜片组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遮光胶、扩散黑条、增光膜和扩散膜。由于反射片20背面与去掉了部分反射背胶,反射片20与背板30之间预留出一定间隙;当金属框被弹簧片41顶出变形,反射片20也不会受到影响,可避免了背光模组对应位置出现白团的异常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的端面与所述反射片20的背面具有间隙,其间隙小于0.12mm。为了避免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适应显示装置薄型化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