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膜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9634发布日期:2020-03-27 13: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膜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云终端一体机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在教学领域的电脑,主要用于教师教学使用。

现有的云终端一体机在显示屏幕上一般会盖上一层防蓝光膜用来隔挡屏幕照射出的蓝光,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易被蓝光长时间照射,降低蓝光对眼睛的损伤,防蓝光膜的固定方式一般为使用两条胶带将自身上端与屏幕上端连接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防蓝光膜通过两条胶带使得自身上端与屏幕上端固定连接,使得防蓝光膜与屏幕之间容易存在缝隙,灰尘就比较容易从防蓝光膜与屏幕之间的缝隙中进入,从而附着到屏幕的表面上,降低屏幕的清晰度,并且灰尘附着在屏幕上后,在将防蓝光膜掀起清理屏幕上的灰尘时,容易将防蓝光膜拉下,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膜固定装置,其具有将防蓝光膜的边缘与屏幕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使得灰尘不易附着到屏幕上以及防蓝光膜不易从屏幕上被拉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膜固定装置,包括安装胶框与安装框,安装胶框固定套接在显示屏的侧表面上;安装框盖在显示屏表面上且与安装胶框侧表面抵接,安装框一端与安装胶框铰接,防蓝光膜固定设置在安装框上且将显示屏盖住;安装框靠近安装胶框一侧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吸条,吸条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框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吸条靠近安装胶框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胶框的设置,方便将安装框与防蓝光膜固定在显示屏上,实现防蓝光的安装,并且在显示屏需要清理时,只需将安装框掀起即可,因不需要触碰到防蓝光膜,所以防蓝光膜也就不易被扯下,提升了防蓝光膜安装的稳定性;安装框的设置,为防蓝光膜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吸条的设置,将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之间的缝隙堵起,使得灰尘不易附着到显示屏上,提升了显示屏表面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阶梯槽,防蓝光膜一侧表面的边缘抵接在阶梯槽的侧壁上;阶梯槽中还设置有固定胶框,固定胶框与防蓝光膜远离阶梯槽侧壁的一侧表面的边缘抵接,并且在固定胶框靠近防蓝光膜一侧的表面上还固定设置有插杆,插杆穿过防蓝光膜与阶梯槽侧壁与安装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槽的设置,提升了防蓝光膜与安装框的接触面积,使得防蓝光膜不易从安装框上掉下;固定胶框的设置,使得防蓝光膜被固定胶框与阶梯槽的侧壁夹住,从而使得防蓝光膜被固定在阶梯槽中,不易掉出阶梯槽;插杆的设置,将固定胶框与安装框固定连接起来,使得固定胶框不易掉出阶梯槽,提升了防蓝光膜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处于所述安装框内侧表面靠近所述安装胶框一端,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固定胶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隔挡球,在插杆穿过阶梯槽的侧壁后,隔挡球与安装框远离阶梯槽的一侧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槽处于安装框内侧表面靠近安装胶框一端,使得隔挡球在安装框盖在安装胶框上时不易阻碍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侧表面的抵接,进而使得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之间不易产生缝隙;隔挡球的设置,使得插杆在穿过阶梯槽的侧壁后不易从阶梯槽的侧壁中拔出,提升了固定胶框与安装框连接的稳定性;插杆的设置,便于固定胶框与安装框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中固定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横跨在阶梯槽中且定位杆一端与阶梯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蓝光膜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供定位杆穿过,所述固定胶框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供定位杆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的设置,方便防蓝光膜的准确安装,使得防蓝光膜能够快速准确的安装到位,提升了安装的效率;第一定位孔的设置,有助于防蓝光膜的定位;第二定位孔的设置,有助于固定胶框的准确快速安装,并且也减少了定位杆对固定胶框安装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胶框内侧表面上设置有拉杆,拉杆与固定胶框内侧表面铰接,拉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防蓝光膜所在的平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的设置,为使用者拉动固定胶框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着手位置,方便使用者拉动固定胶框,并且因拉杆与固定胶框内侧表面铰接、拉杆的延伸方向与防蓝光膜所在的平面平行,使得拉杆不易对防蓝光膜的安装产生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胶框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隐藏槽,所述拉杆绕铰接处转动隐藏在隐藏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隐藏槽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拉杆对于外界的影响,提升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胶框靠近所述安装框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条形槽;安装框靠近安装胶框一侧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凸条,凸条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框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凸条处于两根所述吸条之间;在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侧表面抵接时,凸条塞进条形槽中且凸条的侧表面与条形槽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槽与凸条的设置,增大了安装胶框与安装框的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框盖在安装胶框上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随意被打开,并且还提升了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之间的密封效果,使得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之间不易存在缝隙,更好的对灰尘进行了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胶框外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安装胶框外侧表面边缘的棱角,使得安装胶框外侧表面不易被刮到,提升了安装胶框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安装胶框的设置,方便将安装框与防蓝光膜固定在显示屏上,实现防蓝光的安装,并且在显示屏需要清理时,只需将安装框掀起即可,因不需要触碰到防蓝光膜,所以防蓝光膜也就不易被扯下,提升了防蓝光膜安装的稳定性;安装框的设置,为防蓝光膜提供了稳定的安装位置;吸条的设置,将安装框与安装胶框之间的缝隙堵起,使得灰尘不易附着到显示屏上,提升了显示屏表面的清洁度,并且因吸条靠近安装胶框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吸条就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在安装胶框的侧表面上,提升了密封的效果;

