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8864发布日期:2020-09-08 13:3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胶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医疗中普遍运用各种透视技术对各种病情进行观察和确认,与此同时,检查中往往会生成各种医用胶片,医用胶片是一种在医疗领域用于准确显示人体内部器官、骨骼和软组织的病灶及变异的工具,它为临床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在病人住院期间,尤其是icu重症监护的病人,会有很多住院前及住院期间拍摄的ct片、x光片等,这些医用胶片均需要得到妥善收纳,以免发生折压,以及方便医疗人员进行集中管理,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观片装置是在办公桌上安装一个灯箱来阅读ct片,这样灯箱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办公空间;还有,医生在看ct片时,一般需要对多张ct片进行对比,但是灯箱只有一个,需要频繁更换ct片,操作麻烦,且不利于观察对比,还有可能将胶片弯折,从而影响诊断效率和效果。

2、现有的医用胶片,分为正反两面,且仅有正面为打印面,通过在胶片的右上角设置豁口来区分胶片的正反面,但对于新手来说,仍常常发生打印时胶片放反的问题,且打印好的胶片通常采用塑料袋进行保存,需要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胶片分别放进塑料袋中,并且做好记录,而在对塑料袋中的胶片进行长时间悬挂时,会对胶片的本体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从而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

因此亟需要提供一种降低胶片弯折的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通过捏取端来对整个胶片本体进行捏取,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通过将第一胶片袋夹条与第二胶片袋夹条拉合,再利用套装钮块固定贯穿套装孔的内壁与套装凹槽的内壁固定套装,避免了塑料袋中的胶片在进行长时间悬挂时,会对胶片的本体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从而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的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包括挂板和胶片袋本体,所述挂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顶部有固定安装位于挂板表面的夹子,所述夹子的底部固定夹持有位于挂板侧面的胶片本体,所述胶片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拿取层,所述拿取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捏取端,所述捏取端的表面开设有套装孔;

所述胶片袋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胶片袋拿取层,所述胶片袋拿取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胶片袋捏取端,所述胶片袋捏取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套装钮块,所述套装钮块的一端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内壁上的第一胶片袋夹条,所述第一胶片袋夹条的顶部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顶端的手提绳,所述手提绳的底部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另一端内壁上的第二胶片袋夹条,所述第二胶片袋夹条的一端有开设位于另一端胶片袋捏取端表面的套装凹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片本体的一侧固定粘接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成像层,所述成像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感光层,所述感光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感光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光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光学膜涂层,所述光学膜涂层的侧面固定粘接有基片,所述基片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抗静电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片本体的一端固定粘接有粘合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挂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夹子,所述夹子的内壁与拿取层的外侧固定夹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片袋本体顶部的内壁与第一胶片袋夹条的侧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胶片袋夹条与第二胶片袋夹条的侧面固定卡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装孔的一侧与胶片袋本体表面安装的套装钮块与另一侧胶片袋本体表面开设的套装凹槽固定卡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通过将胶片本体通过挂板表面固定安装的夹子来对其顶端安装的拿取层进行夹取,然后利用万向轮来对挂板进行移动,通过捏取端来对整个胶片本体进行捏取,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2、该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通过捏取捏取端将胶片本体从挂板的表面取下,通过拉开第一胶片袋夹条与第二胶片袋夹条,将胶片本体放入胶片袋本体的内腔中,然后通过将第一胶片袋夹条与第二胶片袋夹条拉合,再利用套装钮块固定贯穿套装孔的内壁与套装凹槽的内壁固定套装,避免了塑料袋中的胶片在进行长时间悬挂时,会对胶片的本体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从而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袋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片袋本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片本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挂板;2、万向轮;3、夹子;4、胶片本体;41、保护层;42、成像层;43、感光层;44、滤光层;45、光学膜涂层;46、基片;47、抗静电层;48、粘合端;5、拿取层;6、捏取端;7、套装孔;8、胶片袋本体;9、胶片袋拿取层;10、胶片袋捏取端;11、套装钮块;12、第一胶片袋夹条;13、手提绳;14、第二胶片袋夹条;15、套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包括挂板1和胶片袋本体8,挂板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万向轮2的顶部有固定安装位于挂板1表面的夹子3,夹子3的底部固定夹持有位于挂板1侧面的胶片本体4,胶片本体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拿取层5,拿取层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捏取端6,捏取端6的表面开设有套装孔7;

胶片袋本体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胶片袋拿取层9,胶片袋拿取层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胶片袋捏取端10,胶片袋捏取端1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套装钮块11,套装钮块11的一端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8内壁上的第一胶片袋夹条12,第一胶片袋夹条12的顶部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8顶端的手提绳13,手提绳13的底部有固定安装位于胶片袋本体8另一端内壁上的第二胶片袋夹条14,第二胶片袋夹条14的一端有开设位于另一端胶片袋捏取端10表面的套装凹槽15。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该医用干式胶片辅助设备,通过将胶片本体4通过挂板1表面固定安装的夹子3来对其顶端安装的拿取层5进行夹取,然后利用万向轮2来对挂板1进行移动,通过捏取端6来对整个胶片本体4进行捏取,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通过捏取捏取端6将胶片本体4从挂板1的表面取下,通过拉开第一胶片袋夹条12与第二胶片袋夹条14,将胶片本体4放入胶片袋本体8的内腔中,然后通过将第一胶片袋夹条12与第二胶片袋夹条14拉合,再利用套装钮块11固定贯穿套装孔7的内壁与套装凹槽15的内壁固定套装,避免了塑料袋中的胶片在进行长时间悬挂时,会对胶片的本体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从而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的问题。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胶片本体4的一侧固定粘接有保护层41,保护层41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成像层42,成像层42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感光层43,感光层43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感光层43,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感光层43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滤光层44,滤光层44的侧面固定粘接有光学膜涂层45,光学膜涂层45的侧面固定粘接有基片46,基片46的侧面固定粘接有抗静电层47,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胶片本体4的一端固定粘接有粘合端48,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1,挂板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夹子3,夹子3的内壁与拿取层5的外侧固定夹持,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2,胶片袋本体8顶部的内壁与第一胶片袋夹条12的侧面固定安装,第一胶片袋夹条12与第二胶片袋夹条14的侧面固定卡接,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3,套装孔7的一侧与胶片袋本体8表面安装的套装钮块11与另一侧胶片袋本体8表面开设的套装凹槽15固定卡接,降低了胶片弯折的概率,增加了诊断效率和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其实用性。

工作时,通过将胶片本体4通过挂板1表面固定安装的夹子3来对其顶端安装的拿取层5进行夹取,然后利用万向轮2来对挂板1进行移动,通过捏取端6来对整个胶片本体4进行捏取,通过捏取捏取端6将胶片本体4从挂板1的表面取下,通过拉开第一胶片袋夹条12与第二胶片袋夹条14,将胶片本体4放入胶片袋本体8的内腔中,然后通过将第一胶片袋夹条12与第二胶片袋夹条14拉合,再利用套装钮块11固定贯穿套装孔7的内壁与套装凹槽15的内壁固定套装,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