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芯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6754发布日期:2020-06-26 20:0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芯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芯存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铅芯筒。



背景技术:

铅芯筒是一种用于存储铅芯的设备。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使用坠芯式铅笔的替芯,其铅芯盒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拔帽式、第二种滑盖式与第三种按动式;这几种铅芯盒在更换铅芯中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种拔帽式:加芯需要拔帽盖,帽盖易丢失或者铅芯易撒掉,并两手去把铅芯取出,小朋友有可能取芯时把铅芯折断,并且手易脏污,从而污染小朋友的作业,最重要的是影响小朋友健康,其操作还繁琐;第二种滑盖式:不能控制铅芯取出的数量,同样脏污手;第三种按动式:取铅芯同样要两只手,操作不够便捷,污染手。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芯简易方便、大容量存储且使用寿命长的铅芯筒。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芯筒,其包括外固定圈,所述外固定圈的下端设有尖套,所述尖套内设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的中心位置上设有第一出芯通道,所述定位圈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下端设有挡块,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护芯管,所述护芯管内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有储芯管,所述储芯管上设有第二出芯通道,所述第二出芯通道的上端设有斜面,所述储芯管与所述沉孔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护芯管内设有卡头,所述卡头向上贯穿所述弹簧后连接有所述第二出芯通道,所述卡头的下端设有锁紧箍,所述锁紧箍设置在所述沉孔内,所述锁紧箍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挡块的上方;所述储芯管的上端设有揿冒,所述揿冒与所述外固定圈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的上端设有倒扣,所述倒扣连接所述储芯管的下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尖套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合所述外固定圈,所述尖套的下端设有尖嘴。

进一步的,所述尖套与所述定位圈之前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共有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共有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固定圈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包括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芯管的下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芯通道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0°,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为0.4mm,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0°,所述第二斜面的高度为0.1mm。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铅芯筒结构简单,无须使用双手去取铅芯;加芯简易方便,把铅芯桶的尖帽对准活动铅笔的橡皮座孔,只需轻轻按动揿冒即可;大容量储,芯管可存放20-30只铅芯;整体结构强度高,可延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芯筒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铅芯筒中尖套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铅芯筒中弹簧、护芯管、卡头与锁紧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芯筒,其包括外固定圈1,在本实例中所述外固定圈1为透明材质,设置为透明材质的好处在于能够便于观察铅芯的使用情况;所述外固定圈1的下端设有尖套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便于安装的目的,所述尖套2外壁上设有凸起25,所述外固定圈1下端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25相对应的卡槽,凸起25卡合在卡槽内;为了达到便于加铅芯的目的,在本实例中所述尖套2的下端设有尖嘴,在加铅芯时只需将尖嘴对准对准活动铅笔的橡皮座孔;所述尖套2内设有定位圈21,所述定位圈21的中心位置上设有第一出芯通道23,所述定位圈2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下端设有挡块24,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护芯管5,所述护芯管5内设有沉孔51,沉孔51上端的孔径大于下端的孔径,所述沉孔51内设有储芯管4,所述储芯管4上设有第二出芯通道42,所述第二出芯通道42的上端与储芯管4的下端过渡处设有斜面,储芯管4与第二出芯通道42一体成型,所述储芯管4与所述沉孔51之间设有弹簧6,弹簧6设置在沉孔51上端的孔径内;所述护芯管5内设有卡头7,所述卡头7向上贯穿所述弹簧6后连接有所述第二出芯通道42,所述卡头7的下端设有锁紧箍8,所述锁紧箍8设置在所述沉孔51下端的小孔径内,所述锁紧箍8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凸台81,所述凸台81位于所述挡块24的上方;所述储芯管4的上端设有揿冒3,所述揿冒3与所述外固定圈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为了保证铅芯顺利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头7的上端设有倒扣71,所述倒扣71连接所述储芯管4的下端部的第二出芯通道42,储芯管4为塑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卡头7的上端与第二出芯通道42之间过盈配合,通过倒扣71进一步的将卡头7与储芯管4固定,保证铅芯从第二出芯通道42进入卡头7。

为了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例中所述尖套2与所述定位圈21之前设有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共有四个,四个加强筋22均匀分布。

为了提高出铅芯的平稳性,在本实例中所述挡块24共有四个,四个挡块24沿着尖套2的内壁周向均布。

为了达到加芯简易方便的效果,在本实例中所述间隙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揿冒3与外固定圈1的内壁之间间隙太小摩擦力增大,会导致对揿冒3的作用力加大;揿冒3与外固定圈1的内壁之间间隙太大,会导致外固定圈1进入灰尘,同时保证其同心度,便于下芯。

为了保证铅芯顺利通过,参阅图2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斜面为镜面,所述斜面包括第一斜面41与第二斜面43,所述第一斜面41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芯管4的下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面43,所述第二斜面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芯通道42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斜面41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0°,在本实施中第一斜面41与水平线的夹角优先选用17°,所述第一斜面41的高度为0.4mm,所述第二斜面43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0°,在本实施中第一斜面41与水平线的夹角优先选用8.5°,所述第二斜面43的高度为0.1mm;经过验证利用铅芯自身的重力在通过斜面时,在按动揿冒3的震动下使铅芯能顺利进入第二出芯通道42,第二出芯通道42的内径按0.3/0.5/0.7/0.9mm四种铅芯的芯径计算后得出,每种规格的铅芯分别对应一种第二出芯通道42的内径,目的是使第二出芯通道42能够满足相对应规格的0.3/0.5/0.7/0.9mm四种铅芯从储芯管4内顺利下落。

下面结合上述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铅芯筒的使用方法,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芯筒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次加铅芯,将所述尖套2下端的的尖嘴伸入到所需加铅芯自动铅笔的橡皮座孔或铅芯管内,然后用手下压所述揿冒3,此时所述揿冒3带动所述储芯管4、所述卡头7与所述锁紧箍8一起向下移动,所述储芯管4同时将所述弹簧6压紧,当所述锁紧箍8上的所述凸台81接触到所述挡块24后,此时所述储芯管4与所述卡头7继续向下移动,所述卡头7的下端没有了所述锁紧箍8的锁紧力即会张开,同时所述铅芯从所述储芯管4进入所述第二出芯通道41,再从所述第二出芯通道41进入所述卡头7,从所述卡头7进入到所述第一出芯通道23,从所述第一出芯通道23进入到活动铅笔内,每次将所述揿冒3按倒底部位置完成一次加铅芯的动作;

b、在第一次加铅芯结束后松开所述揿冒3,通过所述弹簧6复位,重复步骤a的动作进行第二次加铅芯,直到满足所需添加的需求;

c、加铅芯结束后将所述铅芯筒放入到文具盒中。

为了能够满足添加这四种规格的铅芯中0.3/0.5/0.7/0.9mm的任意一种,分别设计了四种规格的铅芯筒,四种规格的铅芯筒的差别在于第二出芯通道42的内径与卡头7的内径,随着铅芯直径的增大第二出芯通道42的内径与卡头7的内径也会随着增大。

本实用新型铅芯筒结构简单,无须使用双手去取铅芯;加芯简易方便,把铅芯桶的尖帽对准活动铅笔的橡皮座孔,只需轻轻按动揿冒即可;大容量储,芯管可存放20-30只铅芯;整体结构强度高,可延长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