2.阶梯槽的设置,提升了防蓝光膜与安装框的接触面积,使得防蓝光膜不易从安装框上掉下;固定胶框的设置,使得防蓝光膜被固定胶框与阶梯槽的侧壁夹住,从而使得防蓝光膜被固定在阶梯槽中,不易掉出阶梯槽;插杆的设置,将固定胶框与安装框固定连接起来,使得固定胶框不易掉出阶梯槽,提升了防蓝光膜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2、安装胶框;21、条形槽;3、安装框;31、阶梯槽;311、定位杆;32、吸条;33、凸条;4、防蓝光膜;41、第一定位孔;5、固定胶框;51、插杆;511、隔挡球;52、第二定位孔;53、拉杆;54、隐藏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云终端一体机上的防蓝光膜固定装置,包括安装胶框2与安装框3,安装胶框2呈长方体框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安装胶框2固定套接在显示屏1的侧表面上,安装胶框2外侧表面向远离安装框3的方向倾斜设置;安装框3呈长方体框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安装框3盖在显示屏1表面上且与安装胶框2侧表面抵接,安装框3一端与安装胶框2铰接,防蓝光膜4固定设置在安装框3上且将显示屏1盖住。

参照图1与图2,安装框3的内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阶梯槽31,阶梯槽31处于安装框3内侧表面靠近安装胶框2一端,防蓝光膜4一侧表面的边缘抵接在阶梯槽31的侧壁上;阶梯槽31中还设置有固定胶框5,固定胶框5呈长方体框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固定胶框5外侧表面与阶梯槽31的槽底抵接,固定胶框5与防蓝光膜4远离阶梯槽31侧壁的一侧表面的边缘抵接,并且在固定胶框5靠近防蓝光膜4一侧的表面上还熔接有插杆51,插杆51设置有四根,四根插杆51处于固定胶框5靠近四个角的位置上,插杆51呈圆柱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插杆51垂直固定胶框5侧表面且向远离固定胶框5的方向延伸,插杆51穿过防蓝光膜4与阶梯槽31侧壁与安装框3固定连接,防蓝光膜4上开设有插孔供插杆51穿过,安装框3上也开设有圆孔供插杆51穿过。

参照图1与图2,为了使得插杆51不易被拔出圆孔,在插杆51远离固定胶框5的一端熔接有一个隔挡球511,隔挡球511为硬质塑料材质,隔挡球511的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在插杆51穿过阶梯槽31的侧壁后,隔挡球511与安装框3远离阶梯槽31的一侧表面抵接。

参照图1与图2,为了方便防蓝光膜4的安装,在阶梯槽31中固定设置有多根定位杆311,多根定位杆311平行设置,定位杆311呈圆柱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定位杆311横跨在阶梯槽31中且定位杆311一端与阶梯槽31的侧壁熔接,防蓝光膜4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41供定位杆311穿过,第一定位孔41截面呈圆形,并且第一定位孔41的孔壁与定位杆311的侧表面抵接,固定胶框5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2供定位杆311穿过,第二定位孔52截面呈圆形,并且第二定位孔52的孔壁与定位杆311的侧表面抵接。

参照图1与图4,因隔挡球511的存在,固定胶框5在取下时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固定胶框5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一根拉杆53,拉杆53呈圆柱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拉杆53与固定胶框5内侧表面铰接,拉杆53的延伸方向与防蓝光膜4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固定胶框5的内侧表面上还开设有隐藏槽54,隐藏槽54的截面呈长方形,拉杆53绕铰接处转动,隐藏在隐藏槽54中。

参照图1与图2,为了避免安装框3盖在安装胶框2上时,安装框3与安装胶框2之间存在缝隙,在安装框3靠近安装胶框2一侧的表面上熔接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吸条32,吸条32呈长方体形状且为软质橡胶材质,吸条32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框3的延伸方向相同,两根吸条32靠近安装胶框2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在安装框3盖在安装胶框2的侧表面上时,吸条32远离安装框3一端就会与安装胶框2的侧表面抵接,使得安装框3与安装胶框2之间的缝隙被堵上,灰尘不易从此处进入而附着在显示屏1上。

参照图2与图3,安装胶框2靠近安装框3一侧的表面上还开设有一条形槽21,条形槽21的截面呈长方形,条形槽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胶框2的延伸方向相同;安装框3靠近安装胶框2一侧的表面上一体成型有一根凸条33,凸条33呈长方体框形,凸条33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框3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凸条33处于两根吸条32之间;在安装框3与安装胶框2侧表面抵接时,凸条33塞进条形槽21中且凸条33的侧表面与条形槽21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防蓝光膜4安装时,首先将防蓝光膜4的边缘放置在阶梯槽31中,使得防蓝光膜4一侧表面的边缘与阶梯槽31的侧壁抵接,同时定位杆311穿过防蓝光膜4上的第一定位孔41,然后再将固定胶框5放置在阶梯槽31中,使得固定胶框5的侧表面与防蓝光膜4远离阶梯槽31侧壁一侧表面的边缘抵接,同时插杆51穿过防蓝光膜4上的插孔以及安装框3上的圆孔,而定位杆311插入到第二定位孔52中,此时防蓝光膜4完成安装,然后再将安装框3向靠近安装胶框2的方向转动,使得安装框3上的凸条33塞入到条形槽21中、吸条32远离安装框3的一端与安装胶框2的侧表面抵接,使得安装框3固定盖在安装胶框2上,此时防蓝光膜4就可以起到防蓝光的作用;而在需要清理显示屏1表面时,只需将安装框3拉起即可,因此时不接触防蓝光膜4,自然也就不易将防蓝光膜4拉下,提升了防蓝光膜4安装